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材建筑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尤其是對管材的要求更高,不僅使用壽命長久,不容易破裂,而且更需要起到保護水質的作用,目前市場上用于連接管材之間的PPR管件,在整體的結構上比較普通,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防水效果差,若是在生產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瑕疵就很容易漏水,這樣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顯得非常麻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在熱熔接的時候結構牢固度不夠,導致熔接時不緊密,容易形成漏水點。有鑒于此,本發明人就此提出了改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在滿足熱熔接的同時,不僅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和牢固度,而且增加管材的防漏水效果,使之符合市場需求。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包括T型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上端設有金屬接頭,所述金屬接頭的外壁與所述上端之間設有2道密封圈;所述金屬接頭頂端、底端外側各形成一個橫向設置的環形卡圈,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形成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內壁形成磨砂層,在所述磨砂層內側設置波紋金屬層;所述管體包括從內到外依次形成抗菌層、阻氧層、玻纖層和保護層,所述抗菌層、所述阻氧層與所述金屬接頭底端相抵,所述玻纖層與2個環形卡圈相扣,在所述玻纖層上形成與密封圈相配的凹槽;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內壁形成PPR層,所述PPR層與所述波紋金屬層相接。
[0006]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在所述玻纖層與所述保護層之間設有遮光層。
[0007]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內側端與管體內壁之間形成弧形臺階。
[0008]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保護層為PE層。
[0009]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在所述保護層的外壁上設有警示條。
[0010]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保護層的外壁形成防滑耐磨螺紋。
[001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玻纖層的厚度為所述管體厚度的40%-60%。
[001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抗菌層由樹脂、抗菌母粒、色母組成。
[0013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抗菌母粒為納米銀離子抗菌母粒。
[001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優選,所述玻纖層內設有多根橫線設置的金屬絲。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6]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管體的上端設有金屬接頭,所述金屬接頭的外壁與所述上端之間設有2道密封圈;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的2道密封就能形成很好的,即使金屬接頭與管體上端之間形成不好的連接時,也可以通過這2道密封進行很好的密封,起到雙防水作用,將管材的泄漏點降低至最低。同時本實用新型對下端進行改良,使其適合熔接其他管材,在不減弱其結構強度的情況下滿足熱熔接要求。
[0017]所述金屬接頭頂端、底端外側各形成一個橫向設置的環形卡圈,所述玻纖層與2個環形卡圈相扣,這樣的結構設置,可以很好的形成金屬接頭與管體之間形成良好的連接牢固度,擴大彼此之間的接觸面,連接更為牢固穩妥。
[0018]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管體包括從內到外依次形成抗菌層、阻氧層、玻纖層和保護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抗菌層,一般由樹脂、抗菌母粒、色母組成,起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另外為了放置管體內部水質細菌繁衍滋生,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阻氧層,起到保護阻隔作用,能有效阻隔氧氣滲入管道系統,從而防止系統內的金屬部分腐蝕生銹,大大延長整個系統中主金屬管道、金屬閥門、開關、鍋爐、分集水器等金屬件的使用壽命,即使水長期不流動也不會因氧化而變質;同時,靠氧賴以生存的細菌也無法滋生。
[0019]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玻纖層,所述玻纖層內設有多根橫線設置的金屬絲,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起到加強作用,整體的結構得到加強,能確保整體管材的結構強度分布均勻,延長其整體的使用壽命。
[0020]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形成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內壁形成磨砂層,在所述磨砂層內側設置波紋金屬層;這樣可以形成很好結構強度用于熔接管件,同時波紋金屬層與玻纖層、保護層之間形成良好的卡扣,連接緊密強度牢固度大。
[0021]本實用新型在所述保護層的外壁形成防滑耐磨螺紋,該結構也能夠起到一定的結構加強作用,保護外壁不受損過快。
[0022]本實用新型在所述保護層的外壁上設有警示條,這樣就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尤其是在用在關鍵連接處時,起到很好的警示,也能防止以外受損。
[0023]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內側端與管體內壁之間形成弧形臺階,這樣的結構就可以形成很好的導水,降低管體內部水流彼此沖擊,產生大的噪音影響使用。
[0024]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在滿足熱熔接的同時,不僅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和牢固度,而且增加管材的防漏水效果,使之符合市場需求。
【附圖說明】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闡述: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2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包括T型管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I的上端2設有金屬接頭3,所述金屬接頭3的外壁與所述上端2之間設有2道密封圈;所述金屬接頭3頂端、底端外側各形成一個橫向設置的環形卡圈4,所述管體I兩端端口 21形成環形槽5,所述環形槽5的內壁形成磨砂層6,在所述磨砂層6內側設置波紋金屬層7;所述管體I包括從內到外依次形成抗菌層8、阻氧層9、玻纖層10和保護層11,所述抗菌層8、所述阻氧層9與所述金屬接頭3底端相抵,所述玻纖層10與2個環形卡圈4相扣,在所述玻纖層10上形成與密封圈相配的凹槽12;所述管體I兩端端口內壁形成PPR層13,所述PPR層13與所述波紋金屬層7相接,在所述玻纖層10與所述保護層11之間設有遮光層,所述管體I兩端端口21內側端與管體I內壁之間形成弧形臺階14,所述保護層11為PE層,在所述保護層11的外壁上設有警示條,所述保護層11的外壁形成防滑耐磨螺紋,所述玻纖層10的厚度為所述管體厚度的40%-60%,所述玻纖層10內設有多根橫線設置的金屬絲15。
[0029]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抗菌層8由樹脂、抗菌母粒、色母組成,所述抗菌母粒為納米銀離子抗菌母粒。
[0030]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實質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包括T型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上端設有金屬接頭,所述金屬接頭的外壁與所述上端之間設有2道密封圈;所述金屬接頭頂端、底端外側各形成一個橫向設置的環形卡圈,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形成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內壁形成磨砂層,在所述磨砂層內側設置波紋金屬層;所述管體包括從內到外依次形成抗菌層、阻氧層、玻纖層和保護層,所述抗菌層、所述阻氧層與所述金屬接頭底端相抵,所述玻纖層與2個環形卡圈相扣,在所述玻纖層上形成與密封圈相配的凹槽;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內壁形成PPR層,所述PPR層與所述波紋金屬層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纖層內設有多根橫線設置的金屬絲。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纖層與所述保護層之間設有遮光層。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內側端與管體內壁之間形成弧形臺階。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為PE層。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護層的外壁上設有警示條。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層的外壁形成防滑耐磨螺紋。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纖層的厚度為所述管體厚度的40%-60%。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層由樹脂、抗菌母粒、色母組成。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母粒為納米銀離子抗菌母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雙防水增強內外熔PPR管件,包括T型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上端設有金屬接頭,所述金屬接頭的外壁與所述上端之間設有2道密封圈;所述金屬接頭頂端、底端外側各形成一個橫向設置的環形卡圈,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形成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內壁形成磨砂層,在所述磨砂層內側設置波紋金屬層;所述管體包括從內到外依次形成抗菌層、阻氧層、玻纖層和保護層,所述抗菌層、所述阻氧層與所述金屬接頭底端相抵,所述玻纖層與2個環形卡圈相扣,在所述玻纖層上形成與密封圈相配的凹槽;所述管體兩端端口內壁形成PPR層,所述PPR層與所述波紋金屬層相接;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在滿足熱熔接的同時,不僅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和牢固度,而且增加管材的防漏水效果,使之符合市場需求。
【IPC分類】F16J15/06, F16L57/02, F16L55/033, F16L41/02, F16L58/02
【公開號】CN205371907
【申請號】CN201620000239
【發明人】阮燦苗
【申請人】諸暨市輝煌管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