一種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S1:將魚水花放入土塘后,以18~22g輪蟲/萬尾/日投喂量,上、下午各投喂3次,每次間隔1小時,連續投喂7天;S2:第8天起,每天增加10~15%的橈足類逐漸替代輪蟲,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30~50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1;S3:魚苗體長大于1.5㎝后,每3天增加10~15%粉末狀海水魚料逐漸替代橈足類,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50~80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1;S4:魚苗體長大于2.5㎝后,每天增加10~15%零號料逐漸替代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80~100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1。
【專利說明】
_種提局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魚類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金錢魚(Scatophagus argus)俗稱金鼓,屬自盧形目、金錢魚科、金錢魚屬,其環境適應性及抗病、抗逆性極強,經濟價值甚高,是一種具觀賞和食用價值的名貴海水經濟魚類。金錢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市場價格達100?200元/公斤,近年已成為我國南方沿海、尤其是廣東省池塘和網箱養殖的重要養殖對象。
[0003]長期以來,不論是放養野生還是人工繁殖種苗,獲得較高的仔魚成活率一直是養殖戶亟需解決的首要難題。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仔魚由攝食天然餌料向攝食商品飼料的轉換過程不順利,尤其是放養7天后仔魚腸胃道疾病高發,成活率降低,導致金錢魚種苗供應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用于觀賞或食用的其它魚類的仔魚的成活率也較低,例如黃鰭鯛或籃子魚等;因此,仍需研究一種可有效提高各種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本發明建立并規范了仔魚的培育規程,并在關鍵時間點進行藥物預防,最終將仔魚的成活率提尚至40%左右ο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1:以18?22g輪蟲/萬尾/日投喂量投喂魚水花,上、下午各投喂3次,每次間隔I小時,連續投喂7天;
S2:第8天起,每天增加10?15%的橈足類逐漸替代輪蟲,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30?50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I;
S3:魚苗體長大于1.5cm后,每3天增加10?15%粉末狀海水魚料逐漸替代橈足類,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50?SO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I;
S4:魚苗體長大于2.5cm后,每天增加10?15%零號料逐漸替代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80?10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I;
其中,步驟S2?S4的飼料中含有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待魚苗體長為2?3cm開始,每日降低水體鹽度2,直至淡水。
[0006]發明人在喂養魚苗時發現,當在對魚苗轉換飼料時,魚苗的死亡率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更換飼料初期魚苗較小,其抵抗力和消化能力較弱,對飼料的消化能力較差,所以此階段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現有技術中喂養魚苗的方法通常不知道應該如何預防處理,往往在出現問題時任其死亡,或者采用投喂人用抗生素的方法,這都無法保質保量的實現魚苗度過餌料轉換期;本發明的發明人通過多次嘗試,最后發現在育苗生長的不同時期添加不同量的含有預防胃腸道疾病的飼料,并通過輪蟲、橈足類、粉末狀海水魚料和零號料逐漸實現魚苗從天然飼料到商品飼料的準換,實現了魚苗平穩過度餌料轉換期,并顯著的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具有較好的效果。
[0007]優選地,所述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按質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組成:
龍膽草粉5?6%;
酵母5?6%;
胰酶制劑2?4%;
博克肉桂粉3?4%;
硅酸鋁18?20%;
碳酸氫鈉30?40%
乳酸菌制劑20?30%。
[0008]優選地,所述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按質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組成:
龍膽草粉5%;
酵母5% ;
胰酶制劑2%;
博克肉桂粉3%;
硅酸鋁25%;
碳酸氫鈉40%;
乳酸菌制劑20%。
[0009]優選地,每10kg飼料添加2?3kg的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
[0010]優選地,每10kg飼料添加2kg的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
[0011]優選地,步驟S2?S4中,每次投喂飼料前,將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用水溶解后,均勻噴灑在飼料上。
[0012]優選地,待魚體長為3cm時停止向飼料中添加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
[0013]優選地,步驟S2中,每天增加10%的橈足類逐漸替代輪蟲,直至完全替代。
[0014]優選地,步驟S3中,每3天增加10%粉末狀海水魚料逐漸替代橈足類,直至完全替代。
[0015]優選地,步驟S4中,魚苗體長大于2.5cm后,每天增加10%零號料逐漸替代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替代。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該方法克服了魚苗下塘后魚苗由攝食天然餌料向商品飼料的轉換過程不順利,急慢性胃腸炎等導致種苗成活率低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培育方法將仔魚成活率從現有的8%提高至40%左右,日平均體長增長率為0.7?0.8cm;本發明提供的方法適用于金錢魚、黃鰭鯛、籃子魚等其他名貴海水魚類,可有效解決制約海水魚類種苗培育的瓶頸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這些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典型描述,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使用的原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可從常規市購等商業途徑得到的原料和試劑。
[0018]實施例1
2015年5月8日,在珠海育成魚苗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一口 5畝土塘中投放體長約0.6cm的健康金錢魚水花500萬尾。以萬尾魚苗計量,每天總投喂20 g輪蟲,分上午(8、9、10點)、下午(2、3、4點)各三次,連續投喂7天;第8天起,飼料組成為3g橈足類加27g輪蟲,此后每天增加3g橈足類,直至完全投喂橈足類,所投喂的輪蟲和橈足類用龍膽草粉30mg,酵母30mg,胰酶制劑12mg,博克肉桂粉18mg,硅酸鋁108mg,碳酸氫鈉180mg,乳酸菌制劑120mg浸泡1分鐘;體長約1.5cm時,飼料組成為6g粉末狀海水魚料混入54g橈足類,每3天增加6g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投喂粉末狀海水魚料,添加藥物同上,少量水溶解后噴涂在飼料上;魚體長2.5cm后,飼料組成為Sg零號料混入72g粉狀海水料,此后每日增加零號料,直至完全替代粉狀飼料,添加藥物及使用方法同上。魚體長達到2.5cm后開始添加淡水,每日降低水體鹽度2,直至完全淡水。下塘后30天抽樣檢查,金錢魚苗平均體長2.7 cm,日平均體長增長率為76mm/日,成活率達37.6%。
[0019]實施例2
2015年12月27日,在珠海育成魚苗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一口 3畝土塘中投放體長0.6?0.7cm的健康黃鰭鯛水花100萬尾。以萬尾魚苗計量,每天總投喂25 g輪蟲,分上(8、9、10點)、下午(2、3、4點)各三次,連續投喂7天;第8天起,飼料組成為4g橈足類加36g輪蟲,此后每天增加4g橈足類,直至完全投喂橈足類,所投喂的輪蟲和橈足類用龍膽草粉40mg,酵母40mg,胰酶制劑16mg,博克肉桂粉24mg,娃酸招144mg,碳酸氫鈉240mg,乳酸菌制劑160mg浸泡10分鐘;體長約1.5cm時,飼料組成為Sg粉末狀海水魚料混入72 g橈足類,每3天增加Sg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投喂粉末狀海水魚料,添加藥物同上,少量水溶解后噴涂在飼料上;魚體長2.5cm后,飼料組成為1g零號料混入90g粉狀海水料,此后每日增加零號料,直至完全替代粉狀飼料,添加藥物及使用方法同上。魚體長達1.8 cm后開始添加淡水,每日降低水體鹽度2,直至完全淡水。下塘后30天抽樣檢查,黃鰭鯛平均體長3.2 cm,日平均體長增長率85mm/日,成活率達36.7%。
[0020]實施例3
2015年3月8日,在珠海育成魚苗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一口 5畝土塘中投放體長約
0.4cm的健康籃子魚水花500萬尾。以萬尾魚苗計量,每天總投喂20 g輪蟲,分上(8、9、10點)、下午(2、3、4點)各三次,連續投喂7天;第8天起,飼料組成為3g橈足類加27g輪蟲,此后每天增加3g橈足類,直至完全投喂橈足類,所投喂的輪蟲和橈足類用龍膽草粉36mg,酵母36mg,胰酶制劑24mg,博克肉桂粉24mg,娃酸招120mg,碳酸氫鈉240mg,乳酸菌制劑180mg浸泡10分鐘;體長約1.5cm時,飼料組成為6g粉末狀海水魚料混入54g橈足類,每3天增加6g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投喂粉末狀海水魚料,添加藥物同上,少量水溶解后噴涂在飼料上;魚體長2.5cm后,飼料組成為Sg零號料混入72g粉狀海水料,此后每日增加零號料,直至完全替代粉狀飼料,添加藥物及使用方法同上。魚體長達到2.5cm后開始添加淡水,每日降低水體鹽度2,直至完全淡水。下塘后30天抽樣檢查,籃子魚魚苗平均體長2.8 cm,日平均體長增長率81mm/日,成活率達41.2%。
【主權項】
1.一種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1:以18?22g輪蟲/萬尾/日投喂量投喂魚水花,上、下午各投喂3次,每次間隔I小時,連續投喂7天; S2:第8天起,每天增加10?15%的橈足類逐漸替代輪蟲,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30?50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I; S3:魚苗體長大于1.5cm后,每3天增加10?15%粉末狀海水魚料逐漸替代橈足類,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50?SO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I; S4:魚苗體長大于2.5cm后,每天增加10?15%零號料逐漸替代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替代,日投喂量為80?10g/萬尾,投喂次數及時間間隔同步驟SI; 其中,步驟S2?S4的飼料中含有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待魚苗體長為2?3cm開始,每日降低水體鹽度2,直至淡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按質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組成: 龍膽草粉5?6%;酵母5?6%; 胰酶制劑2?4%; 博克肉桂粉3?4%; 硅酸鋁18?20%; 碳酸氫鈉30?40% 乳酸菌制劑20?3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按質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組成:龍膽草粉5%;酵母5% ;胰酶制劑2%; 博克肉桂粉3%;硅酸鋁25%; 碳酸氫鈉40%; 乳酸菌制劑2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kg飼料添加2?3kg的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kg飼料添加2kg的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S4中,每次投喂飼料前,將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用水溶解后,均勻噴灑在飼料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待魚體長為3cm時停止向飼料中添加用于治療魚胃腸道疾病的配方。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每天增加10%的橈足類逐漸替代輪蟲,直至完全替代。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每3天增加10%粉末狀海水魚料逐漸替代燒足類,直至完全替代。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仔魚成活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魚苗體長大于2.5cm后,每天增加10%零號料逐漸替代粉末狀海水魚料,直至完全替代。
【文檔編號】A23K50/80GK105830962SQ201610186845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9日
【發明人】李廣麗, 吳志憲, 朱春華, 吳佳恩, 鄧思平, 陳華譜, 吳天利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 珠海育成魚苗養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