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防治棉鈴蟲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60879閱讀:34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防治棉鈴蟲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治棉鈴蟲裝置,屬于農業植保技術領域。
目前,對棉鈴蟲的危害,還沒有可靠的防治方法。棉鈴蟲繁衍快,一只雌蛾產卵500-600粒,最多產卵3000多粒。在我國北方,一年發生4代。棉鈴蟲的抗藥性極強,即使采用幾種劇毒農藥,輪用,混用等辦法,也越來越顯得無力,近年來,采用綜合治理措施,如實施的農業種植誘集作物、農業操作減少蟲量、冬耕致死越冬蛹、黑光燈誘殺成蛾,保護天敵等等,均難以取得滿意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棉田無蟲期就開始實施而不用農藥來防治棉鈴蟲的裝置。
棉鈴蟲在我國北方,一年發生4代。第一代棉鈴蟲的卵,是上年越冬的滯育蛹,在春暖時羽化成蛾產出的。第一代棉鈴蟲著卵時,春播棉尚小,卵產落小麥上。孵化成的幼蟲食小麥的嫩葉和嫩粒,歷時30多天,再由蛹羽化成蟲。根據這一歷期規律來確定本實用新型的施作時間。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棉田的無蟲時期,選用稀目寬幅的窗紗,用多幅聯成兩張網片,兩網片相拼的面積與治蟲棉田面積大小相應。兩網片左右搭接,蓋在棉田周圍的支架上。支架是用高于棉株的木柱頂撐著的細鐵絲圍制而成。兩網片之間相搭接5厘米左右,用細鐵絲間斷緝縫成一個整體大網,在大網的中間部分,用木樁稀疏地頂撐大網。網的四周,低落在地面的部分,用土嚴壓即可。另外,在撐網的同時,沿網外周,每隔10米左右插一帶有葉子的楊柳枝條綁成的枝把。夜間活動的棉鈴蟲飛蛾,雖受棉花密源的誘引向棉田飛來,因受大網阻隔,不但不能接觸棉花采食、產卵,而且也無法在棉棵上停歇。長夜飛翔,十分疲憊,黎明前,無不棲息在楊柳枝把內。抓住這一時機,用塑料紗袋由上向下套裝楊柳枝把,隔袋捏殺飛蛾。達到一網除盡的效果。
撐網后,如需進入棉田勞動,只需將中間緝縫的細鐵絲逐段抽出,把兩片網掀向兩邊,即可勞作。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簡便、安全、省工、省料、易于掌握。
以下結合附圖
,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中1—左網片,2—右網片,3—楊柳枝把,4—鐵絲架,5—緝縫鐵絲,6—木柱,7—木樁,8—壓土。
把木柱6打入地下30厘米,牢固地直立在棉田的周圍,木柱之間的距離5米左右。把鐵絲架4固定在木柱6的頂端,形成一個與棉田外形相同的架子。將左網片1和右網片2通過鐵絲架4從左右兩側撐起覆蓋在棉田上,兩網片之間的搭縫,用緝縫鐵絲間斷地緝縫,拼成一個大網,大網的中間部分,用木樁7的頂端支撐,大網周圍低落地面的網邊用壓上8壓嚴。楊柳枝把3相距10米均布在大網四周。
權利要求一種防治棉鈴蟲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的木柱埋設在棉田四周,鐵絲架固定在木柱頂端,以多幅稀目窗紗聯結成的兩張網片搭放在鐵絲架上,兩網片中間搭接的接縫用緝縫鐵絲連接成一個整體大網,大網周邊低落在地面上的部分用泥土壓嚴,大網內設有木樁,木樁的一端頂撐大網,另一端埋設在土中,楊柳枝把埋設在大網外側。
專利摘要一種防治棉鈴蟲的裝置,是在棉田四周每隔5米埋設一根高于棉株的立柱,沿立柱走向把鐵絲架安放在木柱頂端,以多幅稀目窗紗縫制成的兩張網片通過鐵絲架從左右兩側撐起,覆蓋在棉田上,其中間搭縫用緝縫鐵絲間斷地緝縫成一個大網,大網的中間部分用木樁頂撐,周圍低落在地面上的網邊用泥土壓嚴,沿大網四周外側每隔10米埋設一束楊柳枝把。
文檔編號A01G13/00GK2251876SQ952252
公開日1997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5年11月8日
發明者翟炳諶 申請人:翟炳諶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