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hao):10762506閱讀:450來源:國知局
一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包括:主管溝、設于主管溝中的管道基礎、設于管道基礎上的沿長度方向分為若干段的至少兩排水管、設于排水管相鄰兩段間的檢查井和設于主管溝上的檢漏井,主管溝連通于檢漏井,各排水管穿過檢漏井。該管溝結構還包括在管道基礎與主管溝的內側壁面間形成的一主排水溝,主排水溝的底面低于管道基礎的上表面,主排水溝坡向并連通檢漏井;管道基礎中設有垂直或傾斜于排水管長度方向的橫向排水溝,其經過各排水管,坡向主排水溝并與之連通。本實用新型將多排水管合并設在同一主管溝中,通過合理設置檢查井、檢漏井及排水溝等結構,提高管溝對排水管的檢漏能力,同時減少檢漏井數量,節約成本,彌補現有技術的空白。
【專利說明】
一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具體是一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濕陷性黃土在天然濕度下,其壓縮性較低,強度較高,但遇水浸濕后,黃土強度顯著降低,容易造成地基的濕陷變形和不均勻沉降。因此,對于擬建在濕陷性黃土場地上的建筑物,為防止或減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濕陷,設計中需要做防水措施。
[0003]根據《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50025-2004)的規定,當埋地管溝、排水溝、雨水明溝、水池等與建筑物之間的防護距離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時,應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規范還規定,對于防護范圍內的地下管道,應增設檢漏管溝和檢漏井,在建筑物防護距離內的室外檢漏管溝末端和管溝沿線的分段檢漏處需要設計給水排水檢漏井,用于檢查給水排水管道是否有水滲漏。
[0004]現有國標圖集中,關于在濕陷性黃土地區設計給排水管道的相關防水措施,只給出單根管道做檢漏管溝的做法,而兩根或更多根管道在同一管溝內的做法并未涉及。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以彌補現有技術的空白。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所述管溝結構包括:主管溝;設置于所述主管溝中的管道基礎;設置于所述管道基礎上的至少兩排水管,各所述排水管沿其長度方向分為若干段;設置于所述各排水管相鄰兩段之間的檢查井;設置于所述主管溝上的檢漏井,所述主管溝連通于所述檢漏井,各所述排水管穿過所述檢漏井。
[0008]進一步的,所述管道基礎與所述主管溝的內側壁面之間形成一主排水溝,所述主排水溝的底面低于所述管道基礎的上表面,所述主排水溝坡向并連同所述檢漏井;所述管道基礎中設有垂直或傾斜于所述排水管長度方向的橫向排水溝,所述橫向排水溝經過各所述排水管,坡向所述主排水溝并與之連通。
[0009]其中,所述至少兩排水管包括一第一排水管和其余排水管。最靠近所述主排水溝的排水管為第一排水管,除第一排水管之外的其他排水管為其余排水管,其余排水管可以為一根排水管、兩根排水管或多根排水管,具體排水管的數量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需求確定。
[0010]優選的,所述管溝結構在各所述檢查井前和/或每間隔5m?15m設置一橫向排水溝,例如所述橫向排水溝可以每間隔5m、6m、7m、8m、9m、10m、11m、12m、13m、14m或15m設置。[0011 ] 優選的,所述橫向排水溝的寬度為50mm?150mm,例如可以為50mm、80mm、100mm、120mm或150_,更優選為100mm。所述橫向排水溝坡向所述主排水溝的坡度為I %?3%,例如可以為1%、2%或3%,更優選為2%。
[0012]優選的,所述主排水溝坡向所述檢漏井的坡度大于或等于0.5 %,例如可以為
0.5%、0.6%、0.7%、0.8%、0.9%或1.0%0
[00?3]優選的,所述檢漏井的內底面比所述主管溝的內底面低50mm?500mm,例如可以為50mm、I OOmm、200mm、300mm、400mm 或 500mm,更優選為300mm。
[0014]優選的,所述檢查井前和/或所述主管溝每間隔1m?60m設置一所述檢漏井,例如所述檢漏井可以每間隔I Om、20m、30m、40m、50m或60m。
[0015]進一步的,所述管溝結構還包括支管溝和設置在所述支管溝中的接戶管,所述支管溝與所述主管溝設置有所述主排水溝的一側連通,所述接戶管延伸進入所述主管溝并連通于距離較近的所述檢查井。
[0016]優選的,所述接戶管的數量多于5個時,每隔15?25m設置一所述檢漏井;所述接戶管的數量少于或等于5個時,每隔25m?50m設置一所述檢漏井。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0018](I)提高管溝對排水管的檢漏能力,減小室外管道的鋪設范圍。現有的建筑施工中,需鋪設多根排水管時,通常每根排水管對應設置一條檢漏管溝。但在本實用新型中,將多根排水管設置在同一主管溝中,在主管溝上設置適當數量的檢漏井,并針對各根排水管設置獨立的檢查井。這樣,在一條主管溝中即可實現對多根排水管的漏水情況的排查,提高管溝對排水管的檢漏能力,同時也減小室外管道的鋪設范圍。
[0019](2)減少檢漏井的數量,節約成本。在本實用新型中,多根排水管并排鋪設,第一排水管的滲水可以直接排入主排水溝,進而流入檢漏井。但是其余排水管的滲水由于第一排水管的阻隔(排水管高出管道基礎的上表面),無法排入主排水溝。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管溝結構在建造管道基礎時,預留出垂直或傾斜于排水管長度方向的橫向排水溝,該橫向排水溝坡向主排水溝并與之連通,然后再鋪設各根排水管,使各根排水管橫跨橫向排水溝。
[0020]在設置橫向排水溝后,其余排水溝的滲水可經由橫向排水溝進入主排水溝,進而由主排水溝流入檢漏井。檢修人員可通過觀察檢漏井中是否有積水判斷前一段的排水管是否發生滲漏。所以,本實用新型的管溝結構無需再針對各根排水管分別設置獨立的檢漏井,只需一個檢漏井就可以實現對位于該檢漏井前段的全部排水管的檢漏,因此可以極大減少檢漏井的數量,同時也節省建造和維修成本。
[0021](3)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可同時實現多根排水管和多根接戶管的檢漏排查。在本實用新型中,管溝結構還包括支管溝和接戶管。不同于直接將接戶管穿過主管溝側壁面的做法,在本實用新型中,將支管溝穿過主管溝設有主排水溝的一側的側壁面,同時將接戶管設置在支管溝中,接戶管延伸進入主管溝并連通于檢查井。因此,接戶管發生滲漏水時,滲漏水可沿支管溝流入主管溝的主排水溝中,進而流入檢漏井。當檢修人員發現檢漏井內有水出現時,可知檢漏井前一段管道有滲漏水,該前一段管道既包括各根排水管也包括接戶管,所以本實用新型的管溝結構可同時排查多根排水管和多根接戶管的滲漏水情況。
[0022](4)彌補現有技術空白。現有國標圖集中,關于在濕陷性黃土地區設計給排水管道的相關防水措施,僅給出單根排水管做檢漏管溝的做法,并未給出兩根或多根排水管合并到同一管溝內的做法。而本實用新型的管溝結構的做法恰是將兩根或多根排水管共同設置在同一管溝,并且可實現如上述(1)、(2)和(3)中的的有益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管溝結構,彌補了現有技術的空白。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實施例管溝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0024]圖2是實施例管溝結構的A-A線剖面示意圖。
[0025]圖3是實施例管溝結構的接戶管接入室外排水檢查井做法的截面圖。
[0026]圖4是實施例管溝結構的B-B線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在本實用新型中,術語“上”、“下”、“左”、“右”、“前”、“后”、“頂”、“底”、“內”、“外”、“中”、“豎直”、“水平”、“橫向”、“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這些術語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描述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必須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進行構造和操作。
[0028]并且,上述部分術語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關系以外,還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義,例如術語“上”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種依附關系或連接關系。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這些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9]此外,術語“安裝”、“設置”、“設有”、“連接”、“相連”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可拆卸連接,或整體式構造;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或者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又或者是兩個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之間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0]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區分不同的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具體的種類和構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的相對重要性和數量。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
[0031]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0032]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包括:主管溝1、設置于主管溝I中的管道基礎2、設置于管道基礎2上的沿長度方向分為若干段的兩排水管3、設于各根排水管相鄰兩段之間的檢查井4和設置于主管溝I上的檢漏井5。
[0033]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管溝結構還包括由管道基礎2與主管溝的內側壁面之間形成的一主排水溝6和設于管道基礎2中垂直于各根排水管長度方向的若干橫向排水溝7,橫向排水溝7經過各根排水管,坡向主排水溝6并與之連通。其中,橫向排水溝7也可傾斜于各根排水管長度方向設置。
[0034]其中,如圖2所示,主管溝I為混凝土結構,包括蓋板11、主管溝側壁12和主管溝底面13。該主管溝I的主體部分是由主管溝側壁12與主管溝底面13圍合而成的凹形結構,蓋板11蓋合于該凹形結構上方,使主管溝I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內可設置管道基礎和排水管等結構。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主管溝可以設為可通行管溝,也可以設為非通行管溝。由于主管溝中設有管道基礎,因此,當主管溝設為可通行管溝時,應使得主管溝的蓋板到管道基礎之間的高度能保證檢修人員的通行。
[0035]在本實用新型中,可根據建筑施工的需求合理設置多根排水管。最靠近主排水溝的排水管定義為第一排水管,其他的排水管定義為其余排水管。則在本實用新型中,可在主管溝中設置三根排水管、四根排水管甚至更多根排水管,也可如本實施例中設置兩根排水管。另外,為了使排水管中的水順利排出,各排水管應傾斜一定坡度設置。又由于本實用新型中將各排水管并排設置在同一條主管溝中,因此各根排水管應以相同的坡度傾斜設置。具體在本實施例中,排水管3包括以相同坡度傾斜且并排設置的第一排水管31和第二排水管32,實際上第二排水管32即上述定義中的其余排水管。最靠近主排水溝6的排水管為第一排水管31,另一根排水管為第二排水管32。
[0036]值得注意的是,在設置多根排水管時,應當保證各根排水管的設置不影響其他結構(如主管溝、檢查井或主排水溝等)的設置。如圖2所示,LI為離主排水溝最遠的排水管的中心軸線與主管溝側壁之間的距離,L2為兩相鄰排水管的中心軸線的距離,L3為第一排水管與管道基礎側壁的距離。其中,LI應至少大于離主排水溝最遠的排水管的橫截面半徑,SP保證該排水管與主管溝側壁之間留有一定距離。L2應保證兩相鄰排水管中的一根排水管在設置檢查井時,該檢查井不影響另外一根排水管的設置。L3應保證第一排水管在設置檢查井時,該檢查井不影響主排水溝的設置。
[0037]在本實用新型中,檢查井用于檢查每根排水管的使用情況。因此,每根排水管沿其長度方向都分為若干段,在每根排水管相鄰兩段之間對應設置檢查井用以檢查排水管的使用情況。當管道基礎上設有為多根排水管時,在每根排水管上需設置相應數量的檢查井,用于滿足對每根排水管的檢查。具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檢查井4包括設置在第一排水管31相鄰兩段之間的第一檢查井41,用于檢查第一排水管31的使用情況,以及設置在第二排水管32相鄰兩段之間的第二檢查井42,用于檢查第二排水管32的使用情況。
[0038]如圖1、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檢漏井5與主管溝I相連通,且兩排水管均穿過檢漏井5。主管溝I中每隔30m設置檢漏井5,且檢漏井5的內底面51低于主管溝I的內底面的高度差值為300mm。實際上,檢漏井設置的位置只要能滿足該管溝結構的檢漏需求即可。因此,可在主管溝的轉彎處設置一檢漏井,也可在主管溝中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檢漏井,例如在主管溝中每隔1m?60m設置一檢漏井。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將檢漏井的內底面設置成低于主管溝底面的高度,一是為了使各排水管的滲漏水經由橫向排水溝和主排水溝,或直接經由主排水溝能順利流入檢漏井,二是為了保證檢漏井有一定的儲水能力,使檢漏井不至因其底部有少量積水便溢滿,甚至倒流回主排水溝。因此,在實際的建筑工程中,只要滿足上述兩點要求,可合理設置檢漏井的內底面與主管溝底面的高度差值,例如可以設置成高度差值在50mm-500mm。
[0039]如圖2、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主排水溝6的底面61低于管道基礎2的上表面21。主排水溝I連通于檢漏井5,且主排水溝I以0.5 %的坡度坡向檢漏井5。實際上,將主排水溝與檢漏井連通,且使其以一定坡度坡向檢漏井設置,是為了使主排水溝中的水順利流入檢漏井,因此,可根據建筑施工的需求設置主排水溝坡向檢漏井的坡度,例如大于或等于
0.5%。
[0040]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檢查井4前設有一橫向排水溝7,該橫向排水溝7依次經過第二排水管32和第一排水管31,且以一定坡度坡向主排水溝6并與之連通,其中,橫向排水溝7的寬度為100mm,其坡向主排水溝6的坡度為2%。實際上,橫向排水溝用于收集各根排水管的滲漏水并將其排入主排水溝,進而排入檢漏井。橫向排水溝設置的位置只要能實現其排水功能即可。可以在各檢查井前設置一橫向排水溝,也可以在管道基礎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橫向排水溝,例如每隔5m?15m設置一橫向排水溝。另外,橫向排水溝的寬度及其坡向主排水溝的坡度均可根據建筑施工的實際情況設置,例如橫向排水溝的寬度為50_?150mm,其坡向所述主排水溝的坡度為I %?3 %。
[0041]可以理解的是,“檢查井前”中的“前”是指在排水管的長度方向上,以排水管的坡面定義,排水管坡面的高處為“前”,低處為“后”。排水管以一定坡度坡向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使排水管中的水流能順利排出,所以此處“前”也可理解為排水管中的水流的方向,該水流的上游為“前”,下游為“后”。
[0042]如圖1、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管溝結構還包括支管溝8和設置在支管溝8中的接戶管9。支管溝8與主管溝I設置有主排水溝6的一側連通。接戶管9包括第一接戶管91和第二接戶管92,第一接戶管91延伸進入主管溝I并連通于檢查井41,第二接戶管92延伸進入主管溝I并連通于檢查井41。實際上,將支管溝與主管溝設有主排水溝的一側連通是為了實現檢漏井對于接戶管的檢漏排查。由于接戶管設在支管溝中,因此,當接戶管有滲漏水時,滲漏水會流入支管溝,再由支管溝流入主管溝的主排水溝中,進而流入檢漏井。另外,將接戶管連通于檢查井是為了使接戶管中的水流順利排出。
[0043]該管溝結構中設有接戶管時,檢漏井設置的位置及數量還應考慮接戶管的數量。當接戶管數量大于5個時,檢漏井的設置可相對密集,如每隔15m?25m設置一檢漏井;當接戶管數量小于或等于5個時,檢漏井的設置可相對分散,例如每隔25m?50m設置一檢漏井。
[004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對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做若干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上非實質性變更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溝結構包括: 主管溝; 設置于所述主管溝中的管道基礎; 設置于所述管道基礎上的至少兩排水管,各所述排水管沿其長度方向分為若干段; 設置于所述排水管相鄰兩段之間的檢查井; 設置于所述主管溝上的檢漏井,所述主管溝連通于所述檢漏井,各所述排水管穿過所述檢漏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基礎與所述主管溝的內側壁面之間形成一主排水溝,所述主排水溝的底面低于所述管道基礎的上表面,所述主排水溝坡向并連通所述檢漏井; 所述管道基礎中設有垂直或傾斜于所述排水管長度方向的橫向排水溝,所述橫向排水溝經過各所述排水管,坡向所述主排水溝并與之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溝結構在各所述檢查井前和/或每間隔5?15米設置一橫向排水溝。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排水溝的寬度為50mm?150mm,其坡向所述主排水溝的坡度為I %?3%。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溝坡向所述檢漏井的坡度大于或等于0.5%。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漏井的內底面比所述主管溝的內底面低50mm-500mm。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漏井的內底面比所述主管溝的內底面低300mm。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溝每間隔1m?60m設置一所述檢漏井。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溝結構還包括支管溝和設置在所述支管溝中的接戶管,所述支管溝與所述主管溝設置有所述主排水溝的一側連通,所述接戶管延伸進入所述主管溝并連通于距離較近的所述檢查井。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排水管的管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戶管數量大于5個時,每隔15m?25m設置一檢漏井;所述接戶管數量小于或等于5個時,每隔25m?50m設置一檢漏井。
【文檔編號】E03F5/00GK205444397SQ201521100177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
【發明人】徐云, 林傳文, 馮詠鋼
【申請人】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