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構筑物在具體運行時需要通過多個池體進行處理,各池體運行的工況不 同,如曝氣、攪拌、沉淀或漂洗排水等等,污水也就需要在各區域間進行流通進行不同的處 置,通用的做法是使用隔擋池壁將污水分成兩個或多個相對獨立的工況區域,通過各池區 池底開設的開孔鋪設方管進行連通,使用這種連通方式,在不影響各區域的水流導通和工 況轉換的前提下,會增大因水頭損失而帶來的能耗,由于方管需要在池底板以下進行施工, 造價較高,無形中增加了施工難度,且完成后不易維護檢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 結構,結構簡單,便于施工,易于控制成本,在不影響各區域的水流導通和工況轉換的前提 下,降低了因水頭損失而帶來能耗,且降低了造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 結構,用于連通污水處理構筑物的池區,所述連通井結構包括內圈豎井和外圈豎井,所述外 圈豎井設置在所述內圈豎井的外周,所述外圈豎井具有外井壁,所述外圈豎井是所述外井 壁圍擋所述內井壁和池區具有的隔擋壁而成;所述外井壁的底部分別開設用于與所述內圈豎井以及所述池區相導通的開孔。所述內圈豎井具有內井壁,所述內圈豎井是所述內井壁圍擋所述池區具有的所述 隔擋壁構成;所述用于與所述內圈豎井相導通的開孔開設在所述池區的底部;所述用于與所述外圈豎井相導通的開孔開設在所述外井壁的底部。所述內圈豎井是一端具有開口的柱狀中空結構,所述內圈豎井的橫截面呈“ 口,, 形。所述內井壁自所述池區的池底延展垂直于所述池底表面設置。所述外圈豎井是一端具有開口的柱狀中空結構,所述外圈豎井的橫截面呈“凹” 形。所述外井壁自所述池區的池底延展垂直于所述池底表面設置。所述內井壁的高度小于所述外井壁的高度。所述池區至少包括兩個反應和沉淀工況不同的區域;所述隔擋壁是所述工況不同 的區域的共用池壁。所述內圈豎井具有的內井壁和所述外圈豎井具有的外井壁同為所述池區的一道池壁。所述內圈豎井的開孔設置在所述池區具有的隔擋壁的底端。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隔擋壁22和外井壁32的底部分別開設與內圈豎井1或外圈豎井3相導通的開孔,將不 同工況區域相連通,在不影響各區域的水流導通和工況轉換的前提下,降低了因水頭損失 而帶來能耗,結構簡單,便于施工,易于控制成本;此外,建造在池底以上的連通井,更便于 連通井的日常維修。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 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 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圖1所示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A-A方向上的剖 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圖1所示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B-B方向上的剖 面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處理構筑物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 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結合參見圖1、圖2以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 結構,用于連通污水處理構筑物的各池區,包括內圈豎井1和外圈豎井3,所述外圈豎井3設 置在所述內圈豎井1的外周,是所述外圈豎井3具有的外井壁32圍擋所述內井壁12和池 區的隔擋壁22構成。優選的,所述內圈豎井1是所述內圈豎井1具有的內井壁12圍擋池區2的隔擋壁 22構成。內圈豎井1是一端具有開口 14的柱狀中空結構,其橫截面呈“口”形,內圈豎井1 是其內井壁12圍擋池區2具有的隔擋壁22構成,內井壁12自污水處理構筑物池區2的池 底24延展垂直于所述池底24的表面設置,且為一合理的距離,內井壁12的高度小于池區 2具有的隔擋壁22的高度。隔擋壁22的底部開設與內圈豎井1相導通的開孔221,池區2隔擋壁22 —側的水 流可通過隔擋壁22底部開設的開孔221進出所述內圈豎井1。外圈豎井3與所述內圈豎井1是同心設置而成,是一端具有開口 34的柱狀中空結 構,其橫截面同樣呈“凹”形,外圈豎井3設置在內圈豎井1的外周,其由外圈豎井3具有的 外井壁32圍擋所述內井壁12和池區的隔擋壁22構成,外井壁32同樣自污水處理構筑物 池區2的池底24延展垂直于所述池底24的合理距離設置,其高度與池區2具有的隔擋壁 22的高度大致相同。外井壁32底部的四周開設若干用于將與外圈豎井3相導通的開孔321,池區2隔 擋壁22 —側的水流可通過外井壁32底部的四周開設的開孔321進出所述外圈豎井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污水處理構筑物在具體運行時,池區至少包括兩個工況不同 的區域,池區2具有的隔擋壁22的作用是將兩側的污水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工況區域,隔
4擋壁是所述工況不同的區域的共用池壁,如圖示4所示,隔擋壁22將池體2具有的第一反 應沉淀區7和反應區8相隔擋、反應區8和第二反應沉淀區9相隔擋,本實施例中,隔擋壁 22是各區的共用池壁,也是連通的所述池區的共用井壁。在污水處理工序中,第一反應沉淀區7、反應區8以及第二反應沉淀區9所需要運 行的工況不同,如反應、沉淀和漂洗排水等等,污水也就需要在各區域間進行流通進行不同 的處置,連通井的作用就是將各區域的水流導通以便進行工況的轉換。本實施例以反應區 8中的污水進入第一反應沉淀區7和第二反應沉淀區9為例詳細介紹連通井結構所起到的 作用,首先,設定池區為空池,反應區8通過進水系統運行進水工況,不斷有污水涌入反應 區8,污水通過隔擋壁22底部開設的開孔221進入內圈豎井1中,隨著反應區8中污水液面 的不斷提升,內圈豎井1中的液面也不斷提高,當污水液面達到內圈豎井1的開口 14處時 反應區8中仍持續進水,由于內井壁12的高度小于池區2具有的隔擋壁22的高度并且外 圈豎井3設置在所述內圈豎井1的外周,污水從內圈豎井1的開口 14涌入外圈豎井3中, 并通過外井壁32底部的四周開設的與第一反應沉淀區7和第二反應沉淀區9相導通的開 孔321進入第一反應沉淀區7和/或第二反應沉淀區9中。可以理解的是,污水也可以通過連通井從第一反應沉淀區7和/或第二反應沉淀 區9進入反應區8,此過程中污水從外圈豎井3流至內圈豎井1中,連通井中的污水流通過 程與上述過程相逆且流態相逆,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內圈豎井1 和外圈豎井3的形狀并不限定,其可以是上述實施方式中的中空矩形柱體,也可以是中空 圓柱體,截面呈任意四邊形、五邊形等等其他常見的中空結構,主要滿足外圈豎井3設置在 內圈豎井1的外周,且兩豎井具有一共用井壁即可,該共用井壁可以是池區2具有的隔擋壁 22。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由于在隔擋壁22和外井 壁32的底部分別開設與內圈豎井1或外圈豎井3相導通的開孔,將不同工況區域相連通, 在不影響各區域的水流導通和工況轉換的前提下,降低了因水頭損失而帶來能耗,結構簡 單,便于施工,易于控制成本;此外,建造在池底以上的連通井,更便于連通井的日常維修。以上所揭示的僅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 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 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用于連通污水處理構筑物的池區,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井結構包括內圈豎井和外圈豎井,所述外圈豎井設置在所述內圈豎井的外周,所述外圈豎井具有外井壁,所述外圈豎井是所述外井壁圍擋所述內井壁和池區具有的隔擋壁而成;所述外井壁的底部分別開設用于與所述內圈豎井以及所述池區相導通的開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豎井具 有內井壁,所述內圈豎井是所述內井壁圍擋所述池區具有的所述隔擋壁構成;所述用于與 所述內圈豎井相導通的開孔開設在所述池區的底部;所述用于與所述外圈豎井相導通的開孔開設在所述外井壁的底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豎井是 一端具有開口的柱狀中空結構,所述內圈豎井的橫截面呈“口 ”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井壁自所 述池區的池底延展垂直于所述池底表面設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豎井是 一端具有開口的柱狀中空結構,所述外圈豎井的橫截面呈“凹”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井壁自所 述池區的池底延展垂直于所述池底表面設置。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井壁的高 度小于所述外井壁的高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區至少包 括兩個工況不同的區域;所述隔擋壁是所述工況不同的區域的共用池壁。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豎井具 有的內井壁和所述外圈豎井具有的外井壁同為所述池區的一道池壁。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豎井的 開孔設置在所述池區具有的隔擋壁的底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用于將污水處理構筑物的池區之間的水流連通,所述連通井結構包括內圈豎井和外圈豎井,它們的一側同為池區的一道池壁,所述外圈豎井井壁設置在所述內圈豎井的井壁的外周,所述外圈豎井具有外井壁,所述外圈豎井是由所述外井壁圍擋所述池區具有的隔擋壁構成;所述隔擋壁和所述外井壁的底部分別開設用于與所述內圈豎井或所述外圈豎井相導通的開孔。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連通井結構,在不影響各區域的水流導通和工況轉換的前提下,降低了因水頭損失而帶來能耗,結構簡單,便于施工,造價降低,易于控制成本;此外,建造在池底以上的連通井,更便于連通井的日常維修。
文檔編號C02F1/00GK201762120SQ20102011642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9日
發明者劉勁松, 劉章富, 吳平勝, 孟凡良, 張健君, 楊淑芳, 熊楊, 鄭金偉, 郝曉龍, 陳桂紅, 黃曉丹, 齊芳菲 申請人: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