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汽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786691閱讀:239來源:國知局
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汽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汽車,該汽車包括車架和追尾碰撞防護結構,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包括橫梁及固定連接在橫梁上的吸能結構,吸能結構包括豎梁、縱梁、上支撐件和下支撐件,豎梁的上端與橫梁固定連接,縱梁的前端與豎梁的下端固定連接,上支撐件的一端與豎梁的上端固定連接,上支撐件的另一端與縱梁的后端固定連接,下支撐件的一端與縱梁前端固定連接,縱梁的后端及下支撐件的另一端與車架前端固定連接。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吸收撞擊能量且抬高車架前端的受力點阻止車架下鉆到貨車車廂下部,減少前圍向駕駛區的侵入量,增大駕駛區域人員的生存空間,降低傷亡風險,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碰撞安全技術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客車追尾貨車事故是客車事故中較為常見的事故類型,由于貨車車廂尾部距離地面的高度較大,客車駕駛區地板距離地面的高度較低且碰撞強度較低,在客車追尾貨車碰撞事故中,客車前圍結構因不能承受巨大的撞擊會產生很大的變形,同時客車前圍也會下鉆到貨車廂下部,由于前圍距離駕駛區域很近,造成駕駛區域嚴重的擠壓變形,侵占駕駛空間,從而給駕駛區域的駕駛員和導游造成巨大的傷亡風險。
[0003]目前,主要通過在車架前端設置吸能機構,依靠前端吸能機構變形吸能的方式來降低客車碰撞中駕駛區域內駕駛員和導游的傷亡風險,例如授權公告日為2014.09.10、公告號為CN102874194B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汽車正碰折彎吸能機構,在車架前端的縱梁上設置折彎吸能機構,但這種吸能機構高度的高度較低,當追尾貨車時,由于貨車車廂尾部距離地面的高度較大,客車前圍依然會下鉆到貨車廂下部,吸能機構無法發揮吸能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客車的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用以降低客車追尾貨車事故中駕駛區域人員的傷亡風險。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該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梁及固定連接在橫梁上的吸能結構,所述吸能結構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豎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縱梁、上支撐件和下支撐件,所述豎梁的上端與所述的橫梁固定連接,所述縱梁的前端與所述豎梁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的一端與所述豎梁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的另一端與縱梁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的一端與縱梁前端固定連接,所述縱梁的后端及下支撐件的另一端用于與車架前端固定連接。
[0006]所述豎梁與縱梁呈直角結構連接,所述上支撐件和下支撐件均為直角三角形板,上支撐件的兩個直角邊分別與所述豎梁與縱梁固定連接的直角結構中的兩條直角邊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的一條直角邊與縱梁的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的另一條直角邊用于與車架前端固定連接。
[0007]所述固定連接在橫梁上的吸能結構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吸能結構將所述橫梁劃分為左、中、右三個區域。
[0008]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包括車架和固定連接在車架前端的追尾碰撞防護結構,所述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梁及固定連接在橫梁上的吸能結構,吸能結構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豎梁、沿前后方向延伸縱梁、上支撐件和下支撐件,所述豎梁的上端與所述的橫梁固定連接,所述縱梁的前端與所述豎梁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的一端與所述豎梁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的另一端與縱梁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的一端與縱梁前端固定連接,所述縱梁的后端及下支撐件的另一端與車架前端固定連接。
[0009]所述豎梁與縱梁呈直角結構連接,所述上支撐件和下支撐件均為直角三角形板,上支撐件的兩條直角邊分別與所述豎梁與縱梁固定連接的直角結構中的兩條直角邊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的一條直角邊與縱梁的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的另一條直角邊與車架前端固定連接。
[0010]所述固定連接在橫梁上的吸能結構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吸能結構將所述橫梁劃分為左、中、右三個區域。
[0011]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碰撞防護結構,在發生追尾貨車碰撞時,橫梁和吸能結構被撞彎,通過橫梁和吸能結構折彎變形起到吸收撞擊能量的作用,減小傳遞到車架上的撞擊能量,降低碰撞強度;同時橫梁和吸能結構也抬高了車架前端的受力點,阻止車架下鉆到貨車車廂下部,減少前圍向駕駛區的侵入量,增大駕駛區域人員的生存空間,從而降低駕駛區域人員的傷亡風險,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有一種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的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中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的具體實施例,該汽車包括車架7及固定連接在車架7前端的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碰撞防護結構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梁I,橫梁I上焊固定連接有吸能結構6,吸能結構6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豎梁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縱梁3、上支撐件4和下支撐件5,本實施例中,吸能結構6為平行四邊形結構,豎梁2的下端與縱梁3的前端固定連接,且呈直角結構連接,上支撐件4和下支撐件5均為三角形板且為直角三角形板,上支撐件4的兩條直角邊分別與豎梁2下端與縱梁3的前端所焊接成直角結構中的兩條直角邊固定連接,下支撐件5的一條直角邊與豎梁3固定連接;吸能結構6中的縱梁3的后端和下支撐件5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連接在車架7的前端,這樣可以提高平行四邊形吸能結構6的強度,避免產生向上的彎折變形。
[0015]上述的固定連接在橫梁I上吸能結構6有四個且四個吸能結構6相同,該四個吸能結構6通過豎梁2上端與橫梁I固定連接并將橫梁I劃分成左、中、右三個區域,左、中、右三個區域分別與駕駛區人員的座位對應,這樣在發生追尾碰撞時,每個區域產生的撞擊能量會盡可能多的被吸能結構6吸收,從而可以進一步降低駕駛區域人員的傷亡風險。
[0016]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的其他實施方中,組成吸能結構的豎梁上端和縱梁前端可以不成直角結構連接,比如可以成鈍角結構連接;組成吸能結構的上支撐件和支撐件可以采用中間帶有三角形凹槽的三角形板結構或采用中間帶有其它形狀凹槽的三角形板結構,三角形板的外輪廓形狀可以根據豎梁和縱梁所焊接成的形狀進行適當選擇;當然,組成吸能結構中的上支撐件和支撐件也可以僅僅是一根斜梁,其與豎梁和縱梁固定連接成三角形結構梁;吸能結構的數量及其固定連接在橫梁上的間距可以根據車輛的大小靈活選擇。
[0017]本實用新型汽車一種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實施例與上述一種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相同,為了避免重復,此處不再贅述。
【主權項】
1.一種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梁(I)及固定連接在橫梁(I)上的吸能結構(6),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結構(6)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豎梁(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縱梁(3)、上支撐件(4)和下支撐件(5),所述豎梁(2)的上端與所述的橫梁(I)固定連接,所述縱梁(3)的前端與所述豎梁(2)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4)的一端與所述豎梁(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4)的另一端與縱梁(3)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5)的一端與縱梁(3)前端固定連接,所述縱梁(3)的后端及下支撐件(5)的另一端用于與車架(7)前端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梁(2)與縱梁(3)呈直角結構連接,所述上支撐件(4)和下支撐件(5)均為直角三角形板,上支撐件(4)的兩個直角邊分別與所述豎梁(2)與縱梁(3)固定連接的直角結構中的兩條直角邊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5)的一條直角邊與縱梁(3)的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5)的另一條直角邊用于與車架前端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連接在橫梁(I)上的吸能結構(6)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吸能結構(6)將所述橫梁(I)劃分為左、中、右三個區域。4.一種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包括車架(7)和固定連接在車架(7)前端的追尾碰撞防護結構,所述追尾碰撞防護結構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梁(I)及固定連接在橫梁(I)上的吸能結構(6),其特征在于:吸能結構(6)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豎梁(2)、沿前后方向延伸縱梁(3)、上支撐件(4)和下支撐件(5),所述豎梁(2)的上端與所述的橫梁(I)固定連接,所述縱梁(3)的前端與所述豎梁(2)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4)的一端與所述豎梁(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上支撐件(4)的另一端與縱梁(3)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5)的一端與縱梁(3)前端固定連接,所述縱梁(3)的后端及下支撐件(5)的另一端與車架(7)前端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梁(2)的與縱梁(3)呈直角結構連接,所述上支撐件(4)和下支撐件(5)均為直角三角形板,上支撐件(4)的兩條直角邊分別與所述豎梁(2)與縱梁(3)固定連接的直角結構中的兩條直角邊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5)的一條直角邊與縱梁(3)的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件(5)的另一條直角邊與車架(7)前端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追尾碰撞防護結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連接在橫梁(I)上的吸能結構(6)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吸能結構(6)將所述橫梁(I)劃分為左、中、右三個區域。
【文檔編號】B62D21/15GK205469285SQ20152112110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發明人】崔崇楨, 管國朋, 武帥京, 司俊德, 孫明英, 李政茂, 李建平, 關曉潔, 鐵巍巍, 劉剛
【申請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you)詢問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