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銜鐵直接驅動平衡力式電磁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繼電器技術領域,特制涉及一種以銜鐵直接驅動的平衡力式電磁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通常使用的平衡力式電磁機構,其銜鐵部分通過外加的軸產生旋轉。銜鐵與陶瓷件系通過軸固定片與陶瓷件以及軸連接,而軸則通過軸支撐片點焊于軛鐵上。這種結構易使銜鐵在運轉中出現轉動不靈活和陶瓷件與銜鐵之間出現松動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平衡力式電磁機構的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平衡力式電磁機構存在著的問題,提供一種不僅能使銜鐵轉動靈活,又能使陶瓷件與銜鐵之間不易松動的銜鐵直接驅動的平衡力式電磁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電磁機構主要由線圈組合體經由軸支撐片與銜鐵組合體連接構成。線圈組合體由軛鐵、線圈、右側軛鐵、鐵心部分組成。鐵心的一端面鉚裝在軛鐵右側面的中心,另一端面套入線圈后,再穿出右側軛鐵中心孔并鉚裝在右側軛鐵上,即組成線圈組合體。銜鐵組合體由銜鐵、陶瓷件、簧片組合體、鉚釘部分組成。銜鐵的中心兩側設置有經直接車削的轉動軸,它與通常使用的平衡力式電磁機構另外加軸有本質區別。另外加軸的阻力力距較大,而阻力主要來自銜鐵與右側軛鐵之間的摩擦力。通常的阻力臂系軸中心至右側軛鐵與銜鐵間的距離為4mm,其阻力距為f·4(N·mm)。本實用新型的電磁機構系直接在銜鐵兩側上切削有轉動軸,其阻力臂是銜鐵材料厚度的一半,一般為0.6mm,阻力力距只有15%,故節省了外加的軸,因此它使本實用新型的電磁機構轉動靈活。簧片組合體經鉚釘鉚裝于陶瓷件的一面,陶瓷件的另一面與銜鐵鉚裝成一體。采用鉚釘將銜鐵與陶瓷件鉚裝,從而消除了用軸固定片連接產生較大彈性形變后應力釋放存在的陶瓷件松動的隱患。
本實用新型的電磁機構采取在銜鐵中心兩側設置經直接車削的轉動軸和銜鐵與陶瓷件用鉚釘鉚裝連接,從而減少了銜鐵轉動時的阻力力距,從根本上解決了銜鐵轉動不靈活和陶瓷件易松動的問題。它結構緊湊,易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磁機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磁機構線圈組合體的主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磁機構銜鐵組合體的主視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上述附圖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電磁機構作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電磁機構的實例包括軛鐵1、磁鋼2、軛鐵3、線圈4、軛鐵5、銜鐵6、陶瓷件7、簧片組合體8、軸支撐片9、鐵心10、鉚釘11。軛鐵1、線圈4、軛鐵5、鐵心10組成的線圈組合體經由軸支撐片9與銜鐵6、陶瓷件7、簧片組合體8、鉚釘11組成的銜鐵組合體連接。鐵心10的一端面鉚裝在軛鐵3右側面的中心,另一端面套入線圈4后,穿出軛鐵5的中心孔并鉚裝在軛鐵5上。銜鐵6的中心兩側上直接車削有轉動軸。由動合觸點、靜合觸點、轉換觸點的多組簧片或其中部分簧片組,用鉚釘鉚裝在固定簧片上形成的簧片組合體8經鉚釘11鉚裝于陶瓷件7的一面,陶瓷件7的另一面與銜鐵6鉚裝構成銜鐵組合體。
軸支撐片9的兩側面設置有與銜鐵6中心兩側的轉動軸配套的圓孔,該圓孔套裝在銜鐵6的轉動軸上,其一端與軛鐵5的點焊定位槽貼合后進行點焊,另一端與軛鐵1的軸點焊。銜鐵6的彎頭面貼靠于軛鐵1的彎頭面上,軛鐵1右側面靠彎角處設置有一個矩形塊,磁鋼2置于軛鐵1與軛鐵3之間,磁鋼2的左、右側面分別緊貼于軛鐵1的右側面和軛鐵3的左側面,磁鋼2的頂面與軛鐵1、軛鐵3共面,磁鋼2的底部緊吸著軛鐵1上的矩形塊,使軛鐵1不易掉落。
本實用新型的電磁機構的線圈4通過電流產生磁場,其磁回路有兩個1、軛鐵5 軸支撐片9 銜鐵6 軛鐵1 磁鋼2 軛鐵3 鐵心10 軛鐵5;2、軛鐵5 軸支撐片9 軛鐵3 鐵心10 軛鐵5。
本實用新型的電磁機構的磁力矩克服阻力力矩,使銜鐵6的轉動軸順時針方向旋轉,并帶動銜鐵組合體跟隨轉動,實現正常工作。同時銜鐵6離開軛鐵1,仍有第二磁路存在,銜鐵組合體不會復位。當線圈4的電流斷開時,銜鐵組合體復位。
權利要求1.一種由軛鐵(3)、線圈(4)、軛鐵(5)、鐵心(10)組成的線圈組合體經由軸支撐片(9)與銜鐵(6)、陶瓷件(7)、簧片組合體(8)、鉚釘(11)組成的銜鐵組合體連接構成的銜鐵直接驅動平衡力式電磁機構,其特征在于銜鐵(6)的中心兩側上車削有轉動軸,簧片組合體(8)經由鉚釘(11)鉚裝于陶瓷件(7)的一面,陶瓷件(7)的另一面與銜鐵(6)鉚裝成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銜鐵直接驅動平衡力式電磁機構,它主要由線圈組合體經由軸支撐片與銜鐵組合體連接構成。銜鐵兩側的中心上直接車削有轉動軸,簧片組合體經由鉚釘鉚裝于陶瓷件的一面,陶瓷件的另一面與銜鐵鉚裝成一體。它降低了阻力力距,使銜鐵轉動靈活,同時使銜鐵和陶瓷片不易松動。其結構緊湊,易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
文檔編號H01H50/16GK2641806SQ03255069
公開日2004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5日
發明者王凌志 申請人: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