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掃描器的調焦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398434閱讀:1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掃描器的調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掃描器,尤其是涉及一種掃描器的調焦裝置。
如今,電子與電腦產業已深植于每個家庭及企業中,幾乎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3C產品(電腦、通信及消費性電子產品),尤其是電腦多媒體的大量應用更是刺激其相關周邊產品的蓬勃發展,其中掃描器就是周邊產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通過掃描器可減少重新建構圖形及文字的時間,其也是制作網頁的一重要工具,而掃描器的好壞更是攸關掃描進電腦圖形的清晰與否。一掃描器的質量是決定于調整焦距的精確度。習用的調整焦距一般來說是手動調整,其是利用徒手或使用調整工具來做一焦距調整,其缺點是較不容易調整至一精確位置,以及很難避免人為疏忽所產生的誤差,所以一般的制造者多半是舍棄掉人工調整而采用自動機械結構來做焦距的調整,參閱

圖1,圖1為習用的掃描器的掃描結構示意圖,其是由一第一轉輪11、一第二轉輪12及一動滑輪13分別于外緣以特殊方式纏繞一鋼線19所組成,且于第一轉輪11與動滑輪13之間的鋼線19固設有一第一鏡片組14,此第一鏡片組14上方的空間固設有一燈源組17,而于動滑輪13之上固設有一第二鏡片組15,掃描時驅動一馬達16拉動鋼線19做前進或者是后退的動作,假設第一鏡片14向左移動了X的距離,第二鏡片組15會因為鋼線19于各軸點之間收放,而向左移動了1/2X的距離,第一鏡片組14與第二鏡片組15之間距離雖然隨之改變,但由燈源組17至第一鏡片組14、第二鏡片組15及掃描模組18的總光程長度(Total Track,TT)卻不變,此為習用掃描器于生產組裝時的掃描結構,其無法通過馬達的帶動來調整總光程長度,也就無法調整其解析度,因此需要較多的生產人力進行手動調整焦距,用以改變第一鏡片組14或第二鏡片組15的位置,如此不但浪費許多生產時間,而且不易調整出最佳的解析度,因此有待從事此行業者加以研究改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能夠調整總光程長度,并易調整出最佳的解析度,使焦距的調整簡單易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兩側均連接于一鋼線的、通過移動可使連接于鋼線的第一光學承載座移動的調整基座;一可使調整基座前、后移動的調整馬達,該調整馬達是以一鋼線連接于一調整基座的一定位置處;一接收一掃描模組所發射的電子信號來做一轉動的主馬達;一用以調整鋼線前進、后退移動的動滑輪,是供一第二光學承載座固定于該動滑輪上;一第一光學承載座,其內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用以反射改變光程路徑的鏡片;一用以接收第一光學承載座的鏡片的反射的光程并將之投射于掃描模組的第二光學承載座,其內部設置一個以上的鏡片;一用于接收第二光學承載座的光程、并將光程所呈現的影像轉換成電子信號且儲存于電腦內部的掃描模組;多數個定滑輪,該多數個定滑輪是設置于可使纏繞于定滑輪外緣的鋼線轉向及移動的位置處;以及,一鋼線,該鋼線分別纏繞于主馬達、動滑輪及多數定滑輪的外緣及連接于調整基座。
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馬達的前端轉軸設置有一集線器,而集線器上的鋼線連接于一調整基座。
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多數定滑輪包括有第一定滑輪、第二定滑輪、第三定滑輪、第四定滑輪及第五定滑輪。
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鋼線為一皮帶。
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掃描模組包括有一鏡頭及一電荷耦合器。
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鋼線是自一調整基座的左側端繞至第三定滑輪、第五定滑輪、第四定滑輪、動滑輪、第二定滑輪、第一定滑輪、主馬達、動滑輪及后續連接于調整基座的右側做一固定。
采用了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由于是利用第一光學承載座及第二光學承載座改變其相對的距離而達到調整焦距的目的,其可通過一調整基座的移動而牽動第一光學承載座做一向前或向后方向的移動,而該調整基座可利用一調整馬達驅動或者是以人力施力來做一移動,而移動的鋼線則是運用本實用新型的特殊繞線方式來做一補償,而第二光學承載座所連接的動滑輪是保持不動作的狀態,從而形成第一光學承載座與第二光學承載座的距離的改變,意即表示該掃描器的總光程(Total Track,TT)長度也隨之改變,由此使光學聚焦能符合一適當及可用的范圍,即可達到一精確調整焦距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能夠改變習用技術中第一光學承載座及第二光學承載座同時移動的情況,及習用技術中無法調整出較佳的焦距值,且需耗費較多生產人力及時間來做調整焦距工作等缺點。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習用的掃描器的自動調整焦距裝置的側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的側剖面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是提出一種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參閱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的側剖面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有一調整基座20、一調整馬達21、一主馬達22、一動滑輪23、一燈源組24、一第一光學承載座25、一第二光學承載座26、一掃描模組27、多數個定滑輪(第一定滑輪28、第二定滑輪29、第三定滑輪30、第四定滑輪31、第五定滑輪32)及一鋼線33等組件所構成,其中,鋼線33是分別纏繞于主馬達22、動滑輪23及多數個固定輪的外緣及連接一調整基座20,而調整基座20是定位于第二光學承載座26與第三定滑輪30之間,且調整基座20內的適當處裝設有一扣勾,一調整馬達21通過轉軸延伸的集線器211以鋼線連接該扣勾,而第一光學承載座25的底側固接于主馬達22及動滑輪23之間的鋼線33上,且第一光學承載座25的上方適當處設置有一燈源組24,第二光學承載座26則固定于動滑輪23上,另于掃描器內部的適當處設置有一掃描模組27,此掃描模組27的內部設置有一鏡頭(LENS)及一電荷耦合器(CCD)。
通過上述的結構,本實用新型于調焦時是利用掃描器表面平臺所放置的測試圖影像經由一燈源組24照射后傳至第一光學承載座25及第二光學承載座26來反射影像,并由一掃描模組27接受該影像以判斷解析度是否符合可接受的范圍,若為否定時,是利用一調整馬達21轉動拉動調整基座20向左滑動一距離,該第一光學承載座25被鋼線33拉動而向右移動同一距離,被拉動的鋼線33是經由主馬達22、第一定滑輪28、第二定滑輪29、動滑輪23、第四定滑輪31、第五定滑輪32及第三定滑輪30來做一補償,由此可使動滑輪23上所承載的第二光學承載座26呈一不動的狀態,又利用第一光學承載座25與第二光學承載座26距離的改變,可同時改變經燈源組24照射,經由第一光學承載座25及第二光學承載座26的反射至掃描模組27做一聚焦呈像的距離,而自燈源組24至掃描模組27的光學路徑距離稱之為總光程(Total Track,TT)長度,通過改變總光程長度即可調整掃描影像的清晰度,從而達成簡單調整焦距值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調焦的結構設計是利用第一光學承載座25及第二光學承載座26改變其相對的距離來達到調整焦距的目的,其最重要的關鍵技術是在于通過一調整基座20的移動而牽動第一光學承載座25做一向前或向后方向的移動,而該調整基座可利用一調整馬達21驅動或者是以人力施力來做一移動,而移動的鋼線33則是運用本實用新型的特殊繞線方式來做一補償,而第二光學承載座26所連接的動滑輪23是保持不動作的狀態,從而形成第一光學承載座25與第二光學承載座26的距離的改變,意即表示該掃描器的總光程(TotalTrack,TT)長度也隨之改變,由此即可達到一精確調整焦距的動作。
權利要求1.一種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兩側均連接于一鋼線的、通過移動可使連接于鋼線的第一光學承載座移動的調整基座;一可使調整基座前、后移動的調整馬達,該調整馬達是以一鋼線連接于一調整基座的一定位置處;一接收一掃描模組所發射的電子信號來做一轉動的主馬達;一用以調整鋼線前進、后退移動的動滑輪,是供一第二光學承載座固定于該動滑輪上;一第一光學承載座,其內部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用以反射改變光程路徑的鏡片;一用以接收第一光學承載座的鏡片的反射的光程并將之投射于掃描模組的第二光學承載座,其內部設置一個以上的鏡片;一用于接收第二光學承載座的光程、并將光程所呈現的影像轉換成電子信號且儲存于電腦內部的掃描模組;多數個定滑輪,該多數個定滑輪是設置于可使纏繞于定滑輪外緣的鋼線轉向及移動的位置處;以及,一鋼線,該鋼線分別纏繞于主馬達、動滑輪及多數定滑輪的外緣及連接于調整基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馬達的前端轉軸設置有一集線器,而集線器上的鋼線連接于一調整基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多數定滑輪包括有第一定滑輪、第二定滑輪、第三定滑輪、第四定滑輪及第五定滑輪。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鋼線為一皮帶。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掃描模組包括有一鏡頭及一電荷耦合器。
6.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鋼線是自一調整基座的左側端繞至第三定滑輪、第五定滑輪、第四定滑輪、動滑輪、第二定滑輪、第一定滑輪、主馬達、動滑輪及后續連接于調整基座的右側做一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掃描器的調焦裝置,包括有一調整基座,一調整馬達,一主馬達,一動滑輪,是供一第二光學承載座固定于其上,一第一光學承載座,一第二光學承載座,一掃描模組,多數個定滑輪,以及,一鋼線,該鋼線分別纏繞于主馬達、動滑輪及多數定滑輪的外緣及連接于調整基座。其是利用主馬達帶動第一光學承載座,而另一調整馬達則驅動調整基座前后移動以配合第一光學承載座作一補償,使第二光學承載座不動,進而調整該掃描器的焦距值。
文檔編號G06K7/10GK2452054SQ0025386
公開日2001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9日
發明者黃志文 申請人:力捷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