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包括兩個分散盤主體、連接桿以及增流圈,所述兩個分散盤主體分別設置在豎直的連接桿上,分散盤主體側面設有鋸齒形小葉片,所述小葉片傾斜方向一致,所述增流圈設置在兩個分散盤主體之間,增流圈之間設有至少四根豎直方向的支桿,所述支桿上設有不同的彎曲弧度。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增加接觸次數,提高了分散效率和分散的物料質量,提高攪拌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攪拌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背景技術】
[0002]在化工、印染、建材等行業,渦輪攪拌器是一種常見設備,利用攪拌葉片邊緣的刀口鋸齒對被攪拌物體進行剪切分裂,以達到攪拌分散的目的,但是現有的分散盤,分散效率不高,難以滿足各種用戶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起分散作用的主要部件是刀口鋸齒,而刀口鋸齒設于邊緣部分,其截面積小,被攪拌物體與截面積小的刀口鋸齒接觸的次數少,攪拌機會降低,降低了攪拌分散的效果。【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增加接觸次數, 提高攪拌效果。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分散盤主體、連接桿以及增流圈,所述兩個分散盤主體分別設置在豎直的連接桿上,分散盤主體側面設有鋸齒形小葉片, 所述小葉片傾斜方向一致,所述增流圈設置在兩個分散盤主體之間,增流圈之間設有至少四根豎直方向的支桿,所述支桿上設有不同的彎曲弧度。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兩個分散盤主體與連接桿通過平鍵連接。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小葉片高度大于分散盤主體的厚度。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分散盤主體與增流圈通過螺栓活動連接。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增加接觸次數,提高了分散效率和分散的物料質量,提高攪拌效果。【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〇〇12] 附圖標記列表:
[0013]1、分散盤主體,2、連接桿,3、增流圈,4、小葉片,5、支桿,6、平鍵,7、螺栓。【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0015]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包括上下兩個分散盤主體1、連接桿2以及增流圈3,所述兩個分散盤主體1分別設置在豎直的連接桿2上,分散盤主體1側面設有鋸齒形小葉片4,所述小葉片4傾斜方向一致,所述增流圈3設置在兩個分散盤主體1之間,增流圈3之間設有至少四根豎直方向的支桿5,所述支桿5上設有不同的彎曲弧度。
[001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時不同的彎曲弧度的支桿5在旋轉時帶動物料加快運動,增加物料與小葉片4的接觸次數,提高了分散效率和分散的物料質量,提高攪拌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所述兩個分散盤主體與連接桿通過平鍵6連接,拆裝方便,連接穩固。
[0018]本實用新型所述小葉片4高度大于分散盤主體的厚度,增加分散面積,提高工作效率。
[0019]本實用新型所述分散盤主體與增流圈3通過螺栓7活動連接,便于更換。
[0020]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
【主權項】
1.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分散盤主體、連接桿以及增流 圈,所述兩個分散盤主體分別設置在豎直的連接桿上,分散盤主體側面設有鋸齒形小葉片, 所述小葉片傾斜方向一致,所述增流圈設置在兩個分散盤主體之間,增流圈之間設有至少 四根豎直方向的支桿,所述支桿上設有不同的彎曲弧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分散盤主 體與連接桿通過平鍵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葉片高度大 于分散盤主體的厚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輪攪拌器雙層分散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盤主體與 增流圈通過螺栓活動連接。
【文檔編號】B01F7/00GK205683861SQ201620608616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公開號201620608616.1, CN 201620608616, CN 205683861 U, CN 205683861U, CN-U-205683861, CN201620608616, CN201620608616.1, CN205683861 U, CN205683861U
【發明人】李靜華
【申請人】李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