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轉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連接線纜和連接器的連接器轉接
>J-U裝直。
背景技術:
組件化設計,是目前各種電子設備普遍采用的設計方法。組件化設計的目的是功能模塊化,前提是接口標準化,好處是構成產品的各個功能組件,由更專業的廠商生產,提高了質量,降低了成本。而生產組件的廠商,同樣的組件,可應用于多類產品和多個領域,極大地擴展了市場范圍。組件之間的一種連接方式是使用線纜和連接器,常見的比如軟盤驅動器的數據線纜和主板上的軟盤連接器,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器的數據線纜和主板上的顯示輸出連接器,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問題,由于線纜的接入端一般都是扁平設計,不易把握和使力,在插入和拔出時不是很方便。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便于線纜從連接器上插拔的連接器轉接裝置。一種連接器轉接裝置,包括一基板、一蓋板及一轉接電路板,所述轉接電路板包括一板身、位于所述板身上的一線纜插座和一連接器插頭,所述基板包括一底板、一前板和一后板,所述底板、所述側壁、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前板設有一前板開口,所述轉接電路板的連接器插頭可伸出所述前板開口,所述后板設有一用作接入線纜的后板開口,所述蓋板可卡扣在所述基板上,并與所述基板將所述轉接電路板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間中。與現有技術相比,在上述連接器轉接裝置中,線纜可插入所述線纜插座,并被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再通過連接器插頭插入到連接器上,方便使用者將線纜插入連接器或從連接器上拔出。
圖I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的連接器轉接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圖I所示的連接器轉接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的連接器轉接裝置的組裝圖。圖4為圖3所示的連接器轉接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組裝圖。圖5為沿圖3所示的連接器轉接裝置沿V-V方向的截面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_
基板_10
底板 —W 側壁
前板Il03后板_104
第一限位 第二限位部i 固持部 107 卡扣部 M
蓋板_20
凹槽_201
前板^
后板_203
轉接電路f i線纜插座 301連接器插頭板身 —M線纜i
連接器 150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
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I及圖2,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一連接器轉接裝置用于將一線纜40連接到一連接器50,所述連接器轉接裝置包括一基板10、一蓋板20及一轉接電路板30。所述轉接電路板30包括一板身303及位于所述板身303上的一線纜插座301和一連接器插頭302,所述板身303用于將所述轉接電路板30卡固于所述容置空間中,所述線纜40可接入到所述線纜插座301,所述連接器插頭302可插接到所述連接器50。所述基板10包括一底板101、兩側壁102、一前板103和一后板104,所述底板101、所述側壁102、所述前板103和所述后板104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前板103設有一前板開口,所述轉接電路板30的連接器插頭302可伸出所述前板開口,所述后板104設有一用作接入線纜40的后板開口。所述底板101上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第一限位部105,所述第一限位部105為U形,可用于沿兩相對邊緣接收該轉接電路板30的板身303。所述底板101上還設有兩個第二限位部106,所述兩第二限位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5,所述第二限位部106為L形。所述第二限位部106的頂端低于所述后板104開口的底端。所述基板10上的兩側壁102的內側各凸設有一卡扣部108。所述前板103與靠近所述前板103的第一限位部105之間設有空隙,用于在所述前板103和所述第一限位部105之間產生隔離空間。所述基板10上的兩側壁102垂直所述前板103向外延伸出兩截面呈L形的固持部107。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05的數量可最少為一個,可藉由其具有的一定寬度來卡扣所述轉接電路板30的板身303。同樣,所述第二限位部106的數量也可最少設有一個。所述蓋板可卡扣在所述基板上,并與所述基板將所述轉接電路板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間中。所述蓋板20的相對兩側設有兩個L形凹槽201,所述蓋板20上還設有一前板202和一后板203,所述蓋板20上的前板202和所述基板10上的前板103的開口相對應,所述蓋板20上的后板203和所述基板10上的后板104的開口相對應。所述蓋板20的四個角上還分別延伸出一用于將該轉接電路板30抵壓于該基板10上的的抵擋部204。
請參閱圖3至圖5,組裝所述連接器轉接裝置時,將所述轉接電路板30的板身303放置于所述基板10的底板101的第一限位部105與第二限位部106上,使該轉接電路板30沿水平方向固定。將所述線纜40接入到所述轉接電路板30的所述線纜插座301中,此時,所述線纜40自該后板203的開口穿過。再將所述蓋板20扣合于所述基板10,使所述蓋板20的前板202與所述基板10的前板103對應,所述蓋板20的后板203與所述基板10的后板104對應,所述蓋板20的兩凹槽201分別與所述基板10的兩側壁102上的卡扣部108對應。向所述基板10的底板101方向按壓所述蓋板20,所述卡扣部108向外產生彈性形變,所述凹槽201滑過所述卡扣部108后與所述卡扣部108卡固在一起。此時,所述蓋板20的前板202與所述基板10的前板103咬合在一起,所述蓋板20的后板203與所述基板10的后板104咬合在一起,所述卡扣部108與所述凹槽201相扣,所述蓋板20被固定在所述基板10上。所述蓋板20上的后板203的下端卡緊從所述后板104的開口接入的所述線纜40,防止所述線纜40從所述連接器轉接裝置脫落。所述連接器轉接裝置可將具有特殊接口的線纜40轉接到所述連接器50中。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發明方案和發明構思結合生產的實際需要做出其他相應的改變或調整,而這些改變和調整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轉接裝置包括一基板、一蓋板及一轉接電路板,所述轉接電路板包括一板身、位于所述板身上的一線纜插座和一連接器插頭,所述基板包括一底板、一前板和一后板,所述底板、所述側壁、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前板設有一前板開ロ,所述轉接電路板的連接器插頭可伸出所述前板開ロ,所述后板設有ー用作接入線纜的后板開ロ,所述蓋板可卡扣在所述基板上,并與所述基板將所述轉接電路板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間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底板上設有至少ー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為U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底板上設有至少ー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為L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頂端低于所述后板開ロ的底端。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與靠近所述前板的第一限位部之間設有空隙。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的兩側壁垂直所述前板向外延伸出兩截面呈L形的固持部。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的兩側壁的內側各具有ー卡扣部,所述蓋板的相對兩側設有兩個L形凹槽,所述卡扣部和所述凹槽的契合用于防止所述蓋板從所述基板上滑落。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上設有一前板和一后板,所述蓋板上的前板和所述基板上的前板開ロ相對應,所述蓋板上的后板和所述基板上的后板開ロ相對應。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的四個角上分別延伸出一用于將該轉接電路板抵壓于該基板上的的抵擋部。
全文摘要
一種連接器轉接裝置,包括一基板、一蓋板及一轉接電路板,所述轉接電路板包括一板身、位于所述板身上的一線纜插座和一連接器插頭,所述基板包括一底板、一前板和一后板,所述底板、所述側壁、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前板設有一前板開口,所述轉接電路板的連接器插頭可伸出所述前板開口,所述后板設有一用作接入線纜的后板開口,所述蓋板可卡扣在所述基板上,并與所述基板將所述轉接電路板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間中。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將線纜插入連接器或從連接器上拔出。
文檔編號H01R13/502GK102684021SQ20111005523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9日
發明者李占陽, 邱柏文, 陸文虎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