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木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用模板,特別是一種鋼木組合模板,屬于建筑施工用具的改進。
現有的建筑施工用鋼木組合模板一般采用“T”形截面型材作邊框,慣性矩小,剛度低,鋼柜架需設置較多的加強肋來提高其剛度(或施工時增加較多的支撐),這樣既耗費材料,增加成本,又增加了模板的重量,且加強肋多采用扁鋼、角鋼或槽鋼,抵抗矩小,剛度加強不足。另外,面板采用一般的膠合板,易吸水,易磨損,強度低,使用壽命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剛度好、材料省的鋼木組合模板。
本實用新型如
圖1所示,由鋼框架(1)和面板(2)組成,其特點是鋼柜架(1)的截面形狀為特殊的半工字形,具體如圖2所示。其中上部有向一邊伸出的托臂(101),用于支承面板(2),上端部和下端部都軋出有向另一邊凸出的凸臺(102、103),上凸臺(102)和下凸臺(103)的朝外面A1面和A2面在同一垂直面上。施工時,相鄰兩模板用插銷拉緊,兩模板的上、下凸臺的A1面和A2面壓緊接合,組成類似于“□”形是截面,這種截面形式實際上是工形截面的變形,在力學理論上,工字型材的剛性較其他型材要好,它的單位面積的剛度比大,即是以較少的材料可以達到較大的剛度,從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由于鋼框架(1)的下凸臺(103)影響邊框剛度的大小,為增加其剛度,下凸臺(103)一般軋成向內也有凸出,以加大受力面積。考慮到新、舊模板配件的通用性,鋼框架(1)截面的中間段(104)可軋成向外凸出,如圖2所示,凸出面A3與上、下凸臺的A1面和A2面不在同一垂面上,略為內縮0.5~2毫米,這樣本模板就還可沿用舊模板的插銷,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為了提高鋼框架(1)的剛性,沿其長向設置有數條橫肋(3),橫肋(3)為Z字型材,由于“Z”形似于工字型材,故同樣具有省材料剛度高的優點,它與有特殊截面形狀的鋼框架(1)配合使用,模板的整體剛度好,不需再另設置復雜的縱肋和斜肋便可滿足剛度要求,施工時只需少量支撐作穩定,從而進一步實現提高剛度,節約鋼材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面板(2)可采用木板、各種類型的膠合板、竹膠合板、多層材料組合而成的復合板等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剛性強,材料省,有利于減輕模板重量,降低成本;鋼框架的軋鋼工藝性好,能耗低、型材成材率高。其整體剛度好,所需附加支撐少,操作過程方便簡單,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在施工拼裝時,兩模板間拼接緊密,可防止漏漿現象,且提高模板整體拼裝的平直度,提高施工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兩模板拼接示意圖。
實施例本例如
圖1、圖2所示,其鋼框架(1)截面形狀如圖2所示,鋼框架(1)高為70±0.5mm,厚度4mm,上、下凸臺(102、103)凸出量B1為4mm,高度為6mm,中間段(104)凸出量B2為3mm,托臂(101)長度為6mm,鋼框架(1)上開有規則排列的插銷孔(105)。鋼框架(1)沿長向設有3條“Z”字形橫肋(3),橫肋上有孔位(301),其用于穿過對拉螺栓。鋼框架(1)的四角還設有三角形托板(4)。面板(1)支承在鋼框架(1)四邊托臂(101)上,四角用螺釘與三角形托板(4)緊固。面板(1)選用酚醛復膜膠合板,表面光滑平整,硬度高,耐磨性好,易脫模,可拆換,且拆模后成型板表面光潔平整,可以不抹灰。
權利要求1.一種鋼木組合模板,由鋼框架(1)和面板(2)組成,其特征在于鋼框架(1)的截面形狀為特殊的半工字形,即中上部有向一邊伸出的托臂(101),上端部和下端部有向另一邊凸出的凸臺(102、103),其中上凸臺(102)和下凸臺(103)的朝外面A1面和A2面在同一垂直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模板,其特征在于鋼框架(1)高度為70±0.5mm。
3.根據權利要求1的模板,其特征在于鋼框架(1)的下凸臺(103)也向內凸出。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的模板,其特征在于鋼框架(1)截面的中間段(104)向外凸出,其凸出面A3比上、下凸臺的A1面、A2面內縮0.5~2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的模板,其特征在于鋼框架(1)沿長向設置有截面為Z字形的橫肋(3)。
6.根據權利要求4的模板,其特征在于鋼框架(1)沿長向設置有截面為Z字形的橫肋(3)。
7.根據權利要求1的模板,其特征在于面板(2)可為木板、各種類型的膠合板、竹膠合板、多層材料組合而成的復合板。
8.根據權利要求7的模板,其特征在于面板(2)為酚醛復膜膠合板。
專利摘要一種鋼木組合模具。本實用新型由鋼框架,面板組成,其鋼框架的截面形狀為特殊的半Z字形,再配以數條工字形橫肋,整體剛性強,材料省,可減輕模板重量,降低制作成本。施工拼裝時所需附加支撐少,操作過程方便簡化,兩模板間拼接緊密,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
文檔編號E04G9/02GK2095906SQ9121753
公開日1992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2日 優先權日1991年7月2日
發明者胡建新, 陳家輝 申請人:廣東省建筑工程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