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圓形光斑手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手電筒,尤其是涉及一種正圓形光斑手電。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手電筒技術的快速發展,強光手電筒、LED、太陽能等各種各樣的手電筒隨之出現,有些手電的射程較遠,有些射程較短。對于射程稍遠的手電筒在使用時,為了滿足較遠處能夠有較強光照,常常采用調焦手電,距離較遠時需要變焦,調焦較麻煩;同時,現有的很多手電筒在使用時,發出的光線為發散型的,光線不集中,射程較短,所照物體無法看到層次感和水晶通透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正圓形光斑手電,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中的至少一個。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正圓形光斑手電,包括外殼、光源和控制光路,光源和控制光路均設于外殼內,光源與控制光路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控制光路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聚光組和第二聚光組,第一聚光組位于光源與第二聚光組之間。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有第一聚光組,第一聚光組可以對光源發出的光進行初次聚光,再經濾光件后發散至第二聚光組,第二聚光組進行第二次聚光后得到聚攏光斑發出,得到光線集中且射程遠的光線,所投射物體則可以體現層次感和水晶般的通透感,在使用時無需進行變焦也能實現較遠射程,透射光斑為均勻的正圓形,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聚光組與第二聚光組的距離為60?160mm。由此,便于兩者之間的光線的發散和匯聚。由此,可以方便第一聚光組匯聚的光匯聚后再發散的照在第二聚光組上,滿足第二聚光組發出的光線匯聚程度高的目的。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聚光組包括第一凸透鏡和第二凸透鏡,第一凸透鏡和第二凸透鏡的一側均為平面,另一側為凸面,第一凸透鏡的凸面與第二凸透鏡的凸面之間的距離為0.4?0.6mm。由此,光源發出的光經第一凸透鏡匯聚后直接作用在第二凸透鏡上,從而得到匯聚程度的光線,能夠將光源發出的光有效匯聚,提高發射出來的光的強度和亮度。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源與第一聚光組與光源的距離為0?20mm,第一凸透鏡與第二凸透鏡的結構相同,第一凸透鏡的凸面的直徑為9?25_。由此,保證了第一聚光組能夠近距離的收集光源發出的光,并在第二凸透鏡的匯聚作用后在外殼范圍內能夠再進行發散,便于第二聚光組對光線進行匯聚。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聚光組包括平面凹透鏡和第三凸透鏡,平面凹透鏡與第三凸透鏡為物鏡膠合件,第三凸透鏡的直徑為28?100mm。由此,第二聚光組將經第一聚光組后的光進行匯聚,能夠更好的得到正圓形光斑,光線射程遠。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物鏡膠合件的焦距F為75.21?79.21mm。由此,可以保證第二聚光組能夠有效接收第一聚光組處得到的光。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源與第一聚光組之間的距離為14?14.3mm。從而,使得光源發出的光能夠在第一聚光組實現有效匯聚。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圓形光斑手電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4]參照圖1:正圓形光斑手電,包括外殼1、光源2和控制光路3,光源2和控制光路3均設于外殼1內,光源2與控制光路3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控制光路3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聚光組31和第二聚光組32,第一聚光組31位于光源2與第二聚光組32之間。光源2與第一聚光組31之間的距離為14?14.3mm,優選為14.22mm,光源2發出光線后經第一聚光組31進行匯聚。控制光路3放置安裝在手電外殼1內,滿足使用要求,使得電筒LED實像投射出來,并在3?200米的距離范圍內均呈正圓形,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正圓形的邊緣,所投射到的物體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層次感和通透感。圖1中的虛線表示光線的發散方向。
[0015]第一聚光組31與第二聚光組32的距離為60?160mm,優選為100mm,使得第一聚光組31對光源2發出的光進行匯聚后,再經發散后作用在第二聚光組32上,保證第二聚光組32能夠對光線進行匯聚。
[0016]第一聚光組31包括第一凸透鏡311和第二凸透鏡312,第一凸透鏡311和第二凸透鏡312的一側均為平面,另一側為凸面,第一凸透鏡311的凸面與第二凸透鏡312的凸面之間的距離為0.4?0.6mm,優選為0.5mm。
[0017]光源2與第一聚光組31與光源2的距離為0?20mm,優選為10mm,在使用過程中光源2也可以緊貼第一凸透鏡311,第一凸透鏡311與第二凸透鏡312的結構相同,第一凸透鏡311的凸面的直徑為9?25mm,優選為9mm。
[0018]第一凸透鏡311的平面一側正對光源2,使得光源2發出的光能夠直接作用在第一凸透鏡311上,第一凸透鏡311的凸面一側對光線進行匯聚;經過第一凸透鏡311匯聚后的光線作用在第二凸透鏡312的凸面上,光線經第二凸透鏡312后進行匯聚。從而,設有第一聚光組31能夠將光源2發出的光進行收集,得到的光線光強值較大,亮度高。
[0019]第二聚光組32包括平面凹透鏡321和第三凸透鏡322,平面凹透鏡321與第三凸透鏡322為物鏡膠合件,第三凸透鏡322的直徑為28?100mm,優選為36mm,其中,物鏡膠合件的焦距F為75.21?79.21mm,優選為77.21mm。第二聚光組32安裝在第二凸透鏡312的匯聚點之外,使得經第二凸透鏡312匯聚后的光線再發散后作用在第二聚光組32上。第二聚光組32通過匯聚作用,對光線進行匯聚后射出,從而得到呈圓形且均勻的光斑,光線聚集度高,射程遠。
[0020]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正圓形光斑手電,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I)、光源(2)和控制光路(3),所述光源(2)和控制光路(3)均設于外殼⑴內,所述光源⑵與控制光路(3)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所述控制光路(3)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聚光組(31)和第二聚光組(32),所述第一聚光組(31)位于光源(2)與第二聚光組(32)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圓形光斑手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組(31)與第二聚光組(32)的距離為60?160m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正圓形光斑手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組(31)包括第一凸透鏡(311)和第二凸透鏡(312),所述第一凸透鏡(311)和第二凸透鏡(312)的一側均為平面,另一側為凸面,所述第一凸透鏡(311)的凸面與第二凸透鏡(312)的凸面之間的距離為0.4?0.6mm。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正圓形光斑手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與第一聚光組(31)與光源(2)的距離為O?20mm,所述第一凸透鏡(311)與第二凸透鏡(312)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一凸透鏡(311)的凸面的直徑為9?25mm。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正圓形光斑手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光組(32)包括平面凹透鏡(321)和第三凸透鏡(322),所述平面凹透鏡(321)與第三凸透鏡(322)為物鏡膠合件,所述第三凸透鏡(322)的直徑為28?100mm。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正圓形光斑手電,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鏡膠合件的焦距F為75.21 ?79.21mm。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正圓形光斑手電,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與第一聚光組(31)之間的距離為14?14.3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正圓形光斑手電,包括外殼、光源和控制光路,光源和控制光路均設于外殼內,光源與控制光路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控制光路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聚光組和第二聚光組,第一聚光組位于光源與第二聚光組之間。第一聚光組可以對光源發出的光進行初次聚光,再經濾光件后發散至第二聚光組,第二聚光組進行第二次聚光后得到聚攏光斑發出,得到光線集中且射程遠的光線,所投射物體則可以體現層次感和水晶般的通透感,在使用時無需進行變焦也能實現較遠射程,透射光斑均勻且為正圓形,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IPC分類】F21Y115/10, F21V5/04, F21L4/00, F21V13/02
【公開號】CN205065369
【申請號】CN201520856857
【發明人】黃榮燊
【申請人】黃榮燊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