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正方形栽插方式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稻正方形栽插方式的種植方法,稍等現有水稻種植方法的改 進,用于水稻綜合生產,屬于農業作物生產種植技術。
[0002]
【背景技術】
[0003] 目前,傳統旱育秧水稻秧苗均不帶或很少帶有分蘗,秧苗素質較弱,移栽后返青速 度慢,生育進程明顯延遲,易得病,成熟期有效穗數少。傳統水稻移栽采用長方形或大壟雙 行等栽插方式進行,由于水稻群體空間立體結構上的差異,影響水稻群體通風、透光、溫度 和濕度分布,導致光溫資源利用率較低,產量構成因素間不能協調發展,水稻病蟲害嚴重, 產量較低等缺點。
[0004]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公開一種水稻正方形栽插種植方法,克服了傳統的秧苗素質差、 抗病蟲能力弱、有效穗數少和水稻群體對光溫等資源利用率不高等缺點。
[0006] 本發明公開的水稻正方形栽插種植生產方法,其技術解決方案為旱育稀植精量少 播培育大齡帶蘗育秧;具體操作步驟包括: 1.每平方米耕地上播種量140_160g,秧齡38-42天,每個秧苗帶有2-3個分蘗。
[0007] 2.所述的耕地為株距和行距相等的正方形栽插方式,株行距為19. 9cm-22. 3cm, 栽插密度為每平方米20-21穴,每穴插4苗; 3. 插后24小時內覆水護苗促進返青; 4. 移栽后采用常規的現代科學管理技術方法進行水稻田間管理。
[0008]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在于:顯著提高了水稻秧苗素質,縮短了水稻返青時間,提高了 秧苗抗病蟲能力,減少病蟲害發生,秧苗帶蘗明顯提高了水稻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數,優化了 水稻群體結構、改善了水稻群體內通風、透光、溫度和濕度分布等條件、增加了水稻群體對 光溫資源的利用率,促進了水稻生長發育和物質運輸與分配,協調了水稻產量構成因素間 的矛盾,促進了水稻增產。
[0009]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以下實施步驟進一步描述本發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在不背離本發明 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前提下,對本發明所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容易實現的任何改動或改 變都將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0010] 實施例1 應用水稻品種通禾833,在吉林省通化市農科院水稻所梅河口基地進行試驗。將傳統 的旱育秧改為"旱育稀植精量少播培育大齡帶蘗育秧"方法,即每平方米播種量降低到160 g,秧齡增加到38天,每個秧苗帶有2個分蘗;將傳統的長方形或者大壟雙行的栽插方式,改 為株距和行距都相等的正方形栽插方式,株行距為22. 3cmX22. 3cm,栽插密度為每平方米 20穴,每穴插4苗;插后24小時立即覆水護苗促進返青;將本發明作為發明組。設對照組 1為傳統旱育秧播種量為300g/m2、不帶分蘗,長方形栽插方式,栽插密度為每平方米20穴, 每穴插4苗;對照組2為傳統旱育秧播種量為300g/m2、不帶分蘗,大壟雙行栽插方式,栽插 密度為每平方米20穴,每穴插4苗。于每年成熟期調查每小區50穴計算單位面積有效穗 數,按平均穗數取樣法取5穴,考查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考查發明組正 方形栽插方式種植效果,試驗期為3年,即三次重復。
[0011] 在同等條件下,采用本發明水稻秧苗素質明顯提高,病蟲害明顯減輕,每百株秧 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質重分別增加10. 1%和5. 9%,根系數增加I. 1條,分蘗數增加 〇. 9 ;每公頃產量比傳統栽插方式種植增產7. 50% ;在產量構成因素中,穗數比常規栽插方 式種植分別增加了 7. 55%,結實率增加6. 75%。
[0012] 表1梅河口市不同栽插方式間水稻產量性狀差異對照表
【主權項】
1. 一種水稻正方形栽插方式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每平方米耕地上播種量140-160g,秧齡38-42天,每個秧苗帶有2-3個分蘗; 2) 所述的耕地為株距和行距相等的正方形栽插方式,株行距為19. 9cm-22. 3cm,栽插密 度為每平方米20-21穴,每穴插4苗; 3) 插后24小時內覆水護苗促進返青; 4) 移栽后采用常規的現代科學管理技術方法進行水稻田間管理。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稻正方形栽插種植方法,通過“旱育稀植精量少播”培育大齡帶蘗壯秧、提高水稻秧苗素質和抗病蟲能力,縮短返青時間,加快農時進程;應用正方形的栽插方式種植,優化水稻群體結構、改善田間通風、通光、溫度和濕度分布等生境,實現了水稻光溫資源高效利用,防止促進了水稻高產、穩產和可持續發展,提高社會和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種稻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IPC分類】A01G16-00, A01G1-00
【公開號】CN104823779
【申請號】CN201510217699
【發明人】邵璽文, 李彥利, 金峰, 阮長春, 耿艷秋, 臧連生, 韓康順, 張俊杰, 時羽, 孟令君, 華霜, 賈玉敏
【申請人】吉林農業大學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