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流道寬度變化的板式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xu)號:10591835閱讀:357來(lai)源(yuan):國(guo)知局
一種流道寬度變化的板式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板式換熱器,所述板式換熱器包括換熱板片、密封墊片,密封墊片位于相鄰的換熱板片之間,所述密封墊片安裝在換熱板片周邊的密封凹槽內,不同換熱板片上,距離換熱器流體入口越遠,分流流道寬度越小。本發明通過分流流道寬度W不斷的減少可以使得流體不斷的加速,避免因為動力不足導致的流體運行緩慢,進一步提高換熱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流道寬度變化的板式換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換熱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板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換熱板片間的密封墊片可以使板式換熱器的檢修維護更加迅速,可以方便快捷地就地更換墊片。但是這種結構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密封墊片與板片連接時,墊片易竄位、偏離密封槽,使墊片的密封功能下降導致泄漏甚至失效,嚴重地影響板式換熱器的使用性能。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僅用同一種新的密封墊片已解決板式換熱器密封不好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板式換熱器中使用的換熱板片,所述換熱板片中設置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為梯形結構,所述梯形結構的上下兩邊為平行得邊,上邊為短邊,下邊為長邊,所述梯形結構的平行的兩條邊的短邊位置設置開口,所述密封墊片為與密封凹槽互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所述密封墊片從開口處放入到密封凹槽內。
[0004]作為優選,所述密封凹槽在左右兩條邊的內部設置凸起。
[0005]作為優選,凸起為三角形。
[0006]作為優選,所述凸起在每一邊分別設置多個。
[0007]作為優選,所述換熱板片中設置至少一個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將流經換熱板片的換熱流體的流動路徑分成至少兩個分流流道,分流部件設置開口,使得所述的換熱板片中的分程流道為串聯結構,從而使換熱流體在換熱板片上形成S形流道。
[0008]優選的,分流部件的開口長度LI,分流部件的長度為L2,分流流道寬度W,則滿足如下關系式:
Ll/L=a-b*Ln(Ll/ W)_c*( LI/ ff);
其中 L=L1+L2;
400〈L〈800mm,80〈Ll〈140mm,130〈W〈150mm;Ln 是對數函數
0.17<L1/L<0.22, 0.5〈 LI/ ff <1.1
0.18〈a〈0.21,0.014〈b〈0.016,0.0035〈c〈0.004。
[0009]優選的,分流部件是通過密封槽和密封墊實現的,所述密封槽設置在換熱板片上,通過將密封墊插入到密封槽內,從而形成分流部件。
[0010]優選的,密封墊采用橡膠材料。所述橡膠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三元乙丙橡膠7-9份,丁苯膠3-6份,氧化鋅6-8份,白炭黑13-15份,促進劑4_5份,發泡劑2_8份,環烷油5-6份,鈦白粉20份,天然橡膠50-55份,萊茵散10-13份,硅橡膠15-17份,碳化硅2份,三聚腈胺2份,防老劑0.6份至1.5份,軟化劑4份至6份,硫化劑2.2份至4份。
[0011 ]優選的,沿著流體流動的方向,不同的分流流道的寬度W不斷的減少。
[0012]優選的,所述的換熱板片采用銅合金材料,所述銅合金由銅、鐵、錳、鈰、鎂、錫、銀、鉻及其他輔材加工而成,所述銅合金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別為:銅71.2%?82.5%、鐵3.3%?4.5%、錳I.1%?2.5%、鈰0.35%?0.45%、鎂0.77%?I.3%、錫0.028%?0.14%、銀0.06%?0.09%、鉻0.3%?0.9%,剩余為輔材。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板式換熱器及其換熱板片具有如下的優點:
I)本發明通過設置梯形結構的密封凹槽以及與之對應的密封墊片,可以使得密封凹槽和密封墊片緊緊的嵌合在一起,避免使用粘合劑,增加了密封的牢固性。
[0014]2)本發明僅用同一種板片改變密封結構來實現冷、熱側流體流通截面積不相等的需求,而且這些板片組裝而成的板式換熱器采用單側接管的組裝形式,可以節省很大的安裝和維修費用。
[0015]3)本發明通過多次試驗,得到一個最優的換熱板片優化結果,并且通過試驗進行了驗證,從而證明了結果的準確性。
[0016]4)開發了新的換熱板片的材料。
[0017]5)開發了新的密封墊片的材料。
[0018]6)通過通道寬度的變化設置,提高了換熱系數。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明板式換熱器密封槽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密封墊片橫截面示意圖;
圖3是一個流道并聯的板式換熱器示意圖;
圖4是流道串聯的板式換熱器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分程板片結構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分程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流量大的流體的板片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分程板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5的分程板片的尺寸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如下:
I第一流體進口,2第一流體出口,3第二流體進口,4第二流體出口,5端板,6端板,7分流流道,8分流密封槽,9分流密封墊,10換熱板片,11分流流道,12分流流道,13密封墊片,密封凹槽14,凸起15,凸起16,開口 17,凹部18。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0022]本文中,如果沒有特殊說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X”、表示乘法。
[0023]一種板式換熱器,所述板式換熱器包括換熱板片10、密封墊片13,密封墊片13位于相鄰的換熱板片10之間,所述密封墊片13安裝在換熱板片10周邊的密封凹槽14內,所述密封凹槽,14為梯形結構,所述梯形結構的上下兩邊為平行得邊,上邊為短邊,下邊為長邊,所述梯形結構的平行的兩條邊的短邊位置設置開口 17,所述密封墊片17為與密封凹槽互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所述密封墊片13從開口 17處放入到密封凹槽14內。
[0024]通過設置梯形結構的密封凹槽以及與之對應的密封墊片,可以使得密封凹槽和密封墊片緊緊的嵌合在一起,避免使用粘合劑,增加了密封的牢固性。
[0025]作為優選,所述的梯形結構為等腰梯形結構。
[0026]作為優選,所述密封凹槽14在左右兩條邊的內部設置凸起15,與之對應,在密封墊片13的梯形結構的左右兩條邊的外部設置與凸起,15對應的凹部18。通過上述結構,使得密封凹槽和密封墊片嵌合的更加牢固,密封效果更好。
[0027]作為優選,所述密封凹槽14在下部的邊的內部設置凸起16,與之對應,在密封墊片13的梯形結構的下部的邊的外部設置與凸起,16對應的凹部19。通過上述結構,使得密封凹槽14和密封墊片13嵌合的更加牢固,密封效果更好。
[0028]作為優選,凸起15為三角形,凸起16為長方形。
[0029]作為優選,所述凸起15在每一邊分別設置多個,作為優選為3— 5個。
[0030]作為優選,三角形凸起15的下部邊與梯形的下部的邊平行。通過這樣設置,可以使得安裝密封墊片13更加容易,安裝方便。
[0031]作為優選,梯形的左右兩條邊和長邊(即下部的邊)的夾角為40— 70°,優選為50 —60°。梯形的高度與短邊之間的長度為1: (2 — 4),優選為1:3。設置這樣的角度和長度,一方面要考慮嵌合的牢固性,一方面要考慮安裝的便利性。角度越小,高度越高,則安裝越困難,但是嵌合牢固性好,密封效果好。反之,角度越大,高度越低,則安裝越容易,但是嵌合牢固性差,密封效果差。上述的角度和高度是考慮安裝便利性和嵌合牢固性進行的綜合考慮得到的最優的效果。
[0032]—般情況下,板式換熱器板片兩側冷、熱流體通道的橫截面積是相等的(圖3a)。在此種情況下,如果兩種流體的流量(指體積流量)相差不大,此時同一種流體的流道可以采取互相平行并聯的方式,如圖3a,此時板式換熱器兩側流體的換熱系數相差不大,整個換熱器換熱系數很高,而且這樣設置還可以使得兩種流體的進出口都在一個端板5上,如圖3b所示,有利于板式換熱器的拆解檢修和板片清洗。但是如果兩種流量相差較大的流體進行換熱時,如果兩種流體都采取并聯的流體通道,則會出現較小流量的流速太低,從而導致更低的換熱系數。因此通常將低流量流體通道設置成串聯的形式,如圖4a所示,這樣就無法將冷熱流體的四個進出口全部設置在一個端板上,只能設置在兩個端板5、6上,如圖4b所示,在兩個端板上都設置流體進出接口,在換熱器跟管路處于連接狀態時,板式換熱器將拆卸困難,需要兩端拆卸,造成檢修不便。
[0033]所述板式換熱器中使用的換熱板片10,所述換熱板片10中設置至少一個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將流經換熱板片的換熱流體的流動路徑分成至少兩個分程流道7,所述的換熱板片10中的分程流道7為串聯結構。通過上述的分程流道7的串聯結構,使得流體因此經過所有的分程流道7,如圖6所示,從而使換熱流體在換熱板片10上形成S形流道。
[0034]通過設置分流部件,使得流量小的流體可以充滿整個換熱板片,從而避免了出現一些流體短路的換熱區域,從而增加了換熱系數,提高了整個換熱器的換熱系數;此外,通過設置分流部件,使得小流量的流體也能夠實現在多個板片中的流體通道的并聯,如圖3a所示,避免了為了提高換熱系數而將小流體通道設置為圖4a所示的串聯的結構,從而可以使得流體的四個進出口 1-4都設置在同一個端板上,從而使得維護方便。
[0035 ]大流量流體的體積流量是小流量流體的體積流量的2倍以上。
[0036]作為優選,分流部件是通過密封槽8和密封墊9實現的,所述密封槽8設置在換熱板片上,通過將密封墊9插入到密封槽8內,從而形成分流部件。
[0037]作為優選,密封槽和密封墊分別采用圖1、2結構的密封槽和密封墊。
[0038]作為優選,分流部件是通過在換熱板片上直接設置密封條來實現。作為優選,密封條和換熱板片一體化制造。
[0039]在換熱板片的流體進口和出口的上下兩端上,即圖5的上下兩端,分流部件在一端是封閉的,在另一端是設置開口的,其中沿著左右方向,開口位置是交替設置在上下兩端,這樣保證流體通道形成S形。
[0040]請注意,前面以及后面所提到的上下左右方向并不限定于使用狀態中的是上下左右方向,此處僅僅是為了表述圖5中的板片的結構。
[0041]圖5、8所述的板片因為設置了兩個分流部件,因此流體的進出口設置在上端和下端。當然也可以設置I個或者奇數個分流部件,此時的流體的進出口位置就位于同一端上,即同時位于上端或下端。
[0042]如前所述的S形流道可以是半個S形,例如只設置一個分流部件的情況,也可以是整個S形,例如圖5、8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個一個S形和/或半個S形的組合,例如設置大于2個分流部件的情況,例如3個分流部件就是I 一個S形和半個S形的組合,4個分流部件就是2個S形,等等以此類推。
[0043]對于采用密封墊的形式,作為優選,密封墊與板式換熱器換熱板片之間的設置的墊片一體化設計,因此本發明也提供了一中板式換熱器中在換熱板片之間使用的墊片。所述墊片中設置至少一個分流密封墊9,所述分流密封墊9將流經換熱板片的換熱流體的流動路徑分成至少兩個分程流道7,所述的換熱板片10中的分程流道7為串聯結構,從而使換熱流體在換熱板片1上形成S形流道。
[0044]在數值模擬和實驗中發現,通過設置分流部件,能夠使得換熱器換熱系數增加,但是同時也帶來流動阻力的增加。通過數值模擬和實驗發現,對于分流流道的寬度,如果過小,會導致流動阻力過大,換熱器的承壓太大,而且可能產生流道兩側邊界層沿著流體流動方向重合,而導致換熱系數下降,同理,分流流道過大也會導致降低板式換熱器的換熱系數,因此對于分流通道7具有一個合適的數值;對于分流部件開口的長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開口過小,會導致流體通過開口流過的數量過小,在增加壓力的同時降低了換熱系數,同理,如果過大,則流體會產生短路區域,起不到相應的換熱效果,因此對于開口也有一個合適的長度。因此在分流部件的開口長度、分流部件的長度、分流流道寬度之間滿足一個最優化的尺寸關系。
[0045]因此,本發明是通過多個不同尺寸的換熱器的上千次數值模擬以及試驗數據,在滿足工業要求承壓情況下(2.5MPa以下),滿足最大換熱量的情況下總結出的最佳的換熱板片的尺寸優化關系。
[0046]如圖9所示,分流部件的開口長度LI,分流部件的長度為L2,分流流道寬度W,則滿足如下關系式:
Ll/L=a-b*Ln(Ll/ W)_c*( LI/ ff);
其中 L=L1+L2;
400〈L〈800mm,80〈Ll〈140mm,130〈W〈150mm;Ln 是對數函數0.17<L1/L<0.22, 0.5〈 LI/ ff <1.1
0.18〈a〈0.21,0.014〈b〈0.016,0.0035〈c〈0.004。
[0047]其中開口長度是沿著分流部件,從開口出現的位置沿伸到流體通道的最遠的位置,如圖9中的A點。
[0048]作為優選,a=0.19,b=0.015, c=0.0037;
作為優選,隨著LI/ W的不斷增加,a的數值不斷減少;
作為優選,隨著LI/ W的不斷增加,b、c的數值不斷增加。
[0049]作為優選,分流通道的流體的流速為0.4-0.8m/s,優選,0.5 — 0.6m/s,在此流速下采取上述公式得到的換熱效果最好。
[0050 ] 優選,換熱器換熱板的板間距4-6mm,優選5mm。
[0051]對于圖6中的采用密封墊的與墊片一體化的形式,也滿足上述公式情況下,換熱效果最優。
[0052]作為優選,多個分流部件是互相平行。
[0053]作為優選,沿著流體流動的方向(即距離換熱板片的流體入口越遠),同一換熱板片上不同的分流流道的寬度W不斷的減少。例如,圖5中的分流流道7的寬度大于分流流道11,分流流道11的寬度大于分流流道12。通過分流流道寬度W不斷的減少可以使得流體不斷的加速,避免因為動力不足導致的流體運行緩慢。
[0054]作為優選,沿著流體流動的方向,同一分流流道的寬度W不斷的減少。例如,分流流道7內,沿著流體流動方向(即圖5從上到下),寬度W不斷的減少。此時,對于前面公式中的W采用的是平均寬度W。
[0055]作為優選,不同換熱板片上,距離換熱器流體入口越遠,分流流道寬度越小。主要是距離入口越遠,則分配流體越少,通過流道寬度的變化使得流體保證一定的流速。
[0056]作為優選,換熱板片設置波紋,波紋的高度不同。同一板片上,沿著流體的流動路徑,同一個分流通道內的波紋高度逐漸升高,例如分流流道7內,沿著流體流動方向(即圖5從上到下),波紋高度逐漸升高。
[0057]作為優選,分流流道距離換熱板片流體入口距離越遠,不同分流流道內的波紋的高度越高,例如,圖5中的分流流道7內的波紋高度小于分流流道11,分流流道11的波紋高度小于分流流道12。
[0058]作為優選,不同換熱板片上,距離換熱器流體入口越遠,波紋高度越高。主要是距離入口越遠,則分配流體越少,通過波紋高度的變化使得流體保證一定的流速。
[0059]作為優選,換熱板片設置波紋,波紋的密度不同。同一板片上,沿著流體的流動路徑,同一個分流通道內的波紋密度逐漸變大,例如分流流道7內,沿著流體流動方向(即圖5從上到下),波紋密度逐漸變大。
[0000]作為優選,分流流道距離換熱板片流體入口距離越遠,不同分流流道內的波紋的密度變大。例如,圖5中的分流流道7內的波紋密度小于分流流道11,分流流道11的波紋密度小于分流流道12
作為優選,不同換熱板片上,距離換熱器流體入口越遠,波紋密度越大。主要是距離入口越遠,則分配流體越少,通過波紋高度的變化使得流體保證一定的流速。
[0061 ]作為優選,前面所提到的波紋高度和/或密度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小。
[0062]作為優選,所述的換熱板片采用銅合金材料,所述銅合金由銅、鐵、錳、鈰、鎂、錫、銀、鉻及其他輔材加工而成,所述銅合金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別為:銅71.2%?82.5%、鐵3.3%?4.5%、錳I.1%?2.5%、鈰0.35%?0.45%、鎂0.77%?I.3%、錫0.028%?0.14%、銀0.06%?0.09%、鉻0.3%?0.9%,剩余為輔材。
[0063]作為優選,所述輔材由氯化鋅及木炭混合加工而成。
[0064]作為優選,所述銅合金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別為:銅76.3%、鐵4.4%、錳I.8%、鈰0.5%、鎂1.07%、錫0.007%、銀0.75%、鉻0.6%,剩余為輔材。
[0065]上述銅合金的加工方法如下:
1、用中頻感應爐將電解銅熔化并升溫至1300?1400°C,加入金屬鉻、銀保溫33分鐘;
2、撈出爐渣后,加入其余成分并攪拌均勻。然后出爐澆鑄,并控制爐溫在13400C;
3、采用半連續式澆鑄,澆鑄時用氮氣保護;
4、根據需要將鑄件鍛打或壓力加工成零部件,然后將零部件加熱至900°C保溫3小時淬水,再在479 °C溫度下保溫2?3小時進行時效處理;
經上述規范制成的銅合金具有耐高溫、導熱系數高的特性,并且大大改善了抗變形能力和耐磨性。
[0066]作為優選,密封墊9和/或換熱板片之間的密封墊片采用橡膠材料。所述橡膠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三元乙丙橡膠7-9份,丁苯膠3-6份,氧化鋅6-8份,白炭黑13-15份,促進劑4-5份,發泡劑2-8份,環烷油5_6份,鈦白粉20份,天然橡膠50-55份,萊茵散10-13份,硅橡膠15-17份,碳化硅2份,三聚腈胺2份,防老劑0.6份至1.5份,軟化劑4份至6份,硫化劑2.2份至4份。
[0067]作為優選,三元乙丙橡膠8份,丁苯膠5份,氧化鋅7份,白炭黑14份,促進劑4份,發泡劑4份,環烷油6份,鈦白粉20份,天然橡膠52份,萊茵散12份,硅橡膠16份,碳化硅2份,三聚腈胺2份;防老劑0.9份,軟化劑5份,硫化劑3份。
[0068]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在密煉機中依次加入所述三元乙丙橡膠、丁苯膠、氧化鋅、白炭黑、促進劑、發泡劑、環烷油、鈦白粉、天然橡膠、萊茵散、硅橡膠、碳化硅、三聚腈胺以及促進劑和防老劑,然后啟動密煉機進行第一次混煉,時間70秒至75秒,溫度為60 0C至70 °C ;
B.在A步驟的密煉機中加入軟化劑進行第二次混煉,時間75秒,溫度小于1050C,然后冷卻排膠;
C.硫化:將B步驟的膠排到壓片機上再加入硫化劑進行翻煉,時間125—140秒,下片即得。
[0069]作為優選,促進劑是促進劑D。
[0070]作為優選,所述促進劑為二硫代氨基甲酸鹽;所述防老劑為聚乙烯蠟;所述軟化劑為石蠟;所述硫化劑為硫化樹脂。
[0071]所述橡膠具有如下優點:I)通過添加氧化鋅、鈦白粉的物料復配,所得材料彈性好,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耐磨耐用,壽命長,不易磨損。2)由于采用聚乙烯蠟作為防老化劑,可提高橡膠的持久度、硬度和抗磨損性;3)硫化時間短,使橡膠由線形結構的大分子交聯成為立體網狀結構的大分子,產出的橡膠其抗張、定伸、耐磨的性能好。
[0072]所述換熱板片3的兩側壁面設置防腐層。冷源和/或熱源側壁面的防腐層是由涂覆防腐涂料生成,防腐涂料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如下:片狀鋅粉6.6-8.3%,氧化鋁為8-9%,硼酸為7.2-9.2%,丙烯酸為0.7-0.9%,潤濕分散劑為0.4-0.5%,增稠劑為0.15-0.23%,消泡劑為0.14-0.23%,余量的水。該種涂料通過噴涂、刷涂、浸涂施涂于換熱板片表面,80 土1 °C烘干1?60分鐘,280 ± 40 °C固化燒結30?60分鐘,形成良好耐蝕涂層。
[0073]制備上述水性防腐涂料的方法,該方法按照以下步驟實施,
a、按涂料總質量百分比,分別稱取一定量的水、0.4%的潤濕分散劑和0.23%的消泡劑,然后混合到一起,充分攪拌使之溶解制成涂料混合液Al,再向混合液Al中加入占涂料總質量的8.3%的片狀金屬粉,攪拌均勻制成涂料混合液A2;
b、按涂料總質量百分比,稱取7.3%硼酸,組成混合液,加入到20%?40%的水中充分溶解制成無機酸混合液BI,再向混合液BI中加入8%的氧化物粉,攪拌至無沉淀制成無機酸混合液B2;
c、按涂料總質量百分比,稱取0.7%的丙稀酸,加入到5%?15 %的水中,充分攪拌均勻制成還原劑混合液C ;
d、按涂料總質量百分比,稱取0.15%的增稠劑羥乙基纖維素,加入到2.5%?15%的水中,攪拌至溶解呈半透明狀且無凝膠出現即停止攪拌制成增稠劑混合液D;
e、將配制的無機酸混合液B2加入到涂料混合液A2中,然后加入還原劑混合液C配制量的1/5?1/2,邊攪拌邊加入增稠劑混合液D,再加入余量的水,繼續攪拌30?90分鐘,直到涂料混合液均勾一致無團聚顆粒為止,最后再加入剩余的還原劑混合液C,再攪拌10?40分鐘,即得。
[0074]該種涂料通過噴涂、刷涂、浸涂施涂于翅片管表面,80 ± 10°C烘干10?60分鐘,280± 40 °C固化燒結30?60分鐘,形成良好耐蝕涂層。
[0075]所述潤濕分散劑為平平加系列中的SA-20,所述的增稠劑選用羥乙基纖維素;所述的消泡劑選用磷酸三丁酯。
[0076]圖7展示了流量大的流體的流動通道,實際上,對于本發明來說,兩種換熱流體都可以使用流量小的流體。例如在換熱板片一定的情況下,兩種流體的流量都很小,此時兩種流體的流動通道都可以采取圖5、圖8形式的板片。
[0077]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但本發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板式換熱器,所述板式換熱器包括換熱板片、密封墊片,密封墊片位于相鄰的換熱板片之間,所述密封墊片安裝在換熱板片周邊的密封凹槽內,所述密封凹槽,為梯形結構,所述梯形結構的上下兩邊為平行得邊,上邊為短邊,下邊為長邊,所述梯形結構的平行的兩條邊的短邊位置設置開口,所述密封墊片為與密封凹槽互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所述密封墊片從開口處放入到密封凹槽內;所述密封凹槽在左右兩條邊的內部設置凸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板片中設置至少一個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將流經換熱板片的換熱流體的流動路徑分成至少兩個分流流道,分流部件設置開口,使得所述的換熱板片中的分程流道為串聯結構,從而使換熱流體在換熱板片上形成S形流道,不同換熱板片上,距離換熱器流體入口越遠,分流流道寬度越小。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分流部件的開口長度LI,分流部件的長度為L2,分流流道寬度W,則滿足如下關系式: Ll/L=a-b*Ln(Ll/ W)_c*( LI/ ff); 其中 L=L1+L2; 400〈L〈800mm,80〈Ll〈140mm,130〈W〈150mm;Ln 是對數函數 .0.17<L1/L<0.22, 0.5〈 LI/ ff <1.1 .0.18〈a〈0.21,0.014〈b〈0.016,0.0035〈c〈0.004。
【文檔編號】F28F21/08GK105953621SQ201610348830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9日
【發明人】趙煒
【申請人】于仁麟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