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完全自動化,無人操作、無人值守;設備工作穩定、檢測準確、可靠性高;適合于現代自動化生產模式的用于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它包括送料裝置、整形裝置、密封裝置、測試架、檢測閥島和電氣控制系統;送料裝置、整形裝置、密封裝置和檢測閥島均安裝于測試架上;送料裝置用于輸送試件依次通過整形裝置、密封裝置和檢測閥島后再依據檢測結果投放到指定區域;整形裝置用于將試件管路梳理成筆直的、各管子與同一平面平行且ESC管間隔36mm的規則產品;密封裝置用于在檢測前對試件各管子進行自動密封;檢測閥島用于檢測各試件的性能。
【專利說明】
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部件的測試機構,具體是指一種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
【背景技術】
[0002]四通閥,是指一種具有四個通氣口的控制閥。四通閥是制冷設備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其工作原理是:當電磁閥線圈處于斷電狀態,先導閥在右側壓縮彈簧驅動下左移,高壓氣體進入毛細管后進入右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左端活塞腔的氣體排出,由于活塞兩端存在壓差,活塞及主滑閥左移,使排氣管與室外機接管相通,另兩根接管相通,形成制冷循環。當電磁閥線圈處于通電狀態,先導閥在電磁線圈產生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壓縮彈簧的張力而右移,高壓氣體進入毛細管后進入左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右端活塞腔的氣體排出,由于活塞兩端存在壓差,活塞及主滑閥右移,使排氣管與室內機接管相通,另兩根接管相通,形成制熱循環。
[0003]四通換向閥的性能品質決定著空調的性能。我國四通換向閥的產量已占全球四通換向閥產能的95 %以上。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機械行業標準JB/T7230-2013《熱栗用四通電磁換向閥》要求,四通換向電磁閥出廠必須進行內泄漏量等性能檢測。目前的所有內泄漏量性能檢測設備均為半自動檢測設備,即人工裝卸產品,由檢測設備來判斷產品性能優良與否;為了均衡不同檢測功能的檢測節拍和整條產線的產量要求,每臺生產設備需要配置不同的檢測工位數。導閥是決定四通閥的品質的關鍵部件,結合附圖1中所示,所述的導閥包括D管01、滑閥02和ESC管03三個部分,所述的ESC管為三根管,分別是E管、S管和C管,為了描述方便合稱為ESC管。鑒于導閥的重要作用,在對四通閥進行組裝時,需要先對導閥進行性能測試。目前所有的導閥性能檢測設備均為半自動檢測設備,即先通過人工安放產品到檢測設備上,再由檢測設備來判斷產品性能優良與否,完成檢測后再由人工取出產品,根據檢測結果堆放到不同的產品收集區域。在檢測過程中有時也需要人工進行一些操作。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每個導閥的ESC管和D管不一定在同一個平面上,檢測機構的密封頭無法實現準確進入每個管子進行密封,所以先要對導閥進行整形,使得每個導閥的ESC管和D管在同一個平面上,同時ESC管三個管子的間距相同。在檢測之前需要還需要人工手工把一個個工件放入到待檢測的工位上,然后用操作專門的密封設備對每個工件的ESCD四個管進行密封,同時在導閥的滑閥上套上線圈,通過給線圈通電來控制滑閥的移動以便檢測四個管的密封及通氣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0004]現有技術中對導閥的整形密封和檢測主要是由人工與半自動設備結合來完成,然而在實踐中人工操作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隱患大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完全自動化,無人操作、無人值守;設備工作穩定、檢測準確、可靠性高;適合于現代自動化生產模式的用于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它包括送料裝置、整形裝置、密封裝置、測試架、檢測閥島和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送料裝置、整形裝置、密封裝置和檢測閥島均安裝于測試架上;所述的送料裝置用于輸送試件依次通過整形裝置、密封裝置和檢測閥島后再依據檢測結果投放到指定區域;所述的整形裝置用于將試件管路梳理成筆直的、各管子與同一平面平行且ESC管間隔36mm的規則產品;所述的密封裝置用于在檢測前對試件各管子進行自動密封;所述的檢測閥島用于檢測各試件的性能。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整形裝置包括通過傳送裝置依次連接的平面整形機構、分叉機構和梳形機構;所述的平面整形機構包括整形底座、整形立柱、整形第一氣缸、整形第一滑塊、整形第二氣缸、整形第一夾臂、整形第一壓輥組、整形連接塊、整形第三氣缸、整形第四氣缸、整形第二夾臂和整形第二壓輥組;所述的整形立柱豎向固定安裝于整形底座上,整形第一氣缸豎向安裝于整形立柱的上部,整形第一滑塊與整形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整形第二氣缸安裝于整形第一滑塊上,整形第二氣缸為夾緊氣缸,整形第二氣缸的下端連接有一對整形第一夾臂,所述的整形第一壓輥組安裝于整形第一夾臂上;所述的整形連接塊安裝于整形底座上,整形第三氣缸豎向安裝于整形連接塊上,整形第四氣缸與整形第三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整形第四氣缸為夾緊氣缸,整形第四氣缸上安裝有兩條整形第二夾臂,每條整形第二夾臂上安裝有整形第二壓輥組。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分叉機構包括分叉底座、分叉第一氣缸、分叉第二氣缸、分叉第一滑塊、分叉第二滑塊、分叉第三氣缸、分叉第四氣缸、第一分叉塊和第二分叉塊;所述的分叉底座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分叉第一氣缸和分叉第二氣缸,所述的分叉第一氣缸與分叉第一滑塊相連,分叉第二氣缸與分叉第二滑塊相連,所述的分叉第三氣缸豎向安裝于分叉第一滑塊上,所述的分叉第四氣缸豎向安裝于分叉第二滑塊上,分叉第三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一分叉塊,分叉第四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二分叉塊。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梳形機構包括梳形支架、梳形底座、梳形第一氣缸、梳形第二氣缸、梳形第一滑塊、梳形第二滑塊、梳形第三氣缸、梳形第四氣缸、梳形第五氣缸、第一梳形臂、第二梳形臂和第三梳形臂;所述的梳形支架為一對,梳形底座橫架在梳形支架上,梳形底座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梳形第一氣缸和梳形第二氣缸;所述的梳形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梳形第一滑塊,梳形第一滑塊上豎向安裝有梳形第三氣缸,梳形第三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一梳形臂,第一梳形臂上設有滾輪;梳形第二氣缸上連接有梳形第二滑塊,所述的梳形第二滑塊上豎向安裝有梳形第五氣缸,梳形第五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三梳形臂,第三梳形臂上設有滾輪;梳形第四氣缸安裝于梳形底座上且位于梳形第三氣缸和梳形第五氣缸之間,所述的梳形第四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二梳形臂,所述的第二梳形臂上設有一個豎向插孔;上述的每個氣缸均連接有氣源,同時也配套安裝有用于控制氣缸啟停時間的光電傳感器。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密封框架、密封第一氣缸、密封第一滑塊、密封第二氣缸、密封第一連接塊、密封第一接頭、密封第三氣缸、密封第二連接塊、密封第二接頭、密封第四氣缸、電磁線圈和密封測試連接口 ;所述的密封第一氣缸豎向安裝于密封框架的上端,密封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一滑塊,密封第一滑塊上安裝有密封第二氣缸,密封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一連接塊,密封第一連接塊的下方并排設置有三個密封第一接頭;所述的密封第三氣缸豎向安裝于密封框架的下端,密封第三氣缸的活塞桿朝上設置,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二連接塊,密封第二連接塊上安裝有密封第二接頭;所述的密封第四氣缸安裝于密封框架的側壁上,密封第四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電磁線圈;所述的密封第一連接塊上還設置有密封測試連接口;上述各個氣缸均配套有氣源和控制啟停的光電傳感器。
[0011]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第二氣缸為三個,三個氣缸并排安裝,每個氣缸下均連接有密封第一連接塊和密封第一接頭。
[0012]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第二連接塊上并列安裝有三個密封第二接頭。
[0013]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第三氣缸和密封第二連接塊之間安裝有一根與密封第三氣缸的活塞桿平行的導桿。
[0014]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它包括送料裝置、整形裝置、密封裝置、測試架、檢測閥島和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送料裝置、整形裝置、密封裝置和檢測閥島均安裝于測試架上;所述的送料裝置用于輸送試件依次通過整形裝置、密封裝置和檢測閥島后再依據檢測結果投放到指定區域;所述的整形裝置用于將試件管路梳理成筆直的、各管子與同一平面平行且ESC管間隔36mm的規則產品;所述的密封裝置用于在檢測前對試件各管子進行自動密封;所述的檢測閥島用于檢測各試件的性能。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設備無人操作、自動化問題。針對無人操作,開發了自動上下料裝置替代人工操作。改善密封工裝,增加設備自檢和自動校準功能,改善了無人值守情況下設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強化設備信息化方面的功能,取代人工統計。
[001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完全自動化,無人操作、無人值守;設備工作穩定、檢測準確、可靠性高;適合于現代自動化生產模式的用于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空調四通換向閥內的導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主體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平面整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分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梳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密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2I圖7是圖6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檢測閥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9是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的氣路原理圖。
[0025]如圖所示:01、D管,02、滑閥,03、ESC管,001、送料裝置,002、整形裝置,003、密封裝置,004、測試架,005、檢測閥島,101、整形底座,102、整形立柱,103、整形第一氣缸,104、整形第一滑塊,105、整形第二氣缸,106、整形第一夾臂,107、整形第一壓輥組,108、整形連接塊,109、整形第三氣缸,110、整形第四氣缸,111、整形第二夾臂,112、整形第二壓輥組,201、分叉底座,202、分叉第一氣缸,203、分叉第二氣缸,204、分叉第一滑塊,205、分叉第二滑塊,206、分叉第三氣缸,207、分叉第四氣缸,208、第一分叉塊,209、第二分叉塊,301、梳形支架,302、梳形底座,303、梳形第一氣缸,304、梳形第二氣缸,305、梳形第一滑塊,306、梳形第二滑塊,307、梳形第三氣缸,308、梳形第四氣缸,309、梳形第五氣缸,310、第一梳形臂,311、第二梳形臂,312、第三梳形臂,401、密封框架,402、密封第一氣缸,403、密封第一滑塊,404、密封第二氣缸,405、密封第一連接塊,406、密封第一接頭,407、密封第三氣缸,408、密封第二連接塊,409、密封第二接頭,410、密封第四氣缸,411、電磁線圈,412、密封測試連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7]結合附圖2到附圖9,一種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它包括送料裝置001、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測試架004、檢測閥島005和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送料裝置001、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和檢測閥島005均安裝于測試架004上;所述的送料裝置001用于輸送試件依次通過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和檢測閥島005后再依據檢測結果投放到指定區域;所述的整形裝置002用于將試件管路梳理成筆直的、各管子與同一平面平行且ESC管間隔36_的規則產品;所述的密封裝置003用于在檢測前對試件各管子進行自動密封;所述的檢測閥島005用于檢測各試件的性能。
[0028]作為優選,所述的整形裝置002包括通過傳送裝置依次連接的平面整形機構、分叉機構和梳形機構;所述的平面整形機構包括整形底座101、整形立柱102、整形第一氣缸103、整形第一滑塊104、整形第二氣缸105、整形第一夾臂106、整形第一壓輥組107、整形連接塊108、整形第三氣缸109、整形第四氣缸110、整形第二夾臂111和整形第二壓輥組112;所述的整形立柱102豎向固定安裝于整形底座101上,整形第一氣缸103豎向安裝于整形立柱102的上部,整形第一滑塊104與整形第一氣缸103的活塞桿相連,整形第二氣缸105安裝于整形第一滑塊104上,整形第二氣缸105為夾緊氣缸,整形第二氣缸105的下端連接有一對整形第一夾臂106,所述的整形第一壓輥組107安裝于整形第一夾臂106上;所述的整形連接塊108安裝于整形底座101上,整形第三氣缸109豎向安裝于整形連接塊108上,整形第四氣缸110與整形第三氣缸109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整形第四氣缸110為夾緊氣缸,整形第四氣缸110上安裝有兩條整形第二夾臂111,每條整形第二夾臂111上安裝有整形第二壓輥組112。
[0029]作為優選,所述的分叉機構包括分叉底座201、分叉第一氣缸202、分叉第二氣缸203、分叉第一滑塊204、分叉第二滑塊205、分叉第三氣缸206、分叉第四氣缸207、第一分叉塊208和第二分叉塊209;所述的分叉底座201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分叉第一氣缸202和分叉第二氣缸203,所述的分叉第一氣缸202與分叉第一滑塊204相連,分叉第二氣缸203與分叉第二滑塊205相連,所述的分叉第三氣缸206豎向安裝于分叉第一滑塊204上,所述的分叉第四氣缸207豎向安裝于分叉第二滑塊205上,分叉第三氣缸206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一分叉塊208,分叉第四氣缸207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二分叉塊209。
[0030]作為優選,所述的梳形機構包括梳形支架301、梳形底座302、梳形第一氣缸303、梳形第二氣缸304、梳形第一滑塊305、梳形第二滑塊306、梳形第三氣缸307、梳形第四氣缸308、梳形第五氣缸309、第一梳形臂310、第二梳形臂311和第三梳形臂312;所述的梳形支架301為一對,梳形底座302橫架在梳形支架301上,梳形底座302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梳形第一氣缸303和梳形第二氣缸304;所述的梳形第一氣缸303的活塞桿上連接有梳形第一滑塊305,梳形第一滑塊305上豎向安裝有梳形第三氣缸307,梳形第三氣缸307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一梳形臂310,第一梳形臂310上設有滾輪;梳形第二氣缸304上連接有梳形第二滑塊306,所述的梳形第二滑塊306上豎向安裝有梳形第五氣缸309,梳形第五氣缸309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三梳形臂312,第三梳形臂312上設有滾輪;梳形第四氣缸308安裝于梳形底座302上且位于梳形第三氣缸307和梳形第五氣缸309之間,所述的梳形第四氣缸308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二梳形臂311,所述的第二梳形臂311上設有一個豎向插孔;上述的每個氣缸均連接有氣源,同時也配套安裝有用于控制氣缸啟停時間的光電傳感器。
[0031]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裝置003包括密封框架401、密封第一氣缸402、密封第一滑塊403、密封第二氣缸404、密封第一連接塊405、密封第一接頭406、密封第三氣缸407、密封第二連接塊408、密封第二接頭409、密封第四氣缸410、電磁線圈411和密封測試連接口 412;所述的密封第一氣缸402豎向安裝于密封框架401的上端,密封第一氣缸402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一滑塊403,密封第一滑塊403上安裝有密封第二氣缸404,密封第二氣缸404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一連接塊405,密封第一連接塊405的下方并排設置有三個密封第一接頭406;所述的密封第三氣缸407豎向安裝于密封框架401的下端,密封第三氣缸407的活塞桿朝上設置,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二連接塊408,密封第二連接塊408上安裝有密封第二接頭409;所述的密封第四氣缸410安裝于密封框架401的側壁上,密封第四氣缸410的活塞桿上連接有電磁線圈411;所述的密封第一連接塊405上還設置有密封測試連接口 412;上述各個氣缸均配套有氣源和控制啟停的光電傳感器。
[0032]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第二氣缸404為三個,三個氣缸并排安裝,每個氣缸下均連接有密封第一連接塊405和密封第一接頭406。
[0033]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第二連接塊408上并列安裝有三個密封第二接頭409。
[0034]作為優選,所述的密封第三氣缸407和密封第二連接塊408之間安裝有一根與密封第三氣缸407的活塞桿平行的導桿。
[0035]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它包括送料裝置001、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測試架004、檢測閥島005和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送料裝置001、整形裝置
002、密封裝置003和檢測閥島005均安裝于測試架004上;所述的送料裝置001用于輸送試件依次通過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和檢測閥島005后再依據檢測結果投放到指定區域;所述的整形裝置002用于將試件管路梳理成筆直的、各管子與同一平面平行且ESC管間隔36mm的規則產品;所述的密封裝置003用于在檢測前對試件各管子進行自動密封;所述的檢測閥島005用于檢測各試件的性能。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設備無人操作、自動化問題。針對無人操作,開發了自動上下料裝置替代人工操作。改善密封工裝,增加設備自檢和自動校準功能,改善了無人值守情況下設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強化設備信息化方面的功能,取代人工統計。
[003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完全自動化,無人操作、無人值守;設備工作穩定、檢測準確、可靠性高;適合于現代自動化生產模式的用于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
[0037]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相比于之前的老技術還具有如下獨特的地方:由上道工序通過流水線將產品送至上料口,設備自動抓取試件放入工裝,工裝自動密封并進行測試。如產品合格,下料裝置將產品放入合格品線流入下道工序。如產品不合格,下料裝置將產品放入NG線。連接管采用O圈機械漲緊方式密封,進入閥體時為間隙配合,無摩擦,無需油潤滑;確保6000次使用壽命(設備產量)。可定期進行密封自檢(可設定為開機自檢,也可間隔一定時間進行自檢。),發現密封失效后,報警提示。確保無因工裝密封原因而造成的誤檢誤判。操作員工調用測試產品型號后,設備自動調整氣壓(高壓、泄漏二種壓力);自動調整檢測電源電壓及方式滿足測試需求。測試氣壓、線圈電壓全過程監控,如發現測試條件不滿足時,自動報警并提示故障點方便進行維修。壓力傳感器校準:檢測系統專門配置有高精壓力傳感器,可自動定期進行比對校準。校準時,與各回路壓力傳感器進行比對校準,如偏差較小,則根據比對結果將偏差進行修正;偏差較大則報警提示維修。流量計校準:檢測系統配置有標準孔板,可自動定期進行比對校準。校準時,在確保氣壓穩定的情況下,用孔板對流量計的測試數據進行比對,如偏差較小,則根據比對結果將偏差進行修正;偏差較大則報警提示維修。可通過數據通訊交互系統向服務器提供以下數據,實現信息化管理。另外背景方面因導閥ECSD管均為紫銅毛細管,ECS管直徑為2.5mm,長度60?IlOmm長,D管直徑為3mm,長度50?70mm,在導閥前道生產過程中,毛細管易變形導致形狀不規整,無法滿足自動化生產需求,故在自動檢測工序前道增加自動整形機構,將試件管路梳理成筆直,成平形狀間隔36mm的規則產品。
[0038]本實用新型中的檢測系統采用集裝閥島,將減壓設備、過濾器、切換閥、流量計、壓力傳感器等集成在閥島上,設備內部構造簡潔整齊、各工位間氣體流量一致性高、維修保養便捷。并在集裝閥島上集成了壓力自檢、流量自檢等功能。關于本實用新型的電氣控制系統的主要說明如下:采用三菱PLC+工業觸摸平板電腦為主要控制部件。通過PLC控制實現換向、泄漏檢測,當測試發生不合格項目時,系統自動記錄不良產品工位,待產品轉移至卸料區時,自動對不良產品進行分揀。觸摸電腦作為人機交換界面,可進行參數設置、檢測進程顯示、檢測數據結果匯總統計等。PLC與觸摸電腦通過R485進行通訊,傳輸數據。觸摸電腦配置為Intel凌動Z510/Z530低功耗CPU(2W),板載DDR2 IGB內存,Intel82574L 10Mbps網絡接口,配置12.177TFT IXD,分辯率1024 X 768,精密電阻式觸摸屏。處理器的軟件以WinXP為操作系統,用Labview或VB編制,圖形界面友好。上位機軟件具有參數設置,過程控制,數據記錄、整理、存儲、顯示,報表打印等功能。軟件具有自動報警功能,發現被測產品不達標時,發出聲光報警。軟件具有設備模擬運行圖,可在計算機上顯示各個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參數,也可以通過軟件控制設備的運行。軟件還具有設備故障診斷功能,對設備故障信息提出應對方法,方便維修人員操作。所有數據采用數據庫的方式保存,可按多種方式查詢以往的歷史記錄,顯示并打印包括過程曲線在內的所有數據。軟件能設定開機自檢間隔周期,自檢合格方能進行操作,如自檢不合格,則報警提示軟件能針對產品故障報警信號進行分析,能分辨出是設備故障還是前道工序質量問題,并能根據設定的最低報警率進行警示報警。軟件系統自身將每個被測產品的不同檢測功能進行匯總存儲,形成產品檢測數據檔案。擴展功能可提升物流和供應管理、生產制造和裝配水平;對產品實現溯源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尚生廣效率。
[0039]需要說明的是電氣控制和軟件系統主要功能是協調硬件的工作,本實用新型重點是在各個硬件結構,電氣控制和軟件部分并沒有限制性,在同樣的硬件結構下,業內技術人員采用其他類似的電氣控制系統或軟件系統同樣可以實現。
[0040]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送料裝置(001)、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測試架(004)、檢測閥島(005)和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送料裝置(001)、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和檢測閥島(005)均安裝于測試架(004)上;所述的送料裝置(001)用于輸送試件依次通過整形裝置(002)、密封裝置(003)和檢測閥島(005)后再依據檢測結果投放到指定區域;所述的整形裝置(002)用于將試件管路梳理成筆直的、各管子與同一平面平行且ESC管間隔36mm的規則產品;所述的密封裝置(003)用于在檢測前對試件各管子進行自動密封;所述的檢測閥島(005)用于檢測各試件的性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形裝置(002)包括通過傳送裝置依次連接的平面整形機構、分叉機構和梳形機構;所述的平面整形機構包括整形底座(101)、整形立柱(102)、整形第一氣缸(103)、整形第一滑塊(104)、整形第二氣缸(105)、整形第一夾臂(106)、整形第一壓輥組(107)、整形連接塊(108)、整形第三氣缸(109)、整形第四氣缸(110)、整形第二夾臂(111)和整形第二壓輥組(112);所述的整形立柱(102)豎向固定安裝于整形底座(101)上,整形第一氣缸(103)豎向安裝于整形立柱(102)的上部,整形第一滑塊(104)與整形第一氣缸(103)的活塞桿相連,整形第二氣缸(105)安裝于整形第一滑塊(104)上,整形第二氣缸(105)為夾緊氣缸,整形第二氣缸(105)的下端連接有一對整形第一夾臂(106),所述的整形第一壓輥組(107)安裝于整形第一夾臂(106)上;所述的整形連接塊(108)安裝于整形底座(101)上,整形第三氣缸(109)豎向安裝于整形連接塊(108)上,整形第四氣缸(110)與整形第三氣缸(109)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整形第四氣缸(110)為夾緊氣缸,整形第四氣缸(110)上安裝有兩條整形第二夾臂(111),每條整形第二夾臂(111)上安裝有整形第二壓輥組(11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叉機構包括分叉底座(201)、分叉第一氣缸(202)、分叉第二氣缸(203)、分叉第一滑塊(204)、分叉第二滑塊(205)、分叉第三氣缸(206)、分叉第四氣缸(207)、第一分叉塊(208)和第二分叉塊(209);所述的分叉底座(201)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分叉第一氣缸(202)和分叉第二氣缸(203),所述的分叉第一氣缸(202)與分叉第一滑塊(204)相連,分叉第二氣缸(203)與分叉第二滑塊(205)相連,所述的分叉第三氣缸(206)豎向安裝于分叉第一滑塊(204)上,所述的分叉第四氣缸(207)豎向安裝于分叉第二滑塊(205)上,分叉第三氣缸(206)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一分叉塊(208),分叉第四氣缸(207)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二分叉塊(209)。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梳形機構包括梳形支架(301)、梳形底座(302)、梳形第一氣缸(303)、梳形第二氣缸(304)、梳形第一滑塊(305)、梳形第二滑塊(306)、梳形第三氣缸(307)、梳形第四氣缸(308)、梳形第五氣缸(309),第一梳形臂(310)、第二梳形臂(311)和第三梳形臂(312);所述的梳形支架(301)為一對,梳形底座(302)橫架在梳形支架(301)上,梳形底座(302)的左右兩端分別安裝有梳形第一氣缸(303)和梳形第二氣缸(304);所述的梳形第一氣缸(303)的活塞桿上連接有梳形第一滑塊(305),梳形第一滑塊(305)上豎向安裝有梳形第三氣缸(307),梳形第三氣缸(307)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一梳形臂(310),第一梳形臂(310)上設有滾輪;梳形第二氣缸(304)上連接有梳形第二滑塊(306),所述的梳形第二滑塊(306)上豎向安裝有梳形第五氣缸(309),梳形第五氣缸(309)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三梳形臂(312),第三梳形臂(312)上設有滾輪;梳形第四氣缸(308)安裝于梳形底座(302)上且位于梳形第三氣缸(307)和梳形第五氣缸(309)之間,所述的梳形第四氣缸(308)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第二梳形臂(311),所述的第二梳形臂(311)上設有一個豎向插孔;上述的每個氣缸均連接有氣源,同時也配套安裝有用于控制氣缸啟停時間的光電傳感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裝置(003)包括密封框架(401)、密封第一氣缸(402)、密封第一滑塊(403)、密封第二氣缸(404)、密封第一連接塊(405)、密封第一接頭(406)、密封第三氣缸(407)、密封第二連接塊(408)、密封第二接頭(409 )、密封第四氣缸(410 )、電磁線圈(411)和密封測試連接口( 412);所述的密封第一氣缸(402)豎向安裝于密封框架(401)的上端,密封第一氣缸(402)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一滑塊(403),密封第一滑塊(403)上安裝有密封第二氣缸(404),密封第二氣缸(404)的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一連接塊(405),密封第一連接塊(405)的下方并排設置有三個密封第一接頭(406);所述的密封第三氣缸(407)豎向安裝于密封框架(401)的下端,密封第三氣缸(407)的活塞桿朝上設置,活塞桿上連接有密封第二連接塊(408 ),密封第二連接塊(408)上安裝有密封第二接頭(409);所述的密封第四氣缸(410)安裝于密封框架(401)的側壁上,密封第四氣缸(410)的活塞桿上連接有電磁線圈(411);所述的密封第一連接塊(405)上還設置有密封測試連接口(412);上述各個氣缸均配套有氣源和控制啟停的光電傳感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第二氣缸(404)為三個,三個氣缸并排安裝,每個氣缸下均連接有密封第一連接塊(405)和密封第一接頭(406)。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第二連接塊(408)上并列安裝有三個密封第二接頭(409)。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導閥綜合性能測試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第三氣缸(407)和密封第二連接塊(408)之間安裝有一根與密封第三氣缸(407)的活塞桿平行的導桿。
【文檔編號】G01M13/00GK205691324SQ201620544629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公開號201620544629.7, CN 201620544629, CN 205691324 U, CN 205691324U, CN-U-205691324, CN201620544629, CN201620544629.7, CN205691324 U, CN205691324U
【發明人】肖俊鍇, 王國清, 邵偉, 周狄明
【申請人】上海比澤機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