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釣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釣魚時使用的釣魚器具,尤指一種釣魚桿。
如第1圖A部分所示是最傳統的釣魚桿尾部結構,主要是在于釣桿最前端一節10前端,以一布質管體11拴套后,藉瞬間膠予以膠結固定,再將布質管體11末段打一個結12等組合。
如圖1B部分所示亦為傳統的釣桿尾部結構,主要是在釣桿最前端一節10的前端,先行套結一金屬管體13,再于金屬管體13末端樞結有一桿體(包在里面未用圖號標示),令金屬管體13與桿體間具有相對旋轉功能,再將布質管體11拴套于桿體末端,藉瞬間膠予以膠結固定,并將布質管體11末端打一個結12。
前述兩種釣桿尾部,都能由其最末端的布質管體11,提供釣線組20系結,達到釣桿與釣線組的組合目的。然而,由于該等釣桿尾部的布質管體11,在提供釣線組20系結組合時,釣線組20的母線21是需要將其末段折返,形成雙重線段22,再將該雙重線段22兩端各打一個結23(配合參見圖2所示),使雙重線段中段形成一環體24,再將該環體24打開返繞形成雙重環體24A后,將雙重環體24A套于布質管體11上(配合參見圖3所示),并抽拉釣線組內端,使雙重環體24A對布質管體11形成束結。其間的動作手續不便,而有安裝組合不夠簡便快速;尤其是雙重環體的形成,需要有技巧性,并非每一個人都會,更為造成釣友組裝困難不便的主因。
再者,釣線組20要與釣桿尾部連結組合時,其雙重末段22,兩端各打一個結23,當該釣線組20與在釣桿尾部的布質管體11系結固定后,其雙重末段22的末端25,會凸出于布質管體11表面(如圖3所示)。因此,當實際從事釣魚活動中,就因為該末端25的存在,使釣線組20的母線21與布質管體11結合處,容易產生纏線問題。
前述釣桿尾部結構,因設計不良而造成釣線組與釣桿尾部不易系結,以及釣桿尾部容易纏線等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排除,是本實用新型所要突破解決的問題點所在。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針對現有釣魚桿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改進了尾部結構的釣桿,使可以將釣線組的母線上端打結后,直接扣結于釣桿尾部上,讓釣友獲得較簡便快速的連結組合效果。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在于釣桿最前端一節末端的布質管體末端,設有一固定元件,于固定元件末端設有一卡結體,卡結體上形成一卡結槽,該卡結體亦可呈菱形狀,而其上的卡結槽仍朝內;或是固定元件末端連接設有一環體,該環體可為彈性體,其上結合一連結件,連結件的末段設有一卡結槽等組合;以利于釣線組的母線末端打結后,可以直接扣結于卡結體或連結件的卡結槽內,達成釣線組與釣桿尾部的連接組合。
本實用新型由于釣桿尾部的卡結體或連結件上設有卡結槽,在提供釣線組的母線連結組合時,是采用卡入方式連結,其間不需要技巧性,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勝任,所以本實用新型可以提供釣友獲得最簡便快速的釣線組與釣桿尾部的組裝效果;尤其是本實用新型可藉上述構成使釣線組在拋收桿之間,母線上段在折返繞回釣桿最前一節末端時,不會有任何阻礙,順利的滑出釣桿尾部,而能將傳統釣桿尾部與釣線組因末端凸出而有纏線的問題排除,達到釣桿尾部無纏線之慮。
茲列舉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配合
,詳細介紹結構特征及所能達成的功能效益如下附圖簡單說明圖1是傳統釣桿尾部結構圖;圖2是傳統釣桿尾部與釣線組的系結組合動作示意圖;圖3是傳統釣桿尾部與釣線組的組合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結構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與釣線組組合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與釣線組組合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與母線卡結組合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0---最前端一節11---布質管體12---結13---金屬管體 20---釣線體 21---母線22---雙重線段 23---結 24---環體24A---雙重環體 30---最前一節31---布質管體32---固定元件 33---卡結體 34、37---卡結槽
35---環體 36---連結件 40---釣線組41---母線 42---結如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釣桿」的組合圖,主要結構特征是在于釣桿最前一節30前端處的布質管體31末端,結合有一固定元件32束結固定,該固定元件32末端設有一卡結體33,卡結體33設有一開口朝內的卡結槽34等合。該卡結體33可為一約呈菱形狀,仍使其卡結槽34朝內。
再如圖5所示該釣桿尾部改良的固定元件32末端,設有一環體35(可為彈性環體),該環體35與固定元件32間,是呈固定狀態,亦可以呈具相對樞轉功能;再于環體35上設有一連結件36,該連結件36兩末段設有開口背向末端的卡結槽37,使連結件36與環體35可以相互卡入勾結組合。
前述經過改良后的釣桿尾部,在實際提供釣線組40連結組合使用時(配合參見圖6、7所示),釣友只要在釣線組40的母線41上段間打一個結42,就可以將母線41上段橫跨于卡結體33或連結體36的卡結槽34、37開口端處,并向末端抽拉(配合參見圖8所示),將可以使母線41卡入于卡結槽34、37內,達到釣線組40與釣桿尾部連結組合的目的。
由于釣桿尾部的卡結體33或連結件36設有卡結槽34、37,在提供釣線組40的母線41連結組合時,是采用卡入方式連結(如圖8所示),其間不需要技巧性,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勝任。所以本實用新型可以提供釣友獲得最簡便快速的釣線組40與釣桿尾部的組裝效果。
尤其是本實用新型在釣桿最前一節30末端布質管體31上,在提供釣線組40連結組合時,是將母線41扣結于卡結體33或連結件36的卡結槽34或37內,而能保持布質管體31表面平整;使釣線組40在拋收桿之間,母線41上段在折返繞回釣桿最前一節30末端時,不會有任何阻礙,順利的滑出釣桿尾部,而能將傳統釣桿尾部與釣線組因末端凸出而有纏線的問題排除,達到釣桿尾部無纏線之慮。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利用簡單的結構設計,改變釣桿尾部結構,讓釣友獲得較簡單方便的組裝釣線組,以及提高釣線組彈性度,又能克服傳統釣線組上段纏線的問題,確為一種新穎、進步并具實用功能的新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釣桿,主要包括一頭端拴套有布質管體的釣桿,其特征在于于釣桿最前一節前端處的布質管體末端,結合有一固定元件束結固定,該固定元件末端設有一卡結體,卡結體具有一開口朝內的卡結槽,供釣線組的母線上段間打一個結直接由卡結體開口處扣入于卡結槽內卡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桿,其特征在于該卡結體呈菱形狀,卡結槽仍朝內。
3.一種釣桿,主要包括一頭端拴套有布質管體的釣桿,其特征在于于釣桿最前一節前端處的布質管體末端,結合有一固定元件束結固定,該固定元件末端是設有一環體,于環體上設有一連結件,該連結件兩末段設有一開口背向末端的卡結槽,使連結件勾入卡結于環體上連結組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桿,其特征在于該環體為彈性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良尾部的釣魚用的釣桿,其特征在于釣桿最前端一節末端處的布質管體末端,延接設有一固定元件,于固定元件末端延伸設一卡結體,卡結體具有卡結槽;或是由一固定元件連接一環體,于環體上設有一連結件組件,該連結件末段形成一卡結槽。本實用新型可利于釣線組的母線末端打結后,直接扣入于卡結槽內連結,使釣友可以獲得較簡便快速的將釣線組與釣桿連結組合的功能。
文檔編號A01K87/00GK2304246SQ972281
公開日1999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7日 優先權日1997年10月7日
發明者林國陽 申請人:林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