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子以及馬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子以及馬達。該轉子用于內轉子型的馬達,且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轉子包括:由磁性體構成的筒狀的轉子鐵芯;配置于轉子鐵芯的外周面的多個磁鐵;以及保持轉子鐵芯以及磁鐵的樹脂部,樹脂部具有覆蓋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的外罩部,外罩部具有:從徑向外側的面朝向徑向內側凹陷并沿軸向延伸的槽部;以及與槽部在周向上相鄰的壁部。
【專利說明】
轉子以及馬達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以及馬達。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有一種在定子的徑向內側配置有轉子的所謂的內轉子型的馬達。例如在日本特開號公報中記載了一種用于內轉子型的馬達的轉子。該公報的轉子具有:轉子軛;多個永磁鐵;以及模制樹脂。并且,在該公報的轉子中,通過將樹脂注入永磁鐵的圓周方向端部的外側與軸向兩端部,將永磁鐵固定于轉子軛的表面。
[0003]在日本特開號公報的結構中,永磁鐵只有周向兩端部附近被樹脂覆蓋。因此,若馬達進一步高速化,對永磁鐵作用的離心力變大,則在該公報中的結構中,有可能不能夠防止永磁鐵飛散。
[0004]為了響應馬達的進一步高速化,考慮了通過樹脂覆蓋永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中的更加寬廣的區域。但是,如果永磁鐵與定子之間的徑向距離變長,則馬達的效率下降。因此,從馬達的效率化的觀點來看,需要將覆蓋永磁鐵的樹脂的厚度變薄。因此,在模制樹脂的注塑成型時,需要縮小永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與模具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隔。
[0005]然而,難以將樹脂穩定地注入如此狹小的間隙中。因此,產生了在該間隙中樹脂的未填充的問題。并且,若在狹小的間隙中殘留空氣,該空氣被壓縮而溫度上升,則存在周邊的樹脂變質的情況。并且,還存在因樹脂的未填充或者變質導致在制造后樹脂的一部分從永磁鐵剝離的擔憂。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用于內轉子型的馬達的轉子中,能夠通過樹脂部防止磁鐵朝向徑向外側飛散。并且,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因注塑成型時的空氣滯留導致的樹脂變質或者剝離的技術。
[0007]本申請的例示性的第一實用新型是一種轉子,其用于內轉子型的馬達,且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所述轉子具有:筒狀的轉子鐵芯,其由磁性體構成;多個磁鐵,所述多個磁鐵配置于轉子鐵芯的外周面;以及樹脂部,其保持轉子鐵芯以及磁鐵,樹脂部具有覆蓋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的外罩部,外罩部具有:槽部,其從徑向外側的面朝向徑向內側凹陷且沿軸向延伸;以及壁部,其與槽部在周向上相鄰。
[0008]槽部的周向寬度比壁部的周向寬度窄。
[0009]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因周向位置不同距離中心軸線的距離發生變化,
[0010]磁鐵在徑向外側的面中的距離中心軸線最遠的位置具有頂部,槽部至少位于頂部的徑向外側。
[0011]頂部位于磁鐵的周向中央。
[0012]槽部從外罩部的上端以及下端的至少一方沿軸向延伸。
[0013]槽部從外罩部的上端沿軸向延伸至下端。
[0014]外罩部在其上端或者下端具有分模線,分模線與槽部相連。
[0015]分模線位于比磁鐵靠軸向上側或者軸向下側的位置。
[0016]在轉子鐵芯的外周面與磁鐵之間存在粘接劑。
[0017]樹脂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具有模具的樹脂注入口的痕跡即澆口痕跡,澆口痕跡配置于與槽部相同的周向位置。
[0018]轉子鐵芯具有:圓筒狀的內側鐵芯;以及圓筒狀的外側鐵芯,其位于比內側鐵芯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在外側鐵芯的外周面配置有多個所述磁鐵,樹脂部還具有存在于內側鐵芯與外側鐵芯之間的鐵芯連接部。
[0019]外側鐵芯具有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凸部。
[0020]外側鐵芯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具有凹陷部。
[0021]樹脂部還具有覆蓋轉子鐵芯以及磁鐵的上表面的上罩部,上罩部具有從上表面朝向下側凹陷的多個凹部,在俯視觀察時,凹部與轉子鐵芯或者磁鐵重疊。
[0022]樹脂部還具有覆蓋轉子鐵芯以及磁鐵的下表面的下罩部,下罩部具有上下貫通的多個貫通孔,在仰視觀察時,貫通孔與轉子鐵芯或者磁鐵重疊。
[0023]—種馬達,包括:磁性體的定子鐵芯,其具有與轉子的外周面在徑向上相向的多個齒;導線,其卷繞于多個齒;以及樹脂制的定子機殼,其覆蓋導線以及定子鐵芯的至少一部分。
[0024]根據本申請的例示性的第一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外罩部的壁部防止磁鐵向徑向外側飛散。并且,通過在外罩部形成槽部,能夠抑制在成型樹脂部時在磁鐵與模具之間產生空氣滯留。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外罩部的樹脂變質或者剝離。
[0025]根據本申請的例示性的第二實用新型,在成型樹脂部時,通過使模具的突起與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接觸或者相向,能夠抑制在磁鐵與模具之間產生空氣滯留。其結果是,能夠抑制樹脂的變質或者剝離。
[0026]參照附圖并通過以下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驟、特點和優點會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的立體圖。
[0028]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的注塑成型時的樣子的平面圖。
[0029]圖3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馬達的縱剖視圖。
[0030]圖4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的立體圖。
[0031]圖5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鐵芯以及多個磁鐵的立體圖。
[0032]圖6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的橫剖視圖。
[0033]圖7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的縱剖視圖。
[0034]圖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的制造順序的流程圖。
[0035]圖9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塑成型時的樣子的縱剖視圖。
[0036]圖10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塑成型時的樣子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本申請中,分別將與轉子的中心軸線平行的方向稱作“軸向”,將與轉子的中心軸線正交的方向稱作“徑向”,將沿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圓弧的方向稱作“周向”。并且,在以下實施方式中,將軸向作為上下方向來對各部分的形狀和位置關系進行說明。但是,不意圖通過該上下方向的定義來限定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轉子以及馬達在制造時或者使用時的朝向。
[0038]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轉子32A的立體圖。該轉子32A用于內轉子型的馬達。在馬達驅動時,轉子32A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9A為中心旋轉。
[0039]如圖1所示,轉子32A具有:轉子鐵芯61A;多個磁鐵62A;以及樹脂部63A。轉子鐵芯61A是以中心軸線9A為中心的筒狀的磁性體。多個磁鐵62A配置于轉子鐵芯61A的外周面。轉子鐵芯61A以及多個磁鐵62A通過被樹脂部63A覆蓋而得到保持。
[0040]樹脂部63A具有覆蓋磁鐵62A的徑向外側的面的外罩部83A。外罩部83A具有:槽部831A;以及壁部832A。槽部831A從外罩部83A的徑向外側的面朝向徑向內側凹陷且沿軸向延伸。壁部832A與槽部831A在周向上相鄰。在馬達驅動時,對磁鐵62A施加離心力,但是通過外罩部83A的壁部832A防止了磁鐵62A向徑向外側飛散。
[0041]圖2是表示在轉子32A的制造工序中,注塑成型樹脂部63A時的樣子的平面圖。在注塑成型樹脂部63A時,首先,將轉子鐵芯61A以及多個磁鐵62A配置于由一對上下模具90A形成的空腔部93A內。其次,將熔融樹脂注入上下模具90A內的空腔部93A。然后,通過使熔融樹脂固化來形成樹脂部63A。
[0042]如圖2所示,在一對上下模具90A設置有多個突起901A。各突起901A從構成上下模具90A的空腔部93A的內周面朝向徑向內側突出并沿軸向延伸。若將轉子鐵芯61A以及多個磁鐵62A配置于上下模具90A的內部,則多個磁鐵62A的各個徑向外側的面與多個突起901A接觸或者隔著微小的間隙在徑向上相向。因此,若將熔融樹脂注入上下模具90A內的空腔部93A并使其固化,則通過多個突起901A形成上述槽部831A。
[0043]并且,通過突起901A縮小了上下模具90A的內周面與磁鐵62A之間的空間中的熔融樹脂不易流入的空間。若將熔融樹脂注入上下模具90A內的空腔部93A,則上下模具90A的內周面與磁鐵62A之間的空氣如圖2的放大圖所示的虛線箭頭所示,從突起901A的附近向設置于上下模具90的排氣孔902A排出。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因空氣滯留導致的樹脂變質或者剝離。
[0044]圖3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馬達I的縱剖視圖。該馬達I是轉子32配置于定子21的徑向內側的所謂的內轉子型的馬達。馬達I例如用于空調等家電產品。但是,本實用新型的馬達也可用于除了家電產品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實用新型的馬達還可以裝設于汽車、火車等運輸設備、OA(辦公自動化)設備、醫療設備、工具以及工業用的大型設備等,來產生各種驅動力。
[0045]如圖1所示,馬達I具有:靜止部2;以及旋轉部3。靜止部2固定于為驅動對象的設備的殼體。旋轉部3被支承為相對于靜止部2能夠旋轉。
[0046]靜止部2具有:定子21 ;定子機殼22 ;罩部件23 ;下軸承部24 ;以及上軸承部25。
[0047]定子21是通過驅動電流產生磁通的電樞。定子21具有:定子鐵芯211;以及導線212。定子鐵芯211使用為磁性體的層疊鋼板。定子鐵芯211具有:包圍中心軸線9的周圍的圓環狀的鐵芯背部41;以及從鐵芯背部41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多個齒42。鐵芯背部41與中心軸線9大致同軸地配置。多個齒42沿周向等間隔地排列。導線212卷繞于多個齒42。并且,在齒42與導線212之間存在樹脂制的絕緣件213。
[0048]定子機殼22是保持定子21的樹脂制的部件。定子機殼22的材料例如使用熱固性的不飽和聚酯樹脂。通過將樹脂注入容納有定子21的模具內的空腔部而獲得定子機殼22。即,定子機殼22是將定子21作為嵌件的樹脂成型品。因此,定子鐵芯211以及導線212的至少一部分被定子機殼22覆蓋。
[0049]本實施方式的定子機殼22具有:圓筒部51;以及底板部52。圓筒部51沿軸向呈大致圓筒狀地延伸。定子21被構成圓筒部51的樹脂覆蓋。但是,定子21的包含齒42的徑向內側的端面的一部分也可從圓筒部51露出。并且,在圓筒部51的徑向內側配置有后述轉子32。底板部52在比定子21以及轉子32靠軸向下側的位置相對于中心軸線9大致垂直地擴展。在底板部52的下表面的中央設置有用于供后述軸31穿過的貫穿插入孔520。下軸承部24配置于貫穿插入孔520的周圍ο
[0050]罩部件23是封閉定子機殼22的上部的開口的圓板狀的部件。罩部件23在比定子21以及轉子32靠軸向上側的位置相對于中心軸線9大致垂直地擴展。在罩部件23的下表面的中央設置有凹狀的軸承容納部230。上軸承部25以及軸31的上端部配置于軸承容納部230內。
[0051 ]下軸承部24在比轉子32靠軸向下側的位置將軸31支承為能夠旋轉。上軸承部25在比轉子32靠軸向上側的位置將軸31支承為能夠旋轉。本實施方式的下軸承部24以及上軸承部25使用在外圈與內圈之間具有多個球體的球軸承。下軸承部24的外圈固定于定子機殼22的底板部52。上軸承部25的外圈固定于罩部件23。并且,下軸承部24以及上軸承部25的內圈固定于軸31的外周面。但是,也可取代球軸承而使用滑動軸承或者流體軸承等其他方式的軸承。
[0052]旋轉部3具有:軸31;以及轉子32。
[0053]軸31是沿中心軸線9配置的圓柱狀的部件。軸31被下軸承部24以及上軸承部25支承,且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旋轉。軸31的下端部比下軸承部24朝向下側突出。在軸31的下端部例如安裝有空調用的風扇。但是,軸31也可通過齒輪等動力傳遞機構與風扇以外的驅動部連接。
[0054]另外,本實施方式的軸31朝向定子機殼22的下方突出,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軸31也可朝向罩部件23的上方突出,其上端部與驅動部連接。并且,軸31也可從定子機殼22以及罩部件23朝向上下突出,其上端部以及下端部雙方分別與驅動部連接。
[0055]轉子32固定于軸31,并與軸31—起旋轉。轉子32的外周面與多個齒42的徑向內側的端面隔著微小的間隙在徑向上相向。轉子32具有:筒狀的轉子鐵芯61;多個磁鐵62;以及樹脂部63。
[0056]轉子鐵芯61使用為磁性體的電磁鋼板。軸31壓入轉子鐵芯61的徑向內側,并上下貫通轉子鐵芯61。多個磁鐵62配置于轉子鐵芯61的外周面。各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是N極或者S極的磁極面,并與齒42的徑向內側的端面在徑向上相向。多個磁鐵62以N極的磁極面與S極的磁極面交替排列的方式在周向上大致等間隔地排列。樹脂部63是覆蓋轉子鐵芯61以及磁鐵62的所謂的模制樹脂。轉子鐵芯61以及磁鐵62通過被樹脂部63覆蓋,彼此不錯位的被保持。
[0057]在馬達I驅動時,從外部電源經由省略圖示的電路板向定子21的導線212供給驅動電壓。如此一來,在定子鐵芯211的多個齒42產生磁通。并且,通過齒42與磁鐵62之間的磁通的作用產生周向的轉矩。其結果是,旋轉部3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旋轉。
[0058]接下來,對轉子32的更加詳細的結構進行說明。圖4是轉子32的立體圖。圖5是轉子鐵芯61以及多個磁鐵62的立體圖。在圖5中,用虛線描繪樹脂部63的形狀。圖6是轉子32的橫剖視圖。圖7是轉子32的縱剖視圖。
[0059]如圖5至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轉子鐵芯61具有:內側鐵芯71;以及外側鐵芯72。內側鐵芯71以及外側鐵芯72均沿軸向大致圓筒狀地延伸。并且,外側鐵芯72位于比內側鐵芯71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在內側鐵芯71的中央設置有沿軸向貫通的中央孔710。軸31壓入內偵概芯71的該中央孔710中。由此,軸31與內側鐵芯71相互固定。
[0060]多個磁鐵62配置于外側鐵芯72的外周面。各磁鐵62的徑向內側的面是以中心軸線9為中心的大致圓弧狀的面。因此,從中心軸線9至磁鐵62的徑向內側的面的距離無論周向位置如何都保持為大致恒定。另一方面,各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是曲率半徑比徑向內側的面小的大致圓弧狀的面。從中心軸線9至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的距離隨著從周向的中央朝向周向的兩端部而逐漸變短。因此,本實施方式的磁鐵62在徑向外側的面的周向中央具有距離中心軸線9的距離最遠的頂部621。
[0061 ]如圖4至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樹脂部63具有:上罩部81;下罩部82 ;外罩部83 ;以及鐵芯連接部84。上罩部81位于比轉子鐵芯61以及多個磁鐵62靠軸向上側的位置,并相對于中心軸線9垂直地擴展。轉子鐵芯61的上表面以及多個磁鐵62的上表面被上罩部81覆蓋。下罩部82位于比轉子鐵芯61以及多個磁鐵62靠軸向下側的位置,并相對于中心軸線9垂直地擴展。轉子鐵芯61的下表面以及多個磁鐵62的下表面被下罩部82覆蓋。
[0062]外罩部83在上罩部81的徑向外側的端緣部與下罩部82的徑向外側的端緣部之間沿軸向擴展。多個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被外罩部83覆蓋。如圖4至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外罩部83具有:多個槽部831;以及多個壁部832。多個槽部831位于多個磁鐵62的各自的徑向外側。各槽部831從外罩部83的徑向外側的面朝向徑向內側凹陷。并且,本實施方式的槽部831從外罩部83的上端沿軸向延伸至下端。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中的與槽部831在徑向上重疊的部分既可露出于槽部831內,也可被薄的樹脂膜覆蓋。
[0063]壁部832與各槽部831的周向兩側相鄰配置。各壁部832沿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向軸向以及周向擴展。在馬達I驅動時,對磁鐵62作用較大的離心力。然而,由于各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被壁部832覆蓋,因此防止了磁鐵62朝向徑向外側飛散。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子32中,槽部831的周向寬度比壁部832的周向寬度窄。如此一來,通過擴展壁部832的周向寬度,進一步防止了磁鐵62向徑向外側飛散。
[0064]并且,如圖7中放大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外側鐵芯72的外周面與磁鐵62之間存在有粘接劑64。因此,不僅壁部832的保持力,粘接劑64的粘接力也防止磁鐵62飛散。
[0065]鐵芯連接部84存在于內側鐵芯71與外側鐵芯72之間。內側鐵芯71與外側鐵芯72通過鐵芯連接部84連接。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子32中,內側鐵芯71沒有隔著樹脂部63,而是直接固定于軸31。因此,與轉子鐵芯61隔著樹脂部63固定于軸31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軸31與轉子鐵芯61之間的固定強度。并且,在內側鐵芯71與外側鐵芯72之間存在為絕緣體的鐵芯連接部84。因此,包含磁鐵62以及外側鐵芯72的導體群與包含內側鐵芯71、軸31、下軸承部24以及上軸承部25的導體群電絕緣。由此,在馬達I驅動時,能夠抑制因電蝕現象損傷下軸承部24以及上軸承部25。
[0066]并且,如圖4、圖6以及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樹脂部63在鐵芯連接部84的上側以及下側具有向軸向凹陷的孔85。因此,在內側鐵芯71與外側鐵芯72之間存在:鐵芯連接部84;以及導電率比樹脂還低的空氣層。由此,內側鐵芯71與外側鐵芯72進一步電絕緣。并且,通過形成孔85,還降低了樹脂的使用量。另外,如圖4以及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孔85沿周向排列。然而,孔85也可連接為圓環狀。
[0067]接下來,說明轉子32的制造順序。圖8是表示轉子32的制造順序的流程圖。圖9是表示注塑成型時的樣子的縱剖視圖。圖10是表示注塑成型時的樣子的平面圖。
[0068]在制造轉子32時,首先,準備:內側鐵芯71;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然后,通過粘接劑64將多個磁鐵62固定于外側鐵芯72的外周面(步驟SI)。另外,在接下來的步驟S2中,如果能夠借助下模具91的形狀或者銷而將外側鐵芯72與多個磁鐵62在相互接觸的狀態下固定,那么也可以省略步驟SI中的通過粘接劑64的固定。
[0069]接下來,將內側鐵芯71、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配置于樹脂成型用的上下模具90的內部配置(步驟S2)。上下模具90具有:容納內側鐵芯71、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的下模具91 ;以及封閉下模具91的上部的開口的上模具9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驟SI中,外側鐵芯72與多個磁鐵62事先粘接在一起。因此,在步驟S2中,能夠容易地將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配置于下模具91的內部。
[0070]若在將轉子鐵芯61以及多個磁鐵62配置于下模具91的內部之后,使上模具92的下表面與下模具91的上表面接觸,則如圖9所示,在上下模具90的內部形成空腔部93。并且,在該空腔部93內容納有內側鐵芯71、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
[0071]如圖9所示,在下模具91設置有多個定位銷911。各定位銷911的上端與磁鐵62的下端面接觸。由此,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在軸向上被定位。另外,也可通過使定位銷911的上端與外側鐵芯72的下端面接觸,將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在軸向上定位。
[0072]并且,如圖9所示,在上模具92設置有多個上浮防止銷921。各上浮防止銷921的下端與磁鐵62的上端面隔著微小的間隙在軸向上相向。由此,在后述步驟S3中,通過熔融樹脂的壓力防止了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向上方上浮。另外,也可通過使上浮防止銷921的下端與外側鐵芯72的上端面相向來抑制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的上浮。
[0073]并且,如圖10中放大所示,下模具91具有多個突起901。多個突起901分別位于磁鐵62的頂部621的徑向外側。并且,各突起901從構成下模具91的空腔部93的內周面朝向徑向內側突出并沿軸向延伸。若將內側鐵芯71、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配置于下模具91的內部,則多個突起901與多個磁鐵62的各自的徑向外側面接觸或者隔著微小的間隙在徑向上相向。
[0074]外側鐵芯72在其內周面具有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多個凸部721。在將外側鐵芯72配置于下模具91時,使定位用的工具與凸部721接觸。由此,外側鐵芯72在周向上被定位。其結果是,各磁鐵62的頂部621被配置于與下模具91的突起901相向的位置。
[0075]并且,如圖9以及圖10所示,外側鐵芯72在其上表面具有凹陷部722。另一方面,在上模具92設置有止轉銷922。在步驟S2中,止轉銷922的下端插入外側鐵芯72的凹陷部722。由此,防止了外側鐵芯72在周向上錯位。其結果是,各磁鐵62的頂部621的位置維持在與下模具91的突起901相向的位置上。另外,也可在外側鐵芯72的下表面設置凹陷部,將設置于下模具91的止轉銷插入于該凹陷部中。
[0076]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下模具91與上模具92的對合面位于比磁鐵62靠軸向上側的位置。并且,如圖9以及圖10所示,在下模具91與上模具92的邊界部形成有呈放射狀延伸的多個排氣孔902。各排氣孔902從突起901的上端部附近朝向徑向外側延伸。因此,各排氣孔902的徑向內側的端部與突起901在軸向以及周向上重疊。
[0077]接下來,從設置于上模具92的樹脂注入口923向上下模具90內的空腔部93注入熔融樹脂(步驟S3)。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與磁鐵62的上端面相向的位置配置有樹脂注入口923。更加具體地說,在與下模具91的突起901以及磁鐵62的頂部621大致相同的周向位置上配置樹脂注入口 923。因此,從樹脂注入口 923注射的熔融樹脂從與上下模具90之間的距離比較狹窄的磁鐵62的周向中央附近朝向與上下模具90之間的距離比較寬廣的磁鐵62的周向兩端部附近流動。由此,容易排出上下模具90內的空氣,容易使熔融樹脂遍及整個空腔部93。另外,樹脂注入口 923也可設置于下模具91。
[0078]如圖1O的放大圖中的虛線箭頭所示,在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與下模具91的內周面之間,熔融樹脂從周向兩側朝向突起901流動。由于磁鐵62的頂部621附近與下模具91的內周面之間特別狹窄,因此若沒有突起901,容易在該空間中殘留空氣滯留。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下模具91的突起901縮小了磁鐵62的頂部621附近與下模具91的內周面之間的該間隙。因此,在磁鐵62的徑向外側的面與下模具91的內周面之間不易殘留空氣滯留。突起901附近的空氣被朝向上方推壓,如圖10的放大圖中的虛線所示,通過排氣孔902排出到外部。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因空氣滯留導致的樹脂變質或者剝離。
[0079]若熔融樹脂遍及上下模具90內的空腔部93,則接下來使熔融樹脂固化(步驟S4)。由此,形成包含上罩部81、下罩部82、外罩部83以及鐵芯連接部84的樹脂部63。并且,若熔融樹脂固化,則內側鐵芯71、外側鐵芯72以及多個磁鐵62通過樹脂部63而相互固定。
[0080]在步驟S3中,通過下模具91的多個突起901在外罩部83形成槽部831。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磁鐵62的頂部621的徑向外側形成槽部831。并且,本實施方式的槽部831從外罩部83的上端沿軸向延伸至下端。另外,槽部831也可不必一定從外罩部83的上端延伸至下端。但是,為了容易將固化后的樹脂部63從上下模具90脫膜,優選槽部831從外罩部83的上端以及下端的至少一方沿軸向延伸。
[0081]并且,如圖7中的放大圖所示,成型后的樹脂部63在上罩部81的上表面具有澆口痕跡811。澆口痕跡811是樹脂注入口923的痕跡。在本實施方式中,澆口痕跡811與槽部831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周向位置。另外,如上所述,樹脂注入口 923也可設置于下模具91。在這種情況下,在下罩部82的下表面形成澆口痕跡。
[0082]并且,如圖7中的放大圖所示,成型后的樹脂部63在外罩部83的上端具有分模線833。分模線833是下模具91與上模具92的對合面的痕跡。分模線833與槽部831彼此相連。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分模線833位于比磁鐵62以及定子鐵芯211靠軸向上側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分模線833產生微小的突起,也能夠抑制該微小的突起或者因該突起缺口而產生的樹脂的碎片與定子鐵芯211的齒42接觸。
[0083]另外,下模具91與上模具92的對合面也可位于比磁鐵62以及定子鐵芯211靠軸向下側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分模線833也位于比磁鐵62以及定子鐵芯211靠軸向下側的位置。例如,也可在外罩部83的下端形成分模線833。
[0084]并且,如圖7中的放大圖所示,成型后的樹脂部63在上罩部81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下側凹陷的多個凹部812。凹部812是上模具92的多個上浮防止銷921的痕跡。因此,在俯視觀察時,各凹部812配置于與磁鐵62重疊的位置。但是,在將上浮防止銷921設置于外側鐵芯72的上方的情況下,在俯視觀察時,在與外側鐵芯72重疊的位置形成凹部812。
[0085]并且,如圖7中的放大圖所示,成型后的樹脂部63在下罩部82具有多個貫通孔821。貫通孔821是下模具91的多個定位銷911的痕跡。因此,在仰視觀察時,貫通孔821配置于與磁鐵62重疊的位置。但是,在將定位銷911設置于外側鐵芯72的下方的情況下,在仰視觀察時,在與外側鐵芯72重疊的位置形成貫通孔821。
[0086]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
[008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是朝向徑向外側膨脹的曲面。因此,在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的周向中央存在頂部。然而,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也可以是因周向的位置不同距離中心軸線的距離發生變化的其他形狀。例如,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也可以是朝向徑向內側凹陷的曲面。即,也可在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的周向兩端部存在頂部。在這種情況下,優選樹脂部在與磁鐵的周向兩端部在徑向上重疊的位置具有槽部。
[0088]并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只在下模具設置形成槽部的突起。但是,在上下模具的對合面位于比磁鐵的上端部靠下側的情況下,也可在下模具與上模具雙方設置形成槽部的突起,或者只在上模具設置形成槽部的突起。
[0089]并且,各部件的細節部分的形狀也可與本申請的各圖所示的形狀不同。并且,在不發生矛盾的范圍內可以適當組合上述實施方式和變形例中出現的各要素。
【主權項】
1.一種轉子,其用于內轉子型的馬達,且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具有:筒狀的轉子鐵芯,其由磁性體構成;多個磁鐵,所述多個磁鐵配置于所述轉子鐵芯的外周面;以及樹脂部,其保持所述轉子鐵芯以及所述磁鐵,所述轉子的特征在于,所述樹脂部具有覆蓋所述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的外罩部,所述外罩部具有:槽部,其從徑向外側的面朝向徑向內側凹陷且沿軸向延伸;以及壁部,其與所述槽部在周向上相鄰。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的周向寬度比所述壁部的周向寬度窄。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鐵的徑向外側的面因周向位置不同距離中心軸線的距離發生變化,所述磁鐵在所述徑向外側的面中的距離所述中心軸線最遠的位置具有頂部,所述槽部至少位于所述頂部的徑向外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位于所述磁鐵的周向中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從所述外罩部的上端以及下端的至少一方沿軸向延伸。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從所述外罩部的上端沿軸向延伸至下端。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部在其上端或者下端具有分模線,所述分模線與所述槽部相連。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部在其上端或者下端具有分模線,所述分模線與所述槽部相連。9.根據權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模線位于比所述磁鐵靠軸向上側或者軸向下側的位置。1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轉子鐵芯的外周面與所述磁鐵之間存在粘接劑。11.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具有模具的樹脂注入口的痕跡即澆口痕跡,所述澆口痕跡配置于與所述槽部相同的周向位置。12.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鐵芯具有:圓筒狀的內側鐵芯;以及圓筒狀的外側鐵芯,其位于比所述內側鐵芯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在所述外側鐵芯的外周面配置有多個所述磁鐵,所述樹脂部還具有存在于所述內側鐵芯與所述外側鐵芯之間的鐵芯連接部。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鐵芯具有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凸部。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鐵芯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具有凹陷部。15.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部還具有覆蓋所述轉子鐵芯以及所述磁鐵的上表面的上罩部,所述上罩部具有從上表面朝向下側凹陷的多個凹部,在俯視觀察時,所述凹部與所述轉子鐵芯或者所述磁鐵重疊。16.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部還具有覆蓋所述轉子鐵芯以及所述磁鐵的下表面的下罩部,所述下罩部具有上下貫通的多個貫通孔,在仰視觀察時,所述貫通孔與所述轉子鐵芯或者所述磁鐵重疊。17.—種馬達,其是內轉子型的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子;磁性體的定子鐵芯,其具有與所述轉子的外周面在徑向上相向的多個齒;導線,其卷繞于所述多個齒;以及樹脂制的定子機殼,其覆蓋所述導線以及所述定子鐵芯的至少一部分。
【文檔編號】H02K1/27GK205725208SQ20162030743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3日
【發明人】渡邊陽, 山本圣
【申請人】日本電產高科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