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棒式振動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應用于通訊裝置中的振動馬達,尤其是涉及一種棒式振動馬達。
背景技術:
應用于移動通訊裝置的振動提示馬達有兩種,一種為硬幣式,也叫扁平振動馬達,另一種為圓柱式,也叫棒式振動馬達。
請參閱圖1,現有的棒式振動馬達包括定子、轉子和刷座組合。定子包括機殼301、安裝在機殼上的軸承套304、安裝于軸承套304內用于支撐轉子的兩個軸承303及裝在軸承套304外面的磁鐵302。
轉子包括空心杯線圈101、與線圈101連通的換向片104、軸105及緊配合于軸上的固定環103,該轉子還包括將軸105和換向片104注塑成型為一體的塑膠102,以及安裝在軸的端部并用于產生偏心振動的振子106。
刷座組合包括刷座201、用于電源導入的彈片203、與彈片203連接并且和轉子換向片104旋轉接觸的電刷204。
但是該種棒式振動馬達存在如下問題1)轉子的軸需要穿過磁鐵,所以在馬達的中心位置設有軸向貫穿的通孔,受馬達體積限制,磁鐵的壁很薄,加工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開裂,良品率很低,而且通孔的孔徑很小,加工難度也比較大,另外由于中間設有通孔,磁鐵的性能降低比較大,從而影響馬達性能的進一步提高及體積的進一步縮小;2)為了提高軸和換向片注塑件之間的拉脫力,固定環103必須做成中間帶環槽的形式,制作工藝難度大;3)由于軸是通過靠近振子一端的軸承而可轉動支撐在刷座上,而該支撐的位置與換向片的距離較遠,所以振動馬達轉動時,換向片的跳動較大,從而增大了電刷在旋轉的換向片上的徑向跳動,使換向片的旋轉精度降低且換向片與電刷之間容易造成接觸不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保證磁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減小馬達體積的棒式振動馬達。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棒式振動馬達包括機殼、磁鐵、轉子及刷座,該機殼具有軸向空腔,該轉子可轉動,其包括振子及固接一體的軸、換向片和線圈,該線圈具有軸向空腔,該振子安裝在軸上,該刷座與機殼相連接,該刷座上安裝有用于將電流導入換向片的導電元件,其特征在于該磁鐵為實心體,其固定在機殼的空腔內并伸入線圈的空腔。
所述的軸包括前段、中段及后段,該軸的前段及換向片通過塑膠體注塑成型為一體,該塑膠體與線圈的腔壁固接,該軸的中段可轉動支撐在刷座上,該軸的后段伸出刷座,振子安裝在該軸的后段。
所述的軸前段的端部固套有固定環,該固定環、軸的前段、換向片及塑膠體注塑成型為一體。
所述的刷座中心固設有軸承,軸的中段與該軸承轉動配合。
所述的塑膠體的端面和軸承的端面之間夾設有墊片。
所述的刷座的端面與振子的端面之間夾設有墊片。
所述的軸的后段設有用于定位振子安裝位置的墊片。
所述的導電元件為彈片和電刷,該彈片呈懸臂狀延伸,該電刷與彈片連接并位于換向片的轉動軌跡上。
所述的線圈的外壁通過一轉動體轉動支撐在機殼的空腔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磁鐵是實心體,所以其可在保證磁性能的前提下適當縮小體積,進而使整個馬達的體積減小。
圖1是現有棒式振動馬達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棒式振動馬達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棒式振動馬達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2及圖3,本發明棒式振動馬達包括機殼、磁鐵、轉子及刷座組合。該機殼301的中央位置軸向貫穿有空腔305。該磁鐵302用于提供該振動馬達運轉所需要的磁場,其為一個實心的圓柱形磁鐵302,該磁鐵302采用徑向兩極沖磁,其安裝在機殼的空腔305內并與空腔305的腔壁緊配合,該配合方式為壓裝或粘接。
該刷座組合包括刷座201、軸承202、彈片203及電刷204。該刷座201與機殼301插接配合,且該刷座201中部軸向貫穿有安裝孔205,該軸承202為含油軸承,其固定安裝在該安裝孔205內,該彈片203用于電源導入,其安裝在刷座201上并呈懸臂狀斜向延伸,該電刷204與彈片203連接并且和換向片104旋轉接觸,其安裝在刷座201上并位于安裝孔205兩側。
該轉子包括空心杯線圈101、換向片104、軸105、塑膠體102、固定環103及振子106。該空心杯線圈101由漆皮線繞制而成,其中央位置設有軸向貫穿的空腔107,該空腔107具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磁鐵302即自該第一開口伸入該空腔107中。該線圈101具有三個抽頭,各個抽頭均與對應的換向片焊接或者點焊連接。該換向片104有三個,其截面呈“L”型,且電刷204位于換向片104的轉動軌跡上。該軸105為光軸,其分為前段、中段和后段,該固定環103固套在該軸105前段的端部,且該固定環103、軸105的前段及換向片104通過塑膠注塑成型為一體,該軸的中段與軸承202轉動配合,該軸105的后段伸出刷座201。該振子106用于產生偏心振動,其安裝在軸105后段的端部。本實施方式中,該軸的軸線、空心杯線圈的軸線及機殼的軸線同軸;該塑膠注塑成型后形成塑膠體102,該塑膠體102附著在固定環103的外圈,該固定環103的內圈與軸105緊配合;該三個換向片104呈等角度間隔附著在塑膠體102的外表面;該空心杯線圈101第二開口處的空腔腔壁與塑膠體102通過膠水粘結,從而通過該塑膠體102封閉線圈101的第二開口,并使該線圈101、軸105及換向片104形成一個整體。
該棒式振動馬達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彈片203輸入的電流經過電刷204傳輸到與電刷204旋轉接觸的換向片104,通過線圈101的三個抽頭,電流輸入轉子的線圈101,在磁鐵的磁場中,通電的線圈101就會產生旋轉力矩,在電刷204和換向片104的作用下,轉子就會產生持續的轉動力矩,帶動軸105產生旋轉運動,而固定于軸端的振子106在旋轉時就會產生振動。
本發明中,由于塑膠體102的端面較為粗糙,為了減小振動時其與軸承202端面的摩擦,于該塑膠體的端面和軸承端面之間夾設有第一墊片401,該第一墊片401起到減小摩擦和調整塑膠體與軸承之間間隙的作用;由于振動時,振子會產生竄動而與刷座201的端面產生較大的摩擦力,為了減小兩者之間的摩擦力,可在該刷座端面和振子端面之間夾設第二墊片402;為了定位振子106的安裝位置,可在軸后段上固套一個第三墊片403;線圈101的外壁也可通過軸承可轉動支撐在機殼的空腔內,該軸承的外圈與該空腔的腔壁緊配合,該軸承的內圈與該線圈的外壁緊配合,從而使轉子可轉動支撐在機殼上。
本發明中,由于磁鐵是實心體,所以即使適當減小磁鐵的外徑仍可保證磁性能,進而由于磁鐵體積減小而可減小整個馬達的體積;由于軸的中段支撐在刷座上,使換向片靠近該支撐部分,所以可以使換向片在旋轉時跳動減小,在提高換向片旋轉精度的同時減小電刷在旋轉的換向片上的徑向跳動,改善了兩者間的接觸狀態,提高了馬達壽命;由于固定環103與塑膠體102之間形成一個臺階部108,從而在向外拉振子時,該臺階部108可以有效阻止軸105被拉出來。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棒式振動馬達,包括機殼、磁鐵、轉子及刷座,該機殼具有軸向空腔,該轉子可轉動,其包括振子及固接一體的軸、換向片及線圈,該線圈具有軸向空腔,該振子安裝在軸上,該刷座與機殼相連接,該刷座上安裝有用于將電流導入換向片的導電元件,其特征在于該磁鐵為實心體,其固定在機殼的空腔內并伸入線圈的空腔。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包括前段、中段及后段,該軸的前段及換向片通過塑膠體注塑成型為一體,該塑膠體與線圈的腔壁固接,該軸的中段可轉動支撐在刷座上,該軸的后段伸出刷座,振子安裝在該軸的后段。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前段的端部固套有固定環,該固定環、軸的前段、換向片及塑膠體注塑成型為一體,且該固定環與塑膠體之間形成一防止軸被拉出的臺階部。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座中心固設有軸承,軸的中段與該軸承轉動配合。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膠體的端面和軸承的端面之間夾設有墊片。
6.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座的端面與振子的端面之間夾設有墊片。
7.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的后段設有用于定位振子安裝位置的墊片。
8.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電元件為彈片和電刷,該彈片呈懸臂狀延伸,該電刷與彈片連接并位于換向片的轉動軌跡上。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棒式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圈的外壁通過一轉動體轉動支撐在機殼的空腔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棒式振動馬達,它包括機殼、磁鐵、轉子及刷座,該機殼具有軸向貫穿的空腔,該轉子可轉動,其包括振子及固接一體的軸、換向片及線圈,該線圈具有軸向貫穿的空腔,該振子安裝在軸上,該刷座與機殼相連接,該刷座上安裝有用于將電流導入換向片的導電元件,且該磁鐵為實心體,其固定在機殼的空腔內并伸入線圈的空腔。由于磁鐵是實心體,所以其可在保證磁性能的前提下適當縮小體積,進而使整個馬達的體積減小。
文檔編號H02K5/14GK101043164SQ200610060048
公開日2007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4日
發明者趙克龍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