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仿生飛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飛機技術,特別是仿生飛機,適用于軍事、航空、游樂等。
現有飛機的機翼是固定不能活動的,因而不能象飛行生物那樣飛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飛機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機翼可活動,象飛行生物那樣飛行的仿生飛機。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方法是這樣實現的結構由機體、機翼、機輪組成。其中,機體外圍為機殼,固定在機架上,可采用現有輕型飛機的相應技術;機體上的動力系統與傳動系統相配合,安裝在機架上,可采用現有輕型飛機和汽車的相應技術;傳動系統中連接有轉臂驅動機構,與機翼相配合,并使側翼作上下擺動。機翼的尾翼固定在機架尾端。機輪安裝在機體腹部,可采用現有飛機的相應技術。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有三組側翼,組成多翼仿生飛機。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機翼可活動,能象鳥等飛行生物的飛翔那樣飛行。特別適用于軍事偵察、雙人 航空、游樂等。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為本實用新型原形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機架、機殼、尾翼配合的剖面示意圖(B向,腑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A-A剖面示意圖。
圖4為側翼上的B-B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C-C剖面局部示意圖(C向,側視圖)。
圖6為機翼軸及其控制機構的示意圖(C向,D-D剖面)圖7為機翼軸控制機構的E-E剖面示意圖(B向)。
圖8為側翼的E向示意圖及其局部示意圖。
圖9為側翼的第二實施例局部部分示意圖(E向)。
圖10為仿生羽的E向示意圖。
圖11為仿生羽的F-F剖面示意圖。
圖12、仿生羽的G-G剖面示意圖。
圖13為側翼的第三實施例示意圖(E向)。
圖14為傳動系統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B向)。
圖15為主傳動器的剖面示意圖(B向)。
圖16為萬向聯接頭示意圖(C向)。
圖17為本實用新型的腑視圖(B向)。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結構細節和工作情況。
本實用新型結構由機體1、機翼、機輪3組成。其中機體1由機殼16、機架17、駕駛室6、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控向系統組成,即機殼16固定在機架17的外圍,駕駛室固定在機架17的前部。可采用現有飛機的相應技術,機殼16表面可固定著羽毛,起裝飾作用,動力系統有發動機18,傳動系統有離合器19、變速器20、主傳動軸21、主傳動器22、互相配合,均安裝在機架17上,可采用現有汽車的相應技術。動力系統的動力必須保證飛機直升起飛時的動力。但主傳動器22與一組轉臂驅動機構相配合。
轉臂驅動機構是一根轉臂軸23的兩端分別垂直地同向地連接一根轉臂4的一端,轉臂4的另一端又垂直地連接一根柄軸5,柄軸5連接萬向聯接頭34,由銷鎖和墊片36鎖著外端,萬向聯接頭34通過銷軸101與聯桿7的下叉頭100連接,組成活動節102。聯桿7的上叉頭72由銷軸71與側翼9上的大支承15連接,組成活動節8。
轉臂軸23安裝在機架17的支承座24的下軸孔35中,由圓錐滾子軸承99配合,轉臂軸23中段固定一個圓錐齒輪95,與主傳動軸21上的圓錐齒輪95相嚙合。主傳動器外殼96包在外圍,主傳動器外殼96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一個凸緣環98,由螺栓97緊固在機架17上。
機翼分別為兩副側翼9和一副尾翼14。
側翼9左右對稱,每副側翼9有剛性板塊狀的主翼12和柔性片狀的副翼11。主翼12上有翼架43、其基部10有一叉頭73與翼軸27的兩端接頭75連接,由銷軸74配合在其軸孔76中,組成活動節13,使側翼可上下地擺動。翼軸27由圓錐滾子軸承56配合,安裝在機架17的支承座24的上軸孔44中;其中段斷離,但由控制桿31的軸套28套著,螺栓29緊固而連接。
每副側翼9為旗形,其基部10連接翼架43,翼架43有夾板部46,通過螺栓螺母47固定著翼片45,翼片45為彈性片如彈簧片、塑料片,由柔性材料制成,有多層或是單層,組成副翼11,其邊片54夾著中間片55、翼片45靠著翼架43的部分至遠離翼架43的部分厚度呈逐漸減小的狀態,其遠 基部39,彎曲部40,近基部41組成的角α為100~180度;而近基部41與翼軸27所組成的角β為100~180度。
側翼9的長度為機身總長度的 2/3 ~3倍,寬度為機身總長度的 1/2 ~1.5倍,翼架43與翼片45可以合為一塊。
側翼9翼架43的近基部41背面有一個固繩環42,拉繩32的一端固定在其上,另一端穿過支承座24上的孔33而系結在駕駛室6內的搖臂66上。翼架的基部端較粗,末端較細。
近基部41的腹面安裝有一副控向機構37、即由翼架43上的兩個小支承38配合著一根轉軸49,轉軸49上固定一片活動片48;活動片48與翼架43之間安裝有一個具有活塞桿50的氣缸51和一個拉伸彈簧52;氣缸51連接著氣壓管53,氣壓管53再連接氣壓系統。氣壓系統的壓力源可通過氣壓管53,進入氣缸51,推動活塞桿50,再推動活動片48轉動,氣壓系統氣壓管53、氣缸51、活塞桿50均為現有汽車制動系統的氣壓系統。
在側翼9的其它實施例中,翼架43上可安裝10~50片仿生羽77,每片仿生羽77由羽桿79、羽枝81、羽片82、腹鉤80、背鉤84組成;即羽桿79的一端為羽柄78,其上有螺栓孔83,可與螺栓螺母配合而固定在翼架43的夾板部46,另一端呈逐漸細小狀態,腹面固定有一排腹鉤80,20~50根羽枝81垂直地固定在羽桿79上,其末端有背鉤84,由塑料膜片86包裹地固定在羽桿79和羽枝81上,組成羽片82,羽桿79也可呈管狀,有管腔85。仿生羽77在工作時其背鉤84必須能鉤住另一仿生羽上的腹鉤80。
或者,翼架43為三角形、爪狀地固定著5~30根曲線形的翼枝87、翼枝為桿狀或管狀,其基部至末端呈逐漸細小狀態,為柔性材料制成,由塑料膜片86或尼龍帆布包扎地固定在其構成的平面上組成翼片45。
機體1內安裝有轉翼控制機構。即固定在翼軸27上的控制桿31的兩端有固繩孔30,分別連接一根拉繩59的一端,拉繩59的另一端分別連接一個連接環60,并同時連接在同一根鏈條61的兩端;鏈條61與大的鏈輪64配合,鏈輪64同時與小的齒輪65嚙合,鏈輪64的軸63和齒輪65的軸62安裝在駕駛室6內的支承58上;齒輪軸62的一端固定一個搖臂66。齒輪65同時與鎖定器68配合。刀形鎖定器68的推桿部67連接刀齒部70,安裝在支承58上的孔69中,其刀齒部70可與齒輪65嚙合和分離。轉動搖臂66,可使齒輪65轉動,從而使鏈輪64轉動,拉動鏈條61、拉繩59,再拉動控制桿31,使翼軸27轉動,側翼9轉動,作用是控制側翼9活動。
尾翼14為三角板形或扇形硬片,水平地固定在機架17尾部的延伸架25上。
四個機輪3安裝在機體1腹部的機輪架2上,組成品字形。機輪架2固定在機架17上,可采用現有飛機的相應技術,機輪架2的高度等于側翼9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傳動系統可具有三個主傳動器和轉臂驅動機構,即主傳動軸21連接主傳動器22,主傳動器22與前轉臂驅動機構88配合;主傳動器22同時向后連接一根中傳動軸89,中傳動軸89另一端連接中主傳動器91,同時與中轉臂驅動機構90配合;中主傳動器91向后連接一根后傳動軸92,后傳動軸92另一端連接后主傳動器94,并配合著后轉臂驅動機構93。三組轉臂驅動機構88、90、93。分別通過三組聯桿7與三組側翼9相配合。組成多翼仿生飛機。
本實用新型機體1的前端可安裝成九個鳥頭形狀,使飛機的形狀組成九頭鳥形。
權利要求1.由機體1、機翼、機輪3組成的仿生飛機,其特征是,機體1由機殼16、機架17、駕駛室6、動力系統、控向系統組成;即機殼16固定在機架17的外圍,駕駛室6安裝在機架17的前部,動力系統有發動機18,傳動系統有離合器19、變速器20,主傳動軸21、主傳動器22,它們互相配合,均安裝在機架17上。但主傳動器與一組轉臂驅動機構相配合;轉臂驅動機構是一根轉臂軸23的兩端分別垂直地同向地連接一根轉臂4的一端,轉臂4的另一端又垂直地連接一根柄軸5;柄軸連接萬向連接頭34,萬向連接頭通過銷軸101與聯桿7的下叉頭100連接,組成活動節102;聯桿的上叉頭72由銷軸71與側翼9上的大支承15連接,組成活動節8;轉臂軸23安裝在機架支承座24的下軸孔35中,由圓錐滾子軸承99配合;轉臂軸中段固定一個圓錐齒輪95,與主傳動軸上的圓錐齒輪相嚙合;主傳動器外殼96包在其外圍;主傳動器外殼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一個凸緣環98,由螺栓97緊固在機架上;機翼分為兩副側翼9和一副尾翼14;側翼左右對稱;每副側翼有剛性板塊狀的主翼12和柔性片狀的副翼11;主翼上有翼架43,其基部10有叉頭73,與翼軸27的兩端接頭75連接,由銷軸74配合在其軸孔76中,組成活動節13;翼軸由圓錐滾子軸承56配合安裝在機架的支承座的上軸孔44中;其中段斷離,但由控制桿31的軸套28套著和螺栓29緊固而連接;每副側翼9為旗形;其基部連接翼架,翼架有夾板部46,通過螺栓螺母47固定著翼片45;翼片為彈性片,有多層或單層,組成副翼,其邊片54夾著中間片55;翼片靠近翼架的部分至遠離翼架的部分厚度呈逐漸減小狀態,而翼架靠近基部的一端至遠離基部一端厚度呈逐漸減小狀態;翼架的近基部背面有一個固繩環42,拉繩32的一端固定在其上,另一端穿過支承座的孔33,而系結于駕駛室內的搖臂66上;近基部的腹面固定一副控向機構37,即由近基部上的兩個小支承38配合一根轉軸49,轉軸上固定一片活動片48;活動片與翼架之間安裝有一個具有活塞桿50的氣缸51和一個拉伸彈簧52;氣缸連接著氣壓管53,氣壓管再連接氣壓系統;機體內安裝有轉翼控制機構;即固定在翼軸中段上的控制桿的兩端有固繩孔30,分別連接一根拉繩59的一端,拉繩的另一端分別連接一個連接環60,并同時連接同一根鏈條61的兩端;鏈條61與鏈輪64配合,鏈輪同時與齒輪65嚙合,鏈輪的軸63和齒輪的軸62安裝在駕駛室內的支承58;齒輪的軸的一端固定一個搖臂66,齒輪同時與鎖定器68配合;刀形的鎖定器的推桿部67連接刀齒部70,安裝在支承58的孔69中尾翼為三角形,水平地固定在機架尾端的延伸架25上;機輪有四個,安裝在機體腹部的機輪架上,組成品字形;機輪架固定在機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其特征是翼架的近基部、彎曲部、遠基部組成的角α為100~180度;近基部與翼軸組成的角β為100~18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其特征是側翼的長度為機身總長度的 2/3 ~3倍;寬度是機身總長度的 1/2 ~1.5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其特征是機殼外表面固定有鳥類羽毛。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飛機,其特征是翼架上可安裝10~50片仿生羽77;每片仿生羽由羽桿79、羽枝81羽片82、腹鉤80、背鉤84組成;即羽桿的一端為羽柄78,固定在翼架的夾板部46;另一端呈逐漸細小狀態,腹面有一排腹鉤80,20~25根羽枝81垂直地固定在羽桿上,其未端有背鉤84,由塑料膜片86包裹地固定羽桿和羽枝上,組成羽片,羽桿為管狀。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飛機,其特征是翼架呈三角形、爪形地固定著5~30根曲線形的柔性管狀翼枝87,翼枝基部至末端呈逐漸細小狀態,由尼龍布包扎地固定在其構成的平面上,組成翼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其特征是傳動系統中可以由主傳動軸連接主傳動器,并與前轉臂驅動機構88配合;主傳動器同時向后連接一根中傳動軸89,中傳動軸另一端連接中主傳動器91,同時與中轉臂驅動機構90配合;中主傳動器向后連接一根后傳動軸92。后傳動軸的另一端連接后主傳動器94;并配合著后轉臂驅動機構93;前、中、后轉臂驅動機構89、90、98分別通過三組聯桿與三組側翼相配合,組成多翼仿生飛機。
8.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飛機,其特征是動力系統為一組現有的電池和電動機,組成游樂仿生飛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飛機技術,特別是仿生飛機,其結構主要由機體、機翼、機輪組成;機體有機殼、機架、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控向系統;傳動系統中的轉臂驅動機構與機翼配合,可使機翼作上下擺動,控向系統的控向機構可控制航向。適用于軍事、航空、游樂等。
文檔編號B64C33/00GK2121412SQ9123230
公開日1992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1991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1991年12月10日
發明者馮建光 申請人:馮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