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蒜(蔥)粒脫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蒜(蔥)粒脫膜機,尤指一種具有儲料、干燥、脫模、出料諸制程為一貫自動化作業之蒜(蔥)粒脫膜機。
由于時代的進步,工商業之發展,使得我國工業發展已邁進全自動之科技時代,因此,工業自動化,已成為現代化之主流先進,尤其對于以農業為主的我國而言,農業的基礎正奠立我國工業提升之良好地基,因此,農產品依舊是我國經濟提升之重要產物,亦是現代化社會不可或缺之生活產品,故農產品的需求量仍不失國人所喜用,并不會因時代進步,速食的入侵,而有所減少,尤其,對于可促進身體健康及治療疾病之蒜頭而言,更因如此,在市場上之占有率已趨于廣泛,使得蒜(蔥)頭產生供不應求之現象,再加上蒜頭本身具有一層薄膜,在加工上必須先去膜,始可加工或食用,然而,傳統式之去膜法,均采大量人力加以利用手部搓揉取掉,此方式由蒜(蔥)頭本身具有刺激之味道,因此,從事去膜的人往往受不了蒜(蔥)頭味道之剌激,且浪費人力、時間,對于現今時間就是金錢之社會里,一切講求速度、效率為各行業所追求之目標,故本發明人有鑒于傳統式去膜法不僅不合乎經濟效益,且對人體嗅、視覺剌激太強,于積習著多年經歷及專業知識,以期發展出一種取代人力之脫模產品,在經由不斷的實驗研究,終而發展出一種深具經濟價值之蒜(蔥)粒脫膜機。
有關本實用新型之構造,茲以一可行實施例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外觀立體圖,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組合剖面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熱風擴散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頂推桿動示意圖,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脫膜筒剖面示意圖,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脫膜示意圖,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出料動作示意圖。
首先請一并參閱
圖1、圖2,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機座(1)、儲料桶(2)、干燥管(3)、脫膜筒(4)、送風管(5)、出料裝置(6)等構件所組成,其為在預設形狀的機座(1)上端設有一平臺(11),于平臺(11)前端安置一可調程序控制板(12),及于平臺(11)上適當處挖設以孔洞可配合干燥管(3)套置其中,該干燥管(3)上端與儲料桶(2)間為以活頁(13)施予定位接合,并以螺絲(14)由儲料筒(2)與干燥管(3)周緣預設缺口貫穿而入定位于機座(1)上,在儲料桶(2)上端為以活接鉸鏈(21)及固定夾(22)相互配合作為圓蓋(23)套合定位之用,該圓蓋(23)頂端一側貫穿連設出排氣管(24),同時在儲料桶(2)適當側邊預設以透明視窗(25),作為觀察入料數量及內部動作情形,在該安設于機座(1)內部之干燥管(3)為具有內、外兩層管壁之錐形管體,其外管(31)采以呈封閉的圓錐管及與內層管壁設具有諸多細小孔洞(321)的內管(32)間預留以一環間隙(33),藉以使熱風能由環間隙(33)進入內管(32)中,另于儲料桶(2)與干燥管(3)套合處為利用數支固定桿(34)架空設置一預具諸多細小孔洞(351)之導料錐體(35),及于干燥管(3)下端凸緣(36)外周壁套合以一脫膜筒(4),同時于脫膜筒(4)背側適當高度處固設著定位架并在其兩端以螺栓鎖固于機座側壁上而定位,在干燥管(3)所具外管(31)側壁為穿設一熱風管(37),該熱風管(37)是與鼓風器(51)延伸所具送風管(5)作相互連通,藉以傳送熱風至干燥管(3)內,另在熱風管(37)外壁穿設一溫度感應計(371),同時可由鼓風器(51)前端所設的溫度控制器(38)施予調整熱風之溫度;在于脫膜筒(4)下端等分貫穿插設以噴嘴管(41),及在適管處側壁連設以蒜(蔥)膜排出管(42),并在脫膜筒(4)內部以兩固定桿(43)定位有支架桿(431),于此支架桿(431)間焊固一固定塊(432),而該氣壓缸(44)軸心則可貫穿頂端所具之固定塊(432)并以螺帽(433)施予鎖固,及將氣壓缸(44)軸心頂端以螺帽(434)定位一錐蓋(441),于錐蓋(441)頂端為延伸以預計長度之螺桿(45)至干燥管(3)中,同時在干燥管(3)內管(32)下端因設以矽膠環(322)以作為平常與錐蓋(441)頂升極限時可將蒜(蔥)粒阻塞在干燥管(3)內不致擠傷,且于螺桿(45)適當高度為以螺帽(461)將矽膠片(46)施予鎖固定位,以利調整進料多寡達到定量目的,再于螺桿(45)頂端以螺帽(471)將頂推桿(47)施予方位固定,得以由氣壓缸(44)的往復升降來帶動上端頂推桿(47)將干燥管(3)內擠推之蒜(蔥)粒進行松動,使干燥后之蒜(蔥)粒掉入脫膜筒(4)內以預設的螺旋式氣體將蒜(蔥)粒外部呈干燥膜層去掉,并經脫膜筒(4)外部之排出管(42)以空壓機氣體將膜屑排出,再由脫膜筒(4)底具出料板(61)下移開啟以使蒜(蔥)粒掉入出料槽(62)而完成蒜(蔥)粒之脫膜。
當蒜(蔥)粒順著導料錐體(35)進入干燥管(3)中進行干燥,由于頂推裝置之錐蓋(441)阻塞于干燥管(3)的下端出口,迫使蒜(蔥)粒可停置在干燥管(93)中作膜層干燥,而于熱風管(37)之出口端具設以弧形擋板(39)(此處請參閱圖3及圖3~1),該擋板(38)外側壁突具以冂形卡固體(391)可緊迫度的卡固在熱風管(37)中,同時擋板(39)上等分均設以外突頂塊(392)適可架空定位在內外管(32)、(31)間,俾使熱風經由擋板(38)而往四周擴散呈錐面至干燥管(3)內。
當干燥完畢時該頂推裝置之氣壓缸(44)則往下作動,促使錐蓋(434)脫離干燥管(3)下端出口(如圖4實線所示),同時得使擠堆于干燥管(3)中的蒜(蔥)粒掉入脫膜筒(4)內進行脫膜,并藉著螺桿(45)所具頂推桿(47)于上下作動可將擠堆于干燥管(3)內的蒜(蔥)粒松動而順勢掉入脫膜筒(4)。
在該脫膜筒(4)周緣管壁則是等分均設以諸只噴嘴口(411)(此處請參閱圖5),于噴嘴口(411)對應外側壁為依傾斜管向而環設以噴嘴管(41)可接引至空壓機,而藉由空壓元件控制輸入脫膜筒(4)中的氣體形成螺旋式旋轉風向,而迫使外膜層已呈干燥的蒜(蔥)粒作相互間的滾動推擠(如圖6所示),在作相互推擠所產生之摩擦下即可輕易的將蒜(蔥)粒膜層去掉;并于膜屑排出管(42)之入口端(421)內側壁適度垂設有一弧形導片(422),藉以阻擋為強風所脫落之膜屑可經由導片(422)作一集中而由膜屑排出管(42)輸出;在當蒜(蔥)粒外膜層脫離完畢時,于套合在脫膜筒(4)底端的出料板(61)則可藉由樞設在機座(1)內側壁的氣壓缸(63)作動開癖,以促使脫離膜層的蒜(蔥)粒掉入出料槽(62)上而完成全自動之脫膜程序者。
綜由以上本實用新型之整體結構與蒜(蔥)粒脫膜程序,則可發覺其存有如下諸多優點一.本實用新型具有入料,干燥,脫膜,出料自動化一貫作業之特點,且故障率低,相當實用省時。
二.本實用新型之體積小,質輕,移動空間之機動性良好,且不占空間。
三.本實用新型采用全自動控制,操作簡便,且省電耐用及生產效率高,相當合乎經濟效應之創作。
四.本實用新型之構造精簡,拆卸組合方便,內部之清潔快速,簡便,維修及清洗相當容易。
五.本實用新型具有控溫裝置,可依蒜粒量加以調整熱溫,以期獲得最佳之脫膜操作。
六.本實用新型之各裝置,具有導料及防止蒜粒擠壓成堆之效果,以達順利運作而無阻塞蒜(蔥)粒之現象,相當便捷。
權利要求1.一種蒜(蔥)粒脫膜機,包括一儲料桶、一干燥裝置、一脫膜裝置、一出料裝置等構件組成,主要在于儲料桶與干燥裝置之接合空間內設置以導料錐體,藉由導體錐體導引儲料桶內所儲放之蒜(蔥)粒,使之順勢進入干燥裝置中進行干燥制程,且于干燥裝置之側管壁貫穿設置一熱風管,藉由該熱風管上端的鼓風器輸送熱風,全面干燥蒜(蔥)粒外緣膜層,待干燥后即經由頂推裝置進入脫膜制程,利用脫膜裝置之強風輸入藉以去膜,則成品得以利用出料裝置控制出料者;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裝置之熱風管出口端與干燥管形成一環間隙,在該環間隙內之熱風管出口端設置一擋板,藉以使熱風管送出之熱風擴散成錐面而由干燥管之諸道孔洞進入周緣預具有細小孔洞之導料錐體上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蒜(蔥)粒脫膜機,其特征在于該導料錐體于上端周緣等分均設以固定桿得以將其呈架空固定,且該導料錐體與干燥裝置之內管壁間隙適可令蒜(蔥)粒進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蒜(蔥)粒脫膜機,其特征在于該干燥裝置與脫膜裝置之間穿置一頂推裝置,主要是將氣壓缸固定于干燥裝置出口下端,此頂推裝置系與氣壓缸連接而藉以連動頂設之錐蓋,同時在干燥處裝置所具內管下端固設以矽膠環,并在錐蓋上端由利用螺帽作為矽膠片定位,俾使螺帽方位之調整可將矽膠片作所需高度定位來調整蒜(蔥)粒進料量的多寡,且于最頂端則螺設一呈十字形頂推桿,藉由氣壓缸向上促動促使推桿向上推頂,得以松動該堆擠于干燥裝置內部之蒜(蔥)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蒜(蔥)粒脫膜機,其特征在于該呈弧形面之擋板于前端焊設一冂形卡固體,其適可卡固于熱風管出口端,而擋板外側壁等分設置以頂塊,藉著以使擋板于內、外管壁縫隙中呈架空頂固。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蒜(蔥)粒脫膜機,其特征在于該膜裝置中之脫膜管壁上為采等分環設以傾斜管向及不同高度之諸多噴嘴管,而此噴嘴管出口端則呈漸縮管徑,得以由噴嘴管噴出之強風形成螺旋式旋轉風向。
6.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蒜(蔥)粒脫膜機,其特征在于脫膜裝置之脫膜筒中所設之膜屑排出管為藉以垂設一弧形導片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蒜(蔥)粒脫膜機,由儲料桶、干燥裝置、脫膜裝置及出料裝置等構件組成,操作時先將蒜(蔥)粒填入儲料桶內作預熱程度,再由導料錐體周緣滑落得以順勢進入干燥裝置內作確實蒜(蔥)粒膜層干燥,并由烘干裝置底設一由氣缸帶動之頂動器作往復頂推,而藉由脫膜裝置所輸入之螺旋風力施予除膜,繼之開啟出料裝置將成品送出,即達到蒜(蔥)粒脫膜一貫自動化作業。
文檔編號A23N15/00GK2076756SQ902242
公開日1991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21日
發明者吳秀涼 申請人:亨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