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餐飲廢物生產蛋白飼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餐飲廢物的處理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將餐飲廢物經處理生產蛋白飼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酒店、食堂等行業剩余的餐飲廢棄物,即食客們吃剩下的飯菜,其處理方法是進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它易于產生污水和臭氣,直接污染市區環境,而且填埋會加大垃圾填埋的壓力,不僅增加運輸費用,而且加劇填埋物的二次污染;由于餐飲剩余物的含水率高和熱值低,直接焚燒的運轉成本高,難以被接受;生化處理雖具有效率高,污染小等優點,但設備及運行費用高,也存在潛在的生物菌種安全性問題,難以推廣應用;堆肥法是將餐飲廢物收集運到郊區堆肥場,讓其發酵變成肥料,此法雖處理方法簡單,費用低,但處理周期長,需用場地大,產出的肥料經濟價值低,堆肥場產生的污水和臭氣會變成一個新的污染源。如何處理餐飲剩余物一直是有關部門所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對餐飲剩余物易于處理并可回收利用的處理方法,而且其處理方法的成本能夠接收,處理的效率較高并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本發明的處理方法是將儲槽內的餐飲剩余物經分選槽得到可處理物送壓力為0.1~0.7Mpa、溫度為50~90℃的蒸煮機內蒸煮10~30分后進入壓榨機,擠壓脫油脫水,然后送夾層溫度為100~150℃的干燥機內干燥后經振動篩篩分進入粉碎機粉碎成飼料。
本發明是將餐飲剩余物集中收集進行分選、蒸煮、脫油脫水、干燥處理生產出蛋白飼料,不但可使餐飲剩余物再次利用,而且可避免餐飲廢物的不合理流向帶來的不良后果,不會像現有處理方法那樣產生污染,有利于環境衛生。其擠壓出的油可生產再生油,用于生產皂角的原料,變廢為寶。
本發明給出的工藝方法,處理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推廣應用。
附圖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餐飲剩余物收集在儲槽(1)內,儲槽內可儲存幾十噸至上百噸的餐飲廢物,餐飲廢物經儲槽上的閥門控制流量送入原料分選槽(2)內分選,將槽內餐飲廢物中的酒瓶、易拉罐、筷子、塑料瓶、塑料袋等不能用于作為飼料的東西分揀出來,可處理物通過螺旋輸送機或皮帶輸送機(3)送入蒸煮機(4)內進行蒸煮,蒸煮機型號SF50-05或同等類型蒸煮機,蒸煮機夾層蒸汽壓力為0.1~0.7Mpa,出料口溫度控制在50~90℃以內,經過10~30分鐘加熱后的餐飲廢物油和水經過壓榨機(7)擠壓能提高脫油、脫水率,壓榨機型號可采用SF50-07或單螺桿和雙螺桿擠壓機械。擠壓出的油和水流入油水分離裝置(5),分離的油送入油儲槽(6)儲存用于作為工業原料,而廢水經處理后排入下水管道。餐飲廢物經擠壓后形成半干料狀態,再通過螺旋輸送機或皮帶輸送機(10)送入干燥機(9)內進行干燥,至含油率10~15%,含水率10~20%,干燥機型號采用ZG4500消毒滅菌反應釜和滾筒干燥機,滾筒干燥采用熱風或蒸汽兩種形式,干燥機烘干物料的溫度可控制在100~150℃以內,而蒸汽壓力控制在0.1~0.7Mpa之間。干燥后的餐飲廢物再送入振動篩篩分,篩分的顆粒直徑在15毫米以下,經篩分后的原料送入粉碎機(8)內粉碎,粉碎后的原料即可作為干燥飼料(11),干燥后的飼料經配制可生產出各種動物飼料。
壓榨機的螺桿轉速為1.8~7.5r/min;蒸煮機的螺桿轉速為2~7.5r/min。
權利要求
1.一種餐飲廢物生產蛋白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將儲槽內的餐飲廢物經分選槽得到可處理物送壓力為0.1~0.7Mpa、溫度為50~90℃的蒸煮機(4)內蒸煮10~30分后進入壓榨機(7),擠壓脫油和脫水,然后送夾層溫度為100~150℃的干燥機(9)內干燥后經振動篩篩分進入粉碎機內粉碎成飼料。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飲廢物生產蛋白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餐飲廢物經儲槽(1)上的閥門控制流量送入原料分選槽(2)內分選,可處理物通過螺旋輸送機或皮帶輸送機(3)送入蒸煮機(4)內進行蒸煮。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餐飲廢物生產蛋白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蒸煮機夾層蒸汽壓力為0.1~0.7Mpa,出料口溫度控制在50~90℃以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餐飲廢物的處理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將餐飲廢物經處理生產蛋白飼料的方法。本發明的處理方法是將儲槽內的餐飲剩余物經分選槽得到可處理物送壓力為0.1~0.7Mpa、溫度為50~90℃的蒸煮機內蒸煮10~30分后進入壓榨機,擠壓脫油脫水,然后送夾層溫度為100~150℃的干燥機內干燥后經振動篩篩分進入粉碎機粉碎成飼料。本發明是將餐飲剩余物集中收集進行分選、蒸煮、脫油脫水、干燥處理生產出蛋白飼料,不但可使餐飲剩余物再次利用,而且可避免餐飲廢物的不合理流向帶來的不良后果,不會像現有處理方法那樣產生污染,有利于環境衛生。
文檔編號A23K1/00GK1488276SQ0213315
公開日2004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11日
發明者蘆慶生, 王向鍵, 赫冬青, 范群 申請人:沈陽環境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