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采用分布式電源的室內照明檢測與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用分布式電源的室內照明檢測與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風光儲電源模塊、智能照明模塊、光強檢測模塊和照明控制模塊,所述智能照明模塊和光強檢測模塊均通過所述照明控制模塊連接所述風光儲電源模塊,本實用新型采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供電,由蓄電池組和電網市電共同為控制系統供電,雙重電源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使調節品質提高,為用戶帶來更舒適光照體驗的同時,有效節約的電能,具有環保效益。
【專利說明】
一種采用分布式電源的室內照明檢測與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室內照明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用分布式電源的室內照明檢測與控制系統。【背景技術】
[0002]照明控制是大型建筑室內環境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照明控制,一方面要滿足用戶對室內光照度的舒適性要求,另一方面還要盡可能減少由照明帶來的能源消耗。
[0003]目前室內控制系統多采用開關控制方式,常見的形式有兩類:一是根據人的主觀感受和光照需求,手動控制燈具開關;二是采用聲、光、紅外線等感應裝置,在夜間且有人活動的情況下自動控制燈具開關,提供必要的照明。
[0004]隨著我國綠色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上述兩種控制方式已不能滿足對室內照明進行精細化控制的要求,需要開發具有如下特征的新的控制系統:
[0005]①能夠根據光照檢測對照明設備進行控制照明;
[0006]②能夠在滿足照明需求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實用新型內容】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用分布式電源的室內照明檢測與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風光儲電源模塊、智能照明模塊、光強檢測模塊和照明控制模塊, 所述智能照明模塊和光強檢測模塊均通過所述照明控制模塊連接所述風光儲電源模塊。
[0008]進一步地,所述照明控制模塊包括自動控制單元、手動控制單元、數字開關電路和照明控制器,所述手動控制單元一端通過所述數字開關電路連接所述智能照明模塊,另一端連接照明控制器,所述手動控制單元一端通過所述數字開關電路連接智能照明模塊,另一端連接所述光強檢測模塊。
[0009]進一步地,所述光強檢測模塊包括十字檢測單元,所述十字檢測單元將待測光強區域十字分劃,形成四個端點和一個中心點;所述四個端點和中心點分別為第一測點、第二測點、第三測點、第四測點、第五測點,所述光強檢測模塊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
[0010]進一步地,所述智能照明模塊包括多個LED燈具和多個照明控制單元,所述照明控制單元一端連接所述多個LED燈具,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
[0011]進一步地,所述風光儲電源模塊包括風能發電裝置、光能發電裝置、電能儲存裝置、光伏功率檢測裝置和電源控制裝置,所述風能發電裝置和光能發電裝置均通過所述電能儲存裝置連接電源控制裝置。
[0012]進一步地,所述風能發電裝置為一臺小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所述光能發電裝置為一組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板,所述電能儲存裝置為一組蓄電池,所述電源控制裝置為電源控制器,一端同時連接所述電能儲存裝置和市電,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
[0013]進一步地,所述光伏功率檢測裝置一端連接所述電源控制器,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器。
[0014]1、本實用新型采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供電,由蓄電池組和電網市電共同為控制系統供電,雙重電源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使調節品質提高;
[0015]2、自動控制單元通過光強短時間完成調節,使系統盡快達到穩定;
[0016]3、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控制系統,在為用戶帶來更舒適光照體驗的同時,有效節約的電能;
[0017]4、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具有環保效益。【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控制系統模塊結構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控制系統十字檢測單元的結構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控制系統控制群模型的開關設置圖;[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控制系統數字開關電路邏輯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相反,本實用新型涵蓋任何由權利要求定義的在本實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圍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進一步,為了使公眾對本實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下面為本實用新型的舉出最佳實施例:
[0024]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采用分布式電源的室內照明檢測與控制系統包括風光儲電源模塊1、智能照明模塊2、光強檢測模塊3和照明控制模塊4,所述智能照明模塊 2和光強檢測模塊3均通過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連接所述風光儲電源模塊1。
[0025]所述光強檢測模塊3包括十字檢測單元31,所述十字檢測單元31將待測光強區域十字分劃,形成四個端點和一個中心點,分別為第一測點、第二測點、第三測點、第四測點和第五測點,所述光強檢測模塊3通過各光強檢測器檢測到的第一測點、第二測點、第三測點、 第四測點和第五測點的光強,所述光強檢測模塊3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〇〇26] 所述智能照明模塊2包括多個LED燈具23和照明控制單元24,所述多個LED燈具23 具有不同的組合方式,所述照明控制單元24—端連接所述多個LED燈具23,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〇〇27] 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包括自動控制單元41、手動控制單元42、數字開關電路43和照明控制器44,所述手動控制單元42—端連接所述智能照明模塊2,另一端連接照明控制器 44,所述手動控制單元42優先級高于所述自動控制單元41,所述手動控制單元42由用戶直接在照明控制器44上選擇所述LED燈具23的開關狀態或所述控制群模型24;所述自動控制單元41 一端通過所述數字開關電路43連接所述控制群模型24,另一端連接所述光強檢測模塊3。所述風光儲電源模塊1包括風能發電裝置11、光能發電裝置12、電能儲存裝置13、光伏功率檢測裝置14和電源控制裝置15,所述風能發電裝置11和光能發電裝置12均通過所述電能儲存裝置13連接電源控制裝置15,所述風能發電裝置11為一臺小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 所述光能發電裝置12為一組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板,所述電能儲存裝置13為一組蓄電池,所述電源控制裝置15為電源控制器,一端同時連接所述電能儲存裝置13和市電,管理蓄電池組的充放電的同時在市電與電能儲存裝置13之間進行切換,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所述光伏功率檢測裝置14一端連接所述電源控制器,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器 44,所述外界光照強度對室內照明的影響十分顯著,所述光伏功率檢測裝置14的檢測結果用以表征外界的光照強度。
[0028]圖1是本實用新型室內控制系統的燈具和測點分布示意圖。圖中16個圓點代表16 盞LED燈,每盞LED燈的功率為9W,5個三角代表5個光強監測點,排成“十”字型。實驗場地為 9mX9m的房間,窗口朝向北方。
[0029]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采用分布式電源的室內照明檢測與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包括 風光儲電源模塊(1)、智能照明模塊(2)、光強檢測模塊(3)和照明控制模塊(4),所述智能照 明模塊(2)和光強檢測模塊(3)均通過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連接所述風光儲電源模塊(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包括自動控制 單元(41)、手動控制單元(42)、數字開關電路(43)和照明控制器(44),所述手動控制單元 (42)—端通過所述數字開關電路(43)連接所述智能照明模塊(2),另一端連接照明控制器 (44),所述手動控制單元(42)—端通過所述數字開關電路(43)連接智能照明模塊(2),另一 端連接所述光強檢測模塊(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強檢測模塊(3)包括十字檢測 單元(31),所述十字檢測單元(31)將待測光強區域十字分劃,形成四個端點和一個中心點; 所述四個端點和中心點分別為第一測點、第二測點、第三測點、第四測點、第五測點,所述光 強檢測模塊(3)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模塊(2)包括多個LED燈 具(23)和多個照明控制單元(24),所述照明控制單元(24)—端連接所述多個LED燈具(23), 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光儲電源模塊(1)包括風能發 電裝置(11)、光能發電裝置(12)、電能儲存裝置(13)、光伏功率檢測裝置(14)和電源控制裝 置(15),所述風能發電裝置(11)和光能發電裝置(12)均通過所述電能儲存裝置(13)連接電 源控制裝置(15)。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能發電裝置(11)為一臺小型垂 直軸風力發電機,所述光能發電裝置(12)為一組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板,所述電能儲存 裝置(13)為一組蓄電池,所述電源控制裝置(15)為電源控制器,一端同時連接所述電能儲 存裝置(13)和市電,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模塊(4)。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功率檢測裝置(14) 一端連接 所述電源控制器,另一端連接所述照明控制器(44)。
【文檔編號】H05B37/02GK205596415SQ201521018663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
【發明人】房方, 張旭, 魏樂
【申請人】華北電力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