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張力平衡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 及維持架空線的張力的張力平衡器。
背景技術:
電車經由集電弓(Pantograph)等集電裝置從電車線接受電力供給。當由于電車線伴隨溫度變化而伸縮等,導致電車線的張力變化時,電車線與集電裝置之間的接觸惡化,有礙于穩定地供給電力。因此,在支柱與電車線之間夾裝有用于維持電車線的張力的張力平衡器。如圖7所示,以往的張力平衡器101具備彈簧盒120、連桿132、螺旋彈簧140、轉動臂168、以及框架190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彈簧盒120與支柱103并列地沿著鉛直方向延伸,通過固定帶103a固定于支柱103。連桿132從彈簧盒120的內部插通形成于蓋部126的桿插通孔126a而延伸至彈簧盒120的外部。連桿132的下端能旋轉地與彈簧承接部134連結,連桿132的上端與轉動臂168連結。在彈簧盒120的內部收納有螺旋彈簧140。螺旋彈簧140夾持在蓋部126與彈簧承接部134之間,以被壓縮的狀態收納于彈簧盒120內。框架190固定于彈簧盒120的上端。框架190通過固定帶103b固定于支柱103。轉動臂168由形成為近似L字狀的板構成。轉動臂168的角部軸支承于框架190,并且一端與連桿132的上端連結,另一端與電車線102連結。張力平衡器101利用螺旋彈簧140的彈力向使連桿132沒入彈簧盒120內的方向施力,經由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被軸支承的轉動臂168,向電車線102施加基本恒定的張力。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號公報在以往的張力平衡器101中,當轉動臂168因電車線102的伸縮而以支點182為中心轉動時,連桿132 —邊以自身與彈簧承接部134的連結點138為中心轉動,一邊相對于彈簧盒120沿進出方向移動。但是,由于彈簧盒120固定于支柱103,因此連桿132的軸向與彈簧盒120的軸向總是不一致,連桿132無法沿著彈簧盒120的軸拉提彈簧承接部134。因此,彈簧承接部134無法在彈簧盒120內順暢地滑動,張力平衡器101的功能可能會降低,或者可能會產生異響。并且,由于向螺旋彈簧140施加偏離軸向的力,因此螺旋彈簧140的耐久性可能會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功能、品質良好的張力平衡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夾裝在架空線與支柱之間來維持架空線的張力,上述張力平衡器具有外側框體,該外側框體形成為筒狀,其下端軸支承于支柱從而該外側框體能夠倒置設置;內側可動部,該內側可動部插通在上述外側框體內且從上述外側框體的上端突出,該內側可動部設置為能夠沿上述外側框體的軸向進出;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收納于上述外側框體內,對上述內側可動部朝向進入上述外側框體內的方向施力;以及轉動連結部,該轉動連結部具有軸支承于支柱的支點、連結上述內側可動部的上端的可動部連結點、以及連結架空線的架空線連結點,并且該轉動連結部被設置為能夠以上述支點為中心轉動。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中,外側框體具有形成為筒狀的筒部和封堵筒部的上端的蓋部,內側可動部具有插通于形成在蓋部上的桿插通孔的棒狀的桿部、和設置于桿部的下端的彈簧承接部,螺旋彈簧以被壓縮的狀態設置于蓋部與彈簧承接部之間。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夾裝在架空線與支柱之間來維持架空線的張力,上述張力平衡器具有外側框體,該外側框體形成為筒狀;內側可動部,該內側可動部插通在上述外側框體內且從上述外側框體的下端突出,該內側可動部的下端軸支承于支柱從而該內側可動部能夠倒置安裝,且被設置為能夠沿上述外側框體的 軸向進出;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收納于上述外側框體內,對上述內側可動部朝向進入上述外側框體內的方向施力;以及轉動連結部,該轉動連結部具有軸支承于支柱的支點、連結上述外側框體的上端的可動部連結點、以及連結架空線的架空線連結點,并且該轉動連結部被設置為能夠以上述支點為中心轉動。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中,外側框體具有形成為筒狀的筒部和封堵筒部的下端的蓋部,內側可動部具有插通于形成在蓋部上的桿插通孔的棒狀的桿部、和設置于桿部的上端的彈簧承接部,螺旋彈簧以被壓縮的狀態設置于蓋部與彈簧承接部之間。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功能、品質良好的張力平衡器。
圖I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的安裝狀態的正視圖。圖2是沿著圖I的箭頭II-II方向所見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的平衡器主體的縱剖視圖。圖4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的安裝狀態的正視圖。圖5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的安裝狀態的正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的平衡器主體的縱剖視圖。圖7是示出以往的張力平衡器的安裝狀態的正視圖。圖中標號說明I :張力平衡器;2 :電車線;2a :連接件;3 :支柱;3a :第一支承板;3b :第二支承板;10 :平衡器主體;20 :外側框體;22 :筒部;24 :第一蓋部;24a :安裝板;26 :第二蓋部;26a :桿插通孔;30 :內側可動部;32 :桿部;34 :彈簧承接部;36 :安裝部;40 :螺旋彈簧;42 中間彈簧支承體;60 :轉動連結部;62 :第一長板;64 :第二長板;66 :第三長板;68 :轉動臂;80、82、84、86 :雙頭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第一實施方式]使用圖I 圖3對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進行說明。圖I是示出張力平衡器的安裝狀態的正視圖。圖2是沿著圖I的箭頭II-II方向所見的剖視圖。圖3是平衡器主體的縱剖視圖。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I是電車線用張力平衡器I。張力平衡器I夾裝在支柱3等支承體與電車線2之間,由此將電車線2的張力保持為恒定。首先,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I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I以及圖2所示,張力平衡器I具備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兩個平衡器主體10、以及兩組轉動連結部60。如圖3所示,各平衡器主體10具備外側框體20、內側可動部30、以及螺旋彈簧40。外側框體20的下端軸支承于支柱3,且能夠倒置設置。如圖3所示,外側框體20具有形成為筒狀的筒部22、第一蓋部24、以及第二蓋部26。第一蓋部24封閉筒部22的下端。在第一蓋部24 —體地設置有從該第一蓋部24的下表面突出的安裝板24a。在安裝板24a形成有貫通孔。在支柱3形成有向電車線2延伸的方向突出的兩張第一支承板3a。在兩張第一支承板3a形成有貫通孔。如圖2所示,一個雙頭螺栓80插通于兩個外側框體20的安裝板24a的貫通孔和兩張第一支承板3a的貫通孔,由此,外側框體20被軸支承為能夠以雙頭螺栓80為支點相對于支柱3轉動。第二蓋部26封閉筒部22的上端,成為螺旋彈簧40的彈簧座。在第二蓋部26形成有供后述內側可動部30的桿部32插通的桿插通孔26a。內側可動部30插通在外側框體20內,并且被設置成從外側框體20的上端突出并能夠沿外側框體20的軸向進出。內側可動部30具有桿部32、彈簧承接部34、以及安裝部36。桿部32形成為棒狀,沿外側框體20的軸中心延伸。桿部32從外側框體20的內部插通第二蓋部26的桿插通孔26a,并從外側框體20的上端突出。彈簧承接部34固定于桿部32的下端,成為螺旋彈簧40的彈簧座。安裝部36設置于桿部32的上端。螺旋彈簧40被收納于外側框體20內。螺旋彈簧40沿外側框體20的軸向以螺旋狀延伸。螺旋彈簧40夾持在外側框體20的第二蓋部26與內側可動部30的彈簧承接部34之間,以被壓縮的狀態收納于外側框體20內。S卩,螺旋彈簧40向使內側可動部30沒入外側框體20內的方向施力。如圖I所示,一組轉動連結部60具有三張長板(第一長板62、第第二長板64、第三長板66)。在三張長板62、64、66的兩端部分別形成有貫通孔。后述的雙頭螺栓82插通于第一長板62的第二端部與第二長板64的第一端部,雙頭螺栓84插通于第二長板64的第二端部與第三長板66的第一端部、雙頭螺栓86插通于第三長板66的第二端部與第一長板62的第一端部,由此,三張長板62、64、66組成三角形狀。在支柱3形成有向電車線2延伸的方向突出的一張第二支承板3b。第二支承板3b形成在比第一支承板3a高的位置。在第二支承板3b形成有貫通孔。如圖2所示,一個雙頭螺栓82插通于兩組轉動連結部60的第一長板62的貫通孔和第二長板64的貫通空以及第二支承板3b的貫通孔,由此,轉動連結部60被軸支承為能夠以雙頭螺栓82為支點相對于支柱3轉動。一個雙頭螺栓84插通于兩個內側可動部30的安裝部36的貫通孔、和兩組轉動連結部60的第一長板62的貫通孔以及第三長板66的貫通孔,由此,內側可動部30與轉動連結部60連結。在電車線2的端部固定有連接件2a。在連接件2a形成有貫通孔。一個雙頭螺栓86插通于電車線2的連接件2a的貫通孔、和兩組轉動連結部60的第二長板64的貫通孔以及第三長板66的貫通孔,由此電車線2與內側可動部30連接。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I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對于張力平衡器1,當電車線2伸縮時,轉動連結部60以支點82為中心轉動,伴隨與此,內側可動部30沿著外側框體20的軸移動,將電車線2的張力保持為基本恒定。在此,如上述那樣,在以往的張力平衡器101中,當轉動臂168因電車線102的伸縮而以支點182為中心轉動時,連桿132 —邊以自身與彈簧承接部134的連結點138為中心轉動,一邊相對于彈簧盒120沿進出方向移動。但是,由于彈簧盒120固定于支柱103,因此連桿132的軸向與彈簧盒120的軸向總是不一致,連桿132無法沿彈簧盒120的軸拉提彈黃承接部134。因此,彈簧承接部134無法在彈簧盒120內順暢地滑動,張力平衡器101的功能可能會降低,或者可能會產生異響。并且,由于對螺旋彈簧140施加有偏離軸向的力,因此螺旋彈簧140的壽命可能會變短。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I中,外側框體20的安裝板24a以雙頭螺栓80為中心軸支承于第一支承板3a,平衡器主體10被安裝成能相對于支柱3轉動。因此,當轉動連結部60因電車線2的伸縮而以支點82為中心轉動,轉動連結部60與內側可動部30的連結點84轉動時,伴隨與此,平衡器主體10以雙頭螺栓80為中心轉動。進而,內側可動部30總是沿著外側框體20的軸移動。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1,與以往的張力平衡器101相比,彈簧承接部34能夠在外側框體20內順暢地滑動,更容易發揮張力平衡器I的功能,不容易產生因彈簧承接部34的滑動導致的異響。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由于相對于螺旋彈簧40總是施加軸向的力,因此能夠提高螺旋彈簧40的耐久性。并且,在以往的張力平衡器101中,連桿132以自身與彈簧承接部134的連結點138為中心轉動。因此,需要在彈簧盒120的蓋部126形成容許連桿132轉動的足夠的尺寸的桿插通孔126a。其結果是,雨水等容易從間隙進入彈簧盒120內,螺旋彈簧140容易劣化。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I中,由于桿部32的軸向與外側框體20的軸向總是一致,因此只要將第二蓋部26的桿插通孔26a的直徑設計為比桿部32的直徑略大就夠了,由此能夠盡可能地減小桿部32與桿插通孔26a之間的間隙。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1,與以往的張力平衡器101相比較,雨水等不容易從間隙進入外側框體20內,螺旋彈簧40不易劣化。此外,在外側框體20相對于支柱3傾斜的情況下,由于對拉伸電車線2的力加上外側框體20因自重而傾倒的力(轉矩),因此能夠將螺旋彈簧40的彈性力設計小一些。因此,能夠減小螺旋彈簧40的尺寸,或者放低螺旋彈簧40的材質要求,能夠使張力平衡器I小型化、低成本化。[第二實施方式]使用圖4對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進行說明。圖4是示出張力平衡器的安裝狀態的正視圖。另外,由于本實施方式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因此對重復部分標注相同符號,省略上述重復部分的結構的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平衡器主體10以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方向上下相反的方式安裝。具體地說,外側框體20的安裝板24a與轉動連結部60連結,內側可動部30的安裝部36軸支承于支柱3的第一支承板3a。根據本實施方式,由于第二蓋部26的桿插通孔26a配置于下方,因此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較,雨水等不容易從桿部32與桿插通孔26a之間的間隙進入外側框體20內,螺旋 彈簧40不容易劣化。此外,由于對拉伸電車線2的張力加上外側框體20的載荷,因此能夠將螺旋彈簧40的彈性力設計小一些。因此,能夠減小螺旋彈簧40的尺寸,或者放低螺旋彈簧40的材質要求,能夠使張力平衡器I小型化、低成本化。[第三實施方式]使用圖5對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進行說明。圖5是示出張力平衡器的安裝狀態的正視圖。另外,由于本實施方式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因此對重復部分標注相同符號,省略該重復部分的結構的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使用兩個轉動臂68作為轉動連結部60。轉動臂68由形成為大致L字狀的板構成。在轉動臂68的角部以及兩端部分別形成有貫通孔。一個雙頭螺栓82插通于兩個轉動臂68的角部的貫通孔與第二支承板3b的貫通孔,由此,轉動臂68被軸支承為能夠以雙頭螺栓82為支點相對于支柱3轉動。一個雙頭螺栓84插通于兩個內側可動部30的安裝部36的貫通孔和兩個轉動臂68的一端部的貫通孔,由此,內側可動部30與轉動臂68連結。一個雙頭螺栓86插通于電車線2的連接件2a的貫通孔和兩個轉動臂68的另一端部的貫通孔,由此電車線2與轉動臂68連接。根據本實施方式,也能夠獲得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第四實施方式]使用圖6對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張力平衡器進行說明。圖6是平衡器主體的縱剖視圖。另外,由于本實施方式是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因此對重復部分標注相同符號,省略該重復部分的結構的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在外側框體20內以串聯的方式配置有兩個螺旋彈簧40。在兩個螺旋彈簧40之間配置有中間彈簧承接體42。另外,兩個螺旋彈簧40以相互反向卷繞的方式配置。根據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能夠對電車線2施加更大的張力。[其他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僅是示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并且,也可以組合上述實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例如,也可以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采用轉動臂68。雖然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使用了兩個平衡器主體10,但也可以使用一個或者多個平衡器主體10。并且,雖然使用了兩組轉動連結部60,但也可以使用一組或者多組轉動連結部60。在第四實施方式中,雖然在外側框體20內以串聯的方式配置有兩個螺旋彈簧40,但是也可以使用三個以上螺旋彈簧40。并且,也可以在外側框體內以并聯的方式配置多個螺旋彈簧4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以電車線2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也可以使用電車線2以外的架空線,例如電力線。
權利要求1.一種張力平衡器,其夾裝在架空線與支柱之間來維持架空線的張力,該張力平衡器的特征在于,具備 外側框體,該外側框體形成為筒狀,其下端軸支承于支柱從而該外側框體能夠倒置設置; 內側可動部,該內側可動部插通在所述外側框體內且從所述外側框體的上端突出,該內側可動部被設置為能夠沿所述外側框體的軸向進出; 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收納于所述外側框體內,對所述內側可動部朝向進入所述外側框體內的方向施力;以及 轉動連結部,該轉動連結部具有軸支承于支柱的支點、連結所述內側可動部的上端的可動部連結點、以及連結架空線的架空線連結點,該轉動連結部被設置為能夠以所述支點為中心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張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側框體具有形成為筒狀的筒部和封堵所述筒部的上端的蓋部, 所述內側可動部具有插通于形成在所述蓋部上的桿插通孔的棒狀的桿部、和設置于所述桿部的下端的彈簧承接部, 所述螺旋彈簧以被壓縮的狀態設置于所述蓋部與所述彈簧承接部之間。
3.一種張力平衡器,其夾裝在架空線與支柱之間來維持架空線的張力,該張力平衡器的特征在于,具備 外側框體,該外側框體形成為筒狀; 內側可動部,該內側可動部插通在所述外側框體內且從所述外側框體的下端突出,該內側可動部的下端軸支承于支柱從而該內側可動部能夠倒置安裝,且被設置為能夠沿所述外側框體的軸向進出; 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收納于所述外側框體內,對所述內側可動部朝向進入所述外側框體內的方向施力; 轉動連結部,該轉動連結部具有軸支承于支柱的支點、連結所述外側框體的上端的可動部連結點、以及連結架空線的架空線連結點,該轉動連接部被設置為能夠以所述支點為中心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張力平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側框體具有形成為筒狀的筒部和封堵所述筒部的下端的蓋部, 所述內側可動部具有插通于形成在所述蓋部上的桿插通孔的棒狀的桿部、和設置于所述桿部的上端的彈簧承接部, 所述螺旋彈簧以被壓縮的狀態設置于所述蓋部與所述彈簧承接部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功能、品質良好的張力平衡器。張力平衡器(1)夾裝在電車線(2)與支柱(3)之間來維持電車線的張力。張力平衡器具備外側筒體(20)、內側可動部(30)、螺旋彈簧、以及轉動連結部(60)。形成為筒狀的外側框體的下端軸支承于支柱而能夠倒置設置。內側可動部插通在外側框體內且從外側框體的上端突出,并且被設置為能夠沿外側框體的軸向進出。螺旋彈簧(40)收納于外側框體內,對內側可動部朝進入外側框體內的方向施力。轉動連結部具有軸支承于支柱的支點(82)、連結內側可動部的上端的可動部連結點(84)、以及連結電車線的電車線連結點(86),并且被設置為能夠以支點為中心轉動。
文檔編號B60M1/26GK202480904SQ20112035094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0日
發明者中込正 申請人:日本發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