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包括盤面和位于所述盤面邊緣的側壁,所述側壁至少包括相連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且與底部的所述盤面相連,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一拔模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二拔模角。由于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拔模角大于位于下方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拔模角,因此,放置背光源模組后,背光源模組的保護膜的邊緣余料會順著第二部分以及第一部分的內側面向外傾斜,從而避免了由于保護膜的邊緣余料產生積料而導致的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整以及易變形等問題。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 模組的托盤。 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
【背景技術】
[0002] BLU(BackLightUnit,背光源模組)位于液晶顯示器的背面,用于為液晶顯示器提 供光源,它的發光效果會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器的視覺效果,因此,背光源模組是液晶顯示 器的重要組件之一。
[0003] 背光源模組在制造和組裝的過程中,通常需要放置在托盤上,以便于使用者運送 該背光源模組。現有的托盤,特別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如圖1所示,包括用于 承載背光源模組的盤面101,以及位于所述盤面101邊緣的側壁102,該側壁102用于固定 該背光源模組103。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背光源模組103的保護膜的邊緣余料容易產 生積料,如圖1中的A部分,導致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整以及易變形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以解決現有 技術中背光源模組保護膜的邊緣余料容易產生積料,導致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 整以及易變形等問題。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 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包括盤面和側壁,所述側壁至少包括相連 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且與底部的所述盤面相 連,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一拔模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二拔模角。
[0007] 優選的,所述側壁還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相連,且位于所 述第一部分的上方,且所述第三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三拔模角大于所述第一拔模角。
[0008] 優選的,所述第一拔模角的角度范圍為大于10°。
[0009] 優選的,所述第二拔模角的角度范圍為3°?5°。
[0010] 優選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側面與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側面為同一平面。
[0011] 優選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側面的第四拔模角等于所述第二拔模角。
[0012] 優選的,所述第四拔模角的角度范圍為3°?5°。
[0013] 優選的,在所述盤面上放置背光源模組后,所述第二部分的堅直高度大于所述背 光源模組的堅直高度,且二者之間的高度差的范圍為0. 9_?1. 2_。
[0014] 優選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堅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堅直高度。
[0015] 優選的,所述側壁位于所述盤面的四周。
[0016]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0017]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其側壁通過具有不同拔模 角的至少兩個部分來固定背光源模組,由于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拔模角大于位于下 方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拔模角,因此,放置背光源模組后,背光源模組的保護膜的邊緣余料會 順著第二部分以及第一部分的內側面向外傾斜,從而避免了由于保護膜的邊緣余料產生積 料而導致的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整以及易變形等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 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 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9] 圖1為現有的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為現有的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的側壁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a為現有的另一種采用較大的拔模角的側壁結構示意圖;
[0022] 圖3b為現有的采用較大拔模角的托盤運送背光源模組的示意圖;
[0023]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的結構 示意圖;
[0024]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托盤運送背光源模組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正如【背景技術】所述,在使用現有的托盤運送背光源模組的過程中,背光源模組保 護膜的邊緣余料容易產生積料,導致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整以及易變形等問題。 發明人研究發現,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側壁102與盤面101相對的內側面的拔模角α的 角度較小,如圖2所示,從而導致保護膜的邊緣余料容易產生積料。但是,如果單純的增大 拔模角α的角度值,如圖3a所示,側壁102的內側面的拔模角h較大,約為10°以上,此 時,背光模組103會沿圖3b中箭頭所示的方向發生晃動,導致背光源模組的固定效果不佳, 造成背光源模組在運送過程中由于左右晃動而受損。
[0026]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以克服現有技 術存在的上述問題,包括盤面和側壁,所述側壁至少包括相連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 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且與底部的所述盤面相連,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內側 面的第一拔模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二拔模角。
[0027]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其側壁通過具有不同拔模 角的至少兩個部分來固定背光源模組,由于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拔模角大于位于下 方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拔模角,因此,放置背光源模組后,背光源模組的保護膜的邊緣余料會 順著第二部分以及第一部分的內側面向外傾斜,從而避免了由于保護膜的邊緣余料產生積 料而導致的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整以及易變形等問題。
[0028]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 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0029]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 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 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30]其次,本實用新型結合示意圖進行詳細描述,在詳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時,為便于 說明,表示器件結構的剖面圖會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圖只是示例,其在 此不應限制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此外,在實際制作中應包含長度、寬度及深度的三維空 間尺寸。
[0031]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如圖3所 示,用于放置運送背光源模組30,包括盤面31和位于所述盤面31邊緣的側壁32,其中,所 述側壁32位于所述盤面31的四周。側壁32至少包括相連的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 該第一部分321的底面與第二部分322的頂面重合,即第二部分322位于第一部分321的 下方,且與底部的盤面31相連。
[0032]為了便于從托盤中放置和取出背光源模組,托盤的側壁32內側需具有一定的拔 模角,本實施例中,為了解決背光源模組保護膜的邊緣余料積料的問題,第一部分321與第 二部分322具有不同的拔模角,其中,第一部分321的內側面的第一拔模角Θi大于第二部 分322的內側面的第二拔模角Θ2,即第一部分321的傾斜度大于第二部分322的傾斜度, 從而可以使保護膜的邊緣余料順著第二部分322以及第一部分321的內側面向外傾斜,從 而避免了由于保護膜的邊緣余料產生積料而導致的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整以及 易變形等問題。
[0033]本實施例中,側壁32優選為包括兩個部分,但是,在本實用新型并不僅限于此,在 其他實施例中,側壁可以包括多個部分,只要從上往下依次排列的多個部分的內側面的拔 模角依次減小即可。
[0034]例如,側壁還可以包括第三部分,該第三部分與第一部分相連,且位于第一部分的 上方,且第三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三拔模角大于第一拔模角,即大于第一部分的內側面與堅 直面之間的夾角。
[0035]具體的,如圖4所示,第一拔模角Θi的角度范圍為大于1〇°,第二拔模角θ2的 角度范圍為3°?5°,并且,如圖4所示,第一部分321的外側面與所述第二部分322的外 側面為同一平面,且該外側面的第四拔模角θ3等于第二拔模角θ2,即第四拔模角θ3的角 度范圍也為3°?5°。
[0036]此外,為了更好地固定背光源模組,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需具有一定的高 度,具體地,當在盤面31上放置背光源模組后,第二部分322的堅直高度大于背光源模組的 堅直高度,如圖4所示,且二者之間的高度差L的范圍為0· 9mm?1. 2mm,優選為1mm,并且, 為了保證拔模角度,第一部分321的堅直高度大于第二部分322的堅直高度。
[0037]基于此,在運送光源模組的過程中,光源模組30也會沿圖5中箭頭的方向發生晃 動,但是,由于第一拔模角^大于第二拔模角θ2,因此,光源模組30發生晃動時,不容易 沿著第二部分322的傾斜面滑向第一部分311,從而能夠很好地固定光源模組,避免該背光 源模組在運送過程中受損。
[0038]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其側壁通過具有不同拔模角 的至少兩個部分來固定背光源模組,由于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拔模角大于位于下方 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拔模角,因此,放置背光源模組后,背光源模組的保護膜的邊緣余料會順 著第二部分以及第一部分的內側面向外傾斜,從而避免了由于保護膜的邊緣余料產生積料 而導致的背光源模組放置困難、放置不平整以及易變形等問題。
[0039] 并且,本實施例提供的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更便于作業人員的包裝 操作,減少了背光源模組在運送過程中的破損幾率,提高了背光源模組的良率。
[0040] 本說明書中各個部分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部分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它部分 的不同之處,各個部分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41]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 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 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 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 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應用于薄型化背光源模組的托盤,包括盤面和側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至少 包括相連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且與底部的所述 盤面相連,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一拔模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二 拔模角。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還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 與所述第一部分相連,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方,且所述第三部分的內側面的第三拔模 角大于所述第一拔模角。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拔模角的角度范圍為大于 10。。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拔模角的角度范圍為3°?5°。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側面與所述第二部分 的外側面為同一平面。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側面的第四拔模角等 于所述第二拔模角。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拔模角的角度范圍為3°?5°。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盤面上放置背光源模組后,所 述第二部分的堅直高度大于所述背光源模組的堅直高度,且二者之間的高度差的范圍為 0· 9mm?1. 2mm〇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堅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二 部分的堅直高度。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位于所述盤面的四周。
【文檔編號】B65D85/38GK203865153SQ201420256303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明者】潘逸文, 吳建志 申請人:瑞儀(廣州)光電子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