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纜組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纜組合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將撓性排線與電源連接器進行連結的線纜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發光二極管燈條所使用的基材為電路板或軟性電路板,發光二極管以SMT或DIP方式排列于電路板上,并在電路板末端處連接一電源線作為供電線路。此電源線可采用直接焊接于電路板末端的導體上的方式形成導通,亦可采用于電路板末端焊固一板端連接器,并與電源線接頭間形成可插拔模塊,以供電源線與電路板連接。而現今,隨著撓性排線(Flexible Flat Cable :FFC)的制作技術愈趨成熟,技術人員開始將撓性排線應用在發光二極管燈條的基材上,使發光二極管燈條具備能連續性生 產、小型化、低成本且高撓曲性等優勢,但撓性排線較為不耐高溫的性質,使電源線不適合以直接焊接的方式與撓性排線形成連接,而在電路板及電源線上分別設可插拔模塊的方式,于強度、重量及成本考慮下亦不適合于撓性排線上實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組合結構,其能取代傳統焊接技術,使撓性排線與電源線之間形成連接導通,其連接強度佳,成本低,良率高,且使得撓性排線與電源線之間形成可拆卸式連接,操作方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線纜組合結構,其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前端設有一對端子插槽,該底座后端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的底面上設有一凸起部,該對端子插槽延伸至該容置空間;—對接線端子,該對接線端子分別組裝于該對端子插槽中,該接線端子具有一尖銳端及一彈性臂,該尖銳端位于該端子插槽內,該彈性臂延伸至該容置空間內;一對線纜,該對線纜的末端分別置入于該對端子插槽中,且該尖銳端刺破該線纜,并與該線纜形成電性導通;一撓性排線,該撓性排線的末端設有一對導電接點及一孔洞并置入該容置空間內,該孔洞卡合于該凸起部,該接線端子的該彈性臂與該導電接點接觸導通;及一上蓋,該上蓋組裝固定于該底座上。所述上蓋設有一抵壓部以抵壓于該對線纜及該撓性排線,使得該對線纜及該撓性排線被挾持固定于該上蓋與該底座之間。所述抵壓部包含一對加壓點及一對加壓區,該對加壓點對應于該對線纜設置,該對加壓區對應于該對接線端子的該彈性臂設置。所述彈性臂設有一接觸點,該接觸點朝向該上蓋延伸設置,該撓性排線末端的該導電接點朝向該底座設置,且該導電接點被挾持于該接觸點與該加壓區之間。所述底座與該上蓋之間設有一卡合機構,該上蓋設有至少一卡勾,該底座設有至少—^槽,該卡勾與該卡槽互相卡合以形成該卡合機構,借由該卡合機構以將該上蓋固定于該底座上。所述撓性排線的該對導電接點由一正極接點及一負極接點所組成,該正極接點經由該接線端子與其中一該線纜形成導通,該負極接點經由該接線端子與另一該線纜形成導通。所述上蓋設有一對應于該凸起部的凹槽,該凸起部延伸至該凹槽內。所述孔洞位于該撓性排線兩側之間,該對導電接點較該孔洞靠近于該撓性排線兩側且實質呈對稱設置。所述接線端子具有一本體,該本體干涉固定于該端子插槽中,該尖銳端及該彈性臂形成于該本體上并分別朝垂直向上與水平向后延伸,于該本體上形成有一干涉部,該干涉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該尖銳端及該彈性臂的延伸方向。所述尖銳端自該端子插槽水平向后延伸至該容置空間內,該尖銳端位于該彈性臂的上方且該尖銳端與該彈性臂之間形成可容納該撓性排線的一空隙,且該尖銳端的長度小于該彈性臂的長度。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線纜組合結構,以非焊接方式使撓性排線與電源線之間形成連接導通,避免對撓性排線本身造成損壞,使用上易于拆卸組裝,低重量且連接強度佳,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焊接導通所容易導致的良率下降與成本增加的問題。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
,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附圖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線纜組合結構一較佳實施方式的組裝前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線纜組合結構組裝后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線纜組合結構底座、接線端子及上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線纜組合結構接線端子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2沿著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請參照圖I至5,為本實用新型線纜組合結構較佳實施方式,適用于一種以撓性排線為基材的可發光裝置,可將該可發光裝置與電源連接器進行連結。本實用新型的線纜組合結構I包括一底座2、一對接線端子3、一對線纜4、一撓性排線5及一上蓋6,其中撓性排線5及一對線纜4分別組裝于底座2相對兩側,并與接線端子3形成接觸電性導通。底座2前端設有一對端子插槽21,底座2后端設有一容置空間22,該容置空間22的底面上設有一凸起部23,且該對端子插槽21延伸至容置空間22內。一對接線端子3分別組裝于該對端子插槽21中,每一接線端子3具有一本體31、一尖銳端32、一彈性臂33及一干涉部34,本體31干涉固定于端子插槽21中,尖銳端32形成于本體31的上端且朝垂直向上延伸至端子插槽21內,彈性臂33形成于本體31的下端且朝水平向后延伸至容置空間22內,且彈性臂33設有一接觸點331,該接觸點331朝向上蓋6延伸設置,干涉部34形成于本體31的中段且朝水平方向延伸,其中干涉部3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尖銳端32及彈性臂33的延伸方向并抵靠于端子插槽21的內壁,此干涉部34可有效防止接線端子3受外力影響而從端子插槽21內朝上方松脫遠離。值得一提的是,此干涉部34占據了一些端子插槽21的使用空間,為了增加尖銳端32的使用面積,因此尖銳端32自端子插槽21水平向后延伸至容置空間22內,尖銳端32位于彈性臂33的上方且尖銳端32與彈性臂33之間形成可容納撓性排線5的一空隙35,且尖 銳端32的長度小于彈性臂33的長度,如此設計除了可增加尖銳端32的使用面積外,又不會妨礙到撓性排線5置入于容置空間22內。一對線纜4,該對線纜為內部包覆金屬線41的圓形電纜線,其一末端分別置入于該對端子插槽21中并且接觸于該對接線端子3,其另一端可安裝一電源連接器(未圖示)。當上蓋6組裝固定于底座2上時,接線端子3的尖銳端32可直接刺破線纜4,并與線纜4內的金屬線41形成電性導通。撓性排線5上設有數個發光組件(未圖示),其末端設有一對導電接點51及一孔洞52并置入于容置空間22內,孔洞52卡合于凸起部23,導電接點51朝向底座2設置且與接線端子3的彈性臂33接觸導通,其中孔洞52位于撓性排線5兩側之間,該對導電接點51較孔洞52靠近于撓性排線5兩側且實質呈對稱設置。上蓋6組裝固定于底座2上,其中上蓋6設有一抵壓部61以抵壓于該對線纜4及撓性排線5,使得該對線纜4及撓性排線5被挾持固定于上蓋6與底座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抵壓部61包含一對加壓點611及一對加壓區612,該對加壓點611對應于該對線纜4設置,該對加壓區612對應于該對接線端子3的彈性臂32設置,且使得撓性排線5的導電接點51被穩固地挾持于接觸點331與加壓區612之間,如此可得到較佳的電性接觸的效果。此外,上蓋6設有一對應于凸起部23的凹槽62,該凸起部23可延伸至凹槽62內。在本實施例中,底座2與上蓋6之間設有數個卡合機構,上蓋6設有數個卡勾63,底座2設有數個卡槽24,卡勾63與卡槽24互相卡合以形成該些卡合機構,并借由卡合機構以將上蓋6固定于底座2上。撓性排線5的該對導電接點51由一正極接點及一負極接點所組成,正極接點經由接線端子3與其中一線纜4形成導通,負極接點經由接線端子3與另一線纜4形成導通,如此不需要焊接也能使得撓性排線5與此對線纜4形成電性連接。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線纜組合結構,以非焊接方式使撓性排線與電源線之間形成連接導通,避免對撓性排線本身造成損壞,使用上易于拆卸組裝,低重量且連接強度佳,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焊接導通所容易導致的良率下降與成本增加的問題。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該底座前端設有一對端子插槽,該底座后端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的底面上設有一凸起部,該對端子插槽延伸至該容置空間; 一對接線端子,該對接線端子分別組裝于該對端子插槽中,該接線端子具有一尖銳端及一彈性臂,該尖銳端位于該端子插槽內,該彈性臂延伸至該容置空間內; 一對線纜,該對線纜的末端分別置入于該對端子插槽中,且該尖銳端刺破該線纜,并與該線纜形成電性導通; 一撓性排線,該撓性排線的末端設有一對導電接點及一孔洞并置入該容置空間內,該孔洞卡合于該凸起部,該接線端子的該彈性臂與該導電接點接觸導通;及 一上蓋,該上蓋組裝固定于該底座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設有一抵壓部以抵壓于該對線纜及該撓性排線,使得該對線纜及該撓性排線被挾持固定于該上蓋與該底座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壓部包含一對加壓點及一對加壓區,該對加壓點對應于該對線纜設置,該對加壓區對應于該對接線端子的該彈性臂設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臂設有一接觸點,該接觸點朝向該上蓋延伸設置,該撓性排線末端的該導電接點朝向該底座設置,且該導電接點被挾持于該接觸點與該加壓區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與該上蓋之間設有一卡合機構,該上蓋設有至少一卡勾,該底座設有至少一卡槽,該卡勾與該卡槽互相卡合以形成該卡合機構,借由該卡合機構以將該上蓋固定于該底座上。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撓性排線的該對導電接點由一正極接點及一負極接點所組成,該正極接點經由該接線端子與其中一該線纜形成導通,該負極接點經由該接線端子與另一該線纜形成導通。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設有一對應于該凸起部的凹槽,該凸起部延伸至該凹槽內。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位于該撓性排線兩側之間,該對導電接點較該孔洞靠近于該撓性排線兩側且實質呈對稱設置。
9.如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端子具有一本體,該本體干涉固定于該端子插槽中,該尖銳端及該彈性臂形成于該本體上并分別朝垂直向上與水平向后延伸,于該本體上形成有一干涉部,該干涉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該尖銳端及該彈性臂的延伸方向。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線纜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銳端自該端子插槽水平向后延伸至該容置空間內,該尖銳端位于該彈性臂的上方且該尖銳端與該彈性臂之間形成可容納該撓性排線的一空隙,且該尖銳端的長度小于該彈性臂的長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線纜組合結構,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前端設有一對端子插槽,該底座后端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的底面上設有一凸起部,該對端子插槽延伸至該容置空間;一對接線端子,該對接線端子分別組裝于該對端子插槽中,該接線端子具有一尖銳端及一彈性臂,該尖銳端位于該端子插槽內,該彈性臂延伸至該容置空間內;一對線纜,該對線纜的末端分別置入于該對端子插槽中,且該尖銳端刺破該線纜,并與該線纜形成電性導通;一撓性排線,該撓性排線的末端設有一對導電接點及一孔洞并置入該容置空間內,該孔洞卡合于該凸起部,該接線端子的該彈性臂與該導電接點接觸導通;及一上蓋,該上蓋組裝固定于該底座上。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2550114SQ2012200430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0日
發明者林永成 申請人:禾昌興業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達昌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