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例如作為車輛空調或室內空調的蒸發器等使用的熱交換器 及其相關技術。
背景技術:
作為車輛空調或室內空調的蒸發器,主要采用將一對盤狀板相對吻合 而成的管元件多個層疊的疊層型的蒸發器、或者熱交換管和水箱(集管, header)為分體,將管插入水箱中而組裝的集管型(管型)的蒸發器等。
在這些蒸發器中,作為集管型的蒸發器,例如7>知下述專利文獻1~3 公開的蒸發器。
專利文獻l所示的蒸發器為,沿管厚度方向(蒸發器寬度方向)并列 配置有數個帶板狀的扁平管的管組被設置成前后2列,并且在前后兩管組 的上下兩端分別沿蒸發器寬度方向(水平方向)設有集管。
專利文獻2所示的蒸發器,與上述同樣,管組被設置成前后2列。而 且,雖然在兩管組的上端設有集管,但在兩管組的下端側,在前后的管組 間對應的扁平管彼此通過蓋狀的連結部件連通連接。
專利文獻3所示的蒸發器,將扁平管部件在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彎曲 而形成的U字狀的熱交換管沿管厚度方向(蒸發器寬度方向)并列配置數 個,從而構成管組,而在管組的上端側沿蒸發器寬度方向設置有集管。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287587號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616161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8-145580號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l所示的現有的蒸發器,與熱交換無關的集管配 置在上下兩側,所以相應地還需要i殳置空間、部件,存在導致高重量、大 型化這一問題。
而且,專利文獻2所示的蒸發器,雖然為集管僅配置在上端側的結構, 但在下端側,每個扁平管都需要設置蓋狀的連結部件,部件數量增大,可 能會導致組裝作業效率降低等。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3所示的蒸發器,由于為使用U字狀的扁平管(熱 交換管)的蒸發器,將集管僅組裝到上端側即可,可能實現部件數量的削 減及小型輕量化。但是,蒸發器等熱交換器的技術領域的現狀是包^P 件數量的削減及小型輕量化,謀求技術上進一步可實現的改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課題而作出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進一 步實現部件數量的削減及小型輕量化的熱交換器及其相關技術。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通過后迷的實施方式能夠明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以以下的結構為要旨。
(1) 一種熱交換器,沿管厚度方向并列配置數個U字狀的熱交換管, 該U字狀熱交換管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 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其特征在于
熱交換管是通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 折地折彎而形成的,
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部,并且, 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
(2) 如前項l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相鄰的熱交換管中的一方側 的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相對于另一方側的熱交換管的彎轉部在管厚度方向 上間隔配置。(3) 如前項l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從 直管部表面向管厚度方向的突出尺寸,形成得比相鄰的熱交換管中對應的 直管部之間的間隙小。
(4) 如前項l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直 管部長度方向的尺寸被設定為直管部的寬度尺寸的1.0 ~ 1.5倍。
(5) 如前項l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兩 端折彎部內側的曲率半徑被設定為直管部的厚度尺寸的1 ~ 3倍。
(6) 如前項l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在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 中間設置有平坦部。
(7) 如前項l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兩 端折彎部都向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折彎。
(8) 如前項l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兩 端折彎部中的一方側的折彎部向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折彎,并且,另一方 側的折彎部向管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側折彎。
(9) 如前項l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在熱交換管的直管部的 前端側設置有連通連接數個熱交換管的各直管部的集管。
(10) —種的熱交換管,為U字狀、并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 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 其特征在于
是通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 而形成,
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部,并且, 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
(11) 一種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是在制造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 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 部的U字狀的熱交換管時使用的,是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 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將該被折彎的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 部,并將其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而成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相對于中間部彎起的1次彎 曲工序,和
將#>彎起的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向中間部側彎倒的2次彎曲工序。
(12) 如前項11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連續進行1 次彎曲工序和2次彎曲工序。
(13) —種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是在制造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 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 的U字狀的熱交換管時使用的,是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間 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將該被折彎的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部, 并將其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而成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1次彎曲機構,其邊壓住帶狀的扁平管部件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邊 對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相對地進行推壓并彎起;和
2次彎曲機構,其邊壓住通過1次彎曲加工而將兩側部彎起了的扁平 管的中間部,邊對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相對地向中間部側進行推壓并彎倒。
(14) 如前項13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按壓模,該按壓模具有俯視呈山狀的板部, 由該按壓模的山狀板部,在1次彎曲機構進行加工時,壓住對扁平管
部件的中間部,并且在2次彎曲機構進行加工時,壓住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
(15) 如前項13或14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壓彎模,該壓彎模具有俯視呈谷狀的凹部, 由該壓彎模的谷狀凹部,在1次彎曲機構進行加工時,將扁平管部件
的兩側部彎起,并且在2次彎曲機構進行加工時,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 彎倒。
(16) 如前項13或14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進退驅動部件,該進退驅動部件通過進退驅動、驅動l次彎曲機構及2次彎曲才幾構,
在由進退驅動部件進行一個行程的進退動作期間,連續進行由1次彎 曲才Ai構進^f亍的加工及由2次彎曲4幾構進4亍的加工。
(17)如前項13或14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間隙形成部件,該間隙形成部件配置在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之間, 用于在由2次彎曲機構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彎倒時,在兩側部之間形成 間隙。
(18 ) —種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制造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 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4斤彎,由此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作為 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并且將扁平管部件的 中間部作為連通連接所述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而成的U字狀的 熱交換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準備具有一對按壓部的按壓模的工序;
準備具有一對壓接部的壓彎才莫的工序;
1次彎曲工序,由所迷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 住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兩端,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從管厚度方 向的另 一方側向一方側相對地推壓中間部兩端中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 的兩側部側,從而彎起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和
2次彎曲工序,由所述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壓住由所述1次彎曲機構 彎起后的中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內周,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將中 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外周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的兩側部側相對地向所述 按壓模側推壓,從而彎倒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
所述壓彎沖莫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19) 如前項18所記栽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面設有平坦面,該平坦面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
壓接于扁平管部件的外表面。
(20) 如前項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所述旋轉體以維持其平坦面相對于扁平管部件 的外表面的面接觸狀態的方式進行旋轉。
(21) 如前項18或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旋轉體的旋轉軸相對于扁平管部件的折彎部的曲率中心線平行配置。
(22) 如前項18或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連續進行所述l次彎曲加工和所述2次彎曲加工。
(23) 如前項18或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按壓才莫具有山狀的板部,在該山狀板部的兩邊部設置所述按壓部。
(24) 如前項18或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壓彎沖莫具有谷狀的凹部,在該谷狀凹部的內側的兩邊部i殳置所述
旋轉體。
(25) 如前項18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旋轉體被形成為圓柱形狀,使得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所述旋轉
體的外周面與扁平管部件的外表面滾動接觸。
(26) —種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是用于制造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 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由此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作為 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并且將扁平管部件的 中間部作為連通連接所述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而成的U字狀的 熱交換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對按壓部的按壓模; 具有一對壓接部的壓彎模;
1次彎曲機構,由所述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 住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兩端,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從管厚度方 向的另一方側向一方側相對地推壓中間部兩端中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 部側的位置,從而彎起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和
2次彎曲機構,由所述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壓住由所述l次彎曲機構 彎起了的中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內周,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將中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外周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部側的位置相對地向所述
按壓模側推壓,從而彎倒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
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27) —種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用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 厚度方向上彎曲成形,其特征在于包括
準備具有按壓部的按壓模的工序; 準備具有壓接部的壓彎模的工序;和
彎起工序,由所述按壓模的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住扁平 管部件的彎曲成形預定部的一端側,并且由所述壓彎才莫的壓接部從管厚度 方向的另一方側向一方側相對地推壓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從而將 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相對于一端側彎起,
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28) 如前項27所記載的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其中, 還具有彎倒工序,由所述按壓模的按壓部壓住由所述彎起機構折彎了
的扁平管的彎曲部內周的一端側,并且由所述壓彎才莫的壓接部將扁平管部 件的彎曲部外周的另一端側相對地向所述按壓模側推壓,從而將彎曲成形
預定部的另 一端側向 一端側彎倒。
(29) 如前項27或28所記載的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其中, 扁平管部件中的彎曲部的曲率中心線以相對于扁平管的長度方向以直
角以外的角度交差的方式設定。
(30) —種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裝置,用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 厚度方向上彎曲成形,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按壓部的按壓模; 具有壓接部的壓彎才莫;和
彎起機構,由所述按壓模的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住扁平 管部件的彎曲成形預定部的一端側,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從管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側向一方側相對地推壓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從而將 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相對于一端側彎起,
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本發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據發明(1)的熱交換器,是并列配置多個u字狀的熱交換管的熱
交換器,因此,能夠削減部件數量,減輕組裝作業性,并且能夠高效地進 行生產。而且,熱交換管通過在彎轉部的兩端部斜向彎折地折彎而形成u
字狀,因此,能夠減小彎轉部的尺寸,漆求進一步的小型輕量化。
才艮據發明(2) ~ (7)的熱交換器能夠^^求進一步的小型輕量化。 根據發明(8)的熱交換器,能夠確實地得到上述效果。 根據發明(9)的熱交換器,能夠更確實地得到上述效果。 根據發明(10),能夠提供具有與上述同樣的作用效果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11)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能夠制造出具有與上述同樣
的作用效果的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12)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能夠使生產效率提高。 根據發明(13)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能夠制造出具有與上述同樣
的作用效果的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14) 、 (15)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能夠更確實地得到
上述效果。
根據發明(16)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能夠高效地制造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7)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能夠制造出尺寸精度較高的 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18)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能夠高精度且順暢地制造U 字狀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19) ~ (21)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能夠制造出更高品 質的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22)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能夠使生產效率提高。根據發明(23) 、 (24)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能夠更確實地制造 出高品質的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25)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能夠制造出更高品質的熱交 換管。
根據發明(26)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能夠高精度且順暢地制造U 字狀熱交換管。
根據發明(27) 、 (28)的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能夠高精度 且順暢地對扁平管在厚度方向上進行彎曲加工。
根據發明(29)的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能夠制造U字狀的熱 交換管。
根據發明(30)的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裝置,能夠高精度且順暢地 對扁平管在厚度方向上進行彎曲加工。
本發明的上迷目的及其他目的以及特征及優點,通過參照附圖和后述 的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說明能夠進一步得到明確。
圖l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適用熱交換器的蒸發器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主視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側視圖。
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俯視圖。
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仰視圖。
圖6是放大表示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下端部的主視圖。
圖7是表示適用于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熱交換管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的主視圖。
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的側視圖。
圖IO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的仰視圖。
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的直管部的端面的俯視圖。圖12A是表示適用于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散熱片的主視圖。 圖12B是表示適用于實施方式的蒸發器的散熱片的側視圖。 圖13是示概略表示用于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的熱交換管制造裝 置的側^L圖。
圖14A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管設置狀態的俯視圖。 圖14B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管設置狀態的側視圖。 圖14C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管設置狀態的立體圖。 圖15A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彎起加工后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5B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彎起加工后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15C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彎^口工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6A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彎倒后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6B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彎倒后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6C是表示制造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時的彎倒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7是概略表示作為本發明的其他的實施方式實施熱交換管制造方
法的制造裝置的側視圖。
圖18A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管設置狀態的俯視圖。 圖18B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管i殳置狀態的側4見圖。 圖18C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管i殳置狀態的立體圖。 圖18D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管設置狀態的放大剖視圖。
圖19A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起后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9B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起后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19C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起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9D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起后的狀態的放大 剖視圖。
圖20A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倒后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0B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倒后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20C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倒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20D是表示在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彎倒后的狀態的放大 剖#見圖。
圖21A是表示適用于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的壓彎模的俯視圖。 圖21B是放大地表示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壓彎模的旋轉體周邊的剖視圖。
圖22A是表示能夠適用于其他的實施方式的壓彎模的其他的實施例的 俯視圖。
圖22B是放大地表示圖22A的壓彎模的旋轉體周邊的剖枧圖。 圖23A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笫1變形例的熱交換管的彎轉(turn)部 周邊的主碎見圖。
圖23B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笫1變形例的熱交換管的彎轉部周邊的仰 視圖。
圖24是表示能夠適用于作為本發明的第2變形例的蒸發器的板散熱片 的俯視圖。
圖25是表示能夠適用于作為本發明的第3變形例的蒸發器的板散熱片 的俯視圖。
圖26是表示能夠適用于作為本發明的第4變形例的蒸發器的集管的主 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蒸發器)
圖1~5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適用熱交換器的蒸發器的 圖。如這些圖所示,該蒸發器具有芯部1和設在芯部1的上側的前后集管 5、 6。
芯部1具有U字狀的數個熱交換管2。該熱交換管2,如圖14A、 C 等所示,是通過對由鋁或其合金原材料的擠壓制品構成的帶板狀(直管狀) 的扁平管部件20進行彎曲而形成的。
即,將圖14A、 C等所示的扁平管部件20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21、 21,在中間部22兩側的折彎預定部(彎曲成形預定部),斜向彎折(三角 折彎)大致180。,從而如圖7 10所示,兩側部21、 21相對于中間部22 被彎曲成形為直角。由此,形成U字狀的熱交換管2,其包括由扁平管部 件20的兩側部21、 21構成、且具有都直線狀延伸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21、 21和由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22構成的彎轉部22 。
在該熱交換管2中, 一對直管部21、 21在相互留有間隔的狀態(形成 間隙的狀態)下,在管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配置,并且直管部21、 21的一 端部(下端部)之間通過彎轉部22連通連接。
本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2中的彎轉部22具有由其兩側的^皮折彎的部分 構成的折彎部23、 23和由位于兩折彎部23、 23之間的平坦部分構成的中 間平坦部24。
另外如圖11所示,熱交換管2沿寬度方向并列設有數個熱交換路25, 冷媒(冷卻介質)通過各熱交換路25內。
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特有的熱交換管制造裝置,對作為工件的扁平 管部件20進行彎曲加工,從而制作熱交換管2,對該制造裝置的詳情在后 面進行說明。此外,為了提高耐久性,還在熱交換管2的表面上進行噴鍍 鋅的加工等。
這里,在本發明中,"斜向彎折"是指將扁平管部件20沿相對于其長 度方向以直角以外的角度交差的折彎線被折彎成谷形或山形。而且,在本發明中,折彎線不是必須為直線,例如也可以由稍彎曲的 曲線等構成。
另外,在本發明中,如后述那樣,并不是在折彎線上準確地折彎為兩 折重疊的形態,是以將包含折彎線的周邊部的區域彎曲成形為圓弧狀的形 態。
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迷折彎線被設定成相對于扁平管部件20的長度方 向以大致45。的角度交差。當然,該折彎線為假想的,不是實際表示的。
以上結構的熱交換管2沿管厚度方向(管高度方向)以預定的間隔并 列配置數個,并且在多個熱交換管2之間以及最外側的熱交換管2的外側 分別設有散熱片31,形成芯部1。
在該芯部l中,各熱交換管2的并列方向(管厚度方向)與芯部l的 左右寬度方向相對應。而且,熱交換管2中的各直管部21的前端側與芯部 l的上側相對應,并且彎轉部22側與芯部1的下側相對應。因此,各熱交 換管2相對于芯部1沿上下方向(高度方向)配置。
而且,在各熱交換管2中, 一對直管部21、 21的并列方向(管寬度方 向)與芯部1的前后方向相對應, 一對直管部21、 21中的一方側配置在芯 部l的前側,并且另一方側配置在芯部1的后側。
另外,散熱片31如圖12A、 B所示,由被切出散熱孔(louver)的波 浪狀的波統散熱片構成。該散熱片31在熱交換管2之間及最外側的熱交換 管2的外側配置在與一對直管部21、 21相對應的區域,從一方側(前側) 的直管部21到另一方側(后側)的直管部21連續配置。
另外,在圖1-4所示的芯部1的兩側端面上i殳有作為保護部件的側板 4、 4。
設置在芯部1的上端的集管5、 6,以在前后并列配置的狀態下、沿芯
部寬度方向延伸地配置。
集管5、 6,是通過將由擠壓制品構成的中空圓管形狀的集管主體的兩 端由封閉部件55、 65密封成氣密狀態而形成的。
此外,當然在本發明中,作為集管5、 6,不是必須使用由擠壓制品構成的集管,例如,還可以使用由電焊鋼管、沖壓加工品等構成的集管。
后側集管6與芯部1中的數個熱交換管2的另一方側(后側)的直管 部21相對應地配置,這些另一方側的直管部21的前端部與后側集管6連 通連接。
前側集管5與數個熱交換管2的一方側(前側)的直管部21相對應地 配置,這些一方側的直管部21的前端部與前側集管5連通連接。
另外,前側集管5如圖2、 4所示,其內部由分隔部件53分隔成入口 室和出口室的兩個室,在入口室側連通連接有冷媒流入管(11),并且在 出口室側連通連接有,流出管(12)。
由此,如圖1、 2所示,由數個熱交換管2中的、連通于入口室側的熱 交換管2的一方側(前側)直管部21形成第1通路Pl,并且由另一方側 (后側)直管部21形成第2通路P2。而且,由多個熱交換管2中的、連 通于出口室側的熱交換管2的另一方側(后側)直管部21形成第3通路 P3,并且由一方側(前側)直管部21形成笫4通路P4。
如以上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蒸發器,其各構成部件是由鋁或其合 金、并在其至少單面上層疊有釬料的鋁質硬釬焊片等構成,根據需要將這 些構成部件通過釬料組裝并臨時固定成預定的蒸發器形狀。將這樣臨時固 定的臨時組裝制品在爐中一次進行硬釬焊,由此將其整體連結、 一體化。
該結構的蒸發器和壓縮機、冷凝器(冷媒冷卻器)及膨脹閥等的減壓 機構一起構成室內空調及車輛空調用的制冷循環。而且,通過壓縮機、冷 凝器及減壓機構的霧狀的氣液混相2相冷媒經由上述蒸發器的冷媒流入管 11被導入前側集管5的入口室側。
被導入前側集管5的入口室側的g,在構成第1通路Pl的數個直 管部21中流下后,在彎轉部22折回,并在構成笫2通路P2的多個直管 部21中上升,并,皮導入后側集管6的一方側部(與第2通路P2相對應的 部分)。
被導入后側集管6的一方側部的4*向另一方側部(與第3通路P3 對應的部分)移動,然后在構成第3通路P3的多個直管部21中流下后,在彎轉部22折回,在構成第4通路P4的多個直管部21中上升,并被導 入前側集管5的出口室側。
被導入前側集管5的出口室側的冷媒通過冷媒流出管12流出,返回到 上述壓縮機。
這樣通過各通路PI ~ P4的霧狀的,,與通過數個直管部21之間的 空氣進行熱交換,由此,從空氣中吸收熱從而蒸發氣化。另外,通過熱的 吸收,空氣,皮冷卻,該冷卻空氣^皮送入預定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蒸發器,將被彎曲加工成U字狀的熱交 換管2并列配置數個而形成芯部1,因此與組裝多個直管狀的扁平管而形 成芯部的情況相比,能夠削減部件數量,減輕組裝操作性,并能夠高效地 生產。
而且,本實施方式的蒸發器,僅在芯部l的(上側)設置集管5、 6, 因此,能夠省略在下側設置的集管,因此,相應地能夠謀求小型輕量化。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蒸發器中,熱交換管2在彎轉部22的兩端部斜 向彎折地折彎并由此成形為U字狀,因此如圖6所示,能夠減小彎轉部22 的向管厚度方向的突出尺寸(彎轉部突出尺寸T2)。因此,例如,能夠使 彎轉部突出尺寸T2比通用的散熱片31的高度尺寸H3小,能夠確實地防 止在相鄰的熱交換管22、 22之間發生彎轉部22彼此干涉等不良情況。這 樣能夠防止相鄰的彎轉部22、 22彼此的干涉,因此,能夠進一步縮小多個 熱交換管2之間的尺寸,能夠實現進一步額小型輕量化。
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彎轉部突出尺寸T2為彎轉部22的從直管部 21的表面向管厚度方向的突出尺寸,相當于從熱交換管2的全厚尺寸T中 減去直管部21的厚度尺寸Tl的值。即在本實施方式中,"T2=T-T1" 的 關系成立。
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將彎轉部突出尺寸T2調整為3~ llmm。換言之,可以將彎轉部突出尺寸T2相對于直管部21的厚度尺寸 Tl的比率(T2/T1)設定為3 11倍。即,在彎轉部突出量過大的情況下, 有可能導致高重量大型化,另外,考慮到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性及冷i某的流通性能等,可以將彎轉部突出量形成得比上述預定的下限值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8、 9所示,將熱交換管2在彎轉部22 的兩側部24、 24斜向彎折地4斤彎并由此成形為U字狀,因此,能夠減小 彎轉部22的直管部長度方向尺寸(上下尺寸L2)。這樣能夠減小與熱交 換無關的彎轉部22,所以,能夠即維持較高的熱交換性能,還能夠實現進 一步的小型輕量化。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將彎轉部22的上下尺寸L2調整為 10~25mm。換言之,可以將彎轉部22的上下尺寸L2相對于直管部21的 寬度尺寸Wl的比率(L2/W1)設定在1.0~1.5。即,在這些值過大的情 況下,與熱交換無關的彎轉部22的上下尺寸變大,可能導致大型高重量化, 相反,在過小的情況下,兩側折彎部24、 24的彎曲量變小,彎轉部突出量 變大,因而有可能導致相鄰的彎轉部22、 22彼此干涉。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彎轉部22的上下尺寸L2形成得比集 管5、 6的高度尺寸(上下尺寸)小。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8、 9所示,可以將彎轉部22的兩端折 彎部23的內側(內周面側)的曲率半徑R3調整為1 ~3mm。換言之,可 以將折彎部23的曲率半徑(R3 )相對于直管部21的厚度尺寸(高度尺寸 Tl)的比率(R3/T1)設定為1~3倍。即,在該曲率半徑R3過大的情況 下,彎轉部突出尺寸T2變大,有可能導致蒸發器整體的高重量大型化, 另外,考慮到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性及冷媒的流通性能等,優選設定得比上 述預定的下限值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將熱交換管2中的一對直管部21、 21 的間隔S1調整為4-12mm。換言之,可以將間隔Sl相對于直管部21的 厚度尺寸Tl的比率(S1/T1)設定成4 ~ 12倍。即,在該間隔Sl過大的 情況下,蒸發器的前后尺寸變大,有可能導致高重量大型化,另外,在過 小的情況下,在一對直管部之間有可能相互波及熱的惡劣影響。 (管制造裝置)
本實施方式的蒸發器所采用的熱交換管2是通過特有的熱交換管制造裝置制成的,下面,對該裝置及使用該裝置的熱交換管2的制造方法進行 詳細i兌明。
此外,在以下的熱交換管制造裝置的說明,為了容易理解發明,向圖 13的紙面方向,將右側作為"前側"、左側作為"后側"、上側作為"上 側"、下側作為"下側,,、正交的方向作為"左右方向,,進行說明。
如該圖所示,該熱交換管制造裝置在基架70上具有按壓模71和壓彎 模72。
如圖13 ~ 16所示,在按壓模71的前端(后端)設有俯視呈等邊山型 形狀(等腰三角形狀)的山狀板部711。該按壓模71在山狀板部711朝向 后方的狀態下沿上下方向滑動自如地安裝在基架70上。
而且,在按壓模71的山狀板部711的下表面側設有向后方及左右兩側 方開放的管i殳置凹部714 (參照圖14B等)。該管設置凹部714的寬度尺 寸(上下尺寸)形成得比作為工件的扁平管部件20的厚度尺寸稍大,扁平 管部件20沿寬度方向插入到管設置凹部714內,能夠將扁平管部件20的 插入部支承在管設置凹部714中,并能夠將扁平管部件20保持成預定的姿 勢。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管設置凹部714的前端面(底面)可以設 置定位擋塊。該情況下,在將扁平管部件20設置在管設置凹部714內時, 使扁平管部件20的側端緣4氐接卡止在定位擋塊上,由此,能夠謀求扁平管 部件20的前后方向的定位。
在壓彎模72的前端部(前端部)設有俯視呈等邊V字狀的谷狀凹部 721。谷狀凹部721形成為與按壓才莫71的山狀板部711相對應的形狀(相 似形狀),在將山狀板部711收納在谷狀凹部721內的狀態下,在使兩者 711、 721在前后方向上分離時,在山狀板部711的兩邊部(兩邊緣部712) 和谷狀凹部721的兩邊部(兩邊緣部722)之間形成一定寬度的間隙。
壓彎模72在按壓模71的后方位置上,以在前后方向滑動自如的方式 安裝在基架70上。該壓彎模72,在初期狀態下,在按壓模71的后側的下 方位置,谷狀凹部721:陂配置在與山狀板部711對應的位置上。而且,如后面詳述,沖壓加工開始后,按壓才莫71向下方移動,其山狀板部711通過 壓彎模72的谷狀凹部721內,并且壓彎模72被配置在按壓模71的上方。 然后,壓彎模72向前方移動,其谷狀凹部721被配置在比山狀板部711 靠前的前方位置上。
如圖13所示,在基架70上,在上下方向升降自如地設有升降臺735。 而且,在該升降臺735上安裝有按壓模71,由此,按壓模71構成為上述 那樣能夠在上下進行升降的結構。而且,升降臺735通過彈簧等施力機構 733被向上方施力,在自然狀態(初期狀態)下,按壓模71被配置在上升 的位置上。
另夕卜,壓彎模72如上述那樣,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動自如的方式設在基 架70上。而且,壓彎模72通過彈簧等施力機構743被向后方施力,在自 然狀態(初期狀態)下,壓彎模72相對于按壓模71被配置在下側且向后 方后退的位置上。
而在熱交換管制造裝置的上部,設有作為進退驅動部件的升降驅動部 件75,通過汽缸等驅動機構升降驅動部件75在上下方向能夠自如升降(進 退自如)。
而且,在制造裝置的前方設有前部推壓部件76,在后方設有后部推壓 部件77。兩推壓部件76、 77安裝在升降驅動部件75上,以與升降驅動部 件75的升降驅動同步升降的方式構成。
另外,在兩推壓部件76的下端分別i殳有斜面凸輪(斜面力厶)761、
771。
在前部推壓部件76和按壓模71的支持部件731之間以在前后方向上 滑動自如的方式設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桿78。在該桿78的前端與前部 推壓部件76的斜面凸輪761相對應地設有斜面凸輪781 ,在前部推壓部件 76下降時,由其斜面凸輪761推壓桿78的斜面凸輪781,桿78向后方滑 動移動。
另夕卜,桿78通過彈簧等施力機構783被向前方施力,在前部推壓部件 76上升從而由推壓部件75進行的推壓操作4皮解除時,桿78向前方滑動并恢復到自然狀態(初期狀態)。
在桿78的后端設有斜面凸輪782,并且與該斜面凸輪782相對應地, 在支承按壓模71的升降臺735上設有斜面凸輪732。而且,在桿78被前 部推壓部件76推壓而向后方移動時,通過該斜面凸輪782,推壓升降臺735 的斜面凸輪732,從而升降臺735與按壓模71 —起下降。此外,在桿78 的推壓被解除時,如上所述,升降臺735通過施力機構733的施力向上方 彈起,從而升降臺735與按壓模71恢復到初期狀態。
另外,在壓彎模72的后端,與后部推壓部件77的斜面凸輪771相對 應地設有斜面凸輪741。而且,在后部推壓部件77下降時,通過該斜面凸 輪771,推壓壓彎模72的斜面凸輪741,從而壓彎模72向前方滑動移動。 此外,在后部推壓部件77上升從而由該推壓部件77進行的推壓操作被解 除時,如上述那樣,通過施力機構743的施力,斜面凸輪741向后方滑動 從而壓彎模72恢復到自然狀態(初期狀態)。
在該管制造裝置中,首先開始通過前部推壓部件76進行的推壓操作并 在該推壓操作結束后,再開始由后部推壓部件77進行的推壓操作。由此, 如后所述,按壓模71下降預定量,并在其下降結束且按壓模71停止后, 壓彎模72向前方滑動移動預定量。
另外,在壓彎模72的滑動移動結束后,兩推壓部件76、 77上升,兩 推壓部件76、 77的推壓操作被解除,如上述那樣,按壓模71及壓彎模72 回到初期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制造裝置中,作為工件準備的扁平管部件 20,如圖14A、 C所示,是通過將由公知的擠壓機連續擠壓成形的擠壓材 料剪切成預定的長度而得到的擠壓制品構成的。
該扁平管部件20具有相比于管厚度(管高度)其管寬度較大的扁平的 截面形狀,作為整體具有細長的帶板形狀。而且,在該扁平管部件20上形
成有在管寬度方向上并列配置且在管長度方向上連續延伸的多個熱交換路 25 (參照圖11)。
在將該結構的扁平管部件20設置在熱交換管制造裝置上時,如圖14A C所示,使扁平管部件20的長度方向與制造裝置的左右方向相對應, 將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22從后方插入到按壓才莫71側的管i殳置凹部714 內,并使其保持在該凹部714中。
此外,在該設置狀態下,在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22的兩端,按壓 模71的山狀板部711的兩邊部712、 712的下表面側被配置成相對于扁平 管部件20以傾斜45。的方向橫切的狀態,并且,在中間部22的兩端的稍 外側,壓彎模72的谷狀凹部721的兩邊部722、 722的上表面側被配置成 相對于扁平管部件20以傾斜45°的方向橫切的狀態。
而且,按壓模71的山狀板部711的前端(山頂部)被配置德從扁平管 部件20的中間部22的側緣稍朝向外側(后方)突出。
另外,在該設置狀態下,在俯視狀態中,按壓模71的山狀板部711 被配置在壓彎模72的谷狀凹部721內,在山狀板部711的兩邊部712、 712 和谷狀凹部721的兩邊部722、 722之間,以一定的間隔形成扁平管部件 20的厚度尺寸以上的間隙。
在該狀態下,驅動熱交換管制造裝置,升降驅動部件75下降,如上所 述,按壓模71相對于壓彎模72向下方下降。由此,如圖15A C所示, 在扁平管部件20被壓彎模72從下側支持固定的狀態下,由按壓模71從上 方向下方推壓。因此,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兩端由壓彎才莫72的谷狀凹 部721的兩邊部712、 712向上方壓彎,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 21 相對于中間部22以預定的角度向上方彎起(l次彎曲工序)。
在進4亍該1次彎曲加工(彎起加工)后,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 21以從其基端側(下端側)到前端側(上端側)的逐漸分開的方式被配置 成V字狀。而且,如將圖15C所示,在將扁平管部件20剛剛設置在熱交 換管制造裝置上的狀態下,在將扁平管部件20的"上表面,,作為"表面 211"、"下表面"作為"背面212"時,彎起后的兩側部21、 21的表面 211、 211被配置成稍朝向內側的狀態,并且,背面212、 212被配置成稍 朝向外側的狀態。
另外,在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 21被彎起后,在按壓模71的下降結束的時刻,按壓模71的山狀板部711比壓彎模72的谷狀凹部721配 置得靠下方,兩者在垂直方向上被配置成間隔在扁平管部件20的厚度尺寸 以上的狀態。
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按壓模71、壓彎模72、和升降驅動部件 75、前部推壓部件76、桿78及升降臺735等使按壓模71下降的機構部來 構成1次彎曲機構。
而在按壓模71的下降(1次彎曲工序)結束后,壓彎模72馬上沿水 平方向向前方移動。由此,如圖16A C所示,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 22的兩端在從前方被按壓模71的山狀板部711支持固定的狀態下,扁平 管部件20的中間部外側,即兩側部21、 21的基端部#^彎模72的谷狀凹 部721從后方向前方推壓。由此,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兩端沿山狀板部 711的兩邊部712、 712凈皮進一步壓彎,兩側部21、 21相對于中間部22以 大致180°的角度向前方彎倒(2次彎曲工序)。這樣,帶狀(直管狀)的 扁平管部件20祐^口工成U字狀的熱交換管2。
此外,在2次彎曲加工(彎倒加工)中,通過壓彎模72的谷狀凹部 721的兩邊部722、 722,將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 21壓彎,但在該 壓彎時,是從谷狀凹部721的兩邊部722、 722的內側向外側依次對兩側部 21、 21進行壓彎的。因此,被彎起的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 21,因 為在彎倒加工中,從內側向外側依次壓彎,兩側部21、 21以使其表面211 慢慢朝向壓彎方向(彎倒方向)的方式被邊扭曲邊彎倒。這樣,以扭轉兩 側部21的方式進行彎曲加工,由此,能夠以高精度將一對直管部(兩側部 21)折彎到希望的位置(狀態),能夠得到高精度。
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按壓模71、壓彎模72、和升降驅動部件 75及后部推壓部件77等使壓彎模72下降的機構部構成2次彎曲機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6A、 B所示,在熱交換管制造裝置的 按壓模71的前方,與被彎曲加工的熱交換管20的一對直管部22、 22之間 相對應地、沿前后方向配置有作為間隙形成部件的空間導向板79。該空間 導向板79為對一對直管部22、 22的折彎方向進行導向的部件, 一對直管部22、 22能夠邊向空間導向板79的兩側面,皮導向邊,皮彎倒,由此,能夠 以高精度將一對直管部22、 22彎曲成形在希望的位置,能夠以高精度在一 對直管部22、 22之間形成預定的間隙。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考慮到彎曲加工后的反彈,可以以比正常的 彎曲位置多的折彎量對一對直管部22、 22進行彎曲加工。
另一方面,在沖壓加工結束后,升降驅動部件75上升,按壓模71及 壓彎模72如上述那樣回到初期狀態。
然后,將熱交換管2的彎轉部22從按壓模71側的管設置凹部714中 向后方拔出,從而將熱交換管2從沖壓加工裝置中取出。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制造裝置中,按壓模71及壓彎模72 的兩邊部712、 722#:形成為帶有弧度的圓弧狀,扁平管部件20沿該圓弧 狀的彎曲面械j斤彎。因此,能夠防止在彎曲加工時對扁平管部件20的局部 作用過大的負荷,能夠有效地防止裂痕或龜裂產生,能夠得到更高品質的 管制品。
這樣制成的熱交換管2,如圖7~9所示,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 配置的一對直管部21、 21的下端部之間通過彎轉部22連通連接的U字狀 的形狀。而且,彎轉部22的兩端以大致180。,皮斜向彎折(三角折彎)地 折彎(折回), 一對直管部21、 21被配置成相對于彎轉部22的中間扁平 部24成90。彎曲成形的狀態。
如上所迷,在該熱交換管制造裝置中,連續進行將扁平管部件20的兩 側部21彎起的1次彎曲加工和將被彎起的兩側部21彎倒的2次彎曲加工, 并制成熱交換管2。即,能夠通過一臺裝置(熱交換管制造裝置)依次連 續地制造熱交換管2,所以,與例如通過不同裝置分別進行1次彎曲加工 和2次彎曲加工的情況不同,能夠使各加工工序間的轉移順暢地進行,能 夠提高生產效率。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制造裝置中,由于僅通過使升降驅動 部件75進行一次下降(進出)的一次沖壓動作( 一個行程的升降動作)就 能夠進行1次彎曲加工及2次彎曲加工,因此,與每個加工都進行沖壓動作的情況相比,能夠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其他實施方式的管制造裝置)
下面對用于制造上述熱交換管2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制造方 法)進行詳細說明。
此外,在以下的管制造裝置的說明中,為了容易理解發明,朝向圖17 的紙面,將右側作為"前側,,、左側作為"后側,,、上側作為"上側"、 下側作為"下側"、直交的方向作為"左右方向"進行說明。
如該圖所示,該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裝置) 在基架70上具有按壓模8、壓彎模9。
如圖17~20所示,在按壓模8的前端(后端)設有俯視呈等邊山型形 狀(等邊腰三角形狀)的山狀板部81。該按壓模8以在山狀板部81朝向 后方的狀態下能夠在上下方向自如滑動的方式安裝在基架70上。
而且,山狀板部81的兩邊部4皮構成為按壓部82、 82,通過該按壓部 82、 82,在如后述那樣進行扁平管20的彎曲加工時,將扁平管20的兩折 彎預定部的中央附近的位置(靠內的位置)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上側) 進行按壓。
另夕卜,在按壓模8的山狀板部81的下表面側設有向后方及左右兩側開 放的管設置凹部84 (參照圖18B等)。該管設置凹部84的寬度尺寸(上 下尺寸)形成得比作為工件的扁平管部件20的厚度尺寸稍大,通過將扁平 管部件20沿寬度方向插入到管設置凹部84內,能夠將扁平管部件20的插 入部支承在管設置凹部84中,能夠將扁平管部件20保持成預定的姿勢。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在管設置凹部84的前端面(底面)設置 定位擋塊。在該情況下,在將扁平管部件20設置在管設置凹部84內時, 使扁平管部件20的側端纟^氏接卡至于定位擋塊,由此能夠謀求扁平管部件 20的前后方向的定位。
而如圖21A、 B所示,在壓彎才莫9的前端部(前端部)^殳有俯視呈等 邊V字狀的谷狀凹部91。谷狀凹部91形成為與按壓才莫8的山狀板部81相 對應的形狀(相似形狀)。而且,在壓彎模9的谷狀凹部91的內側的兩邊部設有構成壓接部的旋 轉體92、 92。該旋轉體92形成為帶有平坦面的圓柱體,其外周面的一部 分被相對于軸心平行的平面切去而形成為平坦面93。在該旋轉體92上沿 軸心i殳有旋轉軸94,在將該旋轉軸94沿壓彎模9的谷狀凹部91的兩邊部 配置的狀態下,旋轉體92以圍繞旋轉軸自如旋轉的方式安裝在壓彎模9 上。
此外,該旋轉體92的旋轉軸94,如上所述,被配置得相對于由本管 制造裝置制造的熱交換管2的折彎部23的折彎線平行。而且,該折彎線及 旋轉軸94被配置得與熱交換管2的折彎部23的曲率中心線(彎曲部中心 線)平行。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上述按壓模8的兩按壓部82、 82收納到壓彎模 9的兩旋轉體92、 92內的狀態下,在使兩者8、 9在前后方向上分離時, 在兩按壓部82、 82和兩旋轉體92、 92之間形成有一定寬度的間隙。
壓彎模9,位于按壓模8的后方位置,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動自如的方 式安裝在基架70上。該壓彎模9在初期狀態下,位于按壓模8的后側的下 方位置,其谷狀凹部91纟皮配置在與山狀板部81相對應的位置上。如后面 詳述,沖壓加工開始后,按壓模8向下方移動,其山狀板部81通過壓彎模 9的谷狀凹部91內,壓彎模9被配置在按壓模8的上方。然后,壓彎模9 向前方移動,谷狀凹部91被配置在與山狀板部81相比靠前方的位置上。
如圖17所示,在基架70上設有上下方向升降自如的升降臺735。而 且,在該升降臺735上安裝有按壓模8,由此,按壓模8被構成為如上述 那樣能夠上下進行升降。而且,升降臺735被彈簧等施力機構733向上方 施力,在自然狀態(初期狀態)下,按壓模8被配置在上升的位置上。
另外,壓彎才莫9如上述那樣以在前后方向自如滑動的方式設在基架70 上。而且,壓彎模9被彈簧等施力機構743向后方施力,在自然狀態(初 期狀態)下,壓彎模9被配置在相對于按壓模8位于下側且向后方后退的 位置上。
而在管制造裝置的上部,設有作為進退驅動部件的升降驅動部件75,通過汽缸等驅動機構使升降驅動部件75能夠在上下方向自如升降(進退自 如)。
而且,在管制造裝置的前方設有前部推壓部件76,并且在后方i殳有后 部推壓部件77。兩推壓部件76、 77安裝在升降驅動部件75上,與升降驅 動部件75的升降驅動同步升降。
另外,在兩推壓部件76、 77的下端分別設有斜面凸輪761、 771。 在前部推壓部件76和按壓才莫8的按壓部件731之間,以在前后方向自 如滑動的方式設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桿78。在該桿78的前端,與前部 推壓部件76的斜面凸輪761相對應地設有斜面凸輪781,在前部推壓部件 76下降時,通過該斜面凸輪761,桿78的斜面凸輪781被推壓,桿78向 后方滑動移動。
另外,桿78由彈簧等施力機構783向前方施力,在前部推壓部件75 上升、由推壓部件75進行的推壓操作被解除時,桿78向前方滑動并恢復 到自然狀態(初期狀態)。
在桿78的后端設有斜面凸輪782,并且,與該斜面凸輪782相對應地, 在支承按壓模8的升降臺735上設有斜面凸輪732。而且,在桿78被前部 推壓部件76推壓而向后方移動時,由其斜面凸輪782推壓升降臺735的斜 面凸輪732,從而升降臺735與按壓模8共同下降。成為,在桿78的推壓 -故解除時,如上所述,由于施力才幾構733的施力,升降臺735,皮向上方抬 起,恢復到初期狀態。
另夕卜,在壓彎模9的后端,與后部推壓部件77的斜面凸輪771相對應 地設有斜面凸輪741 。在后部推壓部件77下降時,壓彎模9的斜面凸輪741 被其斜面凸輪771推壓,壓彎模9向前方滑動移動。此外,在后部推壓部 件77上升、由推壓部件77進行的推壓操作被解除時,如上所述,通過施 力機構743的施力,壓彎模9向后方滑動并恢復到自然狀態(初期狀態)。
在該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中,先開始通過前部推壓部件76進行的推壓 操作并在該推壓操作結束后,再開始由后部推壓部件77進行的推壓操作。 由此,如后迷那樣,在按壓模8下降預定量并在該下降結束且按壓模8停止后,壓彎才莫9才向前方進行預定量滑動移動。另外,在壓彎模9的滑動移動結束后,兩推壓部件76、 77上升,兩推 壓部件76、 77的推壓操作被解除,如上述那樣,按壓模8;S^彎模9回到 初期狀態。在本實施方式的熱交換管制造裝置中,作為工件準備的扁平管部件 20,如圖18A、 C所示,是通過將由公知的擠壓機連續擠壓成形的擠壓材 料剪切成預定的長度得到的擠壓制品構成的。該扁平管部件20,具有相比于管厚度(管高度)其管寬度較大的扁平 的截面形狀,作為整體具有細長的帶板形狀。而且,在該扁平管部件20 上形成有在管寬度方向上并列配置且在管長度方向上連續延伸的數個熱交 換路25 (參照圖11)。在將該結構的扁平管部件20設置在管制造裝置上時,如圖18A C所 示,使扁平管部件20的長度方向與管制造裝置的左右方向相對應,將扁平 管部件20的中間部22從后方插入保持在按壓才莫8側的管設置凹部84內, 在扁平管部件20的上下配置按壓模8及壓彎模9。此外,在該,沒置狀態下,在扁平管部件20的上側,與中間部22的兩 端的折彎預定部(彎曲成形預定部)的靠內的位置相對應地,按壓模8的 兩按壓部82、 82 ^皮配置成相對于扁平管部件20以傾斜45°的方向4黃切的 狀態,并且,在扁平管部件20的下側,與中間部22的兩端的兩側部21 附近的位置(靠外的位置)相對應地,壓彎模9的兩旋轉體92、 92被配置 成相對于扁平管部件20以傾斜45°的方向橫切的狀態。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扁平管部件20中的中間部兩端(折彎預定部) 的靠內的位置構成為折彎預定部(彎曲成形預定部)的一端側,并且,中 間部兩端(折彎預定部)的靠外的位置構成折彎預定部(彎曲成形預定部) 的另一端側。而且,無需說明的是,中間部兩端的靠外的位置、即壓彎模 9的兩旋轉體92、 92的位置,相對于中間部兩端的靠內的位置、即按壓模 8的兩按壓部82、 82 ^皮配置在兩側部21側。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側構成為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且下側構成為管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側。另外,旋轉體92、 92,被配置成其平坦面93、 93朝向上方,與扁平 管部件20的下表面相對或接觸的狀態。此外,按壓模8中的山狀板部81的前端(山頂部)以從扁平管部件 20的中間部22的側緣稍向外側(后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另外,在該i殳置狀態下,在俯視狀態中,在按壓才莫8的兩按壓部82、 82和壓彎模9的兩旋轉體92、 92之間形成有一定間隔的間隙。在該狀態下,驅動熱交換管制造裝置,升降驅動部件75下降,如上所 述,按壓模8相對于壓彎模9向下方下降。由此,如圖19A C所示,扁 平管部件20在從下側被支承固定于壓彎模9的狀態下,由按壓模8從上方 向下方推壓。因此,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兩端被在彎模9的兩旋轉體 92的平坦面93、 93向上方推壓,從而中間部兩端華皮彎曲成形,扁平管部 件20的兩側部21、 21相對于中間部22的中央(中間直管部24)以預定 的角度向上方彎起(1次彎曲工序)。在該1次彎曲工序(彎起工序)中,旋轉體92,其平坦面93隨著扁 平管部件20的折彎動作旋轉,以使其平坦面93 —直與扁平管部件20的外 表面面接觸,換言之,以使其平坦面93—直與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 平行。因此,在平坦面93和扁平管部件20的外表面之間幾乎不產生滑動 摩擦,能夠由平坦面93始終以穩定的推壓力對扁平管部件20進行推壓, 能夠高精度且順暢地對扁平管部件20進行壓彎。而且,通過與旋轉體92 之間的滑動能夠有效地防止在扁平管部件20上產生裂痕或龜裂。另外,在使平坦面93與管外表面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壓彎操作,因此, 能夠確保旋轉體92與扁平管部件20的壓接面(接觸面)較大,能夠避免 壓彎力局部集中,從這點來看還能夠防止產生裂痕或龜裂。另外,將按壓模8的兩按壓部82、 82的外周面形成為帶弧度的圓孤狀 彎曲面,因此,即使在扁平管部件20的彎曲部內周側也能夠有效防止產生 裂痕或龜裂。在進行該l次彎曲加工(彎起加工)后,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21以從其基端側(下端側)到前端側(上端側)之間分開的方式被配置成 V字狀。而且,如將圖19C所示,在將扁平管部件20剛剛設置在熱交換 管制造裝置上的狀態下,在將扁平管部件20的"上表面"作為"表面211"、 "下表面"作為"背面212"時,彎起后的兩側部21、 21的表面211、 211 被配置成稍朝向內側的狀態,并且,背面212、 212被配置成稍朝向外側的 狀態。另外,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21、 21;故彎起后,在按壓才莫8的下降 結束后的時刻,按壓模8的山狀板部81被配置在壓彎模9的谷狀凹部91 的下方。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按壓模8、壓彎模9、和升降驅動部件75、 前部推壓部件76、桿78及升降臺735等使按壓模8下降的機構部構成1 次彎曲機構或彎起才幾構。而在按壓模8的下降(1次彎曲工序)結束后,壓彎模9馬上沿水平 方向向前方移動。由此,如圖20A C所示,在扁平管部件20的彎曲部的 內周側(前側)的下部由按壓模8的兩按壓部82、 82從前方側支承的狀態 下,扁平管部件20的彎曲部(折彎部23)的外周側(后側)的上部由壓 彎才莫9的兩旋轉體92、 92的平坦面93、 93從后方向前方推壓。由此,扁 平管部件20的彎曲部沿按壓模8的山狀板部81被進一步壓彎,中間部兩 端被折彎,從而兩側部21、 21相對于中間部中央24以大致180°的角度 被向前方彎倒(2次彎曲工序)。這樣,帶狀(直管狀)的扁平管部件20 被彎曲加工成U字狀的熱交換管2。此外,通過l次彎曲加工被彎起的扁平管部件20,在2次彎曲加工中 (彎倒加工),以使兩側部21的表面211慢慢朝向壓彎方向(彎倒方向) 的方式^皮邊扭曲邊彎倒。這樣,以扭轉的方式對兩側部21進行彎曲加工, 由此,能夠以高精度將一對直管部(兩側部21 )折彎到希望的位置(狀態), 能夠得到高精度。該2次彎曲工序(彎倒工序)也與上述l次彎曲工序同樣,旋轉體92, 由于其平坦面93 —直與扁平管部件20的外表面面接觸地進行旋轉,因此,幾乎不會產生滑動摩擦,能夠以穩定的推壓力進行推壓,并能夠以高精度順暢地對扁平管部件20進行壓彎,并且,通過滑動能夠有效防止產生裂痕 或龜裂。而且,是在使平坦面93與管外表面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壓彎的, 因此,能夠避免壓彎力局部集中,能夠確實地防止裂痕或龜裂的產生。另夕卜,將按壓模8的兩按壓部82、 82的外周面形成為帶弧度的圓弧狀 彎曲面,因此,與上述l次彎曲加工同樣地,還能夠有效地防止在扁平管 部件20的彎曲部內周面側產生裂痕或龜裂。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按壓模8、壓彎模9、和升降驅動部件75 及后部推壓部件77等使壓彎模9下降的機構部構成2次彎曲機構或彎起機 構。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0A、 B所示,在彎曲加工裝置的按壓 模8的前方,與被彎曲加工的熱交換管20的一對直管部22、 22之間相對 應地,沿前后方向配置有作為間隙形成部件的空間導向板79。該空間導向 板79是對一對直管部22、 22的折彎方向進行導向的部件, 一對直管部22、 22 ^皮空間導向板79的兩側面導向,并被彎倒,由此,能夠高精度地將一 對直管部22、 22彎曲成形到希望的位置,能夠在一對直管部22、 22之間 高精度地形成預定的間隙。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考慮到彎曲加工后的反彈,也可以使折彎量 比正常的彎曲位置多地對一對直管部22、 22進行彎曲加工。另一方面,在沖壓加工結束后,升降驅動部件75上升,按壓才莫8^Ui 彎模9如上述那樣回到初期狀態。然后,將熱交換管2的彎轉部22從按壓模8側的管設置凹部84向后 方拔出,由此將熱交換管2從沖壓加工裝置中取出。這樣制作的熱交換管2,如圖7~9所示,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 配置的一對直管部21、 21的下端部之間通過彎轉部22連通連接的U字狀 的形狀。而且,彎轉部22的兩端斜向彎折(三角折疊)地被折彎大致180 ° (折回), 一對直管部21、 21被配置成相對于彎轉部22的中間直管部 24以90°彎曲成形的狀態。如以上所述,在該管制造裝置中,連續進行對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 21進行彎起的1次彎曲加工和對纟皮彎起的兩側部21進行彎倒的2次彎曲 加工,從而制造熱交換管2。即通過1臺裝置(管制造裝置)能夠依次連 續制造熱交換管2,所以,與例如通過不同裝置分別進行1次彎曲加工和2 次彎曲加工的情況不同,能夠使各加工工序間的轉移順暢地進行,能夠提 高生產效率。而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僅通過使升降驅動部件75 進行一次下降(進出)的一次沖壓動作(一個行程的升降動作)就能夠進 行1次彎曲加工及2次彎曲加工,因此,與每個加工都進行沖壓動作的情 況相比,能夠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管制造裝置中,如上所述,通過使壓彎模9的 旋轉體92隨著彎曲動作而進行旋轉,能夠使旋轉體92的平坦面93 —直與 扁平管部件20的外表面面接觸,因此,能夠降低平坦面93和管外表面之 間的滑動摩擦,能夠防止在管外表面上產生傷痕,并且,從彎曲加工開始 到結束的時刻,能夠始終對扁平管部件20作用穩定的推壓力(折彎力), 能夠高精度且順暢地對扁平管部件20進行壓彎,能夠制造出高品質的熱交 換管2。此外,在實施方式中,壓彎模9的旋轉體92形成為在其外周面的一部 分上設有與軸心(旋轉軸94)平行的平坦面93的變形圓柱形狀,但不僅 限于此,可以形成任意形狀。例如,可以將旋轉體92的截面形狀形成四邊 形、三角形等多邊形,并將某一個以上的外周側面作為與扁平管部件接觸 的平坦面來構成。而且,如圖22A、 B所示,在將旋轉體92形成為圓形截面的圓柱形狀, 并進行扁平管部件20的彎曲加工時,還可以使旋轉體92在扁平管20的外 表面上滾動,從而使旋轉體92的外周面與管部件外表面滾動接觸。 (變形例)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熱交換管2的彎轉部22的兩側的折彎部23、 23 被向相互相對的方向折彎,即兩側的折彎部23、 23都被向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折彎,但不僅限于此,在本發明中,如圖23A、 B所示,也可以將兩 側的折彎部23、 23中的一方側的折彎部23向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折彎, 并且將另一方側的折彎部23向管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側折彎。另外,在上述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散熱片31使用波紋散熱片,但不僅 限于此,在本發明中,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散熱片。例如圖24、 25所示,作 為散熱片,可以使用板散熱片。如圖24所示的散熱片32,分別與各熱交 換管2的一對直管部21 、21相對應地形成有管插裝孔321,在各插裝孔321 中分別配置各直管部21 ,在芯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間距配置多個。另外, 圖25所示的散熱片33,分別與各熱交換管2的直管部21相對應地形成切 口部331,在各切口部331中分別配置各直管部21,在芯部高度方向上以 預定的間距配置多個。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擠壓制品形成集管5、 6,但不僅限于 此,在本發明中,也可以利用拉深制品形成。例如,如圖26所示,可以將 通過拉深加工(旋壓力口工,spinning)形成的杯狀的一對拉深制品56、 56 的開口部側端部相互對接從而形成集管。而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不同的管部件來構成前列側的集管5和 后列側的集管6,但不僅限于此,在本發明中,例如,可以將由擠壓制品 或沖壓折彎制品等構成的箱狀的一個集管部件的內部通過分隔部件前后分隔,將其前室側作為前列側的集管、后室側作為后列側的集管。另外,在本發明中,在集管的內部配置分流板、調整板,從而能夠使 流過集管內部的冷媒進一步均勻地M。作為分流板、調整板,可以采用 在與集管長度方向連續且與集管軸心平行地配置的分隔板上形成有冷媒通 過孔的板部件,或采用在集管長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設置數個且與集管軸心 垂直地配置的分隔板上形成有冷媒通過孔的板部件等。而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分隔部件53將前側集管5分割成左右兩 部分,從而形成具有第1-4通路P1 P4的4通路回路結構,但不僅限于 此,本發明的熱交換器還可以形成2通路回路構成或5通路以上的回路結 構。例如,在2通路的回路結構中,可以形成如下的U字型的冷媒回路,即在前后兩集管內不設置分隔部件,將導入到前側的集管的 導入全部 熱交換管中,并且將通過各熱交換管的冷媒導入到后側的集管中,并使其 從后側的集管流出。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的熱交換器用作車輛空調或室內 空調等的蒸發器(汽化器),但不僅限于此,本發明還能夠適用于其他的 熱交換器等。例如,本發明還能夠作為冷凝器(冷凝器、冷媒冷卻器)、 油冷卻器子、散熱器、中間冷卻器等其他的熱交換器使用。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冷媒不限于氟利昂系 ,也可以使 用成為超臨界制冷循環的二氧化碳W。另外,但然,在本發明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 向"不是以重力方向為基準特定的方向,而是為了方便說明而特定的方向。 即,在本發明中,各方向不是特定的方向。這里使用的術語及說明都是用于說明本發明所涉及的實施方式,本發 明不被這些術語和說明所限定。本發明只要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允許 進行不脫離其發明宗旨的 一切設計變更。
權利要求
1. 一種熱交換器,沿管厚度方向并列配置數個U字狀的熱交換管,該U字狀熱交換管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其特征在于熱交換管是通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而形成的,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部,并且,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相鄰的熱交換管中的一方 側的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相對于另一方側的熱交換管的彎轉部在管厚度方 向上間隔配置。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 從直管部表面向管厚度方向的突出尺寸,形成得比相鄰的熱交換管中對應 的直管部之間的間隙小。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 直管部長度方向的尺寸,被設定為直管部的寬度尺寸的1.0 ~ 1.5倍。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 兩端折彎部內側的曲率半徑,被設定為直管部的厚度尺寸的1~3倍。
6.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在熱交換管的彎轉部 的中間設置有平坦部。
7.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 兩端折彎部都向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折彎。
8.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管的彎轉部的 兩端折彎部中的一方側的折彎部向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折彎,并且另一方 側的折彎部向管厚度方向的另一方側折彎。
9.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熱交換器,其中在熱交換管的直管部 的前端側設置有連通連接數個熱交換管的各直管部的集管。
10. —種熱交換管,為u字狀、并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其特征在于是通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 而形成,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部,并且, 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
11. 一種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是在制造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 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的 U字狀的熱交換管時使用的,是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 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將該被折彎了的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部, 并將其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而成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相對于中間部彎起的1次彎 曲工序;和將被彎起了的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向中間部側彎倒的2次彎曲工序。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連續進行1 次彎曲工序和2次彎曲工序。
13. —種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是在制造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 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的 U字狀的熱交換管時使用的,是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 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將該被折彎了的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構成為彎轉部, 并將其兩側部構成為一對直管部而成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1次彎曲機構,其邊壓住帶狀的扁平管部件的長度方向的中間部,邊對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相對地進行推壓并彎起;和2次彎曲才幾構,其邊壓住通過1次彎曲加工而將兩側部彎起了的扁平 管的中間部,邊對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相對地向中間部側進4亍推壓并彎倒。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記栽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按壓才莫,該按壓模具有俯視呈山狀的板部, 由該按壓模的山狀板部,在1次彎曲機構進行加工時,壓住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并且在2次彎曲才幾構進行加工時,壓住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
15. 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記栽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壓彎模,該壓彎模具有俯視呈谷狀的凹部, 由該壓彎模的谷狀凹部,在1次彎曲機構進行加工時,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彎起,并且在2次彎曲機構進行加工時,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 彎倒。
16. 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記栽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進退驅動部件,該進退驅動部件通過進退驅動、驅動l次彎曲機構及2次彎曲機構,在由進退驅動部件進行一個行程的進退動作期間,連續進行由1次彎 曲機構進行的加工及由2次彎曲機構進行的加工。
17. 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中 具有間隙形成部件,該間隙形成部件配置在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之間,用于在由2次彎曲機構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彎倒時,在兩側部之間形成 間隙。
18. —種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制造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 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由此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作為在寬 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并且將扁平管部件的中間 部作為連通連接所述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而成的U字狀的熱交 換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準備具有一對按壓部的按壓模的工序; 準備具有一對壓接部的壓彎模的工序;1次彎曲工序,由所述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 住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兩端,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從管厚度方 向的另 一方側向 一方側相對地推壓中間部兩端中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部側的位置,從而彎起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和2次彎曲工序,由所述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壓住由所述l次彎曲機構 彎起了的中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內周,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將中 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外周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部側的位置相對地向所述 按壓才莫側推壓,從而彎倒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面設有平坦面,該平坦面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壓接于扁平管部件的外表面。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記栽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所述旋轉體以維持其平坦面相對于扁平管部件的外表面的面接觸狀態的方式進行旋轉。
21. 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旋轉體的旋轉軸相對于扁平管部件的折彎部的曲率中心線平行配置。
22. 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連續進4亍所述1次彎曲加工和所述2次彎曲加工。
23. 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記栽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按壓模具有山狀的板部,在該山狀板部的兩邊部設置所述按壓部。
24. 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記載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壓彎^^具有谷狀的凹部,在該谷狀凹部的內側的兩邊部設置所述旋轉體。
25. 如權利要求18所記栽的熱交換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旋轉體形成為圓柱形狀,使得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所述旋轉體的外周面與扁平管部件的外表面滾動接觸。
26. —種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是用于制造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長度 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由此將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作為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并且將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作為連通連接所述一對直管部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而成的u字狀的熱交換管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對按壓部的按壓模; 具有一對壓接部的壓彎模;1次彎曲機構,由所述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 住扁平管部件的中間部兩端,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從管厚度方 向的另 一方側向 一方側相對地推壓中間部兩端中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 部側的位置,從而彎起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和2次彎曲機構,由所述按壓模的兩按壓部,壓住由所述1次彎曲機構 彎起了的中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內周,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兩壓接部,將中 間部兩端的彎曲部外周的比所述兩按壓部靠兩側部側的位置相對地向所述 按壓模側推壓,從而彎倒扁平管部件的兩側部;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27. —種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用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厚度 方向上彎曲成形,其特征在于包括準備具有按壓部的按壓模的工序; 準備具有壓接部的壓彎模的工序;和彎起工序,由所述按壓模的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住扁平 管部件的彎曲成形預定部的一端側,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從管厚度 方向的另一方側向一方側相對地推壓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從而將 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相對于一端側彎起,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28. 如權利要求27所記載的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其中, 還具有彎倒工序,由所述按壓模的按壓部壓住由所述彎起機構壓彎了的扁平管的彎曲部內周的一端側,并且由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將扁平管部件的彎曲部外周的另 一端側相對地向所述按壓;j^莫側推壓,從而將彎曲成形 預定部的另 一端側向一端側彎倒。
29. 如權利要求27或28所記載的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方法,其中, 扁平管部件中的彎曲部的曲率中心線以相對于扁平管的長度方向以直角以外的角度交差的方式設定。
30. —種扁平管部件的彎曲加工裝置,用于將帶狀的扁平管部件在厚度 方向上彎曲成形,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按壓部的按壓^^;具有壓接部的壓彎;f莫;和彎起才幾構,由所述按壓模的按壓部,從管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壓住扁平 管部件的彎曲成形預定部的一端側,并且由所述壓彎才莫的壓接部從管厚度 方向的另一方側向一方側相對地推壓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從而將 彎曲成形預定部的另一端側相對于一端側彎起,所述壓彎模的壓接部由旋轉體構成,該旋轉體在推壓扁平管部件時伴 隨著該推壓動作進行旋轉,減少與扁平管部件的滑動摩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交換器,其U字狀的熱交換管(2)沿管厚度方向并列配置多個,U字狀的熱交換器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對扁平的直管部(21)和連通連接一對直管部(21)的端部之間的彎轉部(22)。在本熱交換器中,熱交換管(2)是通過帶狀的扁平管部件(20)在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兩端斜向彎折地折彎而形成的,扁平管部件(20)的中間部作為彎轉部(22)構成,并且,扁平管部件(20)的兩側部作為一對直管部(21)構成。根據本發明的熱交換器,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削減及小型輕量化。
文檔編號F28D1/04GK101532786SQ20091012646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11日
發明者岸正幸, 星野良一, 淺川高 申請人:昭和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