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wen)檔序號(hao):4738054閱讀(du):805來源:國(guo)知(zhi)局
專利名稱: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不會產生臭氧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具體指一種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的使用也不斷得到普及。現有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主要是利用電暈放電原理,即利用空氣負離子發生器所產生的負高壓電離空氣分子,以形成帶正電的正離子和帶負電的電子,從而使空氣中產生帶負電荷的空氣負離子,早期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所采用的是雙電極,其缺點在于產生空氣負離子的同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臭氧,為此現有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大多采用單電極方式,并將其電壓提高到一萬伏左右,從而有效地減少了臭氧的產生,并使單位空間中產生足夠的空氣負離子,但由于其電壓較高,容易給使用者造成觸電的危險,為確保安全,現有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均將發射電極安置于絕緣良好的塑料罩內,并使所產生的空氣負離子從塑料罩的小孔中逸出,或采用風扇強行吹出,由于上述朔料罩的使用,使得現有空氣負離子發生器所產生的空氣負離子濃度受到影響(一般均在三百萬個/立方厘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以通過其獨特的,并簡單有效的安全保護裝置,使其既有效地保留現有技術的各種功能和優點,同時又具有使用方便、結構簡單、使用安全可靠、所產生的空氣負離子濃度高以及不會產生臭氧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的一種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主要由高壓發生電路、發射電極以及殼體組成,其特征在于在高壓發生電路的高壓輸出端與發射電極之間,串聯有一只或多只高阻值電阻,上述發射電極裸露在殼體外。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由于采用了獨特的,并簡單有效的安全保護裝置,即在高壓發生電路的高壓輸出端與發射電極之間,串聯有一只或多只高阻值電阻,使其既有效地保留了現有技術的各種功能和優點,同時又具有使用方便、結構簡單、使用安全可靠、所產生的空氣負離子濃度高、不會產生臭氧以及用途廣泛的優點,從而有效地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電路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主要由高壓發生電路(3)、發射電極(2)以及殼體(1)組成,在高壓發生電路(3)的高壓輸出端(4)與發射電極(2)之間,串聯有一只或多只高阻值電阻(5)(在實施例中該電阻選用阻值為200兆歐的電阻,或串聯后阻值達200兆歐的電阻組),上述發射電極(2)裸露在殼體(1)外。上述高壓發生電路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各種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的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由于高壓發生電路在通電使用時將產生一萬伏左有的高壓,并通過與之相聯接的發射電極電離空氣,產生空氣負離子,當人(或畜)與之接觸或接近時將導致觸電而造成損害,因而現有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的發射電極必須裝置在殼體內;當在其高壓輸出端與發射電極之間串聯有高阻值電阻時,當人畜與之接觸或接近時,由于高壓輸出端的電壓瞬間降落在高阻值的電阻兩端,而接觸者所承擔的電壓則降至安全電壓以下。由于采用了上述保護電路,帶高壓的發射電極無需安置在空氣負離子發生器的殼體內,而可直接裸露在發生器殼體外,從而有效地減少了殼體的“屏蔽”作用,使其所產生的空氣負離子濃度大幅度增加,經測試表明,采用本結構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所產生的空氣負離子的濃度可達七百萬個/立方厘米以上,而臭氧含量則小于0.2毫克/立方米,當人接觸高壓發射電極時無觸電感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可應用于各種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電路上。
權利要求一種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主要由高壓發生電路(3)、發射電極(2)以及殼體(1)組成,其特征在于在高壓發生電路(3)的高壓輸出端(4)與發射電極(2)之間,串聯有一只或多只高阻值電阻(5),上述發射電極(2)裸露在殼體(1)外。
專利摘要一種高安全性、高濃度的無臭氧空氣負離子發生器,主要是在高壓發生電路的高壓輸出端與發射電極之間,串聯有一只或多只高阻值電阻,上述發射電極裸露在殼體外,采用本負離子發生器,既有效地保留了現有技術的各種功能和優點,同時又具有使用方便,結構簡單、使用安全可靠,所產生的空氣負離子濃度高,不會產生臭氧以及用途廣泛的優點,從而有效地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空氣負離子發生器。
文檔編號F24F3/16GK2236622SQ9523757
公開日1996年10月2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5日 優先權日1995年9月5日
發明者黃日暉, 黃甦 申請人:珠海經濟特區生物工程中心高技術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