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可調式彈簧的制作方法

文(wen)檔序號:5797007閱讀:20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調式彈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式彈簧,特別是指一種連接在二構件中間以承受拉力、而可直接調整所需預加彈性力的彈簧。
背景技術



圖1所示,其是說明傳統上利用一彈簧13作為一第一構件11與一第二構件12間以拉力相互連接的狀態,其中,彈簧13的兩端分別連接在第一構件11及第二構件12的端部,使得第一構件11與第二構件12間連接的拉力可傳遞至彈簧13、而使彈簧13受拉伸而產生彈性變形以形成第一構件11與第二構件12間連接時拉力暫時性變動的緩沖作用,并通過彈簧13扭伸變形后其內部所儲存的彈性回復力以保持第一構件11與第二構件12間預定的拉緊力量,然而,由于任一彈簧13的彈性系數受到材料彈性、材料熱處理、材料使用后彈性疲乏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不同材料的彈性系數或是相同材料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的彈性系數均具有差異性存在,為了得到所需的拉緊力量,必須增加一調整件14加以調整,而調整件14可裝置在彈簧13與第一構件11之間、亦可裝置在彈簧13與第二構件12之間,如圖,以調整件14裝置在彈簧13與第一構件11之間為例,其中,調整件14包括有一第一螺桿141、一第二螺桿142及一旋轉部143,第二螺桿142一端連接于彈簧13端部上,而第一螺桿141一端則連接在第一構件11上,令第一螺桿141表面的外螺紋與第二螺桿142表面的外螺紋方向部呈相反的形態,又,旋轉部143的兩端部分別具有供第一螺桿141與第二螺桿142螺合的第一螺孔143 1與第二螺孔1432,當轉動旋轉部143旋轉時,在第一螺桿141與第二螺桿142分別連接在第一構件11與彈簧13上而均無法隨旋轉部143轉動的狀況下,依螺旋原理將使第一螺桿141與第一螺孔1431產生相對位移、而第二螺桿142則與第二螺孔1432亦產生相對位移,由于第一螺桿141與第二螺桿142外螺紋的方向不同,使得第一螺桿141與第二螺桿142可依旋轉部143的轉動方向不同,可造成第一螺桿141與第二螺桿142產生相對接近或遠離的情況發生,如此一來,當第一螺桿141與第二螺桿142相對接近時則可使彈簧13進一部拉伸以增加彈簧13內部的彈性回復力、進而增加第一構件11與第二構件12的扭緊的力量,反之,第一螺桿141與第二螺桿142相對遠離時則使彈簧13放松以減少彈簧13內部的彈性回復力、進而減少第一構件11與第二構件12相互拉緊的力量。
由前述可知,傳統利用彈簧13作為二拉力構件的連接而言,彈簧13本身并沒有可調整的機構設計存在,而必須額外利用一可伸縮的調整件14來改變彈簧13的預加彈性力,因此在組裝上除必須增加調整件14所占用的空間、造成整體體積增加外,還因必須增加調整件14的組裝程序而使組裝作業更為繁瑣不便、成本上亦相對較高。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在二構件后可直接調整預加彈性力的可調式彈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可調式彈簧是應用在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間的連接以提供該第一構件及第二構件分別承受相反方向拉力的連接緩沖作用,并可直接調整該彈簧的預加彈性力大小;該彈簧具有一承受拉力可產生彈性變形的本體、一固定于該本體一端而用以連接該第一構件的第一端部及一固定在該本體另一端用以連接該第二構件的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包括有一螺桿部及與該螺桿部螺合的一第一調整螺帽及一第二調整螺帽,該螺桿部可穿過該第一構件上相對設置的定位部,而令第一調整螺帽及第二調整螺帽分別位于定位部的相對兩側面,利用第一調整螺帽與第二調整螺帽以將第一構件相對夾置定位于該螺桿部上特定位置,并通過第一調整螺帽與第二調整螺帽可相對于該螺桿部上螺合產生位移的特性而相對調整該彈簧在承受扭力時其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的相對距離,進而使該彈簧的本體具有不同的預加彈性力存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彈簧2不但具有連接兩構件的功能外,亦可直接在彈簧2上進行預加彈性力的調整,,以達到不需另外連接額外調整件的效用;因此,不但不需額外調整件的組裝程序、成本上亦可因此而降低,又,其整體構件所占用的空間將因不需額外調整件而縮小,尤其在有限空間下欲進行彈性力調整的場部時,更尤顯現出本實用新型極具實用性的設計。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一種傳統的利用彈簧與調整件連接二拉力構件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可調式彈簧一較佳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圖3是圖2該較佳實施例第二端部的另一構造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可調式彈簧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并說明另外一種彈力調整方式;圖6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可調式彈簧2的一較佳實施例與現有彈簧的作用相同,是應用于一第一構件31與一第二構件32間的連接以提供該第一構件31及第二構件32分別承受相反方向拉力的連接緩沖作用,該彈簧2包括一本體20、一連接在本體20一端的第一端部21及連接在本體20另一端的第二端部22。
該本體20,是一承受拉力可產生彈性變性的彈性體,在本實施例中,是以一具有材料彈性的金屬線圈繞形成螺旋狀的螺旋彈簧為例,當然,亦可使用其他形式的彈性體。
該第一端部21,主要是用以與第一構件3 1發生連接關并使之與第一構件31在連接的位置上具有可調整的作用,其包括有一表面具有外螺紋的螺桿部213及與螺桿部213外螺紋螺合的一第一調整螺帽211及一第二調整螺帽212,在第一端部21與本體20的連接作法上,本實施例的螺桿部213可由本體20金屬線末端以本體軸心方向延伸出一段距離后在該段金屬線上直接加工形成,使得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可螺合在螺桿部213上。另外一種方式則如圖4所示,在本體20接近第一端部21位置處使金屬線以圍繞直徑漸縮的狀態形成一錐形端201,而第一端部21的螺桿部213一端則設有一尺寸大于螺桿部213外徑的頭端部214,令頭端部214可容置定位在該錐形端201內而不脫離并同時使螺桿部213沿本體20軸心方向突出顯露在本體20外,借此固定螺桿部213在本體20上。還可如圖6所示,頭端部214設為六角形。
該第二端部22,其主要作用在于連接第二構件32,其形狀僅需視所連接的第二構件32實際需要而加以選擇、而不需特別限定,只要可與第二構件32達到相互連接而不脫離即可,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說明方便,采用與第一端部21相同構造而具有一螺桿部223、一第一調整螺帽221及一第二調整螺帽222,其中,螺桿部223與本體20的連接形狀亦可如第一端部21的螺桿部213一般,可在本體20一端的金屬線上直接成形、或者使螺桿部223一端形成一頭端部以容置在本體20一端形成的錐形端內。另如圖3所示,在不使用與第一端部21相同構造的情形下,亦可與一般彈簧構造相同,在本體20一端的金屬線上直接形成一彎勾部224,可用以直接勾設在第二構件32上而達到相互連接的目的,由于第二端部22的形狀可能具有多種延伸變化,此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輕易思及,在此即不再贅述。
應用時,請再參閱圖2,為使第一端部21與第一構件31相互連接,第一構件31上需設有可容螺桿部213穿過的定位部(在實施例中可為通孔或開槽3121),本實施例中,第一構件31為一鈑金件彎折形成一L形而可區分為一第一接觸部311與一第二接觸部312,第一接觸部311上設有固定孔3111以容相對的螺栓鎖部固定在另一構件上,而第二接觸部312上則設有至少一可容螺桿部213穿過的開槽3121,使得螺合在螺桿部213上的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分別位于第二接觸部312上開槽3121的相對兩側面,利用旋轉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在螺桿部213上相互接近、而可將第一構件31相對夾置于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之間并定位于螺桿部213上特定位置處,而螺桿部213上的第一調整螺帽2111與第一構件31之間、以及第二調整螺帽212與第一構件31之間可套部墊圈215及墊片216以增加兩者的接觸性。當需要進行調整時,只需視欲拉緊或放松彈簧而對應轉動第一調整螺帽211及第二調整螺帽212即可,以拉緊彈簧為例,可先轉動第二調整螺帽212向這離第一構件31的方向移動,使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具有一容第一構件31活動的間隙,由于承受扭力的關系,第一構件31將緊靠于第一調整螺帽211,此時再轉動第一調整螺帽211迫使螺桿部213持續往遠離第二端部22的方向穿入開槽3121,直到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再次將第一構件31夾置在螺桿部213上更接近本體20的位置處,在第一構件31及固定在第二構件32上的彈簧2的第二端部22相對不移動的狀況下,將使得本體20的扭伸量增加,進而使本體20內所儲存的彈性回復力更大而使第一構件31與第二構件32間的拉緊力量增加。反之,欲使第一構件31與第二構件32間的拉緊力量減少時,則以相反方式調整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即可。
另外,可如圖5所示,頭端部214可以一六角螺帽或其他非圓形截面的構件螺合在螺桿部213上所形成,且螺桿部213另一端則可形成一卡制部217,令頭端部214可容置于本體20錐形端201內、而卡制部217則可穿過第一構件31的開槽3 121而卡制在開槽3121的另一側面上,使第一調整螺帽211螺合在螺桿部213上并可與卡制部217共同將第一構件31的第二接觸部312夾置定位,相對地,第二調整螺帽212螺合在螺桿部213上時則可與頭端部214共同將本體20的錐形端201夾置定位。而利用這種方式定位后欲加以調整時,以增加拉緊力量為例,可旋轉第一調整螺帽211與第二調整螺帽212使其分別遠離第一構件31及本體20的錐形端201而相對接近,使得第一構件31與錐形端201不再相對緊固在螺桿部213上,此時,因頭端部214受限于錐形端201內無法移動及旋轉,故旋轉螺桿部213可使其另一端的卡制部217可向本體20的方向接近,進而縮短卡制部217與錐形端201的相對距離,再將第一調整螺帽211鎖緊第一構件31、而第二調整螺帽212鎖緊錐形端201,如此即可增加本體20變形的伸長量而增加其預加的彈性力,反之,欲放松時則以相同方式反向操作即可。
又,當第二端部22使用與第一端部21相同構造時,亦可在第二端部22上進行調整,可視實際情況選擇較為方便操作的一端來調整,而其調整方式與上述第一端部21的調整方式相同,于此不再重復敘述。而若第二端部22是采用彎勾部224與第二構件32上所設的環或孔相勾設連接時,則調整作用將僅限于第一端部21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簡單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式彈簧,是應用在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間的連接以提供該第一構件及第二構件分別承受相反方向拉力的連接緩沖作用,并可直接調整該彈簧的預加彈性力大小,其特征在于該彈簧具有一承受拉力可產生彈性變形的本體、一固定于該本體一端而用以連接該第一構件的第一端部及一固定在該本體另一端用以連接該第二構件的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包括有一螺桿部及與該螺桿部螺合的一第一調整螺帽及一第二調整螺帽,該螺桿部可穿過該第一構件上相對設置的定位部,而令第一調整螺帽及第二調整螺帽分別位于定位部的相對兩側面,利用第一調整螺帽與第二調整螺帽以將第一構件相對夾置定位于該螺桿部上特定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彈簧的本體為一具材料彈性的金屬線呈螺旋狀圈繞所形成,該第一端部的螺桿部直接成形在該金屬線末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彈簧的本體為一具材料彈性的金屬線呈螺旋狀圈繞所形成,而該本體接近該第一端部位置處則使該金屬線以圈繞直徑漸縮的狀態形成一錐形端,并相對使該第一端部的螺桿部一端設有一尺寸大于該螺桿部外徑的頭端部,令該頭端部可容置定位于該錐形端內而不脫離,借此固定該螺桿部在該本體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端部包括有一螺桿部及與該螺桿部螺合的一第一調整螺帽及一第二調整螺帽,使該螺桿部可穿過該第二構件上所相對設置的定位部,而令該第一調整螺帽及第二調整螺帽分別位于該定位部的相對兩側面,利用該第一調整螺帽與該第二調整螺帽以將該第一構件相對夾置定位于該螺桿部上特定位置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彈簧的本體為一具材料彈性的金屬線呈螺旋狀圈繞所形成,令該第二端部的螺桿部直接成形在該金屬線另一末端。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彈簧的本體為一具材料彈性的金屬線呈螺旋狀圈繞所形成,而該本體接近該第二端部位置處則使該金屬線以圈繞直徑漸縮的狀態形成一錐形端,并相對使該第二端郁的螺桿部一端設有一尺寸大于該螺桿部外徑的頭端部,令該頭端部可容置定位于該錐形端內而不脫離,借此固定該螺桿部于該本體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端部具有一彎勾部,以勾設于該第二構件上所相對設置的一開孔而與該第二構件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彈簧的本體為一具材料彈性的金屬線呈螺旋狀圈繞所形成,令該第二端部的彎勾部直接成形于該金屬線另一末端。
9.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為一通孔。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調式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為一開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式彈簧,是應用于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間的連接以提供該第一構件及第二構件分別承受相反方向拉力的連接緩沖作用。該彈簧包含有一承受拉力可產生彈性變形的本體、一固定在該本體一端而用以連接該第一構件的第一端部及一固定在該本體另一端用以連接該第二構件的第二端部,令該第一端部包括有一螺桿部及與該螺桿部螺合的一第一調整螺帽及一第二調整螺帽,使該螺桿郜可穿過該第一構件上所相對設置的通孔或開槽,利用該第一調整螺帽與該第二調整螺帽可相對于該螺桿部上螺合產生位移的特性以將該第一構件相對夾置定位在該螺桿部上特定位置處進而使該彈簧的本體具有不同的預加彈性力存在。
文檔編號F16F1/00GK2492706SQ01232618
公開日2002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31日
發明者黃昆烈 申請人:黃昆烈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