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含井字形支撐梁的揚琴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屬于民族樂器的改進。
一般的揚琴,例如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401型和501型,面板背面沒有音梁,琴碼直接置于面板上,滾軸板位于山口處,多數沒有制音器,有的即使有制音器,但制音器起止與琴竹不同步,方向相反,違背演奏者的正常心理感覺,并且制音器的金屬部件在使用時,常產生雜音。琴碼均由木質材料制成,直接置于面板上,既傳遞振動又承受弦壓。琴內的支撐梁(俗稱音梁)為7根和琴碼相對應的縱向分布的木條,在面板下與面板直接接觸。有人測試過,四排碼大變音揚琴,琴弦總張力達1939公斤,總弦壓達362公斤,上述揚琴的弦壓通過琴碼直接作用于面板。面板下盡管有7根支撐梁,但由于它們是縱向排列,不能完全克服由琴弦張力和弦壓所引起的琴頭翹曲和面板變形。這種不合理的結構給上述揚琴帶來下列弊端1、容易變形,使用壽命短暫。當一臺新琴調音緊弦后,很快就開始產生變形與跑音,面板右邊下凹,左邊凸起,琴頭翹曲。北京民樂廠新改進的501型揚琴,盡管在左滾軸板下的面板上采用鋸縫的辦法,也未能解決變形問題。2、面板振動不充分,音質差。由于支撐梁與面板完全接觸,將面板分隔成小塊,致使面板只能局部振動,不能將振動充分迅速傳向整個面板,因而音質較差,低音區尤其干澀、單薄。3、半音不齊,音位增加受到限制。由于面板對弦壓沒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在面板上不能設置足夠的音位來滿足“直接轉調”的需要。盡管少數揚琴勉強配齊半音,但手法復雜,演奏不便,難于推廣。多數揚琴只能借助于滾軸板上的臨時變音槽的推拉來彌補半音不齊的缺點,演奏中往往需要增寫一段間奏,以贏得調節變音槽的時間,操作既不方便,音準亦無法保證。針對一般揚琴的上述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內含井字型支撐梁的揚琴,旨在克服揚琴面板裂變與琴頭翹曲,改善音質,配齊半音。
本發明的要點是
揚琴的支撐梁為井字形,井字形支撐梁位于揚琴梯形共鳴箱中,其橫梁〔圖2(1)〕平行于前后腹板〔圖2(4)(5)〕,靠近面板,但未接觸面板,橫梁兩端作成燕尾榫〔圖2(6)〕嵌入琴頭中。其縱梁〔圖2(2)〕與橫梁呈井字形相交并相互嵌合,縱梁與背板接觸。這樣既可保證面板充分振動,又可避免面板和琴頭變形。
滾軸板〔圖1(4)(14)〕的橫截面〔圖2(8)〕為橋形,離開山口一定距離,縱向分布于揚琴面板兩邊。滾軸板的內側直接置于面板〔圖2(10)〕上,滾軸板的外側,則借助于穿過面板園孔〔圖2(12)〕的園木襯〔圖2(11)〕,置于琴內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上。這樣,滾軸板所承受的弦壓被分解為兩部份,分別由面板和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承受。既避免了面板過分受力,又使滾軸板可以進行懸臂式自由振動,將琴弦的振動傳遞給面板,因而滾軸板既可推動其上設的滾軸來微調音高,又是揚琴的橋碼。
面板背面順木紋方向微斜粘有6條木質音梁〔圖3(2)〕,排列成三個八字形,一方面可增強面板應力,另一方面可提高面板橫向傳音速度,有利于順紋方向和橫向傳音的平衡。面板上在相對于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與碼條、滾軸板相交叉的位置上均設有園孔〔圖2(3)(12)〕,以便讓支撐碼條和滾軸板的園木襯能穿過面板固定于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上。
碼條〔圖2(9)〕用金屬制成。裝配時,每根碼條用兩個園木襯支撐,使碼條懸離面板。園木襯借助于面板上的園孔穿過面板,固定在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上(園木襯與面板完全不接觸),將弦壓通過碼條和園木襯直接傳遞給井字形支撐梁,從而避免了面板的直接受力。
制音器〔圖4〕由兩根粘有毛氈的鋁合金做成的制音條〔圖4(3)〕4片制音條復位簧片〔圖4(1)〕、尼龍繩〔圖4(4)〕、塑料滑輪〔圖4(5)〕、踏板〔圖4(6)〕和踏板復位彈簧〔圖4(7)〕構成。每根制音條各由兩片復位簧片夾固于碼條下,每根制音條正中各系一根尼龍繩,向下穿過面板上的小園孔,通過兩個塑料滑輪相連接,然后再與踏板連為一體。演奏時,演奏者腳踩踏板,制音條脫離琴弦,需要制音時,腳松開踏板,制音條上毛氈即緊貼琴弦而制音。這樣制音器起止與琴竹同步,合符演奏者正常心理感覺。由于采用了尼龍繩和塑料滑輪,避免用金屬傳動部件,因而制音時不出雜音。
由于本發明不必擔心面板和琴頭變形翹曲,可大膽增加音位。音位排列布局在兼顧傳統習慣基礎上,可備齊全部半音及必要的“二位音”(同度)〔圖5〕,演奏及轉調簡便。
本發明的優點是1、面板和琴頭不變形,使用壽命長,且不易跑音。2、面板振動充分,音質園潤,音色優美,音量宏大,高音清脆,低音渾厚。3、音域寬廣,音位可兼顧傳統習慣進行規律性布局,并備齊半音,不停頓地任意轉調,演奏手法簡便。4、制音迅速靈敏,不出雜音,制音起止與琴竹同步。
圖1,琴面示意圖。(1)滾軸,(2)弦鉤,(3)左山口,(4)左滾軸板,(5)高半音碼,(6)制音條,(7)高音碼,(8)前腹板,(9)面板,(10)中音碼,(11)次中音碼,(12)制音條復位簧片,(13)低音碼,(14)右滾軸板,(15)右山口,(16)弦軸,(17)低半音碼,(18)后腹板。
圖2,共鳴箱內部結構圖。(1)橫梁,(2)縱梁,(3)園木襯位置,(4)前腹板,(5)后腹板,(6)橫梁燕尾榫,(7)琴頭,(8)滾軸板(橫截面),(9)碼條,(10)面板,(11)園木襯,(12)面板園孔,(13)滾軸。
圖3,面板背面音梁位置圖。(1)琴頭,(2)音梁,(3)面板。
圖4,制音器示意圖。(1)制音條復位簧片,(2)簧片固定點,(3)制音條,(4)尼龍繩,(5)塑料滑輪,(6)踏板,(7)踏板復位彈簧。
圖5,基本音位圖。
本發明
具體實施方式 發明人按本發明要點制作成5臺CyI型揚琴,使用已近一年時間,面板和琴頭均未變形,音質音色仍優美如初,CyI型揚琴體現了本發明的最佳效果和優點。其不變形時間已大大超過現有揚琴。
權利要求
1、一種由面板、支撐梁、滾軸板、制音器、音梁、琴碼和琴弦組成的揚琴,其特征是它內部的支撐梁為井字形。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揚琴,其特征是所說的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平行于揚琴梯形共鳴箱的腹板,井字形支撐梁的縱梁與橫梁相交呈井字形。
3、按照權利要求
1、2所說的揚琴,其特征是所說的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靠近面板但未接觸面板,其兩端均作成燕尾榫嵌入琴頭中,井字形支撐梁的縱梁和背板接觸。
4、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揚琴,其特征是所說的面板背面沿木紋方向粘有六條木質音梁,微斜排列成三個八字形。
5、按照權利要求
1、4所說的揚琴,其特征是所說的面板上,在相對于井字形支撐梁橫梁與碼條、滾軸板相交叉的位置上均設有園孔。
6、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揚琴,其特征是所說的滾軸板共有兩塊,其位置離開山口,它們的橫截面形狀為橋形,內側直接置于面板上,外側借助于穿過面板園孔的園木襯置于琴內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上。
7、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揚琴,其特征是所說的琴碼為金屬碼條,碼條懸離面板,借助于穿過面板園孔的園木襯置于琴內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上。
8、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揚琴,其特征是所說的制音器是一個由尼龍繩和塑料滑輪牽動的起止與琴竹同步的制音器。
專利摘要
一種內含井字形支撐梁的揚琴,屬于民族樂器的改進。它的面板上設有圓孔,將琴碼和滾軸板所承受的弦壓借助于穿過面板圓孔的圓木襯而直接傳遞給位于共鳴箱中的井字形支撐梁的橫梁,從而既避免了因面板直接受壓而引起的面板裂變和琴頭翹曲,又能通過橋形滾軸板的懸臂式自由振動而將琴弦的振動傳遞給整個面板。面板背面粘有六條木質音梁。此外,它還有由尼龍繩和塑料滑輪牽動的制音器。它具有面板和琴體不變形,使用壽命長;面板振動充分,音質好,不易跑音;半音齊全,轉調簡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G10D1/12GK85104017SQ85104017
公開日1986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1985年5月20日
發明者陳澤, 潘廣德, 韓蔚 申請人:四川音樂學院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