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乙烯發泡布制造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聚乙烯發泡布制造機,尤指一種具有自動混合新料、舊料的進料裝置及方便發泡布下料的設計。
聚乙烯發泡布的制造步驟是先利用進料機將PVC混合物送入押出機(EXTRUDER),由押出機成形發泡布。接著利用展開裝置,將發泡布展開成平板狀,最后由卷取機(WINDER)將發泡布收卷于回轉筒上。
而傳統的發泡布為了降低成本及避免浪費,都添加有舊料,然而,傳統的PVC混合物主要利用人工攪拌將新料和舊料與添加劑混合,然后再利用進料機送入押出機,其混合方式不僅費時費力,且無法準確計算出新料、舊料與添加劑的比例。因此,在追求自動化的今天,實為一落伍與不經濟的作法。
而且,傳統卷取機(WINDER)回轉筒的外側直徑與內側直徑是相同的,以致于當發泡布收卷于回轉筒后,要從回轉筒上抽取出來時,十分緊迫,取出費時費力。雖然有人嘗試使回轉筒的外徑略小于內側直徑,使回轉筒略呈錐狀,以方便將卷曲完成的發泡布取出,但是這種方式雖可方便取出發泡布,但是,因為回轉筒不是等徑,所以收卷于其上的發泡布無法整齊收卷,所以并非實用的設計。
本發明人有鑒于上述缺失,乃依其多年實際從事發泡布制造及設計的經驗,針對進料混合及卷取機的問題,不斷研究測試改良,最后終有本實用新型完成。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聚乙烯發泡布制造機,它具有自動吸料且將PVC新料與舊料依設定比例自動送出,并與適量的添加劑在一同時可攪拌與進料的混合機內均勻混合后,推送進入押出機,達到全自動混合的一貫化作業。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聚乙烯發泡布制造機,該卷取機回轉筒的取出端的外徑具有收縮、擴張的功能,因此使得發泡布在收卷時可平整對齊,且于下料取出時退料方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聚乙烯發泡布制造機,主要包括有一進料機構,設于平臺上方,供給押出機PVC混合物;一押出機,緊接于進料機構,作發泡布押出;一展開裝置,將由押出機押出的管狀發泡布展開成平面狀;一卷取機,將平面狀發泡布收卷于回轉筒上;該進料機構在平臺上設有新、舊料桶,且于料桶上方設有吸料機,而新、舊料桶下方設有輸送機,該輸送機的旋轉軸利用馬達經傳動鏈條所帶動,而其輸出管相對設于漏斗的上方,其端部并有出料口,該旋轉軸貫穿輸送機,并延伸至輸出管內,且該旋轉軸上設有螺旋體,可將由料桶的新(舊)料,經輸出管的出料口送出;一添加劑容器,置于漏斗的上方,以供給適量的添加劑;一混合機,接于漏斗底端,位于漏斗內的新舊料及添加劑,自由落體而進入混合機內,該混合機其一側邊固設有軸套,且軸套內同時容納第一轉動軸,及位于第一轉動軸內的第二轉動軸,該第一轉動軸由一馬達驅動齒盤所帶動旋轉,而該第二轉動軸利用另一馬達所帶動,以使軸套內的兩轉動軸可同時作不同速度轉動,且第一轉動軸利用前端的套體帶動一大螺旋體回轉,而第二轉動軸則帶動一貫穿混合機并深入出料管的中心軸,該中心軸的外周緣并沒有小螺旋體,其隨著中心軸可在大螺旋體內轉動;該卷取機機臺側邊設有至少一支以上的回轉筒,且該回轉筒為由數片板體所構成的筒狀體,且該回轉筒內設有一汽壓缸,它由位于機臺內的汽壓裝置所制動,該氣壓缸的汽壓桿上接設有一由多個U型架體所組成的座體,該座體上的各U型架體內可供制動板的下端部置入,并利用螺桿定位,而制動板的上端部置入一固定在板體內的匚型座上,并利用螺桿貫穿定位;藉由上述構件的組合,具有將新舊料及添加劑自動混合并送料的功能,且其回轉筒可收張而具有方便卸料及確保發泡布收卷整齊的功效。
為了能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功效有更詳細的了解,茲配合
如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料機構及混合機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料機構剖示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混合機構造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卷取機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卷取機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卷取機構造示意圖。
請參閱各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含有一進料機構1,它設于平臺10上方,供給押出機PVC混合物;一押出機(EXTRUDER)2,緊接于進料機構1,作發泡布5押出,其為傳統技術,容不贅述;一展開裝置3,將由押出機2押出的管狀發泡布5展開成平面狀5a,它也是傳統技術,容不贅述;一卷取機(WINDER)4,將平面狀發泡布5a收卷于回轉筒41上;該進料機構1(如圖2所示)在平臺10上設有新、舊料桶11a、11b,且于料桶11a、11b上方設有吸料機12a、12b,而新、舊料桶11a、11b下方設有輸送機13a、13b,該輸送機13a、13b的旋轉軸131利用馬達14a、14b經傳統鏈條15a、15b所帶動,而其輸出管16a、16b相對設于漏斗17的上方,其端部并有出料口161a、161b。如圖3所示,該旋轉軸131貫穿輸送機13(a、b),并延伸至輸出管16(a、b)內,且該旋轉軸131上設有螺旋體18,可將由料桶11(a、b)的新(舊)料,經輸出管16(a、b)的出料口161(a、b)送出;一添加劑容器19,置于漏斗17的上方,以供給適量的添加劑;一混合機6,接于漏斗17底端,如圖4所示,位于漏斗17內的新舊料及添加劑171,自由落體而進入混合機6內,該混合機6其一側邊固設有軸套61,且軸套61內同時容納第一轉動軸62,及位于第一轉動軸62內的第二轉動軸63,該第一轉動軸62由一馬達(圖中未示)驅動齒輪64所帶動旋轉,而該第二轉動軸63利用另一馬達(圖中未示)所帶動,以使軸套61內的兩轉動軸62、63可同時作不同速度的轉動,且第一轉動軸62利用前端的套體621帶動一大螺旋體65回轉,而第二轉動軸63則帶動一貫穿混合機6并深入出料管66的中心軸67,該中心軸67的外周緣設有小螺旋體671,它隨著中心軸67可在大螺旋體65內轉動;該卷出機4機臺40側遙設至少一支以上的回轉筒41,且該回轉筒41為由數片板體(a)所構成的筒狀體,又該回轉筒41內設有一汽壓缸42,它由位于機臺40內的汽壓裝置(圖中未示)所制動,該汽壓缸42的汽壓桿421上接設有一由多個U型架體431所組成的座體43,該座體43上的各U型架體431內可供制動板44的下端部441置入,并利用螺桿45定位,而制動板44的上端部442置入一固在板體(a)內的匚型座47上,并利用螺桿46貫穿定位;由上述構件的組合,它具有將新舊料及添加劑自動混合并送料的功能,且其回轉筒可收張具有方便卸料及確保發泡布卷整齊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形及功效,茲再析述如后一、本實用新型利用設于新舊料桶11a、11b上方的吸料機12a、12b,直接將新、舊料送入料桶,并利用輸送機13a、13b將新舊料送入漏斗17,它可由控制各輸送機13a、13b的馬達14a、14b的轉速,進而控制新舊料的混合比例,摒除傳統使用人工磅重及攪拌的方式,達到省時省力的目的。
二、該混合機6設有兩個同時轉動的大螺旋體65及小螺旋體671,使大螺旋體65在攪拌新、舊料及添加劑171的同時,小螺旋體671則可不斷的將攪拌后的混合物經出料管66送出,而送進押出機2內。
三、該卷取機4于下料時,可由汽壓缸42的驅動使汽壓桿421回收,使座體43也向后縮,而將制動板44向后拉,使得回轉筒41的外側端形成收縮狀,方便發泡布5a的下料。又其平時在卷收發泡布5a時,該汽壓桿421伸出,將座體43向外推,使得制動板44呈垂直狀,而將回轉筒41的外側端張開,它具有使卷收的發泡布5a不會向外移動,且可使發泡布5a于卷收時整齊排列。
權利要求1.一種聚乙烯發泡布制造機,主要包括有一進料機構,設于平臺上方,供給押出機PVC混合物;一押出機,緊接于進料機構,作發泡布押出;一展開裝置,將由押出機押出的管狀發泡布展開成平面狀;一卷取機,將平面狀發泡布收卷于回轉筒上;其特征在于該進料機構在平臺上設有新、舊料桶,且于料桶上方設有吸料機,而新、舊料桶下方設有輸送機,該輸送機的旋轉軸利用馬達經傳動鏈條所帶動,而其輸出管相對設于漏斗的上方,其端部并有出料口,該旋轉軸系貫穿輸送機,并延伸至輸出管內,且該旋轉軸上設有螺旋體,可將由料桶的新(舊)料,經輸出管的出料口送出;一添加劑容器,置于漏斗的上方,以供給適量的添加劑;一混合機,接于漏斗底端,位于漏斗內的新舊料及添加劑,自由落體而進入混合機內,該混合機其一側邊固設有軸套,且軸套內同時容納第一轉動軸,及位于第一轉動軸內的第二轉動軸,該第一轉動軸由一馬達驅動齒盤所帶動旋轉,而該第二轉動軸利用另一馬達所帶動,以使軸套內的兩轉動軸可同時作不同速度轉動,且第一轉動軸利用前端的套體帶動一大螺旋體回轉,而第二轉動軸則帶動一貫穿混合機并深入出料管的中心軸,該中心軸的外周緣并設有小螺旋體,其隨著中心軸可在大螺旋體內轉動;該卷取機機臺側邊設有至少一支以上的回轉筒,且該回轉筒為由數片板體所構成的筒狀體,且該回轉筒內設有一汽壓缸,它由位于機臺內的汽壓裝置所制動,該汽壓缸的汽壓桿上接設有一由多個U型架體所組成的座體,該座體上的各U型架體內可供制動板的下端部置入,并利用螺桿定位,而制動板的上端部置入一固在板體內的匚型座上,并利用螺桿貫穿定位;由上述構件的組合,具有將新舊料及添加劑自動混合并送料的功能,且其回轉筒可收張而具有方便卸料及確保發泡布收卷整齊的功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聚乙烯發泡布制造機,尤指一種具有自動混合新舊料及方便發泡布下料的設計,主要包括一新料桶及一舊料桶,由料桶上方的吸料機直接將PVC原料吸入料桶內,再由設于料桶下方的輸送機將新舊料同時送入混合機內攪拌,利用各輸送機的馬達來控制出料速度,達到自動供料及依比例自動混合PVC新舊料。該卷取機回轉筒的取出端具有收縮、擴張的功能,以使發泡布在收卷時可平整對齊,且于下料取出時退料方便。
文檔編號B29C67/20GK2175091SQ93244438
公開日1994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199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1993年11月13日
發明者古新榮 申請人:古新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