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圖像處理裝置、圖像處理程序、圖像處理方法及存儲介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主張2010年11月5日提交的日本申請第2010 — 249011號的優先權,并且通過參照將其全文弓I用到本說明書中。本發明涉及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圖像處理程序、圖像處理方法及存儲介質,尤其涉及一種向顯示裝置輸出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圖像處理裝置、圖像處理程序、圖像處理方法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下述立體圖像處理方法為人所知:將通過第一顯示裝置取得的用戶的適當視差讀入到第二顯示裝置,通過第二顯示裝置,根據讀入的適當視差來調整視差圖像的視差,從第二顯示裝置輸出調整后的視差圖像(日本特開2004 - 7396號公報)。并且,下述立體圖像生成裝置為人所知:生成將右眼用圖像和左眼用圖像根據顯示畫面的大小和視距變換而得到的右眼用立體圖像和左眼用立體圖像(日本特開2006 -333400號公報)。在該立體圖像生成裝置中,根據顯示右眼用立體圖像和左眼用立體圖像的顯示畫面的大小、觀察者的位置、表示顯示畫面的位置的顯示畫面信息(數據),將觀察者的右眼及左眼的位置、顯示畫面的區域、對應觀察者的位置而預先設定的右眼用圖像及左眼用圖像的顯示區域,在虛擬空間上設定為虛擬右眼位置、虛擬左眼位置、虛擬顯示畫面區域、虛擬標準顯示區域。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在上述日本特開2004 - 7396號公報所述的技術中,將一個顯示裝置中的視差的手動調整結果在其他顯示裝置中調整并適用,因此當顯示裝置的尺寸有較大不同時,視差誤差容易變大。并且,在上述日本特開2006 - 333400號公報所述的技術中,為了應對立體感的個人差別,必須逐一進行視差調整。本發明考慮到以上問題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個顯示裝置可自動計算出適當的視差量的圖像處理裝置及程序。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包括:尺寸獲取單元,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存儲單元,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上述存儲單元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上述尺寸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第二方式是一種程序,使包括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的存儲單元的計算機作為以下單元而發揮作用:尺寸獲取單元,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上述存儲單元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上述尺寸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第三方式是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包括:預先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基于上述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來算出對上述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將上述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
>J-U ρ α裝直。本發明的第四方式是一種持續性存儲介質,存儲有使計算機執行圖像處理的程序,上述圖像處理包括:預先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基于上述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來算出對上述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將上述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通過尺寸獲取單元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通過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存儲單元存儲的視差量和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尺寸獲取單元取得的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并且,通過輸出單元,將由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因此,基于被用戶調整后的視差量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視差量,從而對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可自動地算出適當的視差量。可以形成為,本方式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種類獲取單元,取得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種類;以及校正單元,根據對由上述種類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種類而預先確定的視距,校正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校正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這樣一來,可根據對顯示裝置的種類所確定的視距,校正為較適當的視差量。可以形成為,本方式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受理單元,受理表示用戶的用戶信息,上述存儲單元按照每個上述用戶信息存儲上述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與通過上述受理單元受理的用戶信息對應的、上述存儲單元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上述尺寸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這樣一來,可按照每個用戶算出適當的視差量。并且,可以形成為,包括受理單元的方式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種類獲取單元,取得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種類;校正單元,根據由上述種類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種類、及對由上述受理單元受理的用戶信息而預先確定的視距,校正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校正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這樣一來,可按照每個用戶根據對顯示裝置的種類所確定的視距,校正為較適當的視差量。可以形成為,本方式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顯示單元,進行立體顯示;計測單元,計測從上述顯示單元到用戶為止的視距;校正單元,比較對應于上述顯示單元的第一顯示尺寸而預先確定的視距和由上述計測單元計測出的視距,根據比較結果來校正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校正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這樣一來,可根據到用戶為止的視距,校正為較適當的視差量。可以形成為,本方式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視差范圍獲取單元,從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被攝體的視差范圍,在輸出與視差量被調整后的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不同的、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情況下,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從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視差范圍、從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視差范圍和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算出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計算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這樣一來,對于與視差量被調整后的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不同的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也可算出適當的視差量。可以形成為,本方式的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包括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被攝體距離獲取單元,從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在輸出與視差量被調整后的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不同的、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情況下,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從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從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和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算出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計算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這樣一來,對于與視差量被調整后的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不同的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也可算出適當的視差量。可以形成為,本方式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進行立體顯示的顯示單元。可以形成為,本方式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攝影單元,從不同的多個視點拍攝多個圖像,上述輸出單元輸出由上述攝影單元從多個視點拍攝到的多個圖像作為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發明效果如以上所說明那樣,根據本發明,基于被用戶調整后的視差量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視差量,從而對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可自動地算出適當的視差量。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正面側立體圖。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背面側立體圖。圖3A是表示在可立體顯示的電視機上連接了復眼數字相機的情況的圖。
圖3B是表示在未知的可立體顯示的顯示裝置上連接了復眼數字相機的情況的圖。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內部構成的概要框圖。圖5是表示液晶監視器的構成的圖。圖6是表示柱面透鏡片的構成的圖。圖7是用于說明對右圖像及左圖像的三維處理的圖。圖8是用于說明根據調整后的視差量和顯示設備的寬度的組合,計算出一次函數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的圖。圖9是用于說明根據調整后的視差量和顯示設備的寬度的組合,通過主成分分析來計算出一次函數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的圖。圖10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的內容的流程圖。圖11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的內容的流程圖。圖12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的內容的流程圖。圖13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的內容的流程圖。圖14A是用于說明被攝體的視差范圍的圖。圖14B是用于說明被攝體的視差范圍的圖。圖15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輸出處理程序的內容的流程圖。圖16是表示在可立體顯示的多種顯示裝置中進行立體顯示的情況的圖。圖17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內部構成的概要框圖。圖18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的內容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將本發明的圖像處理裝置適用于復眼數字相機的情況。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的正面側立體圖,圖2是背面側立體圖。如圖1所示,在復眼數字相機I的上部具有:釋放按鈕2、電源按鈕3、及變焦桿4。并且,在復眼數字相機I的正面配置有閃光燈5及兩個攝影部21A、21B的透鏡。并且,在復眼數字相機I的背面配置有進行各種顯示的液晶監視器7、及各種操作鍵8。如圖3A及3B所示,復眼數字相機I可經由電纜連接到可進行三維顯示的電視機等多種顯示裝置上,圖像數據從復眼數字相機I輸出到多種顯示裝置。圖4是表示復眼數字相機I的內部構成的概要框圖。如圖4所示,復眼數字相機I具有:兩個攝影部21A、21B、攝影控制部22、圖像處理部23、壓縮/解壓縮處理部24、幀存儲器25、介質控制部26、內部存儲器27、顯示控制部28、輸入部36、CPU37、及數據通信部38。此外,攝影部21A、21B配置為:具有預見被攝體的收斂角,并成為預定的基線長。此外,收斂角及基線長的信息存儲在內部存儲器27中。攝影控制部22由未圖示的AF處理部及AE處理部構成。AF處理部根據通過釋放按鈕2的半按壓操作而由攝影部21A、21B取得的預圖像,決定對焦區域,并且決定透鏡的焦點位置,并輸出到攝影部21A、21B。AF處理部將被攝體區域作為對焦區域并決定透鏡的焦點位置。AE處理部根據預圖像來決定光圈值和快門速度,輸出到攝影部21A、21B。
并且,攝影控制部22通過釋放按鈕2的全按壓操作,在復眼模式下,進行主攝影的指示,使攝影部21A取得左圖像、攝影部21B取得右圖像的主圖像。此外,在釋放按鈕2被操作前,攝影控制部22對攝影部21A、21B進行下述指示:以規定時間間隔(例如1/30秒間隔)依次取得實時圖像,該實時圖像和用于確認攝影范圍的主圖像相比,像素數少。圖像處理部23對從攝影部21A、21B取得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數字的圖像數據,實施調整白平衡的處理、灰度校正、銳度校正、及顏色校正等圖像處理。壓縮/解壓縮處理部24對表示由圖像處理部23進行了處理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圖像數據,例如以JPEG等壓縮格式進行壓縮處理,生成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該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包括左圖像及右圖像的圖像數據,基于Exif格式等,儲存有基線長、收斂角、及攝影時間等相關信息、以及表示視點位置的視點信息。進一步,根據鏡頭的焦點位置計算出的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信息儲存在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幀存儲器25是,對表示攝影部21A、21B所取得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圖像數據,進行包括上述圖像處理部23所進行的處理在內的各種處理時所使用的作業用存儲器。介質控制部26訪問記錄介質29,進行圖像文件等的寫入及讀入的控制。內部存儲器27存儲液晶監視器7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復眼數字相機I中設定的各種常數、及CPU37執行的程序等。顯示控制部28使液晶監視器7顯示攝影時由幀存儲器25中儲存的左圖像及右圖像所生成的立體視覺用圖像,或者使液晶監視器7顯示記錄介質29中記錄的左圖像及右圖像、或立體視覺用圖像。并且,顯示控制部28使液晶監視器7顯示實時圖像。記錄介質29例如由存儲卡構成。并且,記錄介質29是存儲單元的一例。圖5是表示液晶監視器7的構成的分解立體圖。如圖5所示,液晶監視器7如下構成:將通過LED發光的背光單元40及用于進行各種顯示的液晶面板41層疊,在液晶面板41表面安裝柱面透鏡片42。圖6是表示柱面透鏡片的構成的圖。如圖6所示,柱面透鏡片42通過在沿著基線的方向上并列地排列多個柱面透鏡43而構成。在復眼數字相機I經由電纜與其他顯示裝置連接時,數據通信部38與該其他顯示裝置之間進行數據通信。并且,復眼數字相機I具有:三維處理部30、用戶認證部31、視差調整部32、尺寸獲取部33、及視差計算部34。三維處理部30為使左圖像及右圖像在液晶監視器7上進行立體顯示,對左圖像及右圖像進行三維處理,并生成立體視覺用圖像。圖7是用于說明對左圖像Gl及右圖像G2的三維處理的圖。如圖7所示,三維處理部30將左圖像Gl及右圖像G2分別在與基線垂直的方向上剪切為短條狀,并進行三維處理,使得在柱面透鏡片42中的各柱面透鏡43上,位置對應的、剪切為短條狀的左圖像Gl及右圖像G2交替地配置,并生成立體視覺用圖像GR。構成立體視覺用圖像GR的左圖像Gl及右圖像G2的圖像對,分別和一個柱面透鏡對應地配置。用戶認證部31受理用戶通過操作輸入部36而輸入的用戶ID,與預先登錄的用戶ID列表對照,進行用戶認證。此外,用戶認證部31是受理單元的一例。視差調整部32根據用戶對輸入部36的操作,調整左圖像Gl及右圖像G2的視差。其中,視差是指,左圖像Gl及右圖像G2兩者中包含的被攝體的、左圖像Gl及右圖像G2的橫向即沿著基線的方向上的像素位置的偏移量。用戶通過手動調整視差,可使立體視覺用圖像GR中包含的被攝體的立體感變得適當。視差調整部32對記錄介質29中預先記錄的立體視覺用圖像文件,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將調整結果儲存到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并且,視差調整部32對應調整結果,將液晶監視器7的顯示尺寸(例如顯示畫面的橫向寬度)儲存到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并且,視差調整部32經由數據通信部38向其他顯示裝置輸出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在其他顯示裝置中進行立體顯示時,根據用戶對輸入部36的操作,可調整該顯示裝置的立體顯示中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此時,視差調整部32將調整結果儲存到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并且,視差調整部32對應調整結果,將通過下述尺寸獲取部33取得的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例如顯示畫面的橫向寬度)儲存到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尺寸獲取部33經由數據通信部38向其他顯示裝置輸出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在其他顯示裝置中進行立體顯示時,經由數據通信部38,從該顯示裝置取得顯示尺寸(例如顯示畫面的橫向寬度)。視差計算部34在通過尺寸獲取部33取得了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時,根據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計算出與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視差計算部34在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有兩個視差調整結果時,根據表示基于兩個視差調整結果的顯示尺寸與視差之間的關系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通過尺寸獲取部33取得的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例如,液晶監視器7的顯示尺寸的寬度是Wlcm、用戶對視差的手動調整結果是Llcm、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是W2cm、用戶對視差的手動調整結果是L2cm的情況下,如圖8所示,通過下式求出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X = AW+B的斜率A、截距B。A = (L2 — LI) / (W2 — Wl)B = (LI.W2 - L2.Wl) / (W2 - Wl)并且,根據如上求出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通過尺寸獲取部33取得的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W3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X。即,視差X如下式所示。X = (L2 — LI) / (W2 - Wl).(W3 — Wl) +LI并且,視差計算部34在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有三個以上視差調整結果時,根據表示基于三個以上視差調整結果的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通過尺寸獲取部33取得的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例如,將3組以上顯示尺寸和視差的調整結果如圖9 一樣繪圖,通過主成分分析,求出表示主成分的直線(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X = AW+B的斜率A、截距B)。其中,斜率A、截距B如下式所示。A = (NR — PQ) / (NP,一 P2)B = (P,Q — PR) / (NP — P2)
其中,P= W1+W2+…+WN,P’ = ffl2+W22+—+WN2, Q = L1+L2+...+LN,R =Wl.L1+W2.L2+...WN.LN, N 是數據數。并且,根據適用了如上通過主成分分析而求出的斜率及截距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通過尺寸獲取部33取得的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W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X。接著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的作用。首先,用戶操作輸入部36而輸入用戶ID時,復眼數字相機I進行用戶認證。并且,復眼數字相機I對記錄介質29中預先記錄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進行三維處理并生成立體視覺用圖像,在液晶監視器7上立體顯示左圖像及右圖像。并且,用戶操作輸入部36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時,在復眼數字相機I中,視差的調整結果和液晶監視器7的顯示尺寸的寬度與用戶ID對應地儲存到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接著,如上述圖3 (A)所示,復眼數字相機I經由電纜連接到其他顯示裝置(例如可三維顯示的電視機),記錄介質29中預先記錄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被輸出到該顯示裝置。在該顯示裝置中,立體顯示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并且,用戶操作復眼數字相機I的輸入部36,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時,在復眼數字相機I中,視差的調整結果和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與用戶ID對應地儲存到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接著,如上述圖3 (B)所示,復眼數字相機I進一步經由電纜連接到另一顯示裝置時,通過復眼數字相機I的CPU37,執行圖10所示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首先,在步驟100中,從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取得顯示尺寸的寬度。在步驟102中,取得進行了用戶認證的用戶ID,在步驟104中,從記錄介質29中存儲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讀入與取得的用戶ID對應地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多個組合。并且,在步驟106中,判定在上述步驟104中取得的數據數(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 組合的個數)是否為3個以上。當取得的數據數是2個時,在步驟108中,根據在步驟104中取得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2個組合,求出表示顯示尺寸與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的斜率及截距。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106中,當取得的數據數是3個以上時,在步驟110中,根據在上述步驟104中取得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3個以上的組合,進行主成分分析,導出表示顯示尺寸與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在下一步驟112中,根據在上述步驟108或110中導出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在上述步驟100中取得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的視差量。并且,在步驟114中,將在上述步驟112中計算出的視差量和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一起輸出到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結束視差調整處理程序。在該顯示裝置中,以算出的視差量來立體顯示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如上所述,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基于由用戶手動調整后的視差量和顯示尺寸的寬度的關系,計算出對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視差量,從而對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可自動算出適當的視差量。另外,能夠節省每當作為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輸出目的地的顯示裝置發生變化時逐一調整用戶所希望的視差量的工夫。并且,用戶手動調整視差量的調整結果的個數越多,越可提高計算出的視差量的精度。并且,通過利用寬度不同的可立體顯示的多個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及用戶對每一個通過手動調整的視差,對于未進行手動視差調整的未知的可立體顯示的顯示裝置,可計算出適當的視差量。任意的顯示裝置只要可獲知顯示尺寸的寬度,就可自動地設定反映了用戶個人愛好的視差。接著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構成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相同,因此附加同樣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和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在于,根據顯示裝置的種類校正計
算出的視差量。在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復眼數字相機中,通過尺寸獲取部33,經由數據通信部38向其他顯示裝置輸出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在該其他裝置中進行立體顯示時,經由數據通信部38從該顯示裝置取得顯示尺寸的寬度,并且取得顯示裝置的種類(電視機、相框、數字相機的液晶等)。此外,尺寸獲取部33是尺寸獲取單元及種類獲取單元的一例。視差計算部34通過尺寸獲取部33取得了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時,基于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計算出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并且,視差計算部34根據對該顯示裝置的種類預定的視距的傾向來校正所算出的視差量。例如,如果是相框,即使是相同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由于用戶也大多較近地察看(為相對顯示尺寸的寬度的視距較近的傾向),因此以減小視差量的方式進行校正。并且,如果是電視機,即使是相同顯示尺寸的寬度,用戶也大多較遠地察看(為相對顯示尺寸的寬度的視距較遠的傾向),因此以增大視差量的方式進行校正。接著參照圖11說明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此外,對和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處理,附加同樣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詳細說明。首先,在步驟200中,從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取得顯示尺寸的寬度及顯示裝置的種類。在步驟102中,取得進行了用戶認證的用戶ID,在步驟104中,從記錄介質29中存儲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讀入與取得的用戶ID對應地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多個組合。并且,在步驟106中,判定在上述步驟104中取得的數據數是否為3個以上。當取得的數據數是2個時,在步驟108中,求出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的斜率及截距。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106中,當取得的數據數是3個以上時,在步驟110中,進行主成分分析,導出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在下一步驟112中,按照如上導出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上述步驟100中取得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的視差量。并且,在步驟202中,根據在上述步驟200中取得的顯示裝置的種類,校正在上述步驟112中計算出的視差量。在下一步驟114中,將在上述步驟202校正后的視差量和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一起輸出到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結束視差調整處理程序。如上所述,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可實現用戶所希望的視差而不受因顯示裝置種類不同造成的視距參差不齊(視距的傾向)影響。
接著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構成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相同,因此附加同一附圖標記,省略說明。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和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根據每個用戶的視距的傾向,校正計算出的視差量。在第三實施方式涉及的復眼數字相機中,通過尺寸獲取部33,經由數據通信部38向其他顯示裝置輸出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在該其他顯示裝置中進行立體顯示時,經由數據通信部38從該顯示裝置取得顯示尺寸的寬度,并且取得顯示裝置的種類(電視機、相框、相機的液晶)。視差計算部34通過尺寸獲取部33取得了該其他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時,基于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計算出與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并且,視差計算部34根據與用戶ID對應地預先設定的、該顯示裝置的種類下的視距的傾向,校正計算出的視差量。例如,在對應于A的用戶ID,設定了電視機的視距極近的傾向時,以減小視差量的方式進行校正。此外,每個用戶ID的、對顯示裝置種類的視距的傾向,通過用戶操作輸入部36而手動設定。并且,設定的每個用戶ID的、對顯示裝置種類的視距的傾向存儲到記錄介質29中。參照圖12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中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此外,對和第一實施方式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相同的處理,附加同樣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詳細的說明。首先,在步驟200中,從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取得顯示尺寸的寬度及顯示裝置的種類。在步驟102中,取得進行了用戶認證的用戶ID,在步驟104中,向記錄介質29中存儲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讀入與取得的用戶ID對應地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多個組合。并且,在步驟106中,判定在上述步驟104中取得的數據數是否為3個以上。當取得的數據數是2個時,在步驟108中,求出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的斜率及截距。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106中,當取得的數據數是3個以上時,在步驟110中,進行主成分分析,導出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在下一步驟112中,根據如上導出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上述步驟100中取得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的視差量。并且,在步驟300中,從記錄介質20讀入與取得的用戶ID及顯示裝置的種類對應地存儲的、視距的傾向。在步驟302中,根據在上述步驟300中讀入的視距的傾向,校正在上述步驟112中計算出的視差量。在下一步驟114中,將在上述步驟302校正后的視差量和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一起輸出到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結束視差調整處理程序。如上所述,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可實現用戶所希望的視差而不受視距的個人偏差影響。此外,也可將在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校正視差量的技術,適用于上述第二實施方式。接著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構成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相同,因此附加同一附圖標記,省略說明。
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和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輸出和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不同的圖像文件時,基于對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調整后的視差量、及到被攝體的距離,計算出視差量。在第四實施方式涉及的復眼數字相機中,通過視差計算部34,經由數據通信部38,向其他顯示裝置輸出和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不同的圖像文件,并在該其他顯示裝置中進行立體顯示時,基于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及到被攝體的距離信息、及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到被攝體的距離信息,計算出對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例如,將對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所算出的視差量乘以按照下式計算出的Y,計算出對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量。Y =(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的到被攝體的距離信息)/ (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到被攝體的距離信息)接著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的作用。首先,對復眼數字相機I的液晶監視器7、及其他顯示裝置的每一個,用戶操作輸入部36,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在復眼數字相機I中,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尺寸的寬度的各組合與用戶ID對應地儲存到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接著,如上述圖3 (B)所示,當復眼數字相機I經由電纜連接到其他顯示裝置時,通過復眼數字相機I的CPU37,執行上述圖10所示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并且,為了從復眼數字相機I向該其他顯示裝置輸出不同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復眼數字相機I的輸入部36被用戶操作時,通過復眼數字相機I的CPU37,執行圖13所示的輸出處理程序。首先,在步驟400中,判定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是否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相同。當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是和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相同時,在步驟402中,將在上述視差調整處理程序中計算出的視差量、及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輸出到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結束輸出處理程序。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400中,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不同時,在步驟404中,取得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到被攝體的距離、及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到被攝體的距離。并且,在步驟406中,基于在上述步驟404中取得的到被攝體的距離、及在上述視差調整處理程序中計算出的視差量,計算出視差量。在下一步驟408中,將在上述步驟406計算出的視差量和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一起輸出到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對顯示裝置,結束輸出處理程序。在該顯示裝置中,以計算出的視差量,立體顯示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如上所述,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可立體視覺實現用戶所希望的視差而與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到被攝體的距離無關。此外,也可將在上述第四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算出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圖像文件不同的圖像文件的視差量的技術,適用于上述第二實施方式或第三實施方式。接著說明第五實施方式。第五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構成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和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輸出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不同的圖像文件時,基于對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調整后的視差量、及被攝體的視差范圍,計算出視差量。在第五實施方式涉及的復眼數字相機中,通過視差計算部34,經由數據通信部38,向其他顯示裝置輸出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不同的圖像文件,并在該其他顯示裝置中進行立體顯示時,基于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及對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求出的被攝體的視差范圍、及對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求出的被攝體的視差范圍,計算出對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例如,如圖14 (A)所示,對于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被攝體的視差范圍是al[m]至a2[m],如圖14(B)所示,對于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被攝體的視差范圍是bl [m]至b2[m]時,將對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計算出的視差量乘以按照下式計算出的κ,計算出對輸出對象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量。K = (bl+b2) / (al+a2)此外,被攝體的視差范圍如下求出。首先,在圖像中的多個被攝體中,提取例如具有一定以上的邊沿成分(高頻成分)的被攝體,或者具有一定以上的視差的被攝體,或者滿足這兩個條件的被攝體。并且,從提取的被攝體中,確定與復眼數字相機的距離最近的被攝體和最遠的被攝體,將這兩個被攝體在光軸上的距離作為視差范圍。此時,在近距離攝影之外的情況下,將距復眼數字相機的距離過近的被攝體(例如0.5m以下)排除在決定視差范圍時的被攝體之外。接著說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的作用。首先,對復眼數字相機I的液晶監視器7和其他顯示裝置的每一個,用戶操作輸入部36,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在復眼數字相機I中,將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尺寸的寬度的各組合與用戶ID對應地儲存到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接著,如上述圖3 (B)所示,復眼數字相機I經由電纜連接到其他顯示裝置時,通過復眼數字相機I的CPU37,執行上述圖10所示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并且,為了從復眼數字相機I立體視覺向該其他顯示裝置輸出不同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復眼數字相機I的輸入部36被用戶操作時,通過復眼數字相機I的CPU37,執行圖15所示的輸出處理程序。首先,在步驟400中,判定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是否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相同。當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是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相同時,在步驟402中,將在上述視差調整處理程序中計算出的視差量、及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輸出到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結束輸出處理程序。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400中,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不同時,在步驟500中,對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求出被攝體的視差范圍,并且對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求出被攝體的視
差范圍。并且,在步驟502中,基于在上述步驟500中求出的被攝體的視差范圍、及在上述視差調整處理程序中計算出的視差量,計算出視差量。在下一步驟408中,將在上述步驟406計算出的視差量和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一起輸出到與復眼數字相機I連接的該顯示裝置,結束輸出處理程序。在該顯示裝置中,以計算出的視差量,立體顯示輸出對象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如上所述,根據第五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可立體視覺實現用戶所希望的視差而與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被攝體的視差范圍無關。此外,也可將在上述第五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算出與進行了視差調整的圖像文件不同的圖像文件的視差量的技術,適用于上述第二實施方式或第三實施方式。并且,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五實施方式中,以將本發明適用于復眼數字相機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也可將本發明適用于可立體顯示的其他顯示裝置。接著說明第六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將本發明的圖像處理裝置適用于包括復眼數字相機在內的多種顯示裝置的各個顯示裝置的情況。此外,第六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的構成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復眼數字相機I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在第六實施方式中,和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在可立體顯示的各顯示裝置中,進行視差的調整及視差量的計算。在第六實施方式中,如圖16所示那樣的、包括復眼數字相機I的、可立體顯示的多種顯示裝置經由移動性的記錄介質29,進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文件的收發。復眼數字相機I以外的各顯示裝置600、602如圖17所示,包括:液晶監視器607、介質控制部626、內部存儲器627、顯示控制部628、輸入部636、CPU637、及距離計測部638。介質控制部626訪問記錄介質29,進行圖像文件等的寫入及讀入的控制。內部存儲器627存儲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顯示裝置中設定的各種常數、及CPU637執行的程序等。顯示控制部628使液晶監視器607顯示記錄介質29中記錄的左圖像及右圖像、或者立體視覺用圖像。液晶監視器607是與該顯示裝置中采用的立體顯示方式(例如使用柱面透鏡片的方式、使用快門式眼鏡的方式等)對應的構成。距離計測部638具有距離計測傳感器,對到用戶為止的視距進行計測。并且,復眼數字相機I以外的各顯示裝置包括:三維處理部630、用戶認證部631、視差調整部632、尺寸獲取部633、及視差計算部634。三維處理部630為了使左圖像及右圖像在液晶監視器607中進行立體顯示,對左圖像及右圖像進行三維處理,生成與該顯示裝置中采用的立體顯示的方式對應的、立體視覺用圖像。用戶認證部631受理用戶通過操作輸入部636而輸入的用戶ID,與預先登錄的用戶ID的列表對照,進行用戶認證。
視差調整部632根據用戶對輸入部636的操作,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通過用戶手動調整視差,可使立體視覺用圖像中含有的被攝體的立體感適當。視差調整部632對記錄介質29中預先記錄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將調整結果儲存到記錄介質29中記錄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并且,視差調整部632與調整結果對應地將液晶監視器607的顯示尺寸(例如顯示畫面的橫向寬度)儲存到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尺寸獲取部632從內部存儲器627取得對該顯示裝置預先求出的顯示尺寸(例如顯示畫面的橫向寬度)。視差計算部634在通過尺寸獲取部632取得了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時,基于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的、對其他顯示裝置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及顯示尺寸的寬度,計算出與該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此外,視差量的計算方法和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說明。接著說明第六實施方式中的作用。首先,在安裝了記錄介質29的復眼數字相機I中,用戶操作輸入部36輸入用戶ID時,復眼數字相機I進行用戶認證。并且,復眼數字相機I對記錄介質29中預先記錄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進行三維處理,生成立體視覺用圖像,在液晶監視器7上立體顯示左圖像及右圖像。并且,用戶操作輸入部36,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時,在復眼數字相機I中,視差的調整結果、及液晶監視器7的顯示尺寸的寬度與用戶ID對應地儲存到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接著,在其他顯示裝置600 (例如可三維顯示的電視機)上,安裝記錄介質29,在該顯示裝置600中,用戶輸入操作部536并輸入用戶ID時,該顯示裝置600進行用戶的認證。并且,在該顯示裝置600中,立體顯示記錄介質29中預先記錄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并且,用戶操作該顯示裝置600的輸入部636,調整左圖像及右圖像的視差時,在該顯示裝置600中,視差的調整結果和該顯示裝置600的顯示尺寸的寬度與用戶ID對應地儲存到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接著,進一步在其他顯示裝置602中安裝記錄介質29,在該顯示裝置602中,用戶操作輸入部636并輸入用戶ID時,該顯示裝置602進行用戶認證。并且,通過該顯示裝置602的CPU638,執行圖18所示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此外,對和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處理,附加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詳細的說明。首先,在步驟650中,通過距離計測部638計測到用戶為止的視距。并且,在步驟652中,取得對該顯示裝置602預先求出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在步驟102中,取得進行了用戶認證的用戶ID,在步驟104中,從記錄介質29中存儲的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讀入與取得的用戶ID對應地儲存的、視差的調整結果和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寬度的多個組合。并且,在步驟106中,判定在上述步驟104中取得的數字數是否為3個以上。當取得的數據數是2個時,在步驟108中,求出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的斜率及截距。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106中,取得的數據數是3個以上時,在步驟110中,進行主成分分析,導出表示顯示尺寸和視差的關系的一次函數。在下一步驟112中,按照在上述步驟108或110中導出的一次函數,計算出與上述步驟100中取得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的視差量。
并且,在步驟654中,判定上述步驟650中計測出的視距是否處于與上述步驟652中取得的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的預定的視距的標準范圍以外。當處于與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的預定的視距的標準范圍內時,在步驟658中,基于上述步驟112中計算出的視差量,在該顯示裝置602的液晶監視器607中,立體顯示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結束視差調整處理程序。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654中,判定為上述步驟650中計測出的視距處于與顯示尺寸的寬度對應地預先確定的視距的標準范圍之外時,在步驟656中,根據所計測出的視距比上述標準范圍長還是短,來校正在步驟112中計算出的視差量。例如,當計測出的視距比上述標準范圍長時,以增大計算出的視差量的方式進行校正,而當計測出的視距比上述標準范圍短時,以減小計算出的視差量的方式進行校正。并且,在步驟658中,基于上述步驟656中校正后的視差量,在在該顯示裝置602的液晶監視器607上,立體顯示特定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的左圖像及右圖像,結束視差調整處理程序。如上所述,根據第六實施方式,基于對其他顯示裝置由用戶手動調整后的視差量和顯示尺寸的關系,計算出對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的視差量,從而在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可自動計算出適當的視差量。此外,也可將上述第六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在各顯示裝置中進行視差的調整及視差量的計算的技術,適用于上述第二實施方式至第五實施方式。并且,也可將上述第六實施方式中說明的、計測視距的技術,適用于上述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五實施方式。并且,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至第六實施方式中,以計測從由AF處理部決定的對焦位置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也可通過由攝影部21A、21B獲得的圖像的立體匹配,計測到被攝體的距離。并且,也可將上述第一至第六實施方式的視差調整處理程序程序化,由CPU執行該程序。
權利要求
1.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包括: 尺寸獲取單元,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 存儲單元,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 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上述存儲單元所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上述尺寸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以及 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 種類獲取單元,取得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種類;以及 校正單元,根據對由上述種類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種類而預先確定的視距,校正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 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校正 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 還包括受理單元,受理表示用戶的用戶信息, 上述存儲單元按照每個上述用戶信息存儲上述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 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與由上述受理單元受理的用戶信息對應的、上述存儲單元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上述尺寸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 種類獲取單元,取得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種類;以及 校正單元,根據由上述種類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種類、及對由上述受理單元受理的用戶信息而預先確定的視距,校正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 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校正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4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 顯示單元,進行立體顯示; 計測單元,計測從上述顯示單元到用戶為止的視距;以及 校正單元,比較對應于上述顯示單元的第一顯示尺寸而預先確定的視距和由上述計測單元計測出的視距,并根據比較結果來校正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 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校正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視差范圍獲取單元,從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被攝體的視差范圍,在輸出與視差量被調整后的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不同的、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情況下,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從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視差范圍、從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視差范圍、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算出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 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計算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包括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 所述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被攝體距離獲取單元,從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 在輸出與視差量被調整后的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不同的、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情況下,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從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從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取得的上述到被攝體為止的距離、上述第一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算出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的視差量, 上述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計算單元校正后的視差量、和上述第二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7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還包括進行立體顯示的顯示單元。
9.根據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8中任一項所述的圖像處理裝置, 還包括攝影單元,從不同的多個視點拍攝多個圖像, 上述輸出單元輸出由上述攝影單元從多個視點拍攝到的多個圖像作為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
10.一種程序,使包括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的存儲單元的計算機作為以下單元而發揮作用: 尺寸獲取單元,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 視差量計算單元,基于上述存儲單元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上述尺寸獲取單元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 輸出單元,將由上述視差量計算單元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11.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包括: 預先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 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 基于上述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上述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 將上述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12.—種持續性存儲介質,存儲有使計算機執行圖像處理的程序,上述圖像處理包括: 預先存儲將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立體顯示于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時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上述顯示裝置的各第二顯示尺寸,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尺寸, 基于上述存儲的上述視差量和上述第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上述取得的上述第一顯示尺寸的視差量, 將上述算出的視差量、和上述立體顯示用的圖像數據輸出到上述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 。
全文摘要
在記錄介質中存儲的立體視覺用的圖像文件中儲存在多種顯示裝置的各顯示裝置中被用戶調整后的各視差量和顯示裝置的各顯示尺寸。通過尺寸獲取部取得進行立體顯示的輸出對象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尺寸。通過視差量計算部基于所存儲的視差量和顯示尺寸的關系,算出對由尺寸獲取部取得的顯示尺寸的視差量。
文檔編號H04N13/04GK103202027SQ20118005232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5日
發明者井澤克俊, 中村友和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