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鏡升降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可靠、運動平穩、操作方便,基準鏡落地后與其它設備完全脫離的升降機構。該基準鏡升降機構中,折疊密封圈卡座與外框體上端內圈連接固定,折疊密封圈的下端與折疊密封圈卡座連接,上端與自準直儀防護座連接;外框體的上部豎向固定安裝有對稱布置的至少兩個支桿,鋼絲繩依次穿過手輪螺母、底板連接至所述支桿用以牽引外框體,支桿的上端具有與手輪螺母相匹配的螺紋;基準鏡的下部設置有三個錐形支腿,分別插入外框體底面預設的三個相應的通孔中,并與這三個通孔在周向上始終保持間隙。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基準鏡落地后與其它設備徹底脫離,不受其它設備干擾,達到了作為水平基準面的目的。
【專利說明】基準鏡升降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載升降機構。
【背景技術】
[0002]車載光電經緯儀在進行空間目標跟蹤測量時需要一個水平基準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將基準鏡放置在測試車中心下方的地面。由于測試車底盤較低,把基準鏡放置在指定位置費時費力。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需要一種電動升降機構把基準鏡從車內降到指定位置。傳統的車載電動升降機構,通常采用的是絲杠式結構,即利用電機轉動絲杠使承載物上升或下降。該結構剛性好,運動穩定。然而采用絲杠式結構也有以下缺點:1.行程較短,高度方向上占用較大空間。2.絲杠帶動基準鏡下降到地面時,需要觸動開關,否則絲杠一直朝下頂會損壞基準鏡,而在絲杠下方安裝觸動開關,開關的線路需要伸長和收縮,不易布線且降低了可靠性。由于上述原因,絲杠式結構不易整合到空間狹小的載車上。
[0003]其它類型的升降機構,雖然可以達到空間尺寸要求,但基準鏡落地后難以與升降機構其它設備脫離,受到其影響,基準鏡難以達到作為基準面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與光電經緯儀工作精度,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可靠、運動平穩、操作方便,基準鏡落地后與其它設備完全脫離的升降機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基本解決方案如下:
[0006]基準鏡升降機構,包括底板、自準直儀防護座、電機、動力輪、鋼絲繩、手輪螺母、基準鏡組件和折疊密封圈,其中自準直儀防護座、電機和動力輪固定安裝于底板上,所述基準鏡組件包括折疊密封圈卡座、外框體和基準鏡,所述折疊密封圈卡座與外框體上端內圈連接固定,折疊密封圈的下端與折疊密封圈卡座連接,上端與自準直儀防護座連接;自準直儀防護座下部安裝有用以限位的觸動開關,外框體的上部在對應位置設置有觸頭;所述外框體的上部豎向固定安裝有對稱布置的至少兩個支桿,所述鋼絲繩的一端依次穿過手輪螺母、底板連接至所述支桿用以牽引外框體,底板上相應設置的孔的尺寸小于手輪螺母的下端面尺寸,支桿的上端具有與手輪螺母相匹配的螺紋,鋼絲繩的另一端與動力輪緊固纏繞,動力輪的轉動輸入端與電機的轉動輸出軸端連接;所述基準鏡放置于外框體內底面,基準鏡的下部設置有三個錐形支腿,分別插入外框體底面預設的三個相應的通孔中,并與這三個通孔在周向上始終保持間隙。
[0007]基于上述基本方案,本實用新型還作如下優化限定和改進:
[0008]上述基準鏡采用液體鏡面。
[0009]在上述底板上相應設置的孔處設置有向下呈喇叭口狀的導向圈,導向圈的軸線與鋼絲繩方向重合,以實現對支桿的導向作用。
[0010]上述鋼絲繩的另一端是通過定滑輪轉向與動力輪緊固纏繞。
[0011]上述基準鏡與外框體內底面之間設置有橡膠墊,基準鏡的防護蓋上設置有環形橡膠墊。
[0012]在自準直儀防護座的下方固定設置有頂圈,用以在基準鏡升起到位時頂緊基準鏡的防護蓋。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4]1.結構簡單緊湊,占用空間少,可適用于車內空間狹小的載車。
[0015]2.實現了基準鏡落地后與其它設備徹底脫離,不受其它設備干擾,達到了作為水平基準面的目的。
[0016]3.基準鏡收起后位置在載車底盤下方,操作人員在車體內就可完成基準鏡固緊,方便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降下基準鏡時的立體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降下基準鏡時的剖視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升起基準鏡時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升起基準鏡時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5為圖4的細部圖。
[0022]附圖標號說明:
[0023]I手輪固定座,2自準直儀,3鋼絲繩,4手輪螺母,5導向圈,6支桿,7自準直儀防護座,8折疊密封圈,9折疊密封圈卡座,10頂圈,11基準鏡橡膠墊,12外框體,13基準鏡防護圈,14保護玻璃,15支腿,16基準鏡,17外框體橡膠墊,18基準鏡防護蓋,19電機,20動力輪,21定滑輪,22觸動開關,23底板,24觸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24]該基準鏡升降機構可安裝在車輛的底盤上方,主要包括鋼絲繩、電機、動力輪、定滑輪、底板、手輪螺母、導向圈、基準鏡組件、觸動開關、折疊密封圈和自準直儀防護座等。動力輪和安裝電機的支架固定在底板上方,自準直儀防護座固定于底板并豎直穿過底板。兩根鋼絲繩一端與外框體上的兩側支桿連接,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轉向與動力輪緊固纏繞;動力輪的轉動輸入端與電機的轉動輸出軸端連接。導向圈固定于底板下表面,導向圈軸線與鋼絲繩方向重合,它對基準鏡組件的支桿起到導向作用。
[0025]基準鏡、外框體、折疊密封圈卡座和固定安裝于外框體上部的支桿組成上述基準鏡組件。基準鏡靠重力放置在外框體底面,它下方安裝有三個錐形支腿,支腿分別插進到外框體底面的三個相應孔中,這三個孔與支腿之間有較大間隙。折疊密封圈卡座與外框體上方內圈連接。折疊密封圈下端與該固定架連接,上端與自準直儀防護座連接。
[002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下放基準鏡:松開手輪螺母;電機正轉帶動動力輪旋轉,纏繞在動力輪上的鋼絲繩經過定滑輪朝下運動,鋼絲繩牽引外框體上部的兩側支桿,下放外框體平緩落地,這個過程中折疊密封圈沿豎直方向展開,基準鏡下部的支腿首先接觸地面,隨著外框體落地,外框體內的基準鏡相對頂起,基準鏡與外框體脫離,不受外框體的影響。
[0028]提升基準鏡:電機反轉,動力輪帶動鋼絲繩朝上運動,鋼絲繩牽引外框體上部的兩側支桿,提升外框體,并通過導向圈喇叭口進行定位朝上運動。當外框體上升至設定位置,即外框體上部設置的觸頭觸碰觸動開關,電機停止轉動,外框體停止運動。這時,用手輪螺母將對接的支桿旋擰固緊在底板上。在擰緊的過程中,外框體緩慢向上運動,當位于自準直儀防護座的下方的頂圈頂到基準鏡的防護蓋后就可使其固緊。
[0029]為了在下方和提升基準鏡的過程中對基準鏡有一定的柔性緩沖,可以在基準鏡與外框體內底面之間設置有橡膠墊,基準鏡的防護蓋上設置有環形橡膠墊。
【權利要求】
1.基準鏡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自準直儀防護座、電機、動力輪、鋼絲繩、手輪螺母、基準鏡組件和折疊密封圈,其中自準直儀防護座、電機和動力輪固定安裝于底板上,所述基準鏡組件包括折疊密封圈卡座、外框體和基準鏡,所述折疊密封圈卡座與外框體上端內圈連接固定,折疊密封圈的下端與折疊密封圈卡座連接,上端與自準直儀防護座連接;自準直儀防護座下部安裝有用以限位的觸動開關,外框體的上部在對應位置設置有觸頭;所述外框體的上部豎向固定安裝有對稱布置的至少兩個支桿,所述鋼絲繩的一端依次穿過手輪螺母、底板連接至所述支桿用以牽引外框體,底板上相應設置的孔的尺寸小于手輪螺母的下端面尺寸,支桿的上端具有與手輪螺母相匹配的螺紋,鋼絲繩的另一端與動力輪緊固纏繞,動力輪的轉動輸入端與電機的轉動輸出軸端連接;所述基準鏡放置于外框體內底面,基準鏡的下部設置有三個錐形支腿,分別插入外框體底面預設的三個相應的通孔中,并與這三個通孔在周向上始終保持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準鏡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鏡采用液體鏡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準鏡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相應設置的孔處設置有向下呈喇叭口狀的導向圈,導向圈的軸線與鋼絲繩方向重合,以實現對支桿的導向作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準鏡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鋼絲繩的另一端是通過定滑輪轉向與動力輪緊固纏繞。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準鏡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基準鏡與外框體內底面之間設置有橡膠墊,基準鏡的防護蓋上設置有環形橡膠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準鏡升降機構,其特征在于:在自準直儀防護座的下方固定設置有頂圈,用以在基準鏡升起到位時頂緊基準鏡的防護蓋。
【文檔編號】B66F11/00GK203602323SQ201320792973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日
【發明者】張三喜, 鄭志奇, 郝偉, 靳虎敏, 周泗忠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63875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