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識別證夾之改良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子,特別是關于一種識別證夾之改良構造。
以往常用于識別證上之夾子,其具有一第一夾片,一第二夾片,一弓形彈簧及一梢,其中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系呈獨立之單體,且其兩側相對凸出一對凸耳,凸耳之前端均設有一孔,而弓形彈簧系呈獨立之單體置于上述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之間,其上末端分別頂住第一夾片及第二夾片之頂端部位,供梢穿過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凸耳之孔及弓形彈簧之中間通道,而限制呈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之末端部位。相對向內靠攏,以利于自二夾片之頂端部位,施以一相對向內之力量,壓迫弓形彈簧壓縮之后,二夾片之末端會相對向外張開,并于二夾片頂端相對向內之力量消失時,利用弓形彈簧之回釋力,可使二夾片末端產生一相對向內之力量,以利于該二末端夾持物品。
上述之夾子其由四個獨立單體組合而成,在制造時,必須以人工耐心組合裝配,對于勞工短缺、工資日益高漲而言,形成制造業者之一大困擾。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識別證夾之改良構造,其夾體各部份一體連結,適于利用機器一體沖壓成型,解決人工裝配組合之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該產品具有一對相對應之第一夾片及第二夾片,以及位于該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之間用來提供該二夾片一彈性張開及回釋迫緊力量之連結部;該連結部具有一末端與上述第一夾片之頂端一體連結之第一斜部,及一末端與上述第二夾片之頂端一體連結之第二斜部,以及二端分別與上述第一斜部及第二斜部之前端一體連結之凹形彈性部,當自二夾片之頂端施以一相對向內壓迫之力量時,二斜部帶動凹形彈性部之凹部外張變形,并且二夾片之底端相對外張,并于該向內壓迫之力量消失時,凹形彈性部之凹部回釋,產生一使二夾片之頂端相對向外面底端相對向內之力量,利于二夾片底端夾持物品。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之縱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之二夾片之底端張開時之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使用示意圖。
請參閱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之識別證夾具有一第一夾片(30),具有一頂端(32)及一底端(34)。
一第二夾片(36),對應上述第一夾片(30),具有一頂端(38)及一底端(40)。
一連結部(42),具有一第一斜部(44)、一第二斜部(46)及一凹形彈性部(48),第一斜部(44)具有一末端(50)及一前端(52)、與第一夾片(30)呈一斜角伸展,且其末端(50)并與第一夾片(30)之頂端(32)一體連結。第二斜部(46)對應第一斜部(44)亦具有一末端(54)及一前端(56),并與第二夾片(36)呈一斜角伸展,且其末端(54)與第二夾片(36)之頂端(38)一體連結。凹形彈性部(48)具有一凹形開口部位(58),該凹形開口部位(58)之兩端部(60)、(62)分別與上述二斜部(44)、(46)之前端(52)、(56)一體連結。
藉上述組成之識別證夾,當自二夾片(30)、(36)之頂端(32)、(38)施以一相對向內之力量,并經由二斜部(44)、(46)使凹形彈性部(48)之開口部位(58)向外張開時,二夾片(30)、(36)之底端(34)、(40)即允許相對向外張開一空間,如圖2所示。而當施以二夾片(30)、(36)之頂端(32)、(38)相對向內之力量消失時,凹形彈性部(48)產生一彈性回釋力,并藉二斜部(44)、(46)使二夾片(30)、(36)之頂端(32)、(38)產生一相對向外之力量,并進而使二夾片(30)、(36)之底端(34)、(40)相對產生一相對向內之力量,以利于該二底端(34)、(40)夾持物品,如圖3所示。
如上述之構造,本實用新型適于利用現有沖壓技術一次沖壓成型,可提供自動化之生產過程,解決人力短缺之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識別證夾之改良構造,具有一對相對應之第一夾片及第二夾片,以及位于該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之間用來提供該二夾片一彈性張開及回釋迫緊力量之連結部;其特征在于該連結部具有一第一斜部、一第二斜部及一凹形彈性部,第一斜部具有一末端及一前端,與第一夾片呈一斜角伸展,且其末端并與第一夾片之頂端一體連結;第二斜部對應第一斜部亦具有一末端及一前端,并與第二夾片呈一斜角伸展,且其末端與第二夾片之頂端一體連結;凹形彈性部具有一凹形開口部位,該凹形開口部位之兩端部分別與上述二斜部之前端一體連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識別證夾之改良構造。它具有一對相對應之第一夾片及第二夾片,以及位于該第一夾片與第二夾片之間用來提供該二夾片一彈性張開及回釋迫緊力量之連結部,連結部具有第一斜部、第二斜部及凹形彈性部,其與第一夾片及第二夾片一體連結。該產品適于利用現有沖壓技術一次沖壓成型,可提供自動化之生產過程,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G09F3/08GK2376034SQ9923518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9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1999年1月15日
發明者陳聰仁 申請人:陳聰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