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自動纖維處理系統及用于生產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hao):6025184閱讀(du):208來源:國(guo)知局
專利名稱:自動纖維處理系統及用于生產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纖維加工。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用于制造纖維試樣以及從該等試樣測量纖維特征的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在加工天然纖維,尤其是棉花時,確保纖維具有所要求的質量一直以來都是最重要的考慮之一。纖維的市場價值取決于其質量。為此,必須對作為原料的纖維原料產品進行持續的監測。典型地,該監測通過如下測試而進行在進行加工之前,對從未加工的進料產品中隨機抽取的試樣進行測試。
該測試的目的在于確定例如長度、長度整齊度、強度、伸長率、雜質、顏色、纖維細度以及純度的質量指標。已經進行了不同的嘗試,以使測量這些質量指標的標準測試得以自動化。在美國專利5,167,150(拉伸伸長率及截面性能(tension elongation and cross-sectional properties))、5,907,394(纖維強度(fiber strength))、6,040,905(纖維顏色等級(fiber colorgrading))、6,098,454(含水量、雜質含量、纖維細度、成熟度、長度分布、強度、伸長率(moisture content,trash content,micronaire,maturity,lengthdistribution,strength,elongation))中詳細描述了這些嘗試;現將這些專利引入本案中。然而,過去通常以手工方式準備或不是以完全自動的方式準備這些測試中的纖維試樣。
從纖維束——例如棉樣——中獲得纖維特征所涉及的典型步驟包括從大量的纖維中收集一個試件試樣、準備用于測試的試件然后在準備好的試件上進行一系列的試驗。準備用于測試的試件試樣的步驟可包括梳理及刷拂試件纖維。測試試件的形式可根據所測量的纖維特征而變動。在這樣的試件上進行的測試可測量例如長度、長度整齊度、強度、伸長率、纖維細度、純度、顏色以及雜質的特征。還可使用測得的特征,通過計算、回歸或者其他此類方式來導出另外的參數。這些特征可包括那些不易于直接測量的特征,例如短纖維的比例、成熟度、預計的紗線參數、綜合的纖維質量指標,等等。
在幾件可高速測量纖維質量特征的設備中,有的是由印度的普勒米爾公司(Premier Polytronics)——本申請的所有人——制造的,有的是由美國的茲路韋基·烏斯特公司(Zellweger Uster)制造的。在這些系統中,長度測量是在一個漸細的須狀子試樣上進行的,通過在隨機的采集點夾取纖維而獲得該子試樣。參考美國專利6,085,584,在此將其全文引入本案中。在該情況下,含有纖維的試樣如此地設置各纖維的長度延伸方向彼此平行。然而,沿著試件相對邊中的任意一邊,這些纖維的端部并不彼此以直線方式對齊。
這樣的一個試件寬泛地代表了纖維在例如梳條、粗紗和紗線的纖維束中的設置方式。所以,廣泛地使用對這種試件所進行的長度測量,用于優化機械參數,尤其用于輥子的設置。但是,這些方法并不能對試樣中的短纖維含量給出令人滿意的估計。
另一種公知的測量短纖維特征的方法是對分開的纖維進行掃描,例如茲路韋基·烏斯特公司的AFIS系統。參考美國專利5,270,787,在此將其全文引入本案中。然而,這種方法使用一個固定的長度上限來定義短纖維。由于棉的多樣性,這很可能導致對結果的不正確的解釋。此方法及裝置的其他固有缺點包括纖維非線性地移經感應器、不能從為測量而不恰當地設置的纖維中獲得數據、以及在多根纖維重疊時高估了纖維的長度。
僅當在一個每根纖維的一端均彼此對齊的試樣上進行測試時才能獲得對短纖維含量的可靠估計。對于這樣一個端部對齊的試樣(例如圖2B),纖維從對齊端所延伸的長度代表了纖維的全長,從而可以容易地區分短纖維以及長纖維。在傳統的手工長度測量方法中——例如謝利梳理分類法(Shirley Comb Sorter method)或貝爾分類排列法(Baer Sorter array method)——使用了這種方法。
在英國標準手冊中給出了通過謝利梳理分類法或貝爾分類排列法來進行手工測量程序的詳細解釋。在由J.E.Booth所著、由Butterworths出版的“紡織測量原理(Principles of Textile Testing)”中可找到英國標準手冊的摘錄。在下文中給出上述程序的一個簡單描述。
在貝爾分類法中,測量人員使用一個精梳架,其控制纖維且使得試樣可以根據長度分組。測量人員人力地使用一個夾具、一個鋁壓板以及一根鈍針來對纖維進行操作。從一個大約為20克的試樣中,通過把纖維束仔細地拉伸和對折幾次直至纖維沿長度方向展直從而使得展直纖維彼此平行而準備測試子試樣。在此準備過程中,通過夾具拉出長度相繼變短的纖維束,通過梳子如需地相繼落下,最長的纖維束最先拉出。纖維被梳理、展直、及擱置在一絨墊上,其直邊挨著標線,纖維長度逐次減小。纖維上端所形成的輪廓與一累積頻數圖類似。假設纖維間隔均勻地放置在絨墊上,則沿著基線方向的長度與纖維的數目成正比。分布的形狀提供了長度特征的初步信息。通過把該形狀轉換成曲線,可以進行更為詳細的分析。通過此曲線,通過不同的幾何構造而獲得例如短纖維百分比、有效長度等詳細信息。
雖然是手工的、費時且費力的,在現有的測量短纖維的方法中,貝爾分類法仍然被認為是最好的。然而,雖然對于其他長度測量設備來說這些手工方法已經被證明為是有用的參考測量,由于進行這些測量所需的時間令人無法接受,所以這些手工方法本身不能用于常規測量中。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情況,本發明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纖維測試裝置,其可以自動地提供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以與大批量測試方法相配的速度來進行長度特征的測試。
本發明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纖維測試裝置,其可以自動地提供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以及對試樣進行測試,以確定試樣中短纖維含量的一個可靠的估計值。
本發明的一個主要目的還在于消除自動確定材料參數的纖維測試系統中的已知缺點。所述的系統應該包括自動地準備由端部對齊纖維所組成的試樣。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以高重復準確度及精確度地確定材料的參數。傳送裝置應該是簡單的、易于維修且廉價的。
本發明包括一種用于準備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方法及裝置,其同時地準備每次一個的試樣以及多個試樣。可選的實施方式可包括用于測量纖維長度從而測量短纖維含量的方法及裝置。在另一個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有利地,可通過以已知或改進的方式與其他纖維特征的測量相結合的方式而實現上述目的。
通過在權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發明的不同實施方式而實現這些目的以及其他目的。
結合入本文中且形成本說明書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至少一個本發明的現有優選實施方式,還示出了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這些附圖以及說明一起用來對本發明的原理進行解釋,但并不是意在對本發明所有可能的實施方式進行窮舉。


圖1示出了本發明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立體圖。
圖2A示出一個纖維試樣的俯視圖,所述試樣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其中試樣的任一端均未對齊。
圖2B示出一個纖維試樣的俯視圖,所述試樣處于這樣的一個狀態其中依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試樣的一端端部對齊。
圖3A示出一個纖維梳理件組列的前視圖,其中前梳設置在抬起位置上,與組列中所有的其他梳子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圖3B示出一個纖維梳理件組列的前視圖,其中前梳設置在降低位置上,其高度低于組列中的其他梳子。
圖4A-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B-1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A-1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C-1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B-1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D-1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C-1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其示出了一個組件的一部分。
圖4A-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B-2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A-2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C-2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B-2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D-2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C-2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其示出了一個組件的一部分。
圖4A-n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B-n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A-n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C-n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B-n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4D-n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C-n所示所述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其示出了一個組件的一部分。
圖4E-n示意性地示出了圖4A-n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5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5B示意性地示出了圖5A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5C示意性地示出了圖5B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部分組件的俯視圖。
圖5D示意性地示出了圖5C所示的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其示出了一個組件的一部分與一個測試臺之間的關系。
圖6為一個圖表,示出一探測器的輸出。
圖7為一個圖表,示出一探測器的輸出。
圖8為本發明裝置另一實施方式的俯視圖,所述裝置具有多個夾梳。
圖9示意性地表示了圖8、10和11所示的本發明裝置的實施方式的組件(一部分以剖視方式示出)前視圖。
圖10示出了本發明裝置實施方式的俯視圖,所述裝置具有多個如圖8所示的夾梳。
圖11示意性地表示了如圖8和10所示的本發明裝置實施方式的組件的俯視立體圖。
圖12示意性地表示了如圖8、9、10和11所示的本發明裝置實施方式的組件(一些組件以剖視方式示出)的前視圖。
圖13示意性地表示了如圖8和10所示的本發明裝置實施方式的組件俯視立體圖。
圖14示意性地表示了如圖8和10所示的本發明裝置實施方式的組件的俯視立體圖。
圖15示意性地表示了如圖10、11和12所示的本發明裝置實施方式的組件的俯視立體圖。
圖16示意性地從一個剖視的角度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可選組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將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論述,在附圖中說明了其實例。各個例子都是對本發明的解釋,但本發明并不限于對實例的說明。實際上,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明白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及變化,而不會偏離本發明的范圍或要旨。例如,作為實施方式的一個部分而解釋或描述的特征可被用于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以形成又一個實施方式。從而,本發明意圖把這樣的修改和變化包括在所附的權利要求及與之等同的范圍之內。在所有的附圖及描述中,相同的標號指代相同的組件。隨后的類似標號系統指代類似的組件。
首先,將描述自動準備一個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裝置,同時還描述此裝置所使用的方法。然后,在描述中將解釋其他裝置及方法如何能有利地與所述的準備端部對齊纖維的裝置及自動方法相結合。
圖1示出了一個自動的纖維處理系統10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俯視三維立體圖,所述系統包括一個裝置,用于準備一個本發明的端部對齊纖維試樣。依據本發明,在測試前對齊纖維試樣一個端部的裝置包括有一列對齊的纖維梳理件。如在此所實施的且如圖1中所示,設置一個纖維梳理件組列12并使其與柜14的臺面13相連。如在此所實施的且如圖3A和3B中所示,纖維梳理件組列12包括一個剛性的框架11,此框架具有相對的豎直側壁15、16。如圖1所示,側壁15、16分別支撐多個纖維梳理件17的相對端部,所述的纖維梳理件17并排地排列且沿著相應的長度方向彼此平行。例如,如圖5A的俯視圖所示,各梳理件17如此設置各梳理件17沿長度方向彼此平行。單個的梳理件17保持在組列12中并支撐于兩側壁15、16之間。
如圖3A所示,各梳理件17的上邊緣都包括有多個朝上突起的針18或齒,這些針或齒沿梳理件的長度方向隔開。在端部對齊的過程中,位于纖維梳理件17組列中的針組18用于保持纖維試樣。針18還可用于在采集纖維試樣時進行一個局部的梳理操作。有利的,鄰近的針18或齒之間的距離是均勻的,且距離的大小大約為由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所承載的纖維的最大預期粗度的兩倍。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設計成接收一給定的纖維試樣,放置所述的纖維試樣,使試樣中纖維束的長度伸展方向大致被設置成與纖維梳理件的長度方向橫向。
纖維梳理件組列12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纖維梳理件以及一個第二纖維梳理件,所述的第二纖維梳理件設置成與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平行且位于其后方。例如,如圖3B所示意的,一個前纖維梳理件21形成了一個設置在一個第二纖維梳理件22前方的第一纖維梳理件21。前纖維梳理件21的一端樞轉連接至一個凸緣19,所述凸緣19與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的框架11的一個側壁15相連。
如圖3A和3B所示,一個氣缸20包括一個活塞(不能在所示的圖中看到),該活塞設置在氣缸內且連接至一個可豎直平移的活塞桿23的一端或與此端部成為一體。活塞桿23的相對端樞轉地連接至前纖維梳理件21。活塞桿23的自由端樞轉地連接至一個長形的切槽開口25,所述的切槽開口25形成于前纖維梳理件21中且沿第一梳理件21的長度方向伸長。一個控制單元控制向氣缸20中提供加壓空氣。在圖1中,控制單元總體上以標號24指代且在下文中進行更詳細的描述。設置氣缸20從而使得氣缸的操作導致活塞桿23的豎直伸長或收縮。活塞桿23從氣缸20的完全伸長把前梳理件21置于如圖3A所示的位置。在這個布局中,前梳理件21與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的其余梳理件對齊,包括與第二梳理件22對齊。當控制單元24操作氣缸20以把活塞桿23收縮入氣缸20時——例如圖3B所示——前梳理件21豎直向下地樞轉且降低到一個高度的下方,其余的梳理件17在此高度上保持于纖維梳理件17的組列12中。活塞23自由端的樞轉連接裝置沿位于前纖維梳理件21中的切槽開口25移動,以配合前纖維梳理件21的樞轉運動。
在另一沒有單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前纖維梳理件21的相對端部中的每一個均可安裝在一個豎直延伸的軌道上。相對的軌道使得第一纖維梳理件21可滑動地分別提升至位于組列12中的其它纖維梳理件17——包括第二纖維梳理件22——的高度,或從此高度降低。除這些滑動軌道之外,用于提升及降低第一纖維梳理件21的特定機構還可包括一個位于一電動馬達可轉動軸桿端部的小齒輪。還可設置一個齒條,此齒條連接至第一纖維梳理件21端部之一。所述的小齒輪接合齒條,從而由馬達激勵的小齒輪的轉動引起齒條和連接至齒條的第一梳理件21的升高或降低(取決于小齒輪的轉動方向)。馬達通過一個控制單元控制,在圖1中,控制單元總體上以標號24指代且在下文中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依據本發明,用于在測試之前對齊纖維試樣一個端部的裝置包括一個試樣采集設備。如在此所實施的且示意性地示于例如圖1中,一個試樣采集設備的一個實施方式可包括一個夾梳26。夾梳26具有至少兩個設置成彼此相對的夾具。夾具構造成可選擇地彼此移近或遠離以可選擇地分別閉合以及打開。適合用于本發明中的夾梳26的其他機械細節描述于美國專利6,085,584中,這里將其引入文中。可使用其他類型的夾梳。例如,夾具可安裝于由一個電動馬達驅動的齒輪上,所述的馬達沿一個方向轉動齒輪以打開所述的夾具,而沿相反方向的轉動使得夾具會合,且夾具的自由邊緣彼此接觸。可選擇地,可液壓或氣動地驅動夾梳26的夾具。采集設備連接至一個預編程序的控制單元并且由此控制單元所致動,有利地,此控制單元與控制第一梳理件21的升高和降低的中心單元24相同。
依據本發明,用于在測試前對齊纖維試樣一端的裝置至少包括一個第一驅動單元,構造以及設置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以承載試樣采集設備及平移試樣采集設備,使之靠近和離開纖維梳理件組列的第一纖維梳理件。如在此所實施的且例如示于圖1中,一個第一驅動單元28可包括一個形成為一個板29的第一托架,所述的板29連接到且支撐安裝于板29上表面上的夾梳26。驅動單元28的板29類似地連接到一個由電動馬達31可轉動地驅動的可轉動螺絲30,所述的電動馬達31選擇地由一個預編程序的控制單元24所致動。
如在此所實施的,有利地,控制單元24包括一個控制器——例如一個微處理器。有利地,控制單元24是預編程序的,以自動控制本發明裝置各個實施方式的單獨組件,以執行不同實施方式中的本發明方法的操作步驟。一些組件可液壓或氣動地致動,從而,控制單元24將包括可電氣驅動的閥以控制驅動流體的流動,不管此驅動流體為空氣或者不可壓縮流體——例如液壓流體。本發明裝置的其他組件包括電氣驅動的馬達及開關,所述的馬達及開關電氣或電子地連接到控制器,以接收來自于控制單元24中微處理器的控制信號。此外,本發明裝置的不同組件包括電氣或電子連接到控制單元24的控制器的感應器及傳感器。這些感應器及傳感器把信號傳輸至控制單元以向控制單元24提供與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的裝置的各個組件相關的信息。控制單元24是預編程序的,利用由感應器及傳感器提供的信息而確定回饋至本發明裝置不同組件的控制信號。注意省略了示于圖1中的控制單元24以及其他組件之間的各個連接,以避免附圖過分混亂。
控制單元24決定驅動馬達31將要轉動的方向以及直線驅動馬達28將平移夾梳26的距離。第一驅動單元28的螺桿馬達31轉動螺絲30,所述的螺絲30穿過第一托架29,所述的第一托架29沿一個第一線性軌道可滑動地安裝,所述的第一線性軌道沿一個直接指向或背離纖維梳理件組列12的方向設置。例如在圖4A-2和4C-2中,此方向由標號32指代。當螺絲30沿一個方向轉動時,板29朝纖維梳理件組列12的方向移動,如圖4A-1、4A-2、4A-n及5A中的標號33的箭頭所示。當馬達31沿相反的方向驅動螺絲30時,板29以及安裝于其上的夾梳26移離纖維梳理件17的組列12,如圖4C-1、4C-2、4C-n及5C中的標號34的箭頭所示。由此,第一驅動單元28構造成選擇地平移夾梳26,使其以一個預定的距離靠近或離開纖維梳理件17的組列12。
依據本發明,對齊纖維試樣一端的裝置包括有一個抽吸設備,構造且設置所述的抽吸設備以從試樣采集設備中真空抽吸纖維。如在此所實施的且如圖1所示,一個中空的管36連接至一個由電動馬達驅動的真空裝置37,所述的電動馬達由控制單元24控制。控制單元24致動所述馬達以操作真空裝置37而從夾梳26的打開的夾具抽吸纖維。控制單元24是預編程序的,以確定在什么時刻第一驅動單元28把夾梳26平移到一個與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足夠遠的位置,從而,在從夾梳26的夾具抽吸纖維的同時,真空裝置37的操作不會從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抽吸纖維。一旦控制單元24確定了在真空裝置吸入端——其設置在夾梳26夾具的附近——與纖維梳理件組列12之間的空間距離符合需要時,則控制單元24打開夾梳26的夾具且致動真空裝置37。得以釋放的纖維通過吸入口并由中空管36運送至一個廢料腔38,所述的廢料腔有利地位于臺面13的下方,維梳理件組列12、第一驅動單元28以及夾梳26承載、支撐和/或連接于此臺面上。
依據本發明,對齊纖維試樣一端的裝置包括有一個探測設備。此探測設備確定保持于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上的纖維是否達到了端部對齊的狀態。如在此所實施的且如圖4E-n所示意的,探測設備包括一個設置在第一梳理件21與夾梳26之間的感應器40。
具體地說,在如圖4E-n示意性地所示的,感應器40為一個光感應器,且探測設備包括有一個設置在纖維梳理件組列12的框架側壁15上的光源41。光感應器40設置在框架的相對側壁16上且與光源41對齊,以截取從光源所發出的光束。光源41連接至控制單元24,所述的控制單元操縱光源而在光源41與感應器40之間產生一個光束。光源41這樣地對準其剛好在第一梳理件的前方且與第一梳理件平行地產生一個沿著第一梳理件21長度方向的直線光束,且其位于第一梳理件21所承載的纖維的自由端39與光束相交的高度上。光束優選地為一個會聚的相干光束,例如由一個激光光源41產生。
光感應器40連接至控制單元24且產生與光束衰減度成比例的信號,且把這些信號傳遞至控制單元24。在一個預定的光束衰減度處,控制單元24解譯由光感應器40所產生的信號而確定由第一梳理件21所支撐的纖維的自由端39處于端部對齊的狀態。相應地構造探測設備以確定保持于纖維梳理件組列12上的纖維是否達到了端部對齊的狀態。
現在將描述對本發明裝置及方法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操作。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選擇一個端部未對齊的纖維試樣43——如圖2A所示——以用于測試。端部未對齊的纖維試樣43由一組并排設置的長纖維構成,并且排列所述的纖維使得單獨纖維的長度沿著大體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人力地把端部未對齊的纖維試樣43放置在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中的纖維梳理件的針上。如圖4A-1所示意的,設置纖維束43中的纖維,使其長度沿著一個垂直于第一纖維梳理件21長度的方向。從而,纖維束43如此取向纖維束43中纖維的伸長方向垂直于纖維梳理件17的長度方向。
在把纖維束43放置在針組列12上后,裝置看起來與圖4A-1所示意的類似,梳理件組列12直接設置在纖維束43下方,為準備程序的開始作好了準備,所述的程序可產生端部對齊的試樣。在此階段,如圖2A所示意的,纖維隨機地設置。不同纖維伸出組列12前緣之外的長度是不同的,此前緣由針組列12中第一梳理件21的露出側所限定。
現在開始試樣準備程序,其目的是產生一個端部對齊的試樣46,其纖維如圖2B所示在一端處對齊。這通過夾梳26在纖維束43從針18組列12前緣突出的端部上的重復操作而實現。簡略地說,夾梳26移往纖維束43,夾住突入夾具內的纖維,與一些纖維一起從纖維束43后退離開,舍棄獲取的纖維,感應保持有部分纖維束43的纖維的端部狀態,然后回到纖維束43處,以在一系列的相繼操作中獲取更多的纖維,直至保持在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的上方的纖維全部都是端部對齊的。注意雖然這些操作步驟相繼地進行,但是舍棄步驟以及感應步驟的順序可以反過來或者可以同時地進行。類似地,感應步驟可在后退步驟完成之前進行。
在圖4A-1、4B-1、4C-1以及4D-1中示意性地顯示了用于對齊纖維試樣一個端部的裝置及方法的第一操作順序。在把纖維試樣43人力地置于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的上方以后,所述順序開始。夾梳26的夾具打開。控制單元24是預編程序的,以控制驅動夾梳26夾具運動的馬達或其他動力設備。
如圖4A-1所示意的,夾具打開的夾梳26沿箭頭33的方向運動,所述箭頭的方向朝向纖維束43。夾梳26的打開夾具在第一驅動單元的操作下朝纖維束43移動,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由馬達驅動。夾梳26的這個初始運動一直持續到控制單元確定其已經與纖維梳理件組列12的第一梳理件21距離一個預定的直線距離。選擇這個預定距離,使得至少一些試樣中纖維的突出端(在圖4A-1中以標號44所指示的橢圓示意性地示出)將突入至夾梳26的夾具內。控制單元把夾梳26向組列12中第一梳理件21的接近限制在這個預定的第一距離內。
接下來的順序包括閉合夾梳26的夾具,以保持住突入夾梳26夾具內的纖維。如圖4B-1所示意的,控制單元操縱夾梳26而閉合其夾具,以夾緊突入夾梳夾具內的纖維的端部44。以這種方式閉合的夾梳夾具把纖維夾緊于夾梳26的夾具之間。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控制單元沿這樣一個方向操縱馬達驅動齒輪使夾具彼此靠近地移動,直至夾具遇到足夠的阻力,以至于夾具被認為是處于閉合狀態了。一個壓力傳感器(未示)可通過產生合適的、傳送至控制單元24的信號而提供這個信息。
如圖4C-1所示意的,夾梳26的閉合夾具從纖維束移走。控制單元操縱第一驅動單元沿一個直線但相反的方向34而回縮夾具,使之遠離纖維束43。隨著夾梳26的回縮,一些纖維45從支撐于梳理件組列12上的纖維束43中拔出。例如在一個示意性地示于圖1的實施方式中,馬達31在控制單元24的控制下驅動第一驅動單元28。控制單元是預編程序的,以移動夾梳26直至夾梳位于預定位置處。此位置必須距離纖維梳理件組列12的第一梳理件21足夠地遠,從而使得從夾梳26抽吸纖維45不會導致從保持于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上的纖維束43中抽吸纖維。
從纖維束43拔出的纖維必須從夾梳26移走。控制單元24設置采集設備26以釋放從纖維束43所拔出的、由纖維梳理件組列所承載的纖維45。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控制單元沿一個方向操縱馬達,驅動齒輪而使得夾具彼此分開,直至夾具分開一個預定的距離,從而使得可認為夾具處于打開狀態。通過以這種方式打開夾梳26的夾具,突入夾梳26的夾具內的纖維45得以釋放。
如圖4D-1所示意的,通過把纖維從夾梳26中抽吸走而舍棄從纖維束移走的、且從夾梳26釋放的纖維。在圖1所示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控制單元24操縱為真空裝置37提供動力的馬達——所述的真空裝置37具有從夾梳26的夾具抽吸走釋放纖維的功能。從而,被釋放的纖維通過抽吸管36的吸入而被抽吸至一個廢料腔38而移走,所述的抽吸管36通向位于臺面13下方的、承載于柜14內的廢料腔38。
所述過程還需要確定保持于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束是否獲得了端部對齊的狀態。在圖4E-n所示意的實施方式中,可通過用光學的方法掃描纖維束43的邊緣而進行此確定。纖維束43的邊緣由保持有部分纖維束43的剩余纖維的自由端39形成。這些自由端39伸出第一梳理件21而朝向夾梳26。控制單元24致動光源41而把光束40射至光感應器40。光感應器40產生與光束衰減度成比例的信號且把這些信號傳遞至控制單元24。在一個預定的光束衰減度,控制單元24解譯由光感應器40所產生的信號而指示由第一梳理件21所支撐的纖維自由端39處于端部對齊的狀態。然而,如果沒有從光感應器接收到這樣一個信號,那么預編程序的控制單元解譯所述結果而指示端部對齊的狀態還沒有達到。
通過校定具有對不同類型的纖維束的裝置,也可以預先設定為了獲得端部對齊狀態,夾梳26必須作用于纖維束43的次數。
如上文所提及的,抽吸步驟以及確定保留于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上的纖維是否達到了端部對齊狀態的步驟的順序可以反過來或者可以同時進行。類似地,確定保留于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上的纖維是否達到了端部對齊狀態的步驟可在將夾梳26移離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的步驟完成之前進行。
一旦確定端部對齊狀態尚未達到,預編控制單元的程序以重新開始整個順序,而夾梳26比最接近的前一個步驟更加靠近前纖維梳理件21。在圖4A-2、4B-2、4C-2以及4D-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順序中的第二操作。如圖4A-2所示意的,控制單元從而驅動馬達而沿方向33操縱第一驅動單元,將夾梳26的夾具移向纖維束43。如圖4B-2所示意的,一旦夾梳26與前纖維梳理件21相距第二距離處——此第二距離小于在最接近的前一個步驟中所獲得的距離——纖維束43的剩余纖維中至少一些突入至夾梳26夾具內。一旦夾梳26位于此第二距離處,則控制單元操縱夾梳26的夾具以閉合且夾緊突入夾具內的纖維。如圖4C-2所示意的,夾梳26的閉合夾具沿一個方向34移離纖維束43。隨著夾梳26的回縮,一些纖維45從支撐于梳理件組列12上的纖維束43中拔出。夾梳26的夾具打開以釋放從纖維束43移走的纖維45。如圖4D-2所示意的,從夾梳26中抽吸走從纖維束移走的、且從夾梳26釋放的纖維。如圖4E-n所示意的,控制單元24然后操縱探測設備以確定纖維束4是否達到了端部對齊的狀態。
如果纖維束的端部對齊狀態尚未達到,則重復上述順序直至在第n次重復時達到了端部對齊的狀態。在圖4A-n、4B-n、4C-n、4D-n以及4E-n中示意性地顯示了用于準備一個“n”次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的裝置及方法的操作順序的相繼重復。
一旦確定支撐于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束已獲得了端部對齊狀態,則端部對齊的試樣可用于由夾梳26采集。如在此所實施的且示意性地例如示于圖3B及5A中,移動位于纖維梳理件組列中的第一纖維梳理件21,以允許夾梳26的夾具更容易地接近而牢固地夾緊纖維試樣46的端部對齊端。如在此所實施的,預編控制單元24的程序以豎直地把第一梳理件21降低到第二梳理件22的下方。一旦這個位于針18組列12中的最靠前的梳理件21得以降低,控制單元可移動夾梳26的打開的夾具,以獲得圖5B所示的位置。如圖5B所示意的,然后,控制單元閉合夾梳26的夾具而夾緊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46。在此狀態中,夾梳26夾緊端部對齊的纖維束46的端部對齊邊緣,從而采集一個用于測試的須狀試樣。
一旦夾梳26從針組列上采集了端部對齊的試樣46,則控制單元可把夾梳26移離纖維梳理件組列12,如圖5C所示意的。如圖1所示意的,在采集此試樣之后,夾梳26把此端部對齊的試樣46移向一個第一測試臺50。夾梳26向測試臺50的移動沿這樣一個方向進行該方向與朝著針組列12運動的方向垂直,但可位于相同平面內。如圖1所示意的,有利地,此朝著第一測試臺50的運動可通過一個第二驅動單元48實現,構造及設置所述的第二驅動單元48,使得其直線地沿一個與第一驅動單元28的移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直線地移動。第二驅動單元48和與第一驅動單元28相連。如圖1所示意的,控制單元24致動第二驅動單元48,從而,第一驅動單元28以及夾梳26直線地朝測試臺50移動,直至第二驅動單元48占據由虛線所勾畫出的第二驅動單元48的位置。當第二驅動單元占據圖1所示的由虛線所勾畫出的第二托架48的位置時,夾梳26到達測試臺50。
夾梳26從纖維梳理件組列12至測試臺50的運動可通過許多與上述不同的方式實現,這取決于構造以及測試臺50與針組列12的相對位置。可設置一個可移動的測試臺50,其中,在采集試樣且試樣朝向測試臺50之后,測試臺50以一個便于開始測試程序的方式移至一個靠近試樣的位置。可選地,如下文所描述的,結合多夾梳實施方式,可以使用一個拾取和放置機構以及一個導軌,把試樣傳送至第一測試臺50,第一托架29具有或者不具有第一驅動單元28。
當夾梳26到達測試臺50時,如圖5D所示意的,則控制單元可提供端部對齊的試樣46用于測試。在測試之前對齊纖維試樣一端的裝置的操作,可以是更大的測試纖維試樣的整體裝置和/或方法的一個部分,所述的試樣從所供給的纖維中獲取。在使用本發明的情況下,有利地,在進行測試的某些步驟之前,將在這種大的整體方法中測試的纖維試樣具有端部對齊的狀態。
如果測試臺50構造成測量長度特征,則測試臺50可包括一個例如發光二級管(LED)組列源和組列接收器的光學設備,所述的發光二級管組列及接收器位于狹縫開口51的任一側,如圖1和8所示意的。這樣的一種設備可用來確定試樣46中短纖維的比例。如圖1所示意的,當已準備好測試臺50以及端部對齊的試樣以測試纖維的長度時,須狀試樣逐步地移入測試模塊50的狹縫開口51,自由端首先移入。控制單元24可通過例如致動第一驅動單元28而實現這樣的一個移動。當試樣移入狹縫開口51時,從發光二級管源52發出的光束被遮斷了,導致接收器53所接收到的光線量有了一個變動。須狀試樣的自由頂端僅具有由夾梳26所保持的最長的纖維。當連續地掃描須狀試樣、且通過每個位移增量試樣更深地進入狹縫開口51時,遮斷光線的纖維的數目逐漸地增加。從而,遮斷逐漸地增加,在一個靠近夾緊點的位置處達到最大值。如果有需要的話,設置一個抽吸設備49以移去測試后的纖維須,且把從而廢棄的纖維通過一個中空的廢料管35傳送至廢料腔38。
通過上述方法所獲得的信號與圖6所示的信號類似。為了便于解釋,在上文的段落中提及遮斷量與纖維的數目成比例。這只有在所有被掃描的纖維都具有一致的直徑時才是可能的。在實際情況下,并不是所有的纖維都具有相同的直徑,因此,在任何給定情況下,光線的遮斷量僅與纖維光學質量數成比例。隨之產生的且示于圖6中的圖表從而與“長度重量比”成比例。在紡織工業中,除了“長度重量比”之外,“長度數目比”也被廣泛地應用。如果假設直徑或線密度恒定,則可容易地把長度重量比轉換至長度數目比(圖7)。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如圖4E-n所示意的,還可以設想設置一個裝置,其中梳理件初始時這樣地放置在初始時夾梳26最靠近光源41。例如,直至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46被制造出來,可使用光學探測設備40來對端部對齊試樣中的纖維進行一個長度測量,控制單元24利用所述的光學探測設備40來感知纖維的端部何時達到了端部對齊的狀態。通過這樣的一種方法,夾梳26如此地移動,使得夾緊點逐漸地離開光路,每次離開一個短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從夾梳移動的開始至結束,光線的遮斷量(光學質量數)逐漸地減少。控制單元24可通過致動第一驅動單元28,逐次移離纖維梳理件組列12一個短距離而實現這一過程。在每次從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移離一個預定的短距離之后,控制單元24致動光源41且從光感應器40接收一個信號。如上所述,設置光感應器使其與纖維梳理件17組列12的前端間隔一個設定的距離。預編控制單元24的程序以當夾梳26設置在與纖維梳理件組列12間隔一個設定的距離時,解譯此信號而指示遮斷及減弱光束的纖維數目。這些纖維的長度必須至少與間隔距離相等。
一個有利的用于準備及傳送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機構的可選實施方式包括一個裝置,所述裝置用于在測試以前大致同時地對齊至少兩個纖維試樣的一端。在這個多試樣的裝置中,每個接收的試樣均包括一個組纖維,所述的纖維并排地設置,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在圖8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這樣的一個裝置,且其構造成在處理和/或測試以前大致同時地對齊四個纖維試樣43中的每一個的一端。隨著下文的描述將明白可通過改變所述裝置不同構件的尺寸而變動纖維試樣43的數目,所述的纖維試樣43可在多試樣的端部對齊裝置中大致同時地進行端部對齊。
如在此所實施的、且如圖8所示,多試樣的端部對齊裝置包括一個延伸的針組列112,所述的針組列112足夠長以支撐一系列離散的、非端部對齊的并排設置的試樣43(每個試樣43如圖2A示意性所示)。延伸的針組列112構造成與例如由圖1、3A、3B、5A和5B所示的纖維梳理件組列12大致類似,只是延伸針組列112的前擺比纖維梳理件組列12更長。延伸針組列112的增加了的長度的作用是可以同時把多個纖維試樣43準備成所需要的端部對齊狀態。
如在此所實施的、且如圖8-14所示意的,多試樣的端部對齊裝置包括一個多承載臺夾梳140,所述的多承載臺夾梳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夾梳126a以及一個鄰近第一夾梳126a而設置的第二夾梳126b。單獨的夾梳126a、126b互相連接而一致地運動。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多承載臺夾梳140包括四個并排設置的單獨夾梳126a、126b、126c、126d。一個第三夾梳126c鄰近第二夾梳126b設置,而一個第四夾梳126d鄰近第三夾梳126c設置。所有的四個夾梳126a、126b、126c和126d互相連接而作為一個多承載臺夾梳140一致運動。每個單獨的夾梳126a、126b、126c、126d的操作都與如圖1所示的夾梳26的操作大致類似。
如圖9所示意的,每個單獨的夾梳126a、126b、126c、126d配合一個相應的底座155a、155b、155c、155d,所述底座為套筒的形式,所述套筒可滑動地安裝在相應的單獨基座145a、145b、145c、145d的一部分上。各底座155的內部構造及各相應基座145的互補形狀的一部分一起形成了一個滑動的鳩尾接合裝置,所述的鳩尾接合裝置允許沿圖8中箭頭134及135所指示方向的相對滑動。各基座145的相對部分固定至第一托架156的上側,所述的托架156限定了一個支撐和承載多個獨立夾梳126的臺面。因此,一個多承載臺夾梳140包括有單獨的夾梳126a、126b、126c及126d,其相應的底座155a、155b、155c、155d及基座145a、145b、145c、145d和第一托架156。
從外,各單獨的夾梳126a、126b、126c及126d的底座155以及相應的基座145設置有一個機構(未示),該機構可選擇地鎖定及解鎖夾梳126,以防止底座155相對于其相應基座145沿圖8中箭頭134及135指示的方向滑動。有利地,各底座155相對于其相應基座145的選擇鎖定或解鎖是由控制單元24控制的。
如圖9所示意的,第一托架156的下側可選擇地與支撐157連接或分開。支撐157以及第一托架156設置有一個機構(未示),所述機構選擇地把支撐157鎖定至第一托架156或從其上解鎖。有利地,支撐157的選擇鎖定至第一托架156或從其解鎖是在控制單元24的控制下進行的。
如圖9所示意的,有利地,支撐157構造成一個套筒的形式,所述的套筒可滑動地安裝于基座147的一個部分上,所述的基座147形成了在控制單元24的控制下而工作的第一驅動單元128a的一部分。各支撐157的內部構造以及基座147的互補形狀的一部分一起形成了一個滑動的鳩尾接合裝置,所述的鳩尾接合裝置允許沿圖8中箭頭134及135所指示方向的相對滑動。第一驅動單元128a以與圖1所示的控制單元24與第一托架28以及馬達31的協同操作大致相同的方式,在控制單元24的控制下工作,以為多承載臺夾梳140沿圖8中箭頭134及135所指示方向的運動提供動力。
如在此所實施的、且如圖8所示意的,多承載臺夾梳140的各單獨夾梳126a、126b、126c、126d在其相應的單個未端部對齊的試樣43的前方對齊。單獨的夾梳126a、126b、126c、126d在第一托架156上并排地位于一排中。由此,多承載臺夾梳140可在控制單元24的控制下選擇地靠近及撤離延伸的針組列112。多承載臺夾梳140接合一個第一驅動128a,構造所述的第一驅動128a,以便在控制單元24的控制下相對于延伸針組列112同時移動整排夾梳126a、126b、126c、126d。第一托架156沿圖8中箭頭134和135所指示的直線方向運送整排夾梳126a、126b、126c、126d。雖然在如圖8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具有一排并列設置的四個夾梳126a、126b、126c、126d,可變動夾梳的數目以與尺寸匹配的延伸針組列112相適應。
由此,這些單獨的夾梳126a、126b、126c、126d通過第一驅動單元128a以及第一托架156相對于針組列112同時移動,用于以與圖1所示單個夾梳26中所描述的相同方式同時準備各個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46。然而,直到每個未端部對齊纖維試樣43(圖8所示實施方式中的所有的四個試樣)都達到了所需要的端部對齊狀態,例如圖2B和10所示出的端部對齊試樣46,才能對四個端部對齊纖維試樣46進行探測。
在端部對齊試樣46準備完畢后,多承載臺夾梳140同時從針組列112移走所有的端部對齊試樣46及從組列112回縮,如圖10所示意的。各單獨的夾梳126a、126b、126c、126d將夾緊其相應端部對齊試樣46的端部對齊的邊緣,然后控制單元24將使得第一驅動單元128a沿圖10中箭頭135的方向移動第一托架156。然后,多承載臺夾梳140必須由一個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的保持裝置捕獲。
如圖8、10、11以及15所示意的,構造以及設置一個第一導軌129a,以在延伸針組列112及第一測試單元150之間如需地來回移動多承載臺夾梳140。如圖11以及15所示,通過在各相對的端部處連接至豎直延伸支柱141a、141b的高端,第一導軌129a可提升到第一托架128a以及延伸針組列112之上。延伸針組列112以及一個第一測試臺150設置在第一支柱141a和第二支柱141b之間。第一支柱141a設置在延伸針組列112附近。第二支柱141b設置在第一測試臺150附近。
如圖11所示意的,一個第一吊運車151a接合一個第一導軌129a且由該導軌承載。第一吊運車151a相對于第一導軌129a可以移動,且有利地氣動致動,以沿著由圖11中箭頭131a所指示的方向前后移動。有利地,第一吊運車151a的移動受控制單元24的控制。
如在此所實施的且示意性地示于圖10和11中,可設置一個適當的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使之沿適當地設置和構造的第一導軌129a運送。如在此所實施的且示意性地示于圖11中,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的一端連接到第一吊運車151a。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的相反端構造成一個第一保持裝置153。有利地,第一保持裝置153可設置有一對相對的臂153a、153b。當從臂的自由端朝著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與第一吊運車151a相連接的一端移動時,相對臂153a、153b自由端之間的距離逐漸地增加。如圖11所示,第一保持裝置153的相對臂153a、153b之間的最寬展距位于臂153a、153b的相應的朝向內側的上表面93a、93b之間,這兩個表面彼此相對。
如圖11所示,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可包括一個第一伸縮元件152a,其選擇地沿相對箭頭154的方向伸長及收縮。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的伸縮運動改變了第一保持裝置153相對于第一導軌129a以及延伸針組列112的高度。有利地,第一伸縮元件152a可通過一個雙重作用的氣缸提供動力,所述的氣缸通過一個電氣致動的閥(未單獨地示出)連接至一個加壓氣動源,所述的電氣致動閥依據控制單元24的指示而操作。可從德國埃斯林根的Festo公司獲得適合的、用作依據本發明的拾取和放置機構的設備。
當多承載臺夾梳140采集好多個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且設置在針組列112之前時,如圖10所示,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通過以下的方式獲取多承載臺夾梳140。控制單元24使得第一吊運車151a朝第一支柱141a移動,直至限定于第一保持裝置153相對臂153a、153b之間的開口相對于多承載臺夾梳140的相對端居中。控制單元24致動伸縮元件152a而調節第一保持裝置153的豎直高度,從而使得保持裝置153的臂之間的最大開口距離與多承載臺夾梳140相對邊緣精確地位于相同的高度上。在此狀態下,臂153a、153b的上表面93a、93b與多承載臺夾梳140的相對側邊位于相同的高度。在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上表面93a將與第一托架156的外露側邊156a(圖9)(靠近夾梳126d)位于相同的高度上,而上表面93b將與第一托架156的外露側邊156b(圖9)(靠近夾梳126a)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然后,控制單元24操作第一驅動128a而把多承載臺夾梳140移入第一保持裝置153的相對臂153a、153b所限定的區域內。在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上表面93a將面對著第一托架156的外露側邊156a(圖9),而下表面93b將面對著第一托架156的外露側邊156b(圖9)。控制單元24然后使鎖定機構從支撐157釋放第一托架156。然后,控制單元24控制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使第一伸縮元件152a朝第一吊運車151a方向回縮。此回縮提升第一保持裝置153,直至第一保持裝置153的相對臂153a、153b接合多承載臺夾梳140的相對側邊156a、156b。在程序的這個狀態中,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獲取了多承載臺夾梳140。
控制單元24可繼續操作第一伸縮元件152a,使之朝第一吊運車151a方向回縮,從而使得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把第一保持裝置153提升到一個位于支撐157上方的預定高度處,此高度可允許第一保持裝置153越過任何設置在針組列112與第一測試臺150之間的障礙物。固定于第一保持裝置153臂153a、153b之間的多承載臺夾梳140也由第一保持裝置的這個運動提升。在此時,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準備好把多承載臺夾梳140沿圖10中箭頭131的方向平移至第一測試臺150。然后,控制單元24使得第一吊運車151a沿第一導軌129a朝第二支柱141b移動,第一測試臺150設置在第二支柱141b處。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驅動128a及多承載臺夾梳140可連接成一個單元而提升,此單元由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移動。
如圖10-12所示,在第一測試臺150前方設置了一個第二驅動單元128b,以及在第一測試臺150一側設置了一個第三驅動單元130。如圖12所示,在第一測試臺150前方設置了一個第二托架158,所述第二托架158的一端連接到第三驅動單元130。如圖10所示意的,當第一多承載臺夾梳140到達第一測試臺150時,控制單元24使得第一吊運車151a停止。然后,控制單元24控制從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釋放第一多承載臺夾梳140,釋放順序與獲取順序基本上相反。
控制單元24使得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把多承載臺夾梳140降低到第二托架158上,且使得鎖緊機構(未示)把第一托架156鎖緊至第二托架158的上邊緣。控制單元24然后使得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降低保持裝置153,直至保持裝置153的上表面93a、93b與第一托架156的側邊156a、156b相對。控制單元24然后操縱第二控制單元128b而沿圖10中箭頭137的方向移動多承載臺夾梳140。此運動使得多承載臺夾梳140從第一保持裝置153臂153a、153b的相對上表面93a、93b之間滑出。此時,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把多承載臺夾梳140釋放在第一測試臺的前方,如圖10所示。
如圖11所示意的,控制單元24使得第一吊運車151a朝第一支柱141a以及延伸針組列112移回。由此,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可作好獲取及移動另一多承載臺夾梳140的準備,所述的多承載臺夾梳140具有一批新的端部對齊纖維試樣。
一旦安裝在了第一測試臺150上,控制單元24可使得多承載臺夾梳140的單獨夾梳126a、126b、126c、126d選擇地沿兩個互相垂直的軸線相對于測試臺而移動。在圖12中,這些軸線中的一個的指向垂直于附圖向內和向外。此運動軸線是各單獨夾梳126a、126b、126c、126d單獨運動的方向,且與圖10中箭頭136和137所指示的方向相同。控制單元還可以操縱第三驅動單元130,以沿兩個正交軸線中的另一個方向相對于測試臺150移動多承載臺夾梳140。此另一個正交軸線例如由圖12中的標號131指代的箭頭所指示。
如圖10所示意的,第二驅動128b限定了其自身的中軸線139b,且構造成在控制單元24的指示下,選擇地朝向或背離測試臺150而把各單獨夾梳126a、126b、126c、126d平移一個預定的距離。如圖10所示,多承載臺夾梳140的各單獨夾梳126a、126b、126c、126d分別地由一個中軸線138a、138b、138c以及138d標示。如圖12所示,控制單元24(未在圖12中示出)使得第三驅動130沿箭頭131所指示的方向移動第二托架158。由于第二托架158與多承載臺夾梳140相連,它也沿箭頭131所指示的方向移動,從而使得第一夾梳126a移入至使用測試臺150的位置。在圖10中,通過第一夾梳126a的中軸線138a與第二驅動128b的中軸線139b相重合而示意性地指示此準備好使用測試臺150的狀態。
一旦第一夾梳126a達到了準備好的狀態,則控制單元24使得鎖定機構從基座145a釋放底座155a。然后,控制單元24指示第二驅動單元128b沿著軌道(未示)僅僅移動第一夾梳126a,移動方向沿著圖10中標號136所指示的箭頭方向而朝向測試臺150,用以測量端部對齊試樣46的不同特征參數。相應地構造多承載臺夾梳140,從而使得通過沿著其中軸線138滑動一個單獨夾梳126,該單獨夾梳126將與多承載臺夾梳140中的其余對齊的單獨夾梳不再對齊。
在如圖1所述地完成對第一單獨夾梳126a的測試之后,控制單元24使得第二驅動128b沿著軌道(未示)背離測試臺150地移動單個夾梳(例如126a),移動方向沿著標號137(圖10)所指示的箭頭方向,直至單個夾梳(例如126a)與位于形成多承載臺夾梳140的基座中的其余夾梳(例如126b、126c、126d)再次對齊。然后,控制單元24使得鎖定機構把第一底座155a鎖定至第一基座145a。
控制單元24然后使得第三驅動130沿圖10中箭頭131的方向移動多承載臺夾梳140,移動距離足夠地大,從而使得第二夾梳126b移動入使用測試臺150的位置。當第二夾梳126b的中軸線138b與第二驅動128b的中軸線139b相重合時達到此準備好使用測試臺的狀態。一旦第二單獨夾梳126b達到了準備好的狀態,則控制單元24使得鎖定機構從基座145b釋放底座155b。然后,控制單元24指示第二驅動單元128b沿著標號136所指示的箭頭方向朝向測試臺150移動第二夾梳126b,用以測量由第二夾梳126b所承載的端部對齊試樣46。
有利地,重復上述的過程直至所有位于組套中的夾梳126中的端部對齊試樣46都得到了測試,所述的組套組成了多承載臺夾梳140。取決于第一測試臺150的特性,作為在第一測試臺150進行測試的結果,位于多承載臺夾梳140中的單獨夾梳126可能還保留有端部對齊試樣46,或者單獨夾梳126可不具有端部對齊試樣46。一旦在第一測試臺150上的過程結束了,則包含整個夾梳組套126a、126b、126c、126d的多承載臺夾梳140可移至一個第二測試臺,或暫時地移至一個更換臺。如圖13-15所示意,此第二測試臺或更換臺可設置在一個第三支柱141c附近。
如圖8、10以及14所示意的,不同的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127b以及127c可由不同的導軌129a、129b、129c部分承載,確定所述導軌129a、129b、129c的方向使其沿不同的直線方向延伸。在圖10中以分別標號131、132和133所指示的箭頭來指代導軌129a、129b和129c的這些不同部分的不同直線取向。此外,導軌129a、129b和129c的這些不同朝向的部分可連接于節點處,在所述的節點處,導軌129直線延伸的方向從一個例如在圖10中以標號131所指示的箭頭方向改變到另一個以標號132所指示的箭頭方向。在每個這些節點處,導軌129可以連接到一個共同的豎直支柱141a、141b、141c,例如圖15所示意的。
如圖13所示意的,夾梳126a、126b、126c、126d組套140可通過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127b的第二保持裝置163而從第一測試臺150的前方獲取。為了實現這一獲取,控制單元24將為第二吊運車151b、第二伸縮元件152b、第二驅動單元128b以及第三驅動單元130提供指令,其順序與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所進行的把多承載臺夾梳140安裝到第二托架158上的步驟順序剛好相反,但它指令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127b而不是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
一旦通過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127b的第二保持裝置163獲取了多承載臺夾梳140,則控制單元24指示第二吊運車151b將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127b從第一測試臺150的前方移動至一個位于第三支柱141c附近的更換臺。控制單元24可使得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127b將多承載臺夾梳126a、126b、126c、126d的第一組套140停放在更換臺,所述的更換臺位于此第三支柱141c的節點處。雖然未在圖13中示出,另一個與圖9中所示類似的驅動單元128和相關的基座147及支撐157可設置在第三支柱141c處,以從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127b接收第一多承載臺夾梳140。
控制單元24可通過為第二吊運車151b、第二伸縮元件152b、以及位于第三支柱141c處的驅動單元(未示出此驅動單元但與第一驅動單元128a類似)提供指示而把多承載臺夾梳140停放在第三支柱141c處,其順序與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所進行的從第一驅動單元128a獲取多承載臺夾梳140的步驟順序基本相反,但它指令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127b而不指令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
如圖14所示意,夾梳126a、126b、126c、126d組套可通過第三拾取和放置機構127c的保持裝置173獲取,且從位于第三支柱141c處的更換臺移動到位于第一支柱141a處的延伸針組列112。獲取步驟與上述的由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所進行的從位于延伸針組列12前方的第一驅動單元128a所進行的獲取步驟類似。一旦第三拾取和放置機構127c完成了多承載臺夾梳140的獲取,控制單元24然后使得第三吊運車151c將第三拾取和放置機構127c移動到位于延伸針組列12前方的第一驅動單元128a。
然后,通過與上述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127a所進行的獲取多承載臺夾梳140步驟基本相反的順序,控制單元24指令第三拾取和放置機構127c把夾梳126a、126b、126c、126d的第一組套140傳遞至第一驅動單元128a的支持157(示于圖9中)。一旦多承載臺夾梳140通過第三拾取和放置機構127c而傳遞到這個位于針組列112前方的位置中時,那么控制單元24就可使得第三伸縮元件152c(圖14)把第一托架156降低到支撐157上(圖9)。然后,控制單元24使得鎖緊機構把第一托架156鎖緊至支撐157。第一托架156從而保持在一個固定的高度上,而控制單元24使得第三伸縮元件152c降低第三保持裝置173,直至多承載臺夾梳140從第三拾取和放置機構127c釋放。然后,控制單元24指示第三吊運車151c移離第一支柱141a,且移向第三支柱141c。
控制單元24然后指示第一驅動單元128a移動夾梳126a、126b、126c、126d組套以進行上述的過程,以把一組新的未端部對齊試樣43轉換至一組新的端部對齊試樣46。
如圖8所示意的,有利地,在系統各節點處都設置了一個單獨的多承載臺夾梳140、240、340。由此,當夾梳126a、126b、126c、126d的第一組套140處于準備端部對齊試樣46的過程時,夾梳226a、226b、226c、226d的第二組套240可設置成提供端部對齊試樣以用于測試臺150的測試。還可設置一個空的夾梳326a、326b、326c、326d組套340,使之等待于一個更換臺處,所述的更換臺沿承載有拾取和放置機構127的導軌129所規劃出的路徑設置。當在第一多承載臺夾梳140處完成了端部對齊試樣46的準備后,然后,可對控制單元24進行預編程,以把夾梳126a、126b、126c、126d的第一組套140移動至測試臺150,且把第二多承載臺夾梳240移至更換臺,而把空夾梳326a、326b、326c、326d的第三組套340從更換臺移至延伸針組列112,用于準備端部對齊試樣46。由此,各單獨的多夾梳126、226、326都占據一個不同的導軌129節點或部分,所述的不同節點或部分由相應的拾取和放置機構127操作,從而實現了系統資源的更加有效的利用。
此外,應該理解,可使用相同或類似的導軌129及拾取和放置機構127系統以實現單個夾梳26實施方式的自動移動,例如,在圖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個單個夾梳26的實施方式。
在把纖維材料放置在針18組列12(或延伸組列112)上以提供用于準備端部對齊纖維試樣46的初始纖維束43之前,可采用一個單獨的設備——例如一個梳條單元56——來把纖維狀的材料準備成纖維平行地并排排列的初始纖維束43。如圖1所示意的,可設置一個如圖16所示的且描述于下文中的梳條單元56。僅在糾結的纖維材料中才需要這種類型的試樣準備,其可用做一個可選設備。
例如,在圖16所示的一個現有的優選設置中,有利地,此梳條準備單元56包括一個空氣動力學的分離設備(individualizer),它產生了一個梳條,纖維束43可從所述梳條中抽取。各從所述梳條抽取的纖維束43由這樣的纖維組成互相分開且彼此平行地沿長度方向排列。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空氣動力學的分離設備包括一組輥子對74。不同的輥子對74加速地轉動一個帶87以實現一個牽引作用,所述的牽引作用開始了令纖維長度彼此平行的過程。從而,該纖維束43“平行化”且然后可人力地放置在保持于梳理件17中的針18組列12上。
如圖16所示,分離設備包括一系列的輥子75,構造所述的輥子系列以用作供料和拉開設備。操縱輥子75以完全地拉開纖維并使纖維(以短平行線示意)沿長度方向彼此平行。如圖16所示意的,各供料和拉開輥子75以適當的針基76覆蓋,所述針基幫助纖維的拉開以及傳送。一個直線設置的纖維團77供應至此具有輥子74、75的裝置78。當此纖維團77通過此具有輥子74、75的裝置78后,纖維輸送至一個氣流79處。一個馬達提供的抽吸產生了載有纖維的氣流79。氣體運送纖維,使之通過一個位于橫向伸長的加速/減速氣流管嘴80——例如一個文氏管——中的感應通道,然后纖維沉積在一個梳條準備設備56中。
如在此所實施及如圖16所示的,梳條準備設備56包括一個快速旋轉的腔81,所述的腔可便利地為一個圓筒的形狀,但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狀。氣流把纖維82運送到腔81的外邊緣上,纖維82沉積并且保持于此處。隨著腔81的快速轉動,由腔81的這個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由以標號83所指示的輻條狀外指箭頭示意)把纖維82推向腔81的外邊緣。通過一個抽吸裝置,運送纖維82的氣體進一步通過一個管道84而從腔81抽吸入一個抽吸箱85內。氣體最后通過一個出口86從抽吸箱85離開設備56。隨著過程的延續,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纖維82,直至達到這樣一個狀態聚集的纖維82與一個梳條類似,它可放置于由纖維梳理件17所形成的針18組列12中。
如果不需要準備梳條,則腔81不轉動。在這個可選的操作模式中,氣流79將纖維82運送至抽吸箱85,纖維82保持于此抽吸箱85處,而氣體通過出口管道86而逸出。
可選地,可設置梳條單元56的另外的實施方式。一個這種梳條單元56的可選實施方式為另一個空氣動力學分離設備的實施方式,其可結合入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在美國專利5,929,460中公開了這樣的一種空氣動力學分離設備,它被廣泛地使用,且被引入本文中。梳條單元56的另一個可選實施方式包括一組輥子對,不同的輥子對加速地轉動以實現一個牽引作用且形成一個平行的纖維束,此平行的纖維束然后可放置于針組列上。僅在糾結的纖維材料中才需要這種類型的試樣準備,其可用做一個可選設備。
雖然使用了特定的術語對本發明的幾個現有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這樣的描述僅用于說明的目的,應該理解可進行修改以及變動而不偏離下述權利要求所定義的本發明的要旨或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處理一個取自于一個纖維供給的纖維試樣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驟提供一個長纖維束,所述長纖維并排地設置,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把所述纖維束設置在一個對齊纖維梳理件組列上,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纖維梳理件,所述的第一纖維梳理件平行于一個第二纖維梳理件且位于該第二纖維梳理件的前方;把一個夾梳的打開了的夾具移向所述的纖維束,直至所述夾梳與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間隔一個第一距離,且所述纖維束中的至少一部分纖維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閉合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從而保持住所述伸入到所述夾梳所述夾具內的纖維;將所述夾梳的所述閉合了的夾具從所述的纖維束移開;打開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而釋放所述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抽吸走所述的釋放了的纖維;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一旦確定尚未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則將夾梳的打開了的夾具移向所述的纖維束,直至所述夾梳與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間隔一個第二距離,且所述纖維束中余留纖維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所述的第二距離小于所述的第一距離;閉合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而保持住所述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將所述夾梳的所述閉合夾具從所述的纖維束移走;打開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而釋放所述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抽吸走所述的釋放了的纖維;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一旦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達到了端部對齊的狀態,則將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從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移走;將夾梳的打開了的夾具移向所述的纖維束,直至所述夾梳與所述第二纖維梳理件間隔一個第三距離,所述的第三距離允許由所述第二纖維梳理件所承載的余留纖維的端部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以及閉合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而保持住所述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所述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組成所述的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夾梳的所述閉合了的夾具與所述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一起從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移走;以及將所述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傳送至一個測試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在測試臺處,確定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短纖維含量。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提供一個并排設置的、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長纖維束的步驟包括從一個纖維供給中準備一個梳條,試樣將由該梳條組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提供一個并排設置的、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長纖維束的步驟包括使用一個氣體動力學分離設備而從一個纖維供給中準備一個梳條,試樣將由該梳條組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使用一個氣體動力學分離設備而準備一個梳條的步驟包括把纖維導入一個快速旋轉的有孔腔,所述的腔具有一個限定于腔內表面上的槽道,且把纖維聚集于所述的槽道中,直至所述的槽道包含了所述梳條。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的步驟包括掃描從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突出的所述纖維束中的余留纖維的邊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掃描從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突出的所述纖維束中余留纖維的邊緣的步驟包括使用一個光學掃描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的步驟通過逐次地把所述保持有所述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夾梳從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移開一個預定的短距離,以及通過使用一個光感應器來測量與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距離所述預定短距離的纖維的光學質量數,而測量所述端部對齊試樣中短纖維的比例。
10.一種在測試前對齊纖維試樣一端的裝置,所述的試樣包括并排設置、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長纖維束,所述裝置包括一個對齊的纖維梳理件組列,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纖維梳理件以及一個平行于且位于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后方的第二纖維梳理件組列,構造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以容置纖維試樣,所述的纖維試樣擱置成使得所述試樣中纖維束的伸長方向大致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纖維梳理件的平行方向橫交;一個夾梳,所述夾梳設置在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前方,且具有至少兩個彼此相對設置的夾具,所述夾具構造成可選擇地彼此靠近和遠離而可選擇地分別閉合及打開;一個承載所述夾梳的第一托架;一個第一驅動單元,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連接至所述的第一托架且構造成可選擇地把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夾梳平移向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或從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平移離開,所述平移的距離為一個預定距離;一個抽吸設備,設置所述抽吸設備而當所述驅動單元將所述夾梳平移至一個位置時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抽吸纖維,所述位置距離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足夠遠,從而不會在與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抽吸纖維的同時從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中抽吸纖維;一個探測設備,所述的探測設備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一梳理件與所述夾梳之間的感應器,所述探測設備配置成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的探測設備包括一個相連的控制單元而從所述感應器接收信號,且該控制單元是預編程序的,以解譯從所述感應器接收到的信號而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的控制單元與所述的夾梳相連,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及所述的抽吸設備是預編程序的而控制所述夾梳、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及所述抽吸設備的操作。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的框架,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的一端相對于所述框架可樞轉地安裝,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限定了一個長槽;以及一個可沿豎直方向平移的活塞桿,其具有一個樞轉連接的端部而承載于在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的所述槽內。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第二驅動單元,其承載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所述第二驅動單元構造成可選擇地朝向或背離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而平移所述第一驅動單元、所述第一托架以及所述夾梳。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臺面,其設置在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所述夾梳以及所述第一驅動單元的下方。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的抽吸設備包括一個采集腔,所述的采集腔設置在所述支撐臺面的下方,且構造成用于采集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抽吸走的纖維。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氣體動力學分離設備,用于準備一個由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容置的纖維試樣,所述的氣體動力學分離設備與所述支撐臺面相連接。
18.一種在測試前大體同時地對齊至少兩個纖維試樣中的每一個的一端的裝置,每個試樣都包括并排設置、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長纖維束,所述裝置包括一個對齊的纖維梳理件組列,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纖維梳理件以及一個平行于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且位于其后方的第二纖維梳理件,構造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而容置至少兩個分開的纖維試樣,每個纖維試樣擱置成使得所述試樣中的纖維束的伸長方向大致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纖維梳理件的平行方向橫交;至少一個第一夾梳以及一個鄰近所述第一夾梳設置的第二夾梳,所述夾梳彼此連接而一體地運動,每個所述夾梳都設置在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的前方,每個所述夾梳都具有至少兩個彼此相對設置的夾具,所述夾具構造成選擇地彼此靠近和遠離而選擇地分別閉合及打開;和一個承載所述夾梳的第一托架;以及一個第一驅動單元,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構造成選擇地把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夾梳一起地平移靠近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或從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平移離開,所述平移的距離為一個預定距離。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抽吸設備,其設置為當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將所述夾梳平移至一個位置時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抽吸纖維,所述位置距離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足夠遠,從而不會在與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抽吸纖維的同時從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抽吸纖維。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探測設備,所述的探測設備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一梳理件與所述夾梳之間的感應器,所述探測設備配置成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的探測設備包括一個相連的控制單元,以從所述感應器接收信號,且該控制單元是預編程序的,以解譯從所述感應器接收到的信號而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
22.一種用于自動地相繼測試多個纖維試樣的裝置,每個試樣都包括并排設置、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長纖維束,所述裝置包括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一個設置在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的旁側且與之隔開的測試臺;一個設置在所述測試臺以及如權利要求18所述裝置之間的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所述的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配置成用于一起獲取所述的夾梳,所述的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進一步配置成用于把所述的夾梳一起地從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平移到所述的測試臺,且所述的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配置成用于定位所述夾梳中的至少一個而在所述測試臺處進行測試。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支撐臺,其與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以及所述的測試臺中的每一個都隔開,所述的支撐臺設置在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以及所述測試臺中的至少一個的旁側;一個設置在所述支撐臺以及所述測試臺和所述如權利要求18所述裝置中的至少一個之間的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所述的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配置成用于一起獲取所述的夾梳,所述的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進一步配置成用于把所述的夾梳一起地在所述支撐臺以及如權利要求18所述裝置和所述測試臺中的至少一個之間進行平移,且所述的第二拾取和放置機構配置成用于定位所述夾梳中的至少一個而支撐在所述的支撐臺處。
24.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包括一個至少設置在如權利要求18所述裝置上方的軌道。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拾取和放置機構包括一個吊運車,所述吊運車配置及設置成沿所述的軌道運行;一個夾臂,所述夾臂構造成選擇地夾緊和釋放所述的連接在一起的夾梳;一個伸縮元件,其一端連接至所述的吊運車而相對端連接至所述的夾臂,所述伸縮元件的所述相對端之間的距離是可選擇地變動的。
26.一種同時處理多個來自于一纖維供應的纖維試樣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多個分開的長纖維束,所述纖維并排地設置,且各個纖維的長度沿大致上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把所述分開纖維束中的每一個設置在一個對齊纖維梳理件組列上,所述的纖維梳理件組列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纖維梳理件,所述的第一纖維梳理件平行于一個第二纖維梳理件且設置在其前方;同時把多個夾梳中的每一個的打開了的夾具移向所述的纖維束,直至所述夾梳中的每一個都與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間隔一個第一距離,且所述纖維束之一的至少一部分纖維伸入到所述夾梳之一的所述夾具內;閉合每個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而保持住伸入到每個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至少一部分纖維;同時地將每個所述夾梳的所述閉合了的夾具移離所述的纖維束;從每個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移走所述的伸入到每個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一旦確定尚未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同時將夾梳的打開了的夾具移向所述的纖維束,直至每個所述夾梳與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間隔一個第二距離,且所述纖維束中余留纖維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至少一個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所述的第二距離小于所述的第一距離;閉合至少一個伸入了纖維的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而保持住至少一部分所述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將所述夾梳的所述閉合夾具移離所述的纖維束;從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移走所述的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是否已達到端部對齊的狀態;一旦確定保留于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上的纖維達到了端部對齊的狀態,則將所述第一纖維梳理件從所述纖維梳理件組列移走;同時將夾梳的打開了的夾具移向所述的纖維束,直至所述夾梳與所述第二纖維梳理件間隔一個第三距離,其允許由所述第二纖維梳理件所承載的余留纖維的端部伸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打開了的夾具內;以及閉合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而保持住所述突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纖維,每個突入到所述夾梳的所述夾具內的所述單獨纖維束組成了一個分離的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
27.一種處理纖維試樣的方法,其包括如下的步驟執行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以及把所述的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傳送至一個測試臺。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如下的步驟在測試臺處,確定端部對齊纖維試樣中的第一個試樣的短纖維含量。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如下的步驟在測試臺處,確定端部對齊纖維試樣中的第二個試樣的短纖維含量。
全文摘要
用于準備一個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裝置包括一個纖維梳理件組列、一個第一驅動單元、一個連接到第一驅動單元的纖維采集設備、一個抽吸設備、一個探測設備以及一個控制各上述構件的控制單元。用于準備一個端部對齊纖維試樣的方法利用控制單元來操縱各上述構件,以準備一個端部對齊的纖維試樣。所述的裝置可與測試單元結合而對端部對齊纖維試樣進行測試。一個測試單元可對短纖維含量進行測試。對短纖維含量的測試也可采用所述裝置中的探測設備。
文檔編號G01N3/08GK1886646SQ03826235
公開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28日
發明者謝卡里普拉姆·納拉亞納斯瓦尼·拉馬錢德蘭, 瓦拉達拉賈·斯里尼瓦桑, 瑪麗潘·安巴拉桑 申請人:普勒米爾開發私人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liu)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