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加熱裝置,由于在結構設計上不夠完善,導致其在電熱輸出功率、電加熱 裝置的體積大小以及形狀方面難以做出大幅度的調整,由此導致其難以滿足客戶的各種設 計要求。此外,現有的電加熱裝置,其單位體積內管路集成程度很低,由此導致其換熱面積 較小,熱交換效率不高,所用材料較多,重量較大,造價相對較高,占用空間較大,拆裝及維 修方便也不太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位體積內管路集成程度高,換熱面積大,熱交換效 率高,節能效果顯著,所用材料少,重量輕,造價低,占用空間小,拆裝及維修方便,并且可對 電熱輸出功率、體積大小以及形狀方面進行調整,以滿足客戶的各種設計要求的節能高效 電加熱裝置。本發明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包括一個以上金屬材料制成的換熱體,每個換熱 體內沿左右方向設有多個水通道,多個水通道自上而下并列設置,每個水通道內的中部分 別設有一個以上導熱片,每個導熱片的外側邊分別與水通道的內壁一體相連,每個導熱片 沿著左右方向貫穿水通道,每個換熱體內的全部水通道分別在水通道的左、右兩端相互連 接成串連相通的換熱管路,每個換熱體的前、后表面沿左右方向分別設有多個布線槽,布線 槽內嵌裝有電熱線,每個所述換熱體的前表面和/或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設有插槽,每個換 熱體的后表面和/或下表面沿左右方向設有與插槽位置相對應的連接榫,換熱體的前后表 面之間可通過將一個換熱體的連接榫插入另一個換熱體的插槽中讓二個換熱體的前后表 面相貼連在一起,換熱體的上下表面之間可通過將一個換熱體的連接榫插入另一個換熱體 的插槽中讓二個換熱體的上下表面相貼連在一起,多個相貼連在一起的換熱體構成換熱單 元,換熱單元中的換熱體的換熱管路相互連接成彼此串連相通的供熱管路,換熱單元的外 表面包覆有保溫材料層,保溫材料層的外面設有外殼,所述供熱管路的兩端向外穿出保溫 材料層和外殼并分別構成進水口和出水口。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中每個所述換熱體為矩形,換熱體采用鋁合金或 銅或不銹鋼材料制成,所述換熱單元的左端與左蓋板的右表面密封相貼,左蓋板的右表面 上設有多個左端連通槽,所述換熱單元的右端與右蓋板的左表面密封相貼,右蓋板的左表 面上設有多個右端連通槽,換熱單元中的換熱體的換熱管路通過右端連通槽和所述左端連 通槽相互連接成彼此串連相通的供熱管路。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中所述保溫材料層采用聚氨酯制成,所述導熱片 的表面垂直于所述換熱體的前、后表面。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中每個所述換熱體的前表面上設有二個所述插槽,二個插槽對稱地設置在換熱體前表面的上、下兩端,每個所述換熱體的后表面上設有二 個所述連接榫,二個連接榫對稱地設置在換熱體后表面的上、下兩端,連接榫和所述插槽的 橫截面為燕尾形。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中所述布線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弧形,布線槽的 半圓弧形半徑為1.2-2. 6mm,所述電熱線的半徑與布線槽的半圓弧形半徑相同或略小一 些,布線槽開口處的寬度比所述電熱線的直徑小0. 2-0. 3mm,相鄰布線槽之間的壁厚為 0. 6-2. 8mm。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中所述水通道的橫截面為圓形或矩形或六邊形, 水通道的直徑為10-36mm,相鄰水通道之間的壁厚為l_3mm。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中所述布線槽的半圓弧形半徑為1-1. 5mm,相鄰 布線槽之間的壁厚為0. 6-1. 5mm,所述水通道的直徑為6_18mm,相鄰水通道之間的壁厚為 l-3mm。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中每個所述換熱體的前、后表面上,所述電熱線分 別從一個布線槽的左端進入該布線槽,從該布線槽的右端離開該布線槽,然后翻轉彎折進 入與其相鄰的另一個布線槽的右端,再從該布線槽的左端離開,如此循環往復,讓電熱線布 設到該所述換熱體的每個布線槽內。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其每個換熱體內沿左右方向 設有多個水通道,每個水通道內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個以上導熱片,每個導熱片的外側邊分 別與水通道的內壁一體相連,每個導熱片沿著左右方向貫穿水通道,每個換熱體內的全部 水通道分別在水通道的左、右兩端相互連接成串連相通的換熱管路,每個換熱體的前、后表 面沿左右方向分別設有多個布線槽,布線槽內嵌裝有電熱線,換熱單元的外表面包覆有保 溫材料層,保溫材料層的外面設有外殼,故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單位體積內管路集 成程度高,換熱面積大,熱交換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而且使用材料較少,重量較輕,造價 較低,在安裝后占用空間小,拆裝及維修也很方便。此外,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的換 熱體的前后表面之間可通過將一個換熱體的連接榫插入另一個換熱體的插槽中讓二個換 熱體的前后表面相貼連在一起,換熱體的上下表面之間可通過將一個換熱體的連接榫插入 另一個換熱體的插槽中讓二個換熱體的上下表面相貼連在一起。在使用時,可通過換熱體 之間的多種形式的組合拼裝實現其在電熱輸出功率、體積大小以及形狀方面的調整,以滿 足客戶的各種設計要求,故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的技術方案具有更廣闊的市場需 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的最佳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其右半部分的外殼和 保溫材料層已被去掉;圖2是圖1的右視剖面圖;圖3是圖1的俯視圖;圖4是左蓋板外面的外殼和保溫材料層被去掉后的圖1的左側視圖;圖5是圖1的左側半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包括2個金屬材 料制成的換熱體1,換熱體1的數量也可以是1個或3個或4個或5個或6個或更多個,每 個換熱體1為矩形,換熱體1采用鋁合金或銅或不銹鋼材料制成,每個換熱體1內沿左右方 向設有6個水通道4,水通道4的數量也可以是1個或3個或4個或5個或7個或更多個, 6個水通道4自上而下并列設置,每個水通道4內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個導熱片5,導熱片5 的數量也可以是2個或3個或4個或5個或6個或更多個,每個導熱片5的外側邊分別與 水通道4的內壁一體相連,每個導熱片5沿著左右方向貫穿水通道4,每個換熱體1內的全 部水通道5分別在水通道5的左、右兩端相互連接成串連相通的換熱管路,每個換熱體1的 前、后表面沿左右方向設有多個布線槽6,每個換熱體1上的多個布線槽6的軸線并列設置, 布線槽6內嵌裝有電熱線7,在每個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上,電熱線7從一個布線槽6的左 端進入該布線槽6,從該布線槽6的右端離開該布線槽6,然后翻轉彎折進入與其相鄰的另 一個布線槽6的右端,再從該布線槽6的左端離開,如此循環往復,電熱線7就可以布設到 該換熱體1的每個布線槽6內。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的每個換熱體1的前表面上設有二個插槽2,二個插 槽2對稱地設置在換熱體1前表面的上、下兩端,每個換熱體1的后表面上設有二個連接榫 3,二個連接榫3對稱地設置在換熱體1后表面的上、下兩端,連接榫3和插槽2的橫截面為 燕尾形。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之間可通過將一個換熱體1的連接榫3插入另一個換熱體1 的插槽2中讓二個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相貼連在一起,換熱體1的上下表面之間可通過將 一個換熱體1的連接榫3插入另一個換熱體1的插槽2中讓二個換熱體1的上下表面相貼 連在一起,多個相貼連在一起的換熱體1構成換熱單元,換熱單元中的換熱體1的換熱管路 相互連接成彼此串連相通的供熱管路,換熱單元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溫材料層8,保溫材料層 8最好采用聚氨酯制成,但也可以采用其他公知的保溫材料,保溫材料層8的外面設有外殼 9,供熱管路的兩端向外穿出保溫材料層8和外殼9并分別構成進水口和出水口。上述換熱體1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通過連接榫3和插槽2進行疊加,平接和疊加 與平接混合連接成多種形狀使用。如圖1、圖4和圖5所示,換熱單元的左端與左蓋板10的右表面密封相貼,左蓋板 10的右表面上設有多個左端連通槽,換熱單元的右端與右蓋板12的左表面密封相貼,右蓋 板12的左表面上設有多個右端連通槽,換熱單元中的換熱體1的換熱管路通過右端連通槽 和左端連通槽相互連接成彼此串連相通的供熱管路。上述導熱片5的表面最好是垂直于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這樣可更有效地提高傳 熱性能。上述布線槽6的橫截面為半圓弧形,布線槽6的半圓弧形半徑為1-1. 5mm,電熱 線8的半徑與布線槽的半圓弧形半徑相同或略小一些。布線槽6的半圓弧形半徑優選 1. 5mm,與之對應的電熱線8的半徑為1. 4mm,布線槽6開口處的寬度比電熱線8的直徑小 0. 2-0. 3mm,相鄰布線槽6之間的壁厚為0. 6-1. 5mm,相鄰布線槽6之間的壁厚優選0. 8mm。上述水通道4的橫截面優選為圓形,但也可以是矩形或六邊形等形狀,水通道4的 直徑為6-18mm,水通道4的直徑優選12mm,相鄰水通道4之間的壁厚為l_3mm,相鄰水通道4之間的壁厚優選2mm。 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在使用時,可通過供熱管路兩端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讓 水介質或其他載熱介質流過水通道4,在這一過程中,電熱線7通電釋放出來的熱能會通過 每個換熱體1和導熱片5傳遞給水通道4中的水介質或其他載熱介質,然后熱能再通過水 介質或其他載熱介質被輸送出去。本發明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由于單位體積內管路集成程 度高,換熱面積大,故其不僅熱交換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而且使用材料較少,重量較輕, 造價較低,在安裝后占用空間小,拆裝及維修也很方便。
權利要求
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以上金屬材料制成的換熱體(1),每個換熱體(1)內沿左右方向設有多個水通道(4),多個水通道(4)自上而下并列設置,每個水通道(4)內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個以上導熱片(5),每個導熱片(5)的外側邊分別與水通道(4)的內壁一體相連,每個導熱片(5)沿著左右方向貫穿水通道(4),每個換熱體(1)內的全部水通道(5)分別在水通道(5)的左、右兩端相互連接成串連相通的換熱管路,每個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沿左右方向分別設有多個布線槽(6),布線槽(6)內嵌裝有電熱線(7),每個所述換熱體(1)的前表面和/或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設有插槽(2),每個換熱體(1)的后表面和/或下表面沿左右方向設有與插槽(2)位置相對應的連接榫(3),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之間可通過將一個換熱體(1)的連接榫(3)插入另一個換熱體(1)的插槽(2)中讓二個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相貼連在一起,換熱體(1)的上下表面之間可通過將一個換熱體(1)的連接榫(3)插入另一個換熱體(1)的插槽(2)中讓二個換熱體(1)的上下表面相貼連在一起,多個相貼連在一起的換熱體(1)構成換熱單元,換熱單元中的換熱體(1)的換熱管路相互連接成彼此串連相通的供熱管路,換熱單元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溫材料層(8),保溫材料層(8)的外面設有外殼(9),所述供熱管路的兩端向外穿出保溫材料層(8)和外殼(9)并分別構成進水口和出水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換熱體(1)為矩 形,換熱體(1)采用鋁合金或銅或不銹鋼材料制成,所述換熱單元的左端與左蓋板(10)的 右表面密封相貼,左蓋板(10)的右表面上設有多個左端連通槽,所述換熱單元的右端與右 蓋板(12)的左表面密封相貼,右蓋板(12)的左表面上設有多個右端連通槽,換熱單元中的 換熱體(1)的換熱管路通過右端連通槽和所述左端連通槽相互連接成彼此串連相通的供 熱管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材料層(8)采用 聚氨酯制成,所述導熱片(5)的表面垂直于所述換熱體(1)的前、后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換熱體(1)的前 表面上設有二個所述插槽(2),二個插槽(2)對稱地設置在換熱體(1)前表面的上、下兩端, 每個所述換熱體(1)的后表面上設有二個所述連接榫(3),二個連接榫(3)對稱地設置在換 熱體(1)后表面的上、下兩端,連接榫(3)和所述插槽(2)的橫截面為燕尾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線槽(6)的橫截面 為半圓弧形,布線槽(6)的半圓弧形半徑為1-1. 5mm,所述電熱線(8)的半徑與布線槽(6) 的半圓弧形半徑相同或略小一些,布線槽(6)開口處的寬度比所述電熱線(8)的直徑小 0. 2-0. 3mm,相鄰布線槽(6)之間的壁厚為0. 6-1. 5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通道(4)的橫截 面為圓形或矩形或六邊形,水通道(4)的直徑為6-18mm,相鄰水通道(4)之間的壁厚為 l-3m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線槽(6)的半圓弧 形半徑為1. 5mm,相鄰布線槽(6)之間的壁厚為0. 8mm,所述水通道(4)的直徑為12mm,相鄰 水通道⑷之間的壁厚為2mm。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 述換熱體⑴的前、后表面上,所述電熱線(7)分別從一個布線槽(6)的左端進入該布線槽(6),從該布線槽(6)的右端離開該布線槽(6),然后翻轉彎折進入與其相鄰的另一個布線 槽(6)的右端,再從該布線槽(6)的左端離開,如此循環往復,讓電熱線(7)布設到該所述 換熱體(1)的每個布線槽(6)內。
全文摘要
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包括換熱體,每個換熱體內沿左右方向設有多個水通道,每個水通道內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個以上導熱片,每個換熱體內的全部水通道分別在水通道的左、右兩端相互連接成串連相通的換熱管路,每個換熱體的前、后表面沿左右方向分別設有多個布線槽,布線槽內嵌裝有電熱線,多個相貼連在一起的換熱體構成換熱單元,換熱單元中的換熱體的換熱管路相互連接成彼此串連相通的供熱管路,換熱單元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溫材料層,保溫材料層的外面設有外殼。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位體積內管路集成程度高,換熱面積大,熱交換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所用材料少,重量輕,造價低,占用空間小,拆裝及維修方便的節能高效電加熱裝置。
文檔編號H05B3/02GK101902843SQ20101024475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4日
發明者王振水 申請人:王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