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大豆的種植方法

文檔序號:9714328閱讀:1141來源:國知局
一種大豆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大豆的種植方法,屬于農業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大豆(學名:GlyCine max)又叫青仁烏豆、黃豆、泥豆、馬料豆、秣食豆,品種有,冬豆,秋豆,四季豆,和轉基因豆,我國主產于東北地區。中國古稱菽,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蛋白質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橢圓形、球形,顏色有黃色、淡綠色、黑色等。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飼料。在中國,日本和朝鮮,不同軟硬的豆腐已經吃了幾千年了。歐美現代也開始吃豆腐,但是一般用來代替奶制品。
[0003]大豆一般都指其種子而言。根據大豆的種皮顏色和粒形分為五類: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種皮為褐色、棕色、赤色等單一顏色的大豆)、飼料豆(一般籽粒較小,呈扁長橢圓形,兩片葉子上有凹陷圓點,種皮略有光澤或無光澤)。黑色的叫做烏豆,可以入藥,也可以充饑,還可以做成豆豉;黃色的可以做成豆腐,也可以榨油或做成黃豆醬其它顏色的都可以炒熟食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合作用較好,不易倒伏,大豆產量高的大豆的種植方法。
[0005]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括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
A、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的種植方法的步驟為:
(a)、大豆種植的行距為0.5米-0.8米;
(b)、每穴單株種植:株距為10厘米-15厘米,是每穴雙株種植:株距為10厘米-18厘米;
(c)、大豆抽雄時,用手折斷伸向行間的大豆葉子,授粉后再用手把大豆上部折斷;
B、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的步驟為:
(a)、在室溫內下種育大豆秧苗,等戶外溫度適宜時移苗栽到田地里,頭季大豆8月10號前收掉;
(b)、6月15號以后,又在頭季大豆行間內再套播一行二季早熟大豆,到9月底收;
C、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的步驟為:
(a)、其相互輪作和套種的農作物的行距為0.8米-1.3米;
(b)、其相互輪作和套種的農作物的株距為5厘米-15厘米;
(c)、其相互輪作和套種的農作物的畦寬1.米-0.8米;
(d)、大豆施肥:提前培肥土壤,施足底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經過3次追肥,并結合澆透水。
[0006]B、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a)步驟中在室溫內下種育大豆秧苗的時間為每年4月10號到4月15號,提前30天-35天。
[0007]C、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其他旱作物為小麥時
(a)、套種早熟大豆,小麥的畦寬為0.8米,株距為9厘米-10厘米;
(b)、套種中熟大?,小麥的Η圭覽為0.9米,株距為11厘米;
(c)、套種晚熟大豆,小麥的畦寬為1.2米,株距為13厘米-15厘米。
[0008]C、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其他旱作物為下季大豆時,行距為0.5米-0.9米,株距為12厘米-17厘米。
[0009]C、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d)、大豆施肥中3次追肥步驟為:
(a)、第一次追肥:大豆苗高了5厘米,距離大豆3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復合肥40-50 斤;
(b)、第二次追肥:大豆苗高了0.3米,距離大豆7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尿素60-70
斤;
(c)、第三次追肥:大豆抽雄時,距離大豆15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穗肥80-90斤。
[0010]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
北方原來每年只能種一季大豆,采用新方法種植,每年可以收兩季大豆。
[0011]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使用這種方法種植大豆,能使每畝多種1800-2200多株大豆,又能使大豆后期更好的通風透光,增強大豆迷抗倒伏能力,促使大豆更好的光合作用,使大豆生長粒多、粒大、粒重,為大豆高產打牢堅實基礎。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
本實施例為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的種植方法,步驟為:
(a)、大豆種植的行距為0.5米-0.8米;
(b)、每穴單株種植:株距為10厘米-15厘米,是每穴雙株種植:株距為10厘米-18厘米;
(c)、大豆抽雄時,用手折斷伸向行間的大豆葉子,授粉后再用手把大豆上部折斷。
[0013]實施例2
本實施例力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步驟為:
(a)、4月10-15號,提前30-35天,在室溫內下種育大豆秧苗,等戶外溫度適宜時移苗栽到田地里,頭季大豆8月10號前收掉;
(b)、6月15號以后,又在頭季大豆行間內再套播一行二季早熟大豆,到9月底收。
[0014]實施例3
大豆與小麥時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步驟為:
(a)、套種早熟大豆,小麥的畦寬為0.4米,株距為9厘米-10厘米;
(b)、套種中熟大?,小麥的Η圭覽為0.5米,株距為11厘米;
(c)、套種晚熟大豆,小麥的畦寬為0.7米,株距為13厘米-15厘米。
[0015](d)、大豆施肥:提前培肥土壤,施足底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經過3次追肥,并結合澆透水,第一次追肥:大豆苗高了 30厘米,離大豆8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復合肥40-50斤;第二次追肥:大豆苗高了 1米,離大豆10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尿素60-70斤;第三次追肥:大豆抽雄時,離大豆15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穗肥80-90斤。
[0016]實施例4
大豆與下季大豆時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步驟為:行距為0.5米-0.9米,株距為12厘米-17厘米,大豆施肥:提前培肥土壤,施足底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經過3次追肥,并結合澆透水,第一次追肥:大豆苗高了 30厘米,離大豆8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復合肥40-50斤;第二次追肥:大豆苗高了 1米,離大豆10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尿素60-70斤;第三次追肥:大豆抽雄時,離大豆15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穗肥80-90斤。
[0017]實施例5
大豆與棉花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步驟為:行距為0.7米-1.0米。大豆施肥:提前培肥土壤,施足底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經過3次追肥,并結合澆透水,第一次追肥:大豆苗高了 30厘米,離大豆8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復合肥40-50斤;第二次追肥:大豆苗高了 1米,離大豆10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尿素60-70斤;第三次追肥:大豆抽雄時,離大豆15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穗肥80-90斤。
【主權項】
1.一種大豆的種植方法,它包括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A、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的種植方法的步驟為: (a)、大豆種植的行距為0.5米-0.8米; (b)、每穴單株種植:株距為10厘米-15厘米,是每穴雙株種植:株距為10厘米-18厘米; (c)、大豆抽雄時,用手折斷伸向行間的大豆葉子,授粉后再用手把大豆上部折斷; B、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的步驟為: (a)、在室溫內下種育大豆秧苗,等戶外溫度適宜時移苗栽到田地里,頭季大豆8月10號前收掉; (b)、6月15號以后,又在頭季大豆行間內再套播一行二季早熟大豆,到9月底收; C、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的步驟為: (a)、其相互輪作和套種的農作物的行距為0.8米-1.3米; (b)、其相互輪作和套種的農作物的株距為5厘米-15厘米; (c)、其相互輪作和套種的農作物的畦寬1.米-0.8米; (d)、大豆施肥:提前培肥土壤,施足底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經過3次追肥,并結合澆透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B、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a)步驟中在室溫內下種育大豆秧苗的時間為每年月10號到4月15號,提前30天-35天。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C、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其他旱作物為小麥時 (a)、套種早熟大豆,小麥的畦寬為0.8米,株距為9厘米-10厘米; (b)、套種中熟大?,小麥的Η圭覽為0.9米,株距為11厘米; (c)、套種晚熟大豆,小麥的畦寬為1.2米,株距為13厘米-15厘米。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C、大豆與其他早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其他旱作物為下季大豆時,行距為0.5米-0.9米,株距為12厘米-17厘米。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C、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其他旱作物為棉花時,行距為0.7米-1.0米。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d)、大豆施肥中3次追肥步驟為: (a)、第一次追肥:大豆苗高了5厘米,距離大豆3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復合肥40-50 斤; (b)、第二次追肥:大豆苗高了0.3米,距離大豆7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尿素60-70斤; (c)、第三次追肥:大豆抽雄時,距離大豆15厘米,溝深10厘米、每畝追穗肥80-90斤。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大豆的種植方法,屬于農業生產技術領域。它包括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每年每畝地多種一季大豆的種植方法、大豆與其他旱作物相互輪作和套種的種植方法;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北方原來每年只能種一季大豆,采用新方法種植,每年可以收兩季大豆,大豆單產的種植方法,使用這種方法種植大豆,能使每畝多種1800-2200多株大豆,又能使大豆后期更好的通風透光,增強大豆迷抗倒伏能力,促使大豆更好的光合作用,使大豆生長粒多、粒大、粒重,為大豆高產打牢堅實基礎。
【IPC分類】A01G1/00, A01C21/00
【公開號】CN105474910
【申請號】CN201410472991
【發明人】苗增春
【申請人】青島誠一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4年9月17日
網友詢問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