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揚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揚聲器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揚聲器,特別是涉及具有多個包括音圈的驅動部的揚聲器。
背景技術:
[0002]揚聲器不僅在家庭用音響設備、車載用音響設備,而且在個人計算機、移動電話、 游戲機等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中廣泛使用。伴隨著電子設備輕薄短小化的發展,對于揚聲器也要求更加小型化,尤其是要求形成為細長型且薄型。[0003]對于細長型且薄型的揚聲器,由于難以搭載較大的磁路,因此一般采用分成多個較小的磁路來驅動一個振動板的方式。[0004]在這樣的具有多個磁路的揚聲器中,存在不使用錦絲線而能夠將其并列連接的結構。然而,即使在不使用錦絲線的情況下,也必須使用特別的部件用于揚聲器的布線。[0005]關于這樣的問題,在下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有如下揚聲器的結構,即在振動板的中央設置端子,以便將安裝于音圈筒管的錦絲線向端子引導。在該揚聲器中,利用設置在兩個音圈的中間的端子板來連接這兩個音圈彼此。即,使兩個音圈相對于一個輸入用端子連接。[0006]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3652782號公報[0007]然而,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揚聲器的構造是從減振器與振動板之間引出錦絲線, 從而存在無法用于深度較淺的揚聲器這樣的問題。并且,當相鄰的音圈的引線的方向(卷繞方向)為相同方向時,由于與一方的音圈連接的錦絲線是以折彎180度的狀態被安裝,因此存在過度消耗錦絲線和音圈的情況。另一方面,在將相鄰的音圈的引線相對設置時(音圈的方向彼此相反時),必須將磁路反相地磁化,從而存在揚聲器的結構變得復雜且繁瑣這樣的問題。實用新型內容[0008]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將深度變淺、部件件數較少并且具有高性能的揚聲器。[0009]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某一方面,揚聲器具備各自具有音圈的多個音圈筒管;供多個音圈筒管分別安裝的振動板;以及固定于振動板的布線件,多個音圈筒管分別以與其它音圈筒管相鄰的方式配置,布線件固定在振動板中彼此相鄰的音圈筒管之間的部位,多個音圈筒管各自的音圈的正負導線中的一方的導線與該布線件連接,并且朝向相鄰的音圈筒管布線,其中布線件配置在音圈筒管和與該音圈筒管相鄰的音圈筒管之間,另一方的導線向與所述一方的導線的布線方向不同的方向布線,多個音圈彼此串聯連接。[0010]優選地,揚聲器還具備錦絲線,該錦絲線分別與成為彼此串聯連接的多個音圈的兩端部的導線連接,錦絲線分別配置在振動板的背面側,其一端部向振動板的正面側引出, 另一端部與配置于揚聲器的固定部的端子連接,一端部與另一端部之間的部位彎曲自如。3[0011]優選地,布線件以其兩端部分別從振動板的背面側向正面側引出的方式配置,音圈的導線與布線件中向振動板的正面側引出的部分連接。[0012]優選地,布線件以其兩端部分別被從振動板的正面側向背面側引出的方式配置, 音圈的導線與布線件中位于振動板的正面側的部分連接。[0013]根據這些實用新型,各音圈的導線中的一方與布線件連接,由此朝向相鄰的音圈筒管布線。因此能夠提供一種能夠使深度變淺、部件件數較少并且具有較高性能的揚聲器。
[0014]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揚聲器的主視圖。[0015]圖2是揚聲器的側剖面圖。[0016]圖3是圖I的A —A線剖面圖。[0017]圖4是示出振動板單元的主視圖。[0018]圖5是振動板單元的側視圖。[0019]圖6是振動板單元的后視圖。[0020]圖7是示出在框架安裝有驅動部的狀態的主視圖。[0021]圖8是示出將振動板單元組裝于框架后的狀態的主視圖。[0022]附圖標記說明1…揚聲器;5、6…驅動部;10…框架;21…振動板;41…音圈筒管; 42…音圈;42a、42b、42c、42d…導線;61、62…錦絲線;61a、61b、62a、62b…錦絲線的端部; 65…布線件;65a、65b…布線件的端部;100…減振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揚聲器進行說明。[0024]實施方式[0025]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揚聲器I的主視圖。[0026]如圖I所示,揚聲器I具有從正面(以下稱為正面)觀察時為細長型的外形。[0027]圖2是揚聲器I的側剖面圖。圖3是圖I的A — A線剖面圖。[0028]以下,參照圖I 圖3對揚聲器I的構造進行說明。[0029]如圖2所示,揚聲器I具有兩個驅動部5、6、且為細長型的結構。驅動部5、6分別安裝于揚聲器I的背面(圖2中為右側,以下有時稱為里面)側。如后文所述,驅動部5、6分別包括音圈42。[0030]揚聲器I大體上具有框架10、振動板單元20、兩個驅動部5、6。振動板單元20具有振動板21、邊緣25、密封墊片29。在振動板單元20安裝有蓋27、28。驅動部5具有磁路 30、音圈筒管41、音圈42、減振器100。驅動部6具有與驅動部5相同的結構。[0031]驅動部5、6分別在隔著框架10的中央部而上下大致對稱的位置彼此上下排列配置。換言之,驅動部5、6以各自的音圈筒管41彼此相鄰的方式并排配置。[0032]磁路30具有底部磁軛31、磁鐵32、頂板33。磁路30固定于框架10。磁路30是外磁型的結構。磁鐵32夾持于底部磁軛31的底部與頂板33之間,且配置在底部磁軛31 的中央圓筒部的周圍。由此,在底部磁軛31的中央圓筒部與頂板33的內周部之間的間隙構成了磁隙。此外,磁路30也可以是內磁型的結構。[0033]音圈42卷繞安裝在音圈筒管41的下部(圖2中為右側的部分)周面。本實施方式中,音圈筒管41具有大致圓筒形狀。音圈42配置成與音圈筒管41 一起位于磁路30的磁隙。音圈筒管41經由減振器100而支承于框架10。[0034]振動板單元20構成為相對于密封墊片29經由邊緣25而安裝振動板21。密封墊片29固定于框架10,從而使得振動板單元20安裝于框架10。邊緣25的內周部與振動板 21的外周部粘結。如圖I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俯視觀察時,邊緣25的外周緣具有將兩個半圓弧與兩條彼此大致平行的直線連接而形成的長圓形狀。另一方面,框架10具有大致矩形形狀。密封墊片29形成為將邊緣25的外周緣與框架10的安裝面之間覆蓋。邊緣25 的外周緣與密封墊片29粘結。S卩,振動板21經由邊緣25而保持于密封墊片29。[0035]如圖2所示,振動板21具有與兩個驅動部5、6分別對應的兩個錐形部23、24,且形成為一體。即,在振動板21中,與驅動部5對應的部分、以及與驅動部6對應的部分變深 (從揚聲器I的正面凹進而靠近背面側)。并且,振動板21形成為從該較深的部分開始越接近振動板21的外周部越淺,即與揚聲器I的正面(圖2中為左端的面)的距離縮小。即使在驅動部5、6之間的部分亦即揚聲器I的中央部,振動板21的深度也變淺。[0036]錐形部23與驅動部5的音圈筒管41的上部(圖2中為音圈筒管41的左側的部分) 連接。并且,錐形部24與驅動部6的音圈筒管41的上部連接。由此,伴隨著兩個音圈筒管 41在前后方向(圖2中為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振動,振動板21進行振動。蓋27、28分別與錐形部23、24的正面側粘結,從而將音圈筒管41覆蓋。[0037]如圖3所示,減振器100具有內周部110、外周部120、波紋部130。減振器100形成為具有長徑部和短徑部的大致長圓形狀。減振器100配置成為長徑部處于揚聲器I的長邊方向亦即上下方向(圖3中為與紙面垂直的方向)。波紋部130將內周部110與外周部120 連接。在波紋部130設置有多個波峰部及波谷部。內周部110與音圈筒管41的外周部粘結。外周部120安裝于框架10。由此包括振動板21、驅動部5、6各自的音圈筒管41、音圈 42的揚聲器I的振動系統,被兩個減振器100與邊緣25支承。[0038]如圖2所示,在振動板21的中央部固定有布線件65。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部5 的音圈42與驅動部6的音圈42經由配線材65串聯連接。[0039]布線件65安裝在振動板21的背面側。布線件65的驅動部5側的端部65a從錐形部23的下部(驅動部6側的部分)貫通振動板21,并向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并且布線件65的驅動部6側的端部65b從錐形部24的上部(驅動部5側的部分)貫通振動板21, 并向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S卩,布線件65以其兩端部65a、65b分別從振動板21的背面側向正面側引出的方式配置。[0040]在振動板21的長徑方向兩端部(上下兩端部)配置有錦絲線61、62。錦絲線61配置在振動板21的上方。錦絲線61的一個端部61a與設置在框架10的背面的端子63連接。 錦絲線61的另一個端部61b從錐形部23的上部貫通振動板21,并朝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由此固定于振動板21。并且錦絲線62配置在振動板21的下方。錦絲線62的一個端部62a從錐形部24的下部貫通振動板21,并向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由此固定于振動板21。錦絲線62的另一個端部62b與設置在框架10的背面的端子64連接。錦絲線61、 62分別以在其兩端部61a、61b之間、以及62a、62b之間彎曲自如、且允許相對于振動板21 的框架10的位移的方式配置。[0041]各音圈42的正負的導線(引線)以正負方向成為與長徑軸平行的方向亦即上下方向的方式、且以使得彼此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共同向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如圖2所不,在驅動部5的音圈42的正負兩個導線42a、42b中,一方的導線42a從音圈筒管41朝向錦絲線61亦即朝向上方布線。另一方的導線42b從音圈筒管41朝向布線件65亦即朝向下方布線。并且,在驅動部6的音圈42的兩個導線42c、42d中,一方的導線42c從音圈筒管41朝向布線件65亦即朝向上方布線。另一方的導線42d從音圈筒管41朝向錦絲線61 亦即朝向下方布線。換言之,驅動部5的音圈42的正負兩個導線42a、42b沿上下方向分別朝從音圈42主視觀察時相互不同的方向布線。驅動部6的音圈42的正負兩個導線42c、 42d沿上下方向分別朝從音圈42主視觀察時相互不同的方向布線。[0042]驅動部5的音圈42的導線42a與朝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的錦絲線61的端部 61b連接。并且,導線42b與朝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的布線件65的端部65a連接。驅動部6的音圈42的導線42c與朝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的布線件65的端部65b連接。并且,導線42d與朝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的錦絲線62的端部62a連接。[0043]利用粘合劑49等將包括與錦絲線61的連接部分在內的導線42a固定于振動板21 的正面側。同樣,利用粘合劑49等將包括與布線件65的連接部分、與錦絲線62的連接部分在內的導線42b、42c、42d固定于振動板21的正面側。[0044]其中,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驅動部5、6相互朝同一方向卷繞音圈42,磁鐵32的極性為同方向。S卩,驅動部5、6各自的磁路30彼此同相地被磁化。在驅動部5、6各自的音圈 42中,與布線件65連接的兩個導線42b、42c的一方為正極側,另一側為負極側。[0045]這樣,驅動部5、6的各音圈42的一方的導線42b、42c與布線件65連接,各音圈42 的另一方的導線42a、42d經由錦絲線與兩個端子63、64連接。由此各個音圈42將端子63、 64作為兩端而彼此串聯連接。[0046]此外,作為布線件65,例如采用與錦絲線61、62等相同的材料的部件。布線件65 只要具有能夠順應于振動板21的形狀的柔軟性、且具有導電性即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 可以將銅箔、導線或柔性基板等作為布線件65使用。[0047]接下來,對揚聲器I的組裝順序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0048]圖4是示出振動板單元20的主視圖。圖5是振動板單元20的側視圖。[0049]圖6是振動板單元20的后視圖。[0050]揚聲器I以如下方式組裝首先組裝振動板單元20部分,然后將振動板單元20組裝于框架10。此時,如圖6所示,在振動板單元20安裝有錦絲線61、62以及布線件65。例如利用粘合劑67將布線件65固定于振動板21。[0051]如圖4所示,在振動板21上形成有供兩個音圈筒管41安裝的孔部21a、21b。從正面觀察,在振動板21中的孔部21a的上下,分別引出錦絲線61的端部61b和布線件的端部 65a。并且,在振動板21中的孔部21b的上下,分別引出布線件65的端部65b和錦絲線62 的端部62a。如圖5所不,錦絲線61、62分別以一方的端部61b、62a向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的狀態(在圖5中,端部6lb、62a隱藏于振動板21)被保持于振動板21。[0052]圖7是示出驅動部5、6安裝于框架10的狀態的主視圖。[0053]與上述的振動板單元20不同,驅動部5、6安裝于框架10。如圖7所示,兩個磁路 30安裝于框架10,在此基礎上,音圈筒管41與減振器100 —起安裝于框架10。驅動部5、6各自的音圈42的導線42a、42b以及導線42c、42d被配置成音圈的正負方向與長徑軸平行、且彼此朝向相同的方向,并且從該音圈筒管41朝上方被引出。[0054]并且,在框架10安裝有端子63、64。振動板單元20的錦絲線61,62的端部61a、 62b與端子63、64連接。[0055]圖8是示出將振動板單元20組裝于框架10后的狀態的主視圖。[0056]密封墊片29固定于框架10,驅動部5、6各自的音圈筒管41安裝于振動板21。由此,振動板單元20被組裝于框架10。此時,音圈42的導線42a 42d朝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0057]如圖8所示,當振動板單元20組裝于框架10時,進行布線。即,驅動部5的音圈 42的導線42a、42b分別與錦絲線61的端部61b、布線件65的端部65a連接。并且驅動部 6的音圈筒管42的導線42c、42d分別與布線件65的端部65b、錦絲線62的端部62a連接。[0058]以該方式進行布線之后,利用粘合劑49將導線42a 42d固定于振動板21,并安裝蓋27、28,由此完成圖I所示的揚聲器I。[0059]實施方式的效果[0060]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揚聲器I中,由于音圈42彼此經由安裝于振動板21的布線件65而連接,因此能夠縮小減振器100與振動板21之間的空間。因而利用減振器100能夠保持揚聲器的性能,并且能夠使揚聲器I的深度變淺。另外由于使磁路30的磁化方向在兩個驅動部5、6之間相同,因此能夠簡化揚聲器I的結構,并且能夠削減組裝工時。[0061]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中繼用的布線件65固定于振動板21的大致中央。因此振動板21的中央部借助布線件65及粘合劑67而被加強,從而提高了揚聲器I的耐久性。能夠保持振動板21的重量平衡,并且使揚聲器I應對晃動的能力增強。[0062]揚聲器I構成為除布線件65以外無需特別的其他部件,能夠比較容易地將多個驅動部5、6串聯連接。由此能夠將揚聲器I的部件件數抑制得較少,并且能夠使揚聲器I 實現高性能化。[0063]其它[0064]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然布線件除了其兩端部之外其余皆固定于振動板的背面側,但是布線件的大部分也可以固定于振動板的正面側。例如,布線件可以配置成其兩端部分別從振動板的正面側向背面側引出。此時,音圈的導線只要與布線件中的位于振動板的正面側的部分連接即可。[0065]驅動部的數量亦即音圈的數量并不局限于兩個,也可以更多。即使在音圈為3個以上的情況下,只要相互相鄰的音圈彼此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地經由布線件連接即可。當音圈為3個以上時,多個音圈可以以主視觀察時的直線狀排列,也可以不排列成直線狀,而是排列成L字狀、V字狀等。能夠使磁路的磁化方向統一、且能夠抑制部件件數,并且能夠容易地連接多個音圈。[0066]上述實施方式應當考慮成是在所有方面的例示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非由上述說明示出,而是由權利要求書示出,希望包含與權利要求書同等的范圍、以及在權利要求書范圍內的所有變更。
權利要求1.一種揚聲器,其特征在于,具備 各自具有音圈的多個音圈筒管; 供多個所述音圈筒管分別安裝的振動板;以及 固定于所述振動板的布線件, 多個所述音圈筒管分別以與其它音圈筒管相鄰的方式配置, 所述布線件固定在所述振動板中彼此相鄰的所述音圈筒管之間的部位, 多個所述音圈筒管各自的音圈的正負導線中的一方的導線與所述布線件連接,并且朝向相鄰的所述音圈筒管布線,其中所述布線件配置在所述音圈筒管和與該音圈筒管相鄰的音圈筒管之間, 另一方的導線向與所述一方的導線的布線方向不同的方向布線, 多個所述音圈彼此串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錦絲線,該錦絲線分別與成為彼此串聯連接的多個所述音圈的兩端部的導線連接, 所述錦絲線分別配置在所述振動板的背面側,其一端部向所述振動板的正面側引出,另一端部與配置于所述揚聲器的固定部的端子連接,所述一端部與所述另一端部之間的部位彎曲自如。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線件以其兩端部分別從所述振動板的背面側向正面側引出的方式配置, 所述音圈的導線與所述布線件中向所述振動板的正面側引出的部分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線件以其兩端部分別從所述振動板的正面側向背面側引出的方式配置, 所述音圈的導線與所述布線件中位于所述振動板的正面側的部分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揚聲器,能夠將深度變淺、且部件件數較少并且具有高性能。揚聲器(1)為細長型,具有框架(10)、振動板(21)以及兩個分別包括磁路(30)、音圈(42)等的驅動部(5、6)。驅動部(5、6)的音圈筒管(41)彼此相鄰,且安裝于振動板(21)。在振動板(21)的兩個音圈筒管(41)之間連接布線件(65)。各音圈(42)的導線(42a、42b)和導線(42c、42d),向振動板(21)的正面側引出。對于各驅動部(5、6)的音圈而言,一方的導線(42b、42c)與布線件(65)連接,另一方的導線(42a、42c)向與導線(42b、42c)不同的方向布線。由此,將兩個音圈(42)彼此串聯連接。
文檔編號H04R9/02GK202818590SQ201220432028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酒井盛將 申請人:美蓓亞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