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旋膜脫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橡膠廠所用脫氧熱水站成套裝置的改進。具體說是一種高效旋膜脫氧熱水站成套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該高效旋膜脫氧裝置由脫氧塔、水箱和貯水箱三部分組成。在脫氧塔的上部裝有旋膜管和降膜管組成的噴水旋膜管群室,噴水旋膜管群室的一側連接給水混調器,在脫氧塔的頂部裝有汽水分離器,旋膜管下方是汽水熱交換空間,汽水熱交換空間的下方裝有布水器和填料盒,在脫氧塔的底部裝有防滴板。在水箱上裝有進汽管和出水管,水箱與脫氧塔采用法蘭連接。已脫氧的水從水箱出水管進入貯水箱。噴水旋膜群室的結構是在上下管板之間把降膜管與噴水旋膜管按1∶3的比例順排或者錯排,焊在兩管板之間,噴水旋膜管上布有一組微孔。脫氧塔、水箱和貯水箱放在平臺上。
給水脫氧及傳熱傳質過程全部在脫氧塔內完成,給水經過兩個階段脫氧第一階段,水從給水混調器進入脫氧塔上部的噴水旋膜管群室內,噴水旋膜管群室內的水通過旋膜管上的微孔進入旋膜管內沿內壁旋流而下。上升的蒸汽從旋膜管的下部進入旋膜管,與噴出的水膜經傳熱傳質后與旋膜管中的水膜一同向下流動,水流出旋膜管后在汽水熱交換空間繼續與蒸汽傳熱傳質直至落入布水器,完成第一階段脫氧。氧氣、CO2等非凝結氣體經汽水分離器分離排入大氣,水被阻止落到上管板。噴水群膜管群室上壁板上的凝結水經降膜管向下流動,與上升的蒸汽換熱達到脫氧效果,而且還防止上壁板存水。第二階段,給水落入布水器后進入填料盒增大汽水接觸面積,完成第二階段脫氧。蒸汽從水箱蒸汽進口進入,從水箱與脫氧塔法蘭連接處經防滴板進入脫氧塔,先與填料盒來的水換熱,完成第二階段脫氧后經布水器進入汽水熱交換空間。脫氧后的水經水箱出水口進入貯水箱備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運行噪音小,節能效果顯著,可使脫氧水溶氧量降到7μg/L以下。
圖1是一種高效旋膜脫氧熱水站成套裝置的結構圖;圖2是脫氧塔的剖面示意圖。
在
圖1中1.貯水箱;2.水箱;3.脫氧塔;4.給水混調器;5.汽水分離器;6.法蘭;7.進汽管;8.出水管;9.進水管;10.平臺。
在圖2中11.填料盒;12.布水器;13.旋膜管;14.降膜管;15.噴水旋膜管群室;16.汽水熱交換空間;17.防滴板。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旋膜脫氧裝置,由脫氧塔(3)、水箱(2)和貯水箱(1)三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在脫氧塔(3)的上部裝有旋膜管(13)和降膜管(14)組成的噴水旋膜管群室(15),噴水旋膜管群室(15)的一側連接給水混調器(4),在脫氧塔(3)的頂部裝有汽水分離器(5),旋膜管(13)下方是汽水熱交換空間(16),汽水熱交換空間(16)的下方裝有布水器(12)和填料盒(11),在脫氧塔(3)的底部裝有防滴板(17),在水箱(2)上裝有進汽管(7)和出水管(8),水箱(2)與脫氧塔(3)采用法蘭(6)連接,已脫氧的水從水箱出水管(8)進入貯水箱(1),脫氧塔(3)、水箱(2)和貯水箱(1)放置在平臺(10)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旋膜脫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水旋膜群室(15)為上下板之間把降膜管(14)與旋膜管(13)按1∶3的比例順排或者錯排,焊在兩板之間,旋膜管(13)上布有一組微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高效旋膜脫氧裝置,由脫氧塔、水箱和貯水箱三部分組成。在脫氧塔的上部裝有旋膜管和降膜管組成的噴水旋膜管群室,噴水旋膜管群室的一側連接給水混調器,在脫氧塔的頂部裝有汽水分離器,旋膜管下方是汽水熱交換空間,汽水熱交換空間的下方裝有布水器和填料盒,在脫氧塔的底部裝有防滴板。在水箱上裝有進汽管和出水管,水箱與脫氧塔采用法蘭連接。已脫氧的水從水箱出水管放入貯水箱。高效旋膜脫氧裝置,結構簡單,運行噪音小,節能效果顯著,降低脫氧水中溶氧量到7μg/L以下。
文檔編號B01D19/00GK2551315SQ0224379
公開日2003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7日
發明者劉穎超, 劉雙全 申請人:泰安市利德容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