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層切土旋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耕機,尤其是分層切土的旋耕機的結構,屬于旋耕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雙軸旋耕機主要包括懸掛架、機架和機架上安裝的旋耕刀及刀軸組合、破茬刀及刀軸組合、左右齒輪傳動組合、與拖拉機連接的萬向節、動力輸入軸、右齒輪傳動組合,連接旋耕刀及刀軸組合,左齒輪傳動組合連接破茬刀及刀軸組合。動力傳遞采用的是中間齒輪箱加兩側齒輪箱傳遞動力,拖拉機傳遞過來的動力經萬向節傳遞到中間齒輪箱,在中間齒輪箱內通過傳動軸節相連把動力傳遞給兩側直齒輪箱。雙軸旋耕機旋耕作業,是先由破茬刀破茬后再進行旋耕。單軸旋耕機旋耕作業,旋耕機旋耕阻力與旋耕刀回轉半徑的平方成正比,旋耕消耗功率大,旋耕機效率較低,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滿足市場的需要,提供一種分層切土旋耕機,該方案能大大降低旋耕機耕作單位體積土壤的功耗,節省耕作能耗。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在現有的旋耕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新實現的,分層切土旋耕機,包括懸掛架、機架、前旋耕刀組、前旋耕刀軸、后旋耕刀組、后旋耕刀軸、齒輪傳動箱, 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高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前旋耕刀軸上的安裝寬度大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后旋耕刀軸上的安裝寬度。所述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高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4-20 cm。在前旋耕刀軸、后旋耕刀軸上安裝旋耕刀,其刀尖回轉半徑為10-30 cm。所述的旋耕刀的切削刃由正切刃和側切刃組成,正切刃和側切刃形成空間曲線的
平滑連接。本發明結構合理,生產制造容易,操作使用方便,旋耕作業效果好,效率高。采用前、后旋耕刀結構,前旋耕刀的旋耕作業后,后旋耕刀在前旋耕刀旋耕深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旋耕作業,增加旋耕深度,使前后旋耕作業的深度總和達到22cm以上。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刀軸上的安裝寬度大于或等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刀軸上的安裝寬度,保證前旋耕刀軸的旋耕作業幅寬大于后旋耕刀軸的旋耕作業幅寬,便于后旋耕刀在前旋耕刀旋耕深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旋耕作業。分層切土旋耕機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降低旋耕機功率消耗,提高旋耕機工作效率。
圖1是本發明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左齒輪傳動箱1、右齒輪傳動箱2、前旋耕刀3、前旋耕刀軸4、后旋耕刀5、后旋耕刀軸6、機架7、傳動軸8、萬向節9。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分層切土旋耕機,由左齒輪傳動箱1、右齒輪傳動箱2、前旋耕刀 3、前旋耕刀軸4、后旋耕刀5、后旋耕刀軸6、機架7、傳動軸8、中間齒輪箱9等安裝組成。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高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高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4-20 cm。旋耕刀的切削刃由正切刃和側切刃組成,正切刃和側切刃形成空間曲線的平滑連接。前旋耕刀軸和后旋耕刀軸上安裝的旋耕刀的刀尖回轉半徑為10-30 cm。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刀軸上的安裝寬度大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刀軸上的安裝寬度,保證前旋耕刀軸的旋耕作業幅寬大于后旋耕刀軸的旋耕作業幅寬,便于后旋耕刀在前旋耕刀旋耕深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旋耕作業,前后旋耕作業的深度總和達到22cm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分層切土旋耕機,包括懸掛架、機架、前旋耕刀組、前旋耕刀軸、后旋耕刀組、后旋耕刀軸、齒輪傳動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高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前旋耕刀軸上的安裝寬度大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后旋耕刀軸上的安裝寬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層切土旋耕機,其特征是,所述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高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4-20 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層切土旋耕機,其特征是,在前旋耕刀軸、后旋耕刀軸上安裝旋耕刀,其刀尖回轉半徑為10-30 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層切土旋耕機,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耕刀的切削刃由正切刃和側切刃組成,正切刃和側切刃形成空間曲線的平滑連接。
全文摘要
分層切土旋耕機,屬于旋耕機械技術領域。包括懸掛架、機架、前旋耕刀組、前旋耕刀軸、后旋耕刀組、后旋耕刀軸、齒輪傳動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高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尖回轉軌跡最低點,前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刀軸上的安裝寬度大于或等于后旋耕刀組的旋耕刀在刀軸上的安裝寬度。本發明結構合理,生產制造容易,操作使用方便,旋耕作業效果好,效率高。采用前、后旋耕刀結構,前旋耕刀的旋耕作業后,后旋耕刀在前旋耕刀旋耕深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旋耕作業,使前后旋耕作業的深度總和達到22cm以上。分層切土旋耕機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降低旋耕機功率消耗,提高旋耕機工作效率,降低旋耕機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01B33/02GK102379171SQ20111024745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明者姚林宏, 孫敢, 張劍峰, 張瑞宏, 徐潔陽, 朱河霖, 王洪亮, 繆宏, 郭軍偉, 陳勇 申請人: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