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層建筑的平面布局,旨在提供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該實用新型中的高層建筑平面結構呈矩形,所述剪力墻呈L型或倒L型,所述高層矩形建筑的四角部位布置功能空間,所述功能空間為電梯井、樓梯間、設備間或管道井,所述各個功能空間之間通過設有的走道連接,所述走道的寬度為1500mm?1800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建筑上更好地滿足機電設備經常變動的需要,特別適合于智能化建筑;建筑角部設置抗側力結構體系,結構力學性能得到充分發揮,也使得結構受力合理和經濟。
【專利說明】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體涉及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高層建筑與其它建筑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它有一個垂直交通和管道設備集中在一起的、在結構體系中又起著重要作用的“核”。而這個“核”也恰恰在形態構成上舉足輕重,決定著高層建筑的標準層平面布局模式。
[0003]隨著高層建筑的發展、高度的增加和技術的進步,在高層設計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內核”平面布局模式,這是各專業共同探索優化設計的結果。在建筑處理上,為了爭取盡量寬敞的使用空間,將電梯、樓梯、設備用房及衛生間、茶爐間等服務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間占據最佳的采光位置,以求視線良好、交通便捷。在結構方面,隨著筒體結構概念的出現,也希望能有一個剛度更強的筒來承受剪力和抗扭,而這些恰好與建筑師的要求不謀而合。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內核”式的布局形式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
[0004]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建筑需求的變化和設計側重點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為主流的高層辦公建筑“內核”平面布局模式開始受到了挑戰。第一次變革主要是出于造型上的需要和建筑設計理念的變化,如70年代前后出現的“雙核”構成模式。雙側外核心筒的布局,不僅有利于避難疏散,而且也使高層建筑的外觀造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0005]第二次變革最先對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議的是設備專業,他們認為隨著建筑設備的日趨增多和越來越復雜,如果把設備用房和管道井從核心筒中分離出來,可能會更有利于管理和維修。而80年代以后,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和電信設施的不斷增加,導致了在高層建筑中大量應用計算機和電信通訊設備,甚至許多建筑在竣工之后,仍然頻繁地改造布線系統和增添新設備。智能化辦公樓中的光纜與電腦網絡管道井、配線箱以及中繼裝置等,每層都必須設置三處以上才算合理。這樣,建筑上為了滿足機電設備經常變動的需要,便開始將“核”分散化,分置多處設備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對于結構專業來說,加強建筑周邊的剛度也會有效地抵抗地震對高層建筑的破壞,所以如果將垂直交通和設備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邊,則無疑也會對結構抗震有利。同時,這種分散的多個外核的空間構成模式,也正好適用于新興的巨型結構,使這種結構體系中的巨型支撐柱具有了使用功能。其最典型的實例就是丹下健三設計的新加坡華聯銀行中心和日本東京都新都廳。
[0006]而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看,核的移動、垂直交通、服務性房間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的周邊,對于高層建筑的空間構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變化也是極具革命性的。它不但適應了其他專業的需求,而且還有利于避難疏散,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間和使高層建筑的底部獲得解放。這種空間構成模式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先進性,很快便被推崇技術表現的歐洲建筑師們所發現,并創造性地應用在他們的作品之中。
[0007]此外,在規模較小的高層建筑中,近年來還出現一種核與主要使用空間分離化的現象,垂直交通、服務性用房和設備管道井均分別獨立,與建筑主體分開。主要使用空間更加完整,四面對外,核與主要使用空間之間以連廊相接。從結構的角度來看,主要使用空間由于與核分開,其抗側剛度難以保證,受力不合理也難以實現經濟。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
[0009]為解決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0010]提供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所述高層建筑平面結構呈矩形,所述剪力墻呈L型或倒L型,所述高層矩形建筑的四角部位布置功能空間,所述功能空間為電梯井、樓梯間、設備間或管道井,所述各個功能空間之間通過設有的走道連接,所述走道的寬度為 1 500mm ?1800mm。
[0011]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高層矩形建筑的中間區域設置中庭,中庭周圍設置回廊并連接至電梯間的走道;所述辦公空間或居住空間圍繞中庭進行設置。
[0012]作為一種改進,所述L型剪力墻對稱設置,所述L型剪力墻的結構體系在兩個方向的側向剛度相當。
[0013]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電梯井設有觀光電梯。
[0014]作為一種改進,高層建筑中隨著高度的增加,所述剪力墻彎矩與高度呈二次方關系,而剪力與高度呈一次方關系,因此抗彎剛度較剪切剛度對撓度的影響更大。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I)建筑上更好地滿足機電設備經常變動的需要,特別適合于智能化建筑;
[0017]2)建筑角部設置抗側力結構體系,結構力學性能得到充分發揮,也使得結構受力合理和經濟;
[0018]3)建筑的疏散通道置于周邊角部,有利于避難疏散;
[0019]4)核心筒的分離可以使樓梯間等直接對外自然采光通風,節約能源,又省去消防所需的加壓送風設備,更符合低能耗,可循環的現代設計原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現有聞層建筑的平面布局不意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高層建筑的平面布局示意圖a ;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高層建筑的平面布局示意圖b ;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帶中庭高層建筑的平面布局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1、剪力墻;2、電梯井;3、樓梯間;4、設備間;5、管道井;6、走道;7、中庭;8、回廊。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的了解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所述高層建筑平面結構呈矩形,所述剪力墻I呈L型或倒L型,所述電梯井2、樓梯間3、設備間4和管道井5等功能空間布置在高層建筑的四個角部位置,且相互之間通過設有的走道6連接,所述走道6的寬度為1500?1800mm;其中電梯井2中設有觀光電梯,增添不少的建筑外觀,設備間4中設有弱電室和強電室,管道井5中設有煙道和水井。
[0027]所述外墻位置不設置剪力墻1,對建筑外立面影響較小;所述高層矩形建筑的中間區域設置中庭7,中庭7周圍設置回廊8并連接至電梯間2的走道6 ;所述辦公空間或居住空間圍繞中庭7進行設置。
[0028]所述L型剪力墻I呈對稱設置,所述L型剪力墻I的結構體系在兩個方向的側向剛度相當,因空間組合將具有較傳統集中布置型剪力墻I有更大的抗彎剛度;
[0029]高層建筑中隨著高度的增加,所述剪力墻I的彎矩與建筑高度呈二次方關系,而其剪力與建筑高度呈一次方關系,因此抗彎剛度較剪切剛度對撓度的影響更大。
[0030]高層建筑往往風荷載等水平荷載取控制,本實用新型具有較好的抗側剛度,因此結構其他豎向構件可實現小型化,使得主體結構的成本將有所減少,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0031]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實際范圍不僅包括所公開的實施例,還包括在權利要求書之下實施或者執行本實用新型的所有等效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在角部設置剪力墻的高層建筑結構,所述高層建筑平面結構呈矩形,所述剪力墻呈L型或倒L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層矩形建筑的四角部位布置功能空間,所述功能空間為電梯井、樓梯間、設備間或管道井,所述各個功能空間之間通過設有的走道連接,所述走道的寬度為1500mm?1800_。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層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層矩形建筑的中間區域設置中庭,中庭周圍設置回廊并連接至電梯間的走道;辦公空間或居住空間圍繞中庭進行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層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剪力墻呈對稱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層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梯井內安裝有觀光電梯。
【文檔編號】E04B1/02GK204024110SQ201420171239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9日
【發明者】張少勇, 冷新中, 楊國平, 費建偉, 陳梅珠, 王鐵平 申請人:杭州恒達鋼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