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
【專利摘要】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養鰍稻田的選擇與設施建造、鰍苗放養前的準備、放養密度、培育與管理、投餌與日常管理、防止敵害、泥鰍的捕撈、運輸。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充分的利用了生產資源,無需專業設備,無培育污染,培育技術標準規范,投飼科學規范,技術新穎,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產養殖的質量,從而提高了收益。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 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泥鰍屬魚類,屬小型經濟魚類。泥鰍經濟價值較高,肉質細 嫩、清淡鮮美,而且具有滋補藥用價值,所以歷來為人們喜食。在韓國、日本銷路甚廣。泥鰍 多棲息在靜水或微流水的池塘、溝渠、稻田等淺水水域中,對生活環境要求不嚴,水質中性 或偏酸性,池底淤泥15cm左右。除用腮呼吸外,還可以用皮膚和腸道進行呼吸。為偏動物 性餌料的雜食性魚類。泥鰍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多種藥用功效,被稱為"水中 人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大,出口量連年增長。其肉中含蛋白質 18. 4 %-20. 7 %,脂肪2. 7 %-2. 8 %,灰分1. 6 %-2. 2 %,每100克魚肉含維生素 A70國際 單位,維生素 B130微克,維生素 B2440微克,鈣51毫克,磷154毫克,鐵3毫克,并含有較高 的不飽和脂肪酸。從中醫藥方面看,泥鰍又是一種保健和藥用食品。在《本草鋼目》和《本 草拾遺》中記載,泥鰍有暖中益氣功效,其性甘平無毒、祛濕邪、治消渴,對肝炎、小兒盜汗, 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痔瘡、疥癬等具有一定療效。我國民間醫方認為泥鰍有壯陽 利尿、治療結核、開胃的功效,泥鰍的養殖,目前泥鰍的養殖在實際的操作中所需求的地域 面積較廣,同時繁殖緩慢,抨擊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養殖存活率高,成本投資小,便于管理 的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
[0004]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 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06] a、養鰍稻田的選擇與設施建造
[0007] 稻田選擇:選擇土質柔軟、腐殖質豐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水 體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塊,無冷浸水上冒,降雨時不會溢水的稻田養殖大鱗副 泥鰍。
[0008] 稻田面積:長 200m X 寬 50 (m),15 畝(10000m2);
[0009] 稻田埂高:埂的高度超出田面50-80cm ;
[0010] 周邊環溝:溝寬5m,深50-80cm ;縱溝、網溝寬lm,深30-50cm ;
[0011] 集鰍池:規格為30*10 (m) = 300m2,分置在稻田東側與環溝相連;
[0012] 溝底:向排水口傾斜,自西向東,高差為20-30cm;
[0013] 進水:進水管道用直徑30-40cm的PVC管,在田埂一側表面已下5-10cm預埋,入池 管口出水處,用密網布制作成配套濾水兜筐;
[0014] 排水:排水口設在進水口斜對面環溝底部,靠埂建造閘閥,附設防逃攔截網;
[0015] 埂壁:用聚乙烯密網網布護坡,網布下端與埂邊緣緊密相連,網底部嵌入到硬泥 層,上綱高出田埂30-50cm,埂坡度1 :2. 5 ;
[0016] 埂面:稻田之間埂面寬度2m ;
[0017] 防敵害:田埂四周埂面預埋緊固裝置,設置天網。
[0018] b、鰍苗放養前的準備
[0019] 集魚池消毒:毛仔放入前,首先排干池水,清除稻田的蛙、蟾蜍、蛇、魚類、螺、蛘,同 時清除集魚池的雜草、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或消毒劑消毒。
[0020] 適時施肥培育生物餌料
[0021] 施肥的時間是在大鱗副泥鰍鰍苗下池前5-6天進行,施入腐熟的有機糞肥,用量 為 40kg/100m2,施肥后注水 30_50cm。
[0022] c、放養密度
[0023] 投放鰍苗總量要求:稻田投放毛仔培育至3_5cm后,放養密度按1-1. 5萬尾 100m2 (6. 5-10萬尾/畝)計算總投放量。
[0024] 毛仔培育塘投放密度:在稻田開挖的集魚池中培育,毛仔的投放密度按 1000-1500 尾 /m2 (60 萬-100 萬尾 / 畝)。
[0025] 泥鰍夏花放養密度:放養規格達到5cm以上的,放養密度按3000-5000尾 /100m 2 (20000-30000 尾 / 畝)。
[0026] d、培育與管理
[0027] 毛仔剛下塘,以肥水與投喂相結合,沿邊投喂用50目標準篩過濾的輪蟲、水蚤浮 游動物,每周潑撒兩次發酵糞肥60-100g/m 2或潑撒溶化的化肥l-2g/m2,經18-22d培育苗 體長可達lcm,然后投喂打碎動物內臟、血粉、魚粉動物性飼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餅屑 精飼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開始日投喂占鰍苗體重2-5%,15d后,日投量可增加 到 10%。
[0028] 養殖期管理:第一個月應投喂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各一半的混合飼料,一日 一次,每次投喂量為鰍苗總體重的3-4%,一個月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經發酵 的有機肥15kg/100m 2,同時投喂蠶蛹,米糠,豆餅,菜餅、動物下腳料粉狀飼料。
[0029] 日常管理:每周一次檢查防逃設施,發現有漏洞和崩塌,立即堵塞和補修,水稻拔 節期要加深水位5cm-10cm,稻田在大雨漲水時,及時防水。
[0030] 施肥培水:放養時間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先將田水放干,讓太陽曬3-4d,再按 每100m 2撒米糠20kg,次日在坑、溝內施入腐熟的有機糞肥40kg/100m2,再在日光下曬4-5 天,然后蓄水,培肥水質。
[0031] e、投餌與日常管理
[0032] 第一個月應投喂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各一半的混合飼料,一日一次,每次投 喂量為鰍種總體重的3-4%。
[0033] 一個月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經發酵的有機肥15kg/100m2,同時投喂蠶 蛹,米糠,豆餅,菜餅、動物下腳料飼料。
[0034] 從插秧到分蘗,水位為10-15cm,水稻拔節期水位15-20cm。
[0035] f、防止敵害
[0036] 設置防護圍欄和天網,防止農藥和公害物的流入。
[0037] g、泥鰍的捕撈
[0038] 沖水法:將捕撈工具放在進水口,然后放水進池,將預先設好的網具拉起,便可將 泥鰍捕獲。
[0039] 誘捕法:把煮熟的牛、羊骨頭或炒制的米糠、麥麩等誘餌放在網具或魚籠中,用其 香味引來捕撈。
[0040] 干塘法:冬季,水溫降至15°c -12°c時,先把水排干,將池塘、稻田劃成若干塊,中 間挖排水溝。
[0041] 暫養:成鰍起捕后,放在魚簍、網箱、水缸或水泥池中用清水(不投餌)暫養。
[0042] h、運輸
[0043] 采用竹蘿運輸,每只竹蘿裝25kg,裝運時在竹蘿底部鋪上塑料薄膜,加水 2-2. 5kg,然后放入活鰍:運輸途中每隔1. 5小時加1次水,近程把商品鰍裝在容器內,保持 皮膚濕潤;中程運輸用木桶或運魚大簍裝運,lkg水裝運1-1. 5kg ;遠程運輸把鮮活的商品 鰍置于45°C -55°C的冷藏車控溫保溫運輸。
[0044]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充分的利用了生產資源,無需專業設備,無培育污 染,培育技術標準規范,投飼科學規范,技術新穎,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水產養殖的質量,從而 提1? 了收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45]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 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46] 實施例1
[0047]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48] 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9] a、養鰍稻田的選擇與設施建造
[0050] 稻田選擇:選擇土質柔軟、腐殖質豐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水 體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塊,無冷浸水上冒,降雨時不會溢水的稻田養殖大鱗副 泥鰍。
[0051] 稻田面積:長 200mX 寬 50(m),15 畝(10000m2);
[0052] 稻田埂高:埂的高度超出田面80cm ;
[0053] 周邊環溝:溝寬5m,深80cm ;縱溝、網溝寬lm,深50cm ;
[0054] 集鰍池:規格為30*10 (m) = 300m2,分置在稻田東側與環溝相連;
[0055] 溝底:向排水口傾斜,自西向東,高差為30cm ;
[0056] 進水:進水管道用直徑40cm的PVC管,在田埂一側表面已下10cm預埋,入池管口 出水處,用密網布制作成配套濾水兜筐;
[0057] 排水:排水口設在進水口斜對面環溝底部,靠埂建造閘閥,附設防逃攔截網;
[0058] 埂壁:用聚乙烯密網網布護坡,網布下端與埂邊緣緊密相連,網底部嵌入到硬泥 層,上綱高出田埂50cm,埂坡度1 :2. 5 ;
[0059] 埂面:稻田之間埂面寬度2m ;
[0060] 防敵害:田埂四周埂面預埋緊固裝置,設置天網。
[0061] b、鰍苗放養前的準備
[0062] 集魚池消毒:毛仔放入前,首先排干池水,清除稻田的蛙、蟾蜍、蛇、魚類、螺、蛘,同 時清除集魚池的雜草、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或消毒劑消毒。
[0063] 適時施肥培育生物餌料
[0064] 施肥的時間是在大鱗副泥鰍鰍苗下池前6天進行,施入腐熟的有機糞肥,用量為 40kg/100m2,施肥后注水 50cm。
[0065] c、放養密度
[0066] 投放鰍苗總量要求:稻田投放毛仔培育至3-5cm后,放養密度按1. 5萬尾100m2 (10 萬尾/畝)計算總投放量。
[0067] 毛仔培育塘投放密度:在稻田開挖的集魚池中培育,毛仔的投放密度按1500尾/ m2(100萬尾/畝)。
[0068] 泥鰍夏花放養密度:放養規格達到5cm以上的,放養密度按5000尾/100m2 (30000 尾/畝)。
[0069] d、培育與管理
[0070] 毛仔剛下塘,以肥水與投喂相結合,沿邊投喂用50目標準篩過濾的輪蟲、水蚤浮 游動物,每周潑撒兩次發酵糞肥l〇〇g/m2或潑撒溶化的化肥2g/m2,經22d培育苗體長可達 lcm,然后投喂打碎動物內臟、血粉、魚粉動物性飼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餅屑精飼料, 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開始日投喂占鰍苗體重5 %,15d后,日投量可增加到10 %。 [0071] 養殖期管理:第一個月應投喂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各一半的混合飼料,一日 一次,每次投喂量為鰍苗總體重的4%,一個月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經發酵的 有機肥15kg/100m2,同時投喂蠶蛹,米糠,豆餅,菜餅、動物下腳料粉狀飼料。
[0072] 日常管理:每周一次檢查防逃設施,發現有漏洞和崩塌,立即堵塞和補修,水稻拔 節期要加深水位l〇cm,稻田在大雨漲水時,及時防水。
[0073] 施肥培水:放養時間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先將田水放干,讓太陽曬4d,再按每 100m 2撒米糠20kg,次日在坑、溝內施入腐熟的有機糞肥40kg/100m2,再在日光下曬5天,然 后蓄水,培肥水質。
[0074] e、投餌與日常管理
[0075] 第一個月應投喂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各一半的混合飼料,一日一次,每次投 喂量為鰍種總體重的4%。
[0076] -個月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經發酵的有機肥15kg/100m2,同時投喂蠶 蛹,米糠,豆餅,菜餅、動物下腳料飼料。
[0077] 從插秧到分蘗,水位為15cm,水稻拔節期水位20cm。
[0078] f、防止敵害
[0079] 設置防護圍欄和天網,防止農藥和公害物的流入。
[0080] g、泥鰍的捕撈
[0081] 沖水法:將捕撈工具放在進水口,然后放水進池,將預先設好的網具拉起,便可將 泥鰍捕獲。
[0082] 誘捕法:把煮熟的牛、羊骨頭或炒制的米糠、麥麩等誘餌放在網具或魚籠中,用其 香味引來捕撈。
[0083] 干塘法:冬季,水溫降至12°C時,先把水排干,將池塘、稻田劃成若干塊,中間挖排 水溝。
[0084] 暫養:成鰍起捕后,放在魚簍、網箱、水缸或水泥池中用清水(不投餌)暫養。
[0085] h、運輸
[0086] 采用竹蘿運輸,每只竹蘿裝25kg,裝運時在竹蘿底部鋪上塑料薄膜,加水2. 5kg, 然后放入活鰍:運輸途中每隔1. 5小時加1次水,近程把商品鰍裝在容器內,保持皮膚濕潤; 中程運輸用木桶或運魚大簍裝運,lkg水裝運1. 5kg ;遠程運輸把鮮活的商品鰍置于55°C的 冷藏車控溫保溫運輸。
[0087] 實施例2
[0088]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89] 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90] a、養鰍稻田的選擇與設施建造
[0091] 稻田選擇:選擇土質柔軟、腐殖質豐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水 體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塊,無冷浸水上冒,降雨時不會溢水的稻田養殖大鱗副 泥鰍。
[0092] 稻田面積:長 200m X 寬 50 (m),15 畝(10000m2);
[0093] 稻田埂高:埂的高度超出田面50_80cm ;
[0094] 周邊環溝:溝寬5m,深50cm ;縱溝、網溝寬lm,深30cm ;
[0095] 集鰍池:規格為30*10 (m) = 300m2,分置在稻田東側與環溝相連;
[0096] 溝底:向排水口傾斜,自西向東,高差為20cm ;
[0097] 進水:進水管道用直徑30cm的PVC管,在田埂一側表面已下5cm預埋,入池管口出 水處,用密網布制作成配套濾水兜筐;
[0098] 排水:排水口設在進水口斜對面環溝底部,靠埂建造閘閥,附設防逃攔截網;
[0099] 埂壁:用聚乙烯密網網布護坡,網布下端與埂邊緣緊密相連,網底部嵌入到硬泥 層,上綱高出田埂30cm,埂坡度1 :2. 5 ;
[0100] 埂面:稻田之間埂面寬度2m ;
[0101] 防敵害:田埂四周埂面預埋緊固裝置,設置天網。
[0102] b、鰍苗放養前的準備
[0103] 集魚池消毒:毛仔放入前,首先排干池水,清除稻田的蛙、蟾蜍、蛇、魚類、螺、蛘,同 時清除集魚池的雜草、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或消毒劑消毒。
[0104] 適時施肥培育生物餌料
[0105] 施肥的時間是在大鱗副泥鰍鰍苗下池前5天進行,施入腐熟的有機糞肥,用量為 40kg/100m 2,施肥后注水 30cm。
[0106] c、放養密度
[0107] 投放鰍苗總量要求:稻田投放毛仔培育至3cm后,放養密度按1萬尾100m2 (6. 5萬 尾/畝)計算總投放量。
[0108] 毛仔培育塘投放密度:在稻田開挖的集魚池中培育,毛仔的投放密度按1000尾/ m2(60萬尾/畝)。
[0109] 泥鰍夏花放養密度:放養規格達到5cm以上的,放養密度按3000尾/100m2 (20000 尾/畝)。
【權利要求】
1.稻田標準化養殖大鱗副泥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 養鰍稻田的選擇與設施建造 稻田選擇:選擇土質柔軟、腐殖質豐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體pH 值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塊,無冷浸水上冒,降雨時不會溢水的稻田養殖大鱗副泥鰍。 稻田面積:長 200mX 寬 50 (m),15 畝(10000m2); 稻田埂高:埂的高度超出田面50-80cm ; 周邊環溝:溝寬5m,深50-80cm ;縱溝、網溝寬lm,深30-50cm ; 集鰍池:規格為30*10 (m) = 300m2,分置在稻田東側與環溝相連; 溝底:向排水口傾斜,自西向東,高差為20-30cm; 進水:進水管道用直徑30-40cm的PVC管,在田埂一側表面已下5-10cm預埋,入池管口 出水處,用密網布制作成配套濾水兜筐; 排水:排水口設在進水口斜對面環溝底部,靠埂建造閘閥,附設防逃攔截網; 埂壁:用聚乙烯密網網布護坡,網布下端與埂邊緣緊密相連,網底部嵌入到硬泥層,上 綱高出田埂30-50cm,埂坡度1 :2· 5 ; 埂面:稻田之間埂面寬度2m ; 防敵害:田埂四周埂面預埋緊固裝置,設置天網。 b、 鰍苗放養前的準備 集魚池消毒:毛仔放入前,首先排干池水,清除稻田的蛙、蟾蜍、蛇、魚類、螺、蛘,同時清 除集魚池的雜草、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或消毒劑消毒。 適時施肥培育生物餌料 施肥的時間是在大鱗副泥鰍鰍苗下池前5-6天進行,施入腐熟的有機糞肥,用量為 40kg/100m2,施肥后注水 30_50cm。 c、 放養密度 投放鰍苗總量要求:稻田投放毛仔培育至3-5cm后,放養密度按1-1. 5萬尾 100m2 (6. 5-10萬尾/畝)計算總投放量。 毛仔培育塘投放密度:在稻田開挖的集魚池中培育,毛仔的投放密度按1000-1500尾/ m2(60萬-100萬尾/畝)。 泥鰍夏花放養密度:放養規格達到5cm以上的,放養密度按3000-5000尾 /100m2 (20000-30000 尾 / 畝)。 d、 培育與管理 毛仔剛下塘,以肥水與投喂相結合,沿邊投喂用50目標準篩過濾的輪蟲、水蚤浮游動 物,每周潑撒兩次發酵糞肥60-100g/m2或潑撒溶化的化肥l-2g/m2,經18-22d培育苗體長 可達lcm,然后投喂打碎動物內臟、血粉、魚粉動物性飼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餅屑精 飼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開始日投喂占鰍苗體重2-5 %,15d后,日投量可增加到 10%。 養殖期管理:第一個月應投喂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各一半的混合飼料,一日一次, 每次投喂量為鰍苗總體重的3-4%,一個月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經發酵的有機 肥15kg/100m2,同時投喂蠶蛹,米糠,豆餅,菜餅、動物下腳料粉狀飼料。 日常管理:每周一次檢查防逃設施,發現有漏洞和崩塌,立即堵塞和補修,水稻拔節期 要加深水位5cm-10cm,稻田在大雨漲水時,及時防水。 施肥培水:放養時間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先將田水放干,讓太陽曬3-4d,再按每 100m2撒米糠20kg,次日在坑、溝內施入腐熟的有機糞肥40kg/100m2,再在日光下曬4-5天, 然后蓄水,培肥水質。 e、 投餌與日常管理 第一個月應投喂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各一半的混合飼料,一日一次,每次投喂量 為鰍種總體重的3-4%。 一個月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經發酵的有機肥15kg/100m2,同時投喂蠶蛹, 米糠,豆餅,菜餅、動物下腳料飼料。 從插秧到分蘗,水位為l〇_15cm,水稻拔節期水位15-20cm。 f、 防止敵害 設置防護圍欄和天網,防止農藥和公害物的流入。 g、 泥鰍的捕撈 沖水法:將捕撈工具放在進水口,然后放水進池,將預先設好的網具拉起,便可將泥鰍 捕獲。 誘捕法:把煮熟的牛、羊骨頭或炒制的米糠、麥麩等誘餌放在網具或魚籠中,用其香味 引來捕撈。 干塘法:冬季,水溫降至15°C -12°C時,先把水排干,將池塘、稻田劃成若干塊,中間挖 排水溝。 暫養:成鰍起捕后,放在魚簍、網箱、水缸或水泥池中用清水(不投餌)暫養。 h、 運輸 采用竹蘿運輸,每只竹蘿裝25kg,裝運時在竹蘿底部鋪上塑料薄膜,加水2-2. 5kg, 然后放入活鰍:運輸途中每隔1. 5小時加1次水,近程把商品鰍裝在容器內,保持皮膚濕 潤;中程運輸用木桶或運魚大簍裝運,lkg水裝運1-1. 5kg ;遠程運輸把鮮活的商品鰍置于 45 °C -55 °C的冷藏車控溫保溫運輸。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054602SQ201410252752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9日
【發明者】孫棠麗, 孫守旗, 蘇加勝, 蘇家會, 顧紹興 申請人:懷遠縣漁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