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鞍帶石斑魚工廠化育苗方法

文檔(dang)序號(hao):321301閱讀:5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鞍帶石斑魚工廠化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工廠化培育鞍帶石斑魚苗的方法。
背景技術
鞍帶石斑魚(EpiMphelus lanceolatus)俗稱龍膽石斑魚,隸屬鱸形目 (Perciformes)、鯧科Gerranidae)、石斑魚屬(Epin印halus),為暖水性、中下層珊瑚礁魚類,資源稀少。鞍帶石斑魚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具有生長快,肉質鮮美等優點,成為養殖前景極好的石斑魚種類,深受養殖業者的喜愛。由于鞍帶石斑魚人工繁殖技術尚不成熟,苗種不足限制了養殖的發展。鞍帶石斑魚人工繁育包括三個主要技術環節,親魚培育、人工繁殖、人工育苗。海南是我國最適合進行鞍帶石斑魚人工育苗的地區,主要育苗方式為池塘生態育苗,但鞍帶石斑魚在海南的產卵期是在4 6月和9 10月,前一個產卵期內,海南的池塘水溫經常達到32°C以上,但鞍帶石斑魚仔魚很難適應這個水溫條件;后一個產卵期是海南的臺風季節,臺風的影響經常導致池塘育苗失敗。由于以上原因,鞍帶石斑魚的池塘育苗受天氣制約。工廠化育苗是在室內完成,能有效地克服池塘育苗不足。國內外有人采用單細胞藻類凈化水質的方法進行鞍帶石斑魚的育苗,但效果不穩定。主要原因是鞍帶石斑魚的人工育苗中,常因水質變壞(某些有害物質的積累)導致魚苗死亡。水產養殖中常用換水的方法解決水質問題,但鞍帶石斑魚仔魚個體小,換水容易使仔魚粘在篩絹網上死去,換水還會造成水質條件劇烈變化而影響魚苗成活率。為此,需要有種辦法,在育苗的早期(15 20天內)不換水而維持水質穩定,并且為仔魚提供良好的開口餌料。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的育苗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鞍帶石斑魚工廠化人工育苗方法。本方法進行鞍帶石斑魚育苗,不但水質條件穩定、育苗水體自身可以提供仔魚的開口餌料、育苗產量高、魚種規格整齊、而且不使用任何抗菌藥物、不需要單獨培育單細胞藻類、育苗全程不吸底,操作簡便。本發明適用于鞍帶石斑魚(Epin印helus lanceolatus)的工廠化人工育苗。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以下具體的步驟(1)育苗車間、育苗池與育苗用水處理育苗車間鋼架棚結構或磚木結構,屋面1/5 1/6采用透光材料,車間內備有人工光源;育苗池室內水泥池,方形或長方形,規格為(5 7)m長X(5 7)m寬X(1 1. l)m深,要求進、排水方便,設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可連續充氣,充氣石密度1只/m2 ;水源和育苗用水處理水源清潔,達到我國二類(或以上)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育苗用水使用前經砂濾處理;(2)育苗前的準備(2. 1)活菌準備EM菌10升,清水20L,紅砂糖^g,在50L聚乙烯桶中混勻,密封經培養備用;(2.幻人工餌料和生物餌料人工餌料高級蝦片;生物餌料包括人工培育的輪蟲、橈足類、鹵蟲無節幼體、鹵蟲;(2. 3)育苗池進水與水中微生物培養育苗前,對育苗池清池、消毒、注入過濾海水,加入經培養準備好的活菌和高級蝦片,連續培育5 7天,至水呈茶褐色;(2. 4)育苗環境條件水溫控制育苗池內水溫范圍M 30°C ;溶氧量保持育苗水體的溶氧量在5mg/L以上;光照控制育苗池水面光照強度3000 5000Lx ;鹽度親魚產卵、孵化用水鹽度為28 33,育苗前期用水鹽度與孵化用水鹽度相同,育苗后期鹽度逐漸降低至25 觀;(3)投放鞍帶石斑魚受精卵或仔魚可在以下兩種方式任選其一(3. 1)直接將去除雜物,清洗干凈的鞍帶石斑魚受精卵放進育苗池,任其孵化,水深0. 8m,放卵密度1. 5 1. 8萬粒/m2,仔魚出膜前中等強度充氣,仔魚出膜后微充氣;(3. 2)育苗池中保持微充氣,將初孵的鞍帶石斑魚仔魚小心移入育苗池,水深 0. 8m,放苗密度1.2 1.4萬尾/m2,仔魚袋內(或孵化用水)與育苗池的水溫溫差不超過 1°C,鹽度差不超過3;(4)育苗水體的水質控制(4. 1)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當天開始,每天向育苗池中滴加培養的活菌2 次,持續25天;(4. 2)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的第三天開始,每天2次滴加培養的活菌外,每天2次向育苗池中潑灑高級蝦片,持續至停止滴加活菌;(4. 3)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的10天后,每天向池中加入新鮮海水2 3cm ;(4. 4)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的第20天,魚苗已經長至全長0. 8 1cm,開始少量換水,換水量3 5cm,數天后逐漸加大換水量至每天20cm以上;(4. 5)育苗至30天后,魚苗全長達2cm左右,采取流水培育方法,保持水深Im ;(5)餌料及投喂方法育苗前,要準備好各種餌料,根據不同發育階段及時更換不同種類的餌料;(5.1)開口餌料本方法中,育苗用水經過5 7d的前期培育,水體中自然出現各種原生動物,成為鞍帶石斑魚仔魚開口餌料的重要部分;(5. 2)投喂輪蟲仔魚下池或仔魚孵出的第2天開始,向育苗池投入少量的輪蟲,使育苗水體的輪蟲密度達到10 30個/ml,仔魚攝食輪蟲為主的持續時間10 15天;(5. 3)投喂橈足類仔魚下池或仔魚孵出14天后,從投喂輪蟲為主轉為投喂橈足類為主,使育苗池中橈足類的密度達到1 2個/ml,投喂橈足類20天以上,這個階段如果橈足類供給困難,可以補充一部分鹵蟲無節幼體,但補充量不宜超過總投喂量的1/3,有條件時也可以補充一些蝦類的無節幼體;(5.4)投喂鹵蟲、冰凍鹵蟲當石斑魚長到全長2. 5cm左右,及時改投更大一些的餌料,可以選擇的餌料包括 鹵蟲成蟲、冰凍鹵蟲,根據條件在以下兩種投喂方式中選其一(5. 4. 1)將鹵蟲成蟲和橈足類一起投喂,每天投喂3 4次,每次投喂至魚苗腹部呈微紅色、肉眼可見腹部飽滿為宜,一直持續到魚種育成(全長2. 8 3cm);(5. 4. 2)投喂的橈足類中混入一些冰凍鹵蟲,在魚集中的池角或池邊慢慢投喂,每天4 5次,每次投喂至魚苗腹部呈微紅色、肉眼可見腹部飽滿為宜,數天后魚群適應冰凍鹵蟲,每天投喂3 4次,一直持續到魚種育成(全長2. 8 3c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育苗水質條件穩定;2、單位水體育苗產量高;3、育成的魚種規格整齊;4、不使用任何抗菌藥物;5、育苗過程中不需要另外準備仔魚開口餌料,育苗場不需要單獨培育單細胞藻類,育苗全程不吸底,大大簡便了操作過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決不僅僅限于下述實施例。1、育苗池與用水處理育苗車間磚木結構,屋面1/6采用玻璃材料。可通過遮擋玻璃或開啟人工光源調節車間內光照,每天11:00 15:00時段育苗池水面光照強度3000-5000LX。育苗池室內水泥池,水泥池,方形,面積25m2 (5mX 5m),池深lm。每池設25只均勻分布的散氣石充氣。每池底排污口 1個,上溢下排排水口 1個,進水口 1個。水源水源水質達到我國二類(或以上)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從海邊砂濾井取過濾海水,經蓄水池沉淀24h后使用。2、育苗前的準備1)活菌準備取市售EM菌(EM菌為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bes的縮寫,內含芽孢桿菌、 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細菌,每毫升含細胞> 4X IO8) 10升,清水20L,紅砂糖^cg, 在50L聚乙烯桶中混勻,密封備用。2)人工餌料和生物餌料高級蝦片(市售)。主要成份白魚粉、魷魚肝臟粉、豐年蝦粉、蝦頭粹取物、卵磷脂、EPA、魚油及人工色素。生物餌料。包括人工培育的輪蟲、橈足類無節幼體、橈足類、鹵蟲無節幼體、鹵蟲、 冰凍鹵蟲。3)育苗池進水與水中微生物培養
6
育苗前,將育苗池清洗干凈,用200g漂白粉對育苗池(面積25m2)消毒,沖洗至無余氯,加注過濾海水至水深80cm。育苗池進水當天開始,每天8:00、15:00分2次向池中潑灑準備好的EM菌和蝦片,每次用量培養的EM菌400mL,蝦片30g。EM菌直接向池中潑灑; 蝦片用適量海水混合,搓碎,經150目篩絹過濾,取濾過部分向池中潑灑。連續培養5 7 天,至水中出現微型生物、水呈茶褐色。2、育苗環境條件1)控制水溫,石斑魚仔魚期適宜的水溫M 30°C,當自然水溫偏離上述溫度范圍,則需要人工調節。2)控制溶氧量,育苗池保持溶氧量在5mg/L以上。通過對育苗水體實行不間斷充氣實現。3)調整光照,控制育苗池水面在11:00 13:00時段的光照強度3000 5000Lx。 光照不足時可加人工光源,光照過高時在育苗池上方設置遮光網。4)調整鹽度,石斑魚產卵、孵化用水鹽度為30 33 ;育苗全程保持育苗用水鹽度 25 28。3、投放鞍帶石斑魚仔魚或受精卵鞍帶石斑魚受精卵250g,放在鹵蟲孵化桶中進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溫28. 5°C,鹽度30,當天孵出仔魚,抽樣計數后,移入育苗池培育,培育密度1. 2萬尾/m2(其時育苗池水深80cm)。育苗水溫28. 0°C,鹽度30 (放苗時注意適宜的水溫和鹽度,孵化用水與育苗池的水溫差不超過1 "C,鹽度差不超過幻。保持對育苗水體微充氣。根據條件,也可直接將受精卵放進育苗池,任其孵化,密度1. 5 1. 8萬粒/m2 (其時育苗池水深80cm)。鞍帶石斑魚受精卵在水溫27士0. 5°C孵化,約25 2 孵出仔魚。受精卵下池、仔魚孵出之前,池中保持中等充氣量,防止受精卵下沉而降低孵化率,當仔魚孵出后,調整為微充氣。4、育苗水體的水質控制本育苗方法中,魚苗下池3周內,主要通過投入蝦片、EM菌維持水質穩定,僅少量加水,不換水。1)投入仔魚前培水5天,至水中出現原生動物,水呈茶褐色。2)仔魚下池當天開始,每天向育苗池中滴加培養的活菌2次,每次400ml,每次滴加時間不少于1小時。3)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第三天開始,每天除了滴加培養的活菌2次外, 每天2次向育苗池中潑灑蝦片,做法是每次稱取蝦片30g,用適量海水混合,搓碎,經150目篩絹過濾,取濾過部分向池中潑灑。持續至仔魚下池第30天。4)仔魚下池10天后,每天向池中加入新鮮海水2 3cm,調節水質。5)仔魚下池20天后,魚苗已經長全長0.8 1cm,水深已達Im左右,開始少量換水。每天換水3 5cm,(先以上溢下排的方式排水,降低育苗池水位3 5cm,然后直接向池中加入新水,恢復到原水位),以后逐漸加大每天的換水量至20cm以上;30天后,魚苗全長達2cm左右,采取用流水培育,即一邊不間斷地加入新鮮海水,一邊從定位排水口(上溢下排)將水排出,保持水深lm,1晝夜換水量為池水1. 5 2倍。進入流水培育階段后,停止使用蝦片和活菌。
5、餌料及投喂方法育苗前,準備好各種餌料,根據魚苗不同發育階段及時更換不同種類的餌料。更換餌料應注意①每次更換餌料,要有2 3天的過渡時間,以便多數個體能很好地適應新餌料;②更換餌料要適時,太遲影響魚的生長,太早則由于大部分個體還不能攝食,不僅浪費, 還會引起生長不均勻,使個別能攝食較大餌料的個體長得特別快。1)開口餌料鞍帶石斑魚仔魚開口攝食一般在出膜后的第2 4天。水溫M ^°C時,第4天開口,26 時第3天開口。仔魚開口攝食時有兩個明顯的特征①肉眼觀察到仔魚的眼部黑色素和腹部黑色素已經出現;②將仔魚置于玻璃杯中,可見其用吻部有力地碰撞杯壁或杯底。本育苗方法中,育苗用水經過5 7d的前期培育,水體中自然出現各種原生動物, 成為鞍帶石斑魚仔魚良好的開口餌料。(2)投喂輪蟲仔魚開口當天,開始投喂輪蟲,投喂輪蟲的時間為10 15天。此期間,每天2次 (7 00、13 00)檢查育苗池輪蟲密度,保持育苗水體的輪蟲密度10 30個/ml,密度不足及時補充。(3)投喂橈足類當魚苗開始長出背棘和腹棘(13 15日齡),活動能力增強,可改喂橈足類為主。 從投喂輪蟲為主改為投喂橈足類為主,中間有1周的過渡期,過渡期內,輪蟲投喂量逐漸減少,逐漸增加橈足類,每天2次(7:00、13:00)檢查育苗池橈足類的密度,保持育苗池中橈足類的密度1 2個/ml。過渡期投喂橈足類,盡量選用較小體型的橈足類(橈足類幼體)。 鞍帶石斑魚魚苗以橈足類為主要餌料的時間較長,有20天以上(約為整個稚魚階段)。這個階段碰到橈足類供給困難,補充一部分鹵蟲無節幼體,補充量不超過總投喂量的1/3。換轉成喂橈足類為主之后,很容易用肉眼觀察到魚的攝食情況、魚苗是否飽食,操作中根據魚苗是否吃飽適當增減餌料的投喂量。(4)喂鹵蟲或冰凍鹵蟲鞍帶石斑魚全長2. 5cm左右。開始投喂鹵蟲(成蟲)。先將鹵蟲和橈足類一起喂, 每天投喂3次,以投喂一次2 池內基本吃完為宜。持續到魚種育成(全長2. 8 3cm), 即可起捕、出售。當鹵蟲成蟲難于培養,可以使冰凍鹵蟲。投喂冰凍鹵蟲需要經過馴化,一般將冰凍鹵蟲混入活的橈足類中,在魚群集中的池角或池邊慢慢投喂,經馴化的魚逐漸能成群搶食冰凍鹵蟲。由于冰凍鹵蟲是死餌料,投喂必須少量多次,一般每天4 5次。投喂冰凍鹵蟲, 適當加大換水量。以上實施例是本發明具體詳細說明該發明的內容,但并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凡是依據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作類似或等同變化,如依據本發明的工廠化育苗方法作類似變化均屬于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鞍帶石斑魚工廠化育苗方法,適用于鞍帶石斑魚(Epin印heluslanceolatus),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的步驟(1)育苗車間、育苗池與育苗用水處理育苗車間鋼架棚結構或磚木結構,屋面1/5 1/6采用透光材料,車間內備有人工光源;育苗池室內水泥池,方形或長方形,規格為(5 7)m長X (5 7)m寬X (1 1. l)m 深,要求進、排水方便,設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可連續充氣,充氣石密度1只 /m2;水源和育苗用水處理水源清潔,達到我國二類(或以上)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育苗用水使用前經砂濾處理;(2)育苗前的準備 (2. 1)活菌準備EM菌10升,清水20L,紅砂糖^g,在50L聚乙烯桶中混勻,密封培養備用; (2. 2)人工餌料和生物餌料人工餌料高級蝦片;生物餌料包括人工培育的輪蟲、橈足類、鹵蟲無節幼體、鹵蟲; (2. 3)育苗池進水與水中微生物培養育苗前,對育苗池清池、消毒、注入過濾海水,加入經培養準備好的活菌和高級蝦片,連續培育5 7天,至水呈茶褐色; (2. 4)育苗環境條件水溫控制育苗池內水溫范圍M 30°C ; 溶氧量保持育苗水體的溶氧量在5mg/L以上; 光照控制育苗池水面光照強度3000 5000Lx ;鹽度親魚產卵、孵化用水鹽度為觀 33,育苗前期用水鹽度與孵化用水鹽度相同,育苗后期鹽度逐漸降低至25 觀;(3)投放鞍帶石斑魚受精卵或仔魚可在以下兩種方式任選其一(3. 1)直接將去除雜物,清洗干凈的鞍帶石斑魚受精卵放進育苗池,任其孵化,水深 0. 8m,放卵密度1. 5 1. 8萬粒/m2,仔魚出膜前中等強度充氣,仔魚出膜后微充氣;(3. 2)育苗池中保持微充氣,將初孵的鞍帶石斑魚仔魚小心移入育苗池,水深0. 8m,放苗密度1.2 1.4萬尾/m2,仔魚袋內(或孵化用水)與育苗池的水溫溫差不超過1°C,鹽度差不超過3 ;(4)育苗水體的水質控制(4. 1)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當天開始,每天向育苗池中滴加培養的活菌2次,持續25天;(4. 2)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的第三天開始,每天2次滴加培養的活菌外,每天2 次向育苗池中潑灑高級蝦片,持續至停止滴加活菌;(4. 3)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的10天后,每天向池中加入新鮮海水2 3cm ; (4. 4)仔魚下池或受精卵孵出仔魚的第20天,魚苗已經長至全長0. 8 1cm,開始少量換水,換水量3 5cm,數天后逐漸加大換水量至每天20cm以上;(4. 5)育苗至30天后,魚苗全長達2cm左右,采取流水培育方法,保持水深Im ; (5)餌料及投喂方法育苗前,要準備好各種餌料,根據不同發育階段及時更換不同種類的餌料; (5. 1)開口餌料本方法中,育苗用水經過5 7d的前期培育,水體中自然出現各種原生動物,成為鞍帶石斑魚仔魚良好的開口餌料; (5. 2)投喂輪蟲仔魚下池或仔魚孵出的第2天開始,向育苗池投入少量的輪蟲,使育苗水體的輪蟲密度達到10 30個/ml,仔魚攝食輪蟲為主的持續時間10 15天; (5. 3)投喂橈足類仔魚下池或仔魚孵出14天后,從投喂輪蟲為主轉為投喂橈足類為主,使育苗池中橈足類的密度達到1 2個/ml,投喂橈足類20天以上,這個階段如果橈足類供給困難,可以補充一部分鹵蟲無節幼體,但補充量不宜超過總投喂量的1/3,有條件時也可以補充一些蝦類的無節幼體;(5. 4)投喂鹵蟲、冰凍鹵蟲當石斑魚長到全長2. 5cm左右,及時改投更大一些的餌料,可以選擇的餌料包括鹵蟲成蟲、冰凍鹵蟲,根據條件在以下兩種投喂方式中選其一(5. 4. 1)將鹵蟲成蟲和橈足類一起投喂,每天投喂3 4次,每次投喂至魚苗腹部呈微紅色、肉眼可見腹部飽滿為宜,一直持續到魚種育成(全長2. 8 3cm);(5. 4. 2)投喂的橈足類中混入一些冰凍鹵蟲,在魚集中的池角或池邊慢慢投喂,每天 4 5次,每次投喂至魚苗腹部呈微紅色、肉眼可見腹部飽滿為宜,數天后魚群適應冰凍鹵蟲,每天投喂3 4次,一直持續到魚種育成(全長2. 8 3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鞍帶石斑魚工廠化育苗方法,適用于鞍帶石斑魚(Epinepheluslanceolatus),該方法采取的步驟包括1、育苗車間、育苗池與育苗用水處理;2、育苗前的準備;3、投放鞍帶石斑魚受精卵或仔魚;4、育苗水體的水質控制;5、餌料及投喂方法。本發明的方法進行鞍帶石斑魚工廠化育苗,具有育苗水質條件穩定、單位水體育苗產量高、育成的魚種規格整齊、不使用任何抗菌藥物、育苗過程中不需要另外準備仔魚開口餌料、育苗場不需要單獨培育單細胞藻類,育苗全程不吸底,大大簡便了操作過程。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257972SQ20101019804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9日
發明者尹紹武, 王珺, 陳國華, 駱劍 申請人:海南大學
網友詢問(wen)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