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梯田護坡的加固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實施坡改梯工程是關系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梯坎工程的實施在改善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產量、解決人地矛盾、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現有技術中,梯田梯坎主要采取土質護坡梯坎、石質護坡梯坎、植物護坡梯坎、棱塊護坡梯坎,但是土質護坡梯坎的坡比往往大于1:0.75,占地面積大、易水土流失;石質護坡梯坎存在砌體材料地方局限性問題且梯坎砌筑質量易受施工質量影響,對施工隊的要求較高;植物護坡梯坎受梯坎根植土層厚度影響大,而梯田根植土用于田面都尚顯不足;棱塊護坡梯坎穩定性最差,施工相對復雜,造價也高于土質梯田。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取材方便快捷,施工簡單方便,占地面積小且穩定性好的一體式框格式護坡結構。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包括混凝土框格豎梁、混凝土壓頂、混凝土護腳、植物綠化區、排水溝及封邊梁,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沿坡面縱向均勻設置在護坡坡面上且嵌于護坡坡面內,所述混凝土壓頂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坡面頂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的上端相連,所述混凝土護腳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坡面的底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的下端相連,所述植物綠化區設置在相鄰兩道混凝土框格豎梁與所述混凝土壓頂和所述混凝土護腳構成的框格內,所述排水溝設置在所述混凝土護腳與梯田田面的交界處,所述封邊梁與混凝土框格豎梁平行設置在護坡坡面的兩側,且其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混凝土壓頂和所述混凝土護腳相連。
[0006]優選地: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內預埋有連接筋,連接筋貫穿框格梁上下兩端且分別嵌入所述混凝土壓頂和所述混凝土護腳內。
[0007]優選地:所述連接筋的直徑為5.5cm-7.5cm。
[0008]優選地: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橫截面是邊長為10cm_15cm的正方形。
[0009]優選地: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的橫向間隔距離為lm-1.5m,并均勻鋪設固定。
[0010]優選地:所述混凝土護腳上等距離設置有多條第一伸縮縫。
[0011]優選地:所述混凝土壓頂上等距離設置有多條第二伸縮縫。
[0012]優選地:所述相鄰的兩第一伸縮縫之間以及相鄰的兩第二伸縮縫之間的距離均為8m-12m,且縫寬均為lcm,同時所述第一伸縮縫和第二伸縮縫內均鍥有木條。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I)本實用新型采用混凝土框格豎梁沿坡面縱向均勻設置在護坡坡面上且嵌于護坡坡面內,混凝土壓頂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坡面頂端且與混凝土框格豎梁的上端相連,混凝土護腳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坡面的底端且與混凝土框格豎梁的下端相連,且利用連接筋貫穿框格梁的上下兩端并分別嵌入混凝土壓頂和混凝土護腳內,使得整個框格式護坡連成一個整體,具有比土質護坡梯坎、石質護坡梯坎、植物護坡梯坎、棱塊護坡梯坎更高的穩定性、耐久性及抗拉特性,適用于地震高發地區。
[0015](2)本實用新型在相鄰兩道混凝土框格豎梁與所述混凝土壓頂和所述混凝土護腳構成的框格內設置有植物綠化區,將框格與植物綠化區連接成了一個整體,能有效地消除和減少重力侵蝕引發的田埂崩塌現象,并能克服春季凍融膨脹和雨季干濕膨脹對土壤原有結構穩定性的破壞,同時豐富了梯田護坡坡面的景觀生態結構。
[0016](3)本實用新型的框格豎梁、護腳、壓頂均為混凝土,混凝土材料為砂、鋼筋、水泥,這些材料具有取用范圍廣,易得的特點,結合各種現有成熟工藝的優勢,能大幅節省工程造價,且施工方便。
[0017](4)本實用新型的護坡坡比為1: 0.1 -1:0.3,相比于土質護坡梯坎、石質護坡梯坎、植物護坡梯坎、棱塊護坡梯坎,減少了占地面積,增加了梯田耕地面積。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梯田護坡結構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梯田護坡結構的A-A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梯田護坡結構的B-B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2]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包括混凝土框格豎梁2、混凝土壓頂1、混凝土護腳3、植物綠化區4、排水溝5及封邊梁9,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沿坡面縱向均勻設置在護坡8坡面上且嵌于護坡8坡面內,所述混凝土壓頂I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8坡面頂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的上端相連,所述混凝土護腳3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8坡面的底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的下端相連,所述封邊梁9與混凝土框格豎梁2平行設置在護坡8坡面的兩側,且其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混凝土壓頂I和所述混凝土護腳3相連,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內預埋有連接筋6,連接筋6貫穿混凝土框格豎梁2上下兩端且分別嵌入所述混凝土壓頂I和所述混凝土護腳3內,使得整個框格式護坡連成一個整體,具有比土質護坡梯坎、石質護坡梯坎、植物護坡梯坎、棱塊護坡梯坎更高的穩定性、耐久性及抗拉特性,適用于地震高發地區。所述植物綠化區4設置在相鄰兩道混凝土框格豎梁2與所述混凝土壓頂I和所述混凝土護腳3構成的框格內,將框格與植物綠化區連接成了一個整體,能有效地消除和減少重力侵蝕引發的田埂崩塌現象,并能克服春季凍融膨脹和雨季干濕膨脹對土壤原有結構穩定性的破壞,同時豐富了梯田護坡坡面的景觀生態結構,所述排水溝5設置在所述混凝土護腳3與梯田田面的交界處,使得匯流之坡面水由排水溝5引排。
[0023]優選地:所述連接筋6的直徑為5.5cm-7.5cm。
[0024]優選地: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橫截面是邊長為10cm-15cm的正方形。
[0025]優選地: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的橫向間隔距離為lm-1.5m,并均勻鋪設固定。
[0026]優選地:所述混凝土護腳3上等距離設置有多條第一伸縮縫71。
[0027]優選地:所述混凝土壓頂I上等距離設置有多條第二伸縮縫72。
[0028]優選地:所述相鄰的兩第一伸縮縫71之間以及相鄰的兩第二伸縮縫72之間的距離均為8m-12m,且縫寬均為lcm,同時所述第一伸縮縫和第二伸縮縫內均鍥有木條。
[0029]本實施例的施工方法為:
[0030](I)施工時,按設計提供的梯坎線進行施工放樣,然后將基礎開挖至設計高程,護坡8坡面按1: 0.3放坡,等待不小于10天的沉降期。
[OO31 ] (2)于護坡8坡面底端饒筑寬為20Cm,高為15cm混凝土護腳3,饒筑時間隔Im預埋Φ6.5連接筋6。
[0032](3)在護坡8坡面上開挖寬為10-15cm,高為10-15cm的槽,順直預埋連接筋6入槽,并覆蓋模板再澆筑混凝土框格豎梁2。
[0033](4)在10天沉降期后才可澆筑混凝土壓頂I,并使混凝土護腳3預埋連接筋6深入混凝土壓頂I中。
[0034](5)澆筑完成后在混凝土護腳及混凝土壓頂上開設多條伸縮縫。
[0035](6)澆筑完成后可在相鄰兩道混凝土框格豎梁2與所述混凝土壓頂I和所述混凝土護腳3構成的框格內種植不影響梯田作物生長的綠化植物,且在混凝土護腳3與梯田田面的交界處開設排水溝5。
[0036]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框格豎梁(2)、混凝土壓頂(I)、混凝土護腳(3)、植物綠化區(4)、排水溝(5)及封邊梁(9),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沿坡面縱向均勻設置在護坡(8)坡面上且嵌于護坡(8)坡面內,所述混凝土壓頂(I)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8)坡面頂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的上端相連,所述混凝土護腳(3)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8)坡面的底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的下端相連,所述植物綠化區(4)設置在相鄰兩道混凝土框格豎梁(2)與所述混凝土壓頂(I)和所述混凝土護腳(3)構成的框格內,所述排水溝設置在所述混凝土護腳(3)與梯田田面的交界處,所述封邊梁(9)與混凝土框格豎梁平行設置在護坡坡面的兩側,且其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混凝土壓頂(I)和所述混凝土護腳(3)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內預埋有連接筋(6),連接筋(6)貫穿混凝土框格豎梁(2)上下兩端且分別嵌入所述混凝土壓頂(I)和所述混凝土護腳(3)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筋(6)的直徑為5.5cm_7.5cm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橫截面是邊長為I Ocm-15cm的正方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2)的橫向間隔距離為lm-1.5m,并均勻鋪設固定。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護腳(3)上等距離設置有多條第一伸縮縫(7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壓頂(I)上等距離設置有多條第二伸縮縫(72)。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框格式梯田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的兩第一伸縮縫(71)之間以及相鄰的兩第二伸縮縫(72)之間的距離均為8m-12m,且縫寬均為lcm,同時所述第一伸縮縫(71)和第二伸縮縫(72)內均鍥有木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框格式護坡結構,包括混凝土框格豎梁、混凝土壓頂、混凝土護腳、植物綠化區及排水溝,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沿坡面縱向均勻設置在護坡坡面上且嵌于護坡坡面內,所述混凝土壓頂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坡面頂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的上端相連,所述混凝土護腳沿坡面橫向設置在護坡坡面的底端且與所述混凝土框格豎梁的下端相連,所述植物綠化區設置在相鄰兩道混凝土框格豎梁與所述混凝土壓頂和所述混凝土護腳構成的框格內,所述排水溝設置在所述混凝土護腳與梯田田面的交界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取材方便快捷,施工簡單方便,占地面積小且穩定性好的一體式框格式護坡結構。
【IPC分類】E02D17/20
【公開號】CN205224058
【申請號】CN201520981307
【發明人】楊琢, 陳文先, 熊德新, 楊志培, 陳榮先, 朱光玉
【申請人】四川金原工程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