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剎車把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剎車把手結構,尤指一種可在緊急剎車時先行吸收部份的剎車力量,以避免車輪過早被瞬間鎖死,具安全性的剎車把手結構。
機車、腳踏車等行車工具,為了使行進中的車輪能停止轉動,一般是在車輪與車頭間裝設剎車系統,并于車頭附近裝設剎車把手,使騎乘者可借由剎車把手來控制剎車系統中的剎車來令片,使其夾緊車輪的輪框,以達到剎車目的。
上述剎車系統中,有以連接繩來引動剎車片的,也有以液壓油的推送,來對車輪產生制動力量的,如一般的碟式剎車即屬于此一方式,而有鑒于剎車狀態時,使用者常施力過大過猛,造成剎車把手在控制剎車系統動作,會產生瞬間鎖死車輪,使車輪打滑造成滑倒的危險性,本實用新型即是針對此種利用液壓油控制剎車系統動作的改良結構。
如圖7、圖8所示,其為習知剎車把手與油壓剎車系統的立體分解圖及組合示意圖,該剎車把手1組裝在油壓剎車系統的一總泵2上,總泵2具有一結合在車體上的基座21,于基座21上設有一容裝液壓油的容液部211,容液部211底部向右突出一管狀的凸緣212,此凸緣212頂底兩端同向延伸上下平行的兩翼部213,在兩翼部213上分別形成一上下軸向對應的穿孔214,又,基座21的容液部211下方裝設一作動桿22,可控制液壓油流向車輪方向的剎車分泵進行控制剎車片(圖中未示)作動,此作動桿22的一受控端221朝向凸緣212,其遠離受控端221的另端則受一彈簧23所頂撐。
又,剎車把手1還具有一伸入基座21兩翼部213間的支軸部11,支軸部11上具有一與兩穿孔214軸向對應的樞孔111,于軸向對應的樞孔111及兩穿孔214間利用一固接件12加以結合,在支軸部11前緣再向下突出一止動部13,其對應作動桿22的受控端221部位則突出一控制部14,在支軸部11右側再延伸出一可受控制的手握部15。
此一習知的剎車把手11組裝在油壓剎車系統的總泵2上時,受到彈簧23頂抵作用,該作動桿22會向外頂撐,并促使剎車把手1以固接件12為支點逆時針偏擺,直到止動部13靠抵在基座21前方為止,此時,油壓剎車系統處于未剎車狀態,而當騎乘者以固接件12為支點將手握部15往下拉,造成剎車把手1順時針旋轉時,其控制部14即會頂推作動桿22克服彈簧23的彈力而內縮,并將內部液壓油推往車輪方向,借此達到利用液壓油來產生剎車動作的目的,而當握持手握部15的力量消失后,該剎車把手1即會因彈簧23彈力釋出,而再度以固接件12為支點逆時針偏擺回復原狀。
上述剎車把手1在支軸部11上一體突出控制部14的構造,在正常的剎車操作中,因為車輪已被逐漸減速,故其剎車效果確實良好,也不會產生危險,但是,當騎乘者在緊急狀態剎車時,人體自然的反應,會急速而猛然的握持剎車把手1,導致剎車把手1的控制部14會直接且迅速的作用在作動桿22,所以,緊急剎車的動作,會瞬間將快速行進的車輪鎖死,產生車輪打滑的現象,而造成失去平衡及摔倒的危險,而產生上述危險的主要原因在于,油壓剎車系統在緊急剎車時缺乏緩沖,而油液不可壓縮的特性,乃直接將剎車動力,迅速且猛烈的傳遞到油壓剎車系統所致。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于油壓剎車系統上,構造簡單并可防止車輪被瞬間鎖死,以提高行車安全性的剎車把手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剎車把手結構包括一把手座、一彈簧、一控制塊及一封塊,該把手座中具有一可供固接件穿設并形成旋擺支點的支軸部,支軸部上形成一橫向的組裝孔,組裝孔具有一朝向總泵的開口,彈簧組裝在把手座的組裝孔中,控制塊設置于組裝孔中并受彈簧頂撐,控制塊上具有一突出于開口并可和作動桿相抵接的控制桿,把手座的開口處設置封塊,封塊上具有供控制塊的控制桿突出的開孔。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塊上設置可供彈簧頂抵的抵板。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存于把手座遠離開口一端形成一底壁,在底壁上開設一與組裝孔相通的螺孔,于彈簧及底壁間裝設一固定塊,固定塊的螺桿部螺設于螺孔中。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封塊是以螺接方式固定在把手座的開口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把手座上設一組裝孔,并于組裝孔內裝設一彈簧及一控制塊,而確實可在行車工具進行緊急剎車時,借由控制塊的內縮以及彈簧來吸收部位剎車力量,以避免所有剎車力量直接作用在作動桿上,導致車輪被瞬間鎖死造成危險,使原本吸收部份的剎車力量的彈簧能逐漸的釋出彈力,以逐步的推動作動桿直到車輪完全減速、停止為止,而本實用新型不僅可提高組裝于行車工具行車的安全性,且設計上完全無需更改行車工具上原有的油壓剎車系統,因此,其不僅安全、構造簡單,更具有換裝容易的功效,而更具產業利用上的實用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特征及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型態的組合局部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型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型態的實施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型態的組合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型態的組合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型態的組合剖視圖。
圖7是習知剎車把手與油壓剎車系統立體分解圖。
圖8是習知剎車把手組合實施例示意圖。
首先,請配合參閱
圖1及圖2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型態剎車把手3,乃借一固件接30裝設于油壓剎車系統的總泵4上,并可以該固接件30為支點由一放松位置旋擺至一剎車位置,總泵4具有一基座41,基座41的橫向作動槽411中組裝一可橫向位移的作動桿42,前述作動桿42并受一彈簧43向外頂撐,而在作動桿42遠離彈簧43一端形成一受控端42,又于基座41上設有兩上下對應的翼部412。
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型態剎車把手3的具體結構,包括一把手座31、一固定塊32、一彈簧33、一控制塊34及一封塊35,其中,該把手座31具有一可伸入基座41兩翼部412間的支軸部311,支軸部311上穿設一可供固定件30穿伸的樞孔312,于支軸部311前方右側向下延伸一可抵靠在基座41旁的止動部313,其右側向外延伸一方便控制的手握部314,在支軸部311上對應于作動槽411位置形成一橫向的組裝孔315,該組裝孔315朝向基座41一側形成一開口316,于開口316內設有一段內螺紋317,在組裝孔315內遠離開口316的一端形成一底壁319,于底壁319上再貫穿一橫向的螺孔318,位在底壁319至內螺紋317間形成一徑向的排氣孔310。
該固定塊32,組裝在把手座31的組裝孔315內,其具有一環壁321,該環壁321間形成一開口端朝向開口316的凹孔322,于環壁321朝向螺孔318一側延伸一可螺設在該螺孔318內的螺桿部323,借前述螺桿部323螺設在螺孔318內的位置,可定位該固定塊32組裝在把手座31上的位置,為了方便控制,在螺桿部323突出于螺孔318外的一端凹設一方便螺絲起子定位的定位槽324,該定位槽324可為一字形或十字形。
該彈簧33,組裝在把手座31的組裝孔315內,其靠向固定塊32一端并置入于該固定塊32的凹孔322內。
該控制塊34,具有一朝向彈簧33的環壁341,環壁341上具有一內徑大于固定塊32環壁321的容置孔342,環壁341朝向開口316一端突出一桿徑縮小的控制桿343。
該封塊35,螺設在把手座31的內螺紋317上,其中央開設一可供控制塊34的控制桿343突出的開孔351,為了方便螺鎖該封塊35,乃于封塊35上設置兩與開孔351平行并方便工具伸入的封孔352。
在組裝的行車工具處于未剎車狀態下,控制塊34的控制桿343會由開孔351突出,并和總泵4的作動桿42受控端421相抵接,此時該剎車把手3處于放松位置。
配合參閱
圖1及圖3所示,當把手座31受力而以固接件30為支點順時針偏擺時,原本與作動桿42保持橫向抵接狀態的控制桿343即會受驅動而朝向總泵4一側偏擺,并且,克服彈簧43的彈力控制作動桿42向圖左側位移,此時,剎車把手3處于剎車狀態,而在作動桿42左移的瞬間,由于控制塊34至固定塊32間仍組裝一彈簧33,因此,在推抵時部份的剎車力量會先行被彈簧33所吸收,并造成該控制塊34稍微的向右位移壓縮彈簧33,如此控制把手31移向剎車位置的作用力即會部份先行被控制塊34所吸收,等彈簧33被壓縮一段距離后,該控制桿343即推動作動桿42向左移以產生剎車力量,借此可避免緊急剎車時作用力完全直接快速的由作動桿42傳遞,造成車輪被瞬間鎖死,以致引發危險。
而當本實施例欲改變瞬間緩沖效果時,乃將螺絲起子插設在定位槽324處并旋轉固定塊32,使固定塊32往內螺紋317方向推移,由于彈簧33會預先受到較大的壓縮力,因此,剎車作用產生時的反應時間會縮短,相反的,剎車作用產生時的反應時間較長,故可依據個人的剎車習慣來調整剎車的反應靈敏度。
又,本實用新型除了第一種型態結構以外,亦可如圖4所示的第二種型態,其中,剎車把手5上包括一把手座51、一固定塊52、一彈簧53、一控制塊54及一封塊55,其與第一種型態結構不同處在于,固定塊52及控制塊54上相對應部位分別形成一平行的抵板521、541,供彈簧53兩端抵靠定位,于固定塊52及控制塊54上相背離一端分別形成一螺桿部522及一控制桿542,借由固定塊52及控制塊54構造的改變,而同樣可達到防止組裝行車工具的車輪被瞬間鎖死的效果。
前述兩種型態結構,均為一種彈簧的緩沖力量可被調整的設計,而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預期效果,該剎車把手構造亦可如圖5所示,即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型態結構的剎車把手6包括一把手座61、一彈簧62、一控制塊63及一封塊64,其中,該把手座61上同樣開設一組裝孔611,于組裝孔611內直接裝設該彈簧62及控制塊63,上述控制塊63的環壁上形成一可供彈簧62容身其間的容置孔631,其橫向延伸的控制桿632,同樣突出于封塊64外,借此精簡固定塊設計,亦同樣可達到預期功效。
配合參閱圖6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型態結構,其大致于第三種型態結構相同,唯一不同處在于,控制塊63’僅具有一平板狀的抵板633,以及一控制桿632’,借由此一構造設計,使預壓彈力改變而同樣可達到防止瞬間鎖死車輪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剎車把手結構,其是借一固接件裝設在一油壓剎車系統的總泵上,該固接件形成支點,其特征在于剎車把手結構包括一把手座、一彈簧、一控制塊及一封塊,該把手座中具有一可供固接件穿設并形成旋擺支點的支軸部,支軸部上形成一橫向的組裝孔,組裝孔具有一朝向總泵的開口,彈簧組裝在把手座的組裝孔中,控制塊設置于組裝孔中并受彈簧頂撐,控制塊上具有一突出于開口并可和作動桿相抵接的控制桿,把手座的開口處設置封塊,封塊上具有供控制塊的控制桿突出的開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塊上設置可供彈簧頂抵的抵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控制塊的抵板上延伸一環壁,環壁及抵板間形成一供彈簧一端容伸的凹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把手座遠離開口一端形成一底壁,在底壁上開設一與組裝孔相通的螺孔,于彈簧及底壁間裝設一固定塊,固定塊的螺桿部螺設于螺孔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固定塊及控制塊上分別形成一與底壁平行的抵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固定塊的抵板周緣朝開口方向延伸一環壁,環壁及抵板間形成一可供彈簧一端容身的凹孔,控制塊上形成一與凹孔相對設置并可供彈簧另端容置的容置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封塊是以螺接方式固定在把手座的開口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剎車把手結構,其特征在于封塊上開設兩封孔。
專利摘要一種剎車把手結構,是提供緊急剎車時可防止車輪被瞬間鎖死的安全剎車把手,其是組裝于油壓剎車系統的總泵旁,包括一可旋擺以產生剎車動作的把手座,在把手座的組裝孔內裝設一受彈簧頂撐的控制塊,控制塊的控制桿并突出于組裝孔外,而與總泵的作動桿相抵接,當把手座由放松位置旋擺到緊急剎車位置時,控制塊因為受彈簧頂撐緩沖而可先行吸收部分的剎車力量,再利用彈簧的張力壓縮該作動桿產生剎車作用,以避免機車、腳踏車等行車工具在緊急瞬間剎車時,產生車輪被鎖死而發生滑倒的危險。
文檔編號B60T7/02GK2454214SQ0026539
公開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3日
發明者張慶璋 申請人:張慶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