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屬于針織機械。包括換梭架底板;換梭架及電機,電機軸上固定凸輪;第一、第二換梭板;第一、第二杠桿;換梭板導向板,特點:凸輪朝向上的一側構成第一、第二凸臺、第一和第二凹道,第一、第二凹道分別位于第一、第二凸臺的兩側間,第一杠桿滾輪在第一凹道位置,第二杠桿滾輪在第二凹道位置,第一、第二換梭板均對梭子作用;第一杠桿滾輪在第一凸臺位置,第二杠桿滾輪在第二凹道位置,第二換梭板對梭子作用;第一杠桿滾輪在第一凸臺位置,第二杠桿滾輪在第二凸臺位置,均不對梭子作用;第一杠桿滾輪在第二凹道位置,第二杠桿滾輪在第二凸臺位置,第一換梭板對梭子作用。保障動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換梭時間短。
【專利說明】
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針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如業界所知,電腦針織橫編機配備有天杠裝置和換梭裝置,對此可具體參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4233615A推薦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天杠裝置與換梭裝置的配合結構”。
[0003]進而如業界所知,由于織物如羊毛衫和針織服裝的花色品種繁多,因而必須具有多種顏色的紗線或多根紗線進行變換編織的功能。具體而言,當要按編織工藝更換不同顏色的紗線時,則由換梭裝置對滑動地設置在天杠裝置的梭子導軌上的供喂入相應顏色的紗線的梭子作用,以換梭裝置為換梭控制電磁閥為例,電磁閥的閥桿向閥體外伸出,即向梭子方向伸出,進入與該需要喂入相應顏色的紗線的梭子的配合狀態,使該梭子在梭子導軌上隨機頭往復運動,并且同時向喂紗機構喂紗(對此可參見CN104233615A的說明書第0032段)。
[0004]由于電磁閥結構形式的換梭裝置(如CN203593851U以及前述的CN104233615A等等)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因電磁鐵頻繁動作、長期通電,因而易造成電磁鐵發熱,磁力衰退,出現電磁鐵工作不正常,使前述閥桿(業界習慣稱換色桿)該伸出閥體時不伸出或者該回位至閥體內時不回位,從而導致針織物整片掉落,乃至出現撞針、花型錯亂而致織物出疵或報廢。鑒于此,目前電腦針織橫編機的生產廠商大都采用電機換梭裝置,即由電機替代電磁閥。此外,由于換梭裝置的最終目的是使梭子換紗,因而換梭裝置也稱“換紗裝置”。
[0005]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可見諸電腦針織橫編機的電機換梭裝置的技術信息,如CN203700691U推薦有“電腦針織橫編機換色裝置”和CN203834120U提供有“電腦針織橫編機換色裝置”,這兩項專利具有異曲同工之效,但是存在以下通弊:由于換梭凸輪有兩只,兩只換梭凸輪分別對兩根杠桿(專利稱“換色翹桿”)作用,因而雖然能夠起到換梭的作用,但是因結構復雜而給制造、裝配帶來麻煩,尤其由于兩只換梭凸輪上的斜面長,因而換梭時間冗長,影響換紗編織效率。
[0006]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加以改進,為此本是作了有益的設計,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由單一凸輪同時起到對兩根杠桿的作用而藉以顯著簡化結構、方便制造與裝配并且保障動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且換梭時間短而有利于提高換紗編織效率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
[0008]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包括一換梭架底板;沿著所述換梭架底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復數個換梭架以及在對應于換梭架的右側的位置同樣沿著換梭架底板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換梭架底板上的并且與換梭架的數量相等的電機,在換梭架朝向電機的一側的上部橫向開設有一杠桿軸槽,在該杠桿軸槽內設置有一杠桿軸,該杠桿軸延伸到所有換梭架的杠桿軸槽,在換梭架背對電機的一側縱向開設有一第一換梭板導槽,該第一換梭板導槽的上部通過開設在換梭架的頂部的第一杠桿槽與杠桿軸槽相通,并且在換梭架背對電機的一側的下部還橫向開設有一壓條槽,在對應于該壓條槽的位置固定有一壓條,該壓條延伸到所有換梭架上的壓條槽,其中,各兩相鄰的換梭架之間構成有一第二換梭板導槽和一第二杠桿槽,電機的電機軸朝向上,并且在電機軸上固定有一凸輪;一第一換梭板和一第二換梭板,第一換梭板上下浮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換梭板導槽內,在該第一換梭板的上部開設有一第一杠桿壓腳孔,下部并且在背對換梭架的一側開設有一第一限位槽,而底部開設有一對第一回位彈簧孔,在該對第一回位彈簧孔內各置入有一第一回位彈簧的上端,而第一回位彈簧的下端支承在所述換梭架底板上,第二換梭板上下浮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換梭板導槽內,在該第二換梭板的上部開設有一第二杠桿壓腳孔,下部并且在背對換梭架的一側開設有一第二限位槽,而底部開設有一對第二回位彈簧孔,在該對第二回位彈簧孔內各置入有一第二回位彈簧的上端,而第二回位彈簧的下端支承在所述換梭架底板上,所述的壓條在對應于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的位置與所述的壓條槽固定;一第一杠桿和一第二杠桿,該第一杠桿的中部在對應于第一杠桿槽的位置樞轉設置在所述的杠桿軸上,第二杠桿的中部在對應于第二杠桿槽的位置樞轉設置在杠桿軸上,第一杠桿朝向第一換梭板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杠桿壓腳,該第一杠桿壓腳探入所述的第一杠桿壓腳孔內,第一杠桿朝向所述凸輪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一杠桿滾輪,該第一杠桿滾輪與凸輪相配合,第二杠桿朝向第二換梭板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杠桿壓腳,該第二杠桿壓腳探入所述的第二杠桿壓腳孔內,第二杠桿朝向所述凸輪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二杠桿滾輪經,該第二杠桿滾輪與凸輪相配合;一換梭板導向板,該換梭板導向板固定在所述換梭架的頂部,在該換梭板導向板上并且在分別對應于所述的第一換梭板以及第二換梭板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換梭板導向孔和一第二換梭板導向孔,第一換梭板的上端與第一換梭板導向孔滑動配合,第二換梭板的上部與第二換梭板導向孔滑動配合,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輪朝向上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凸臺、第二凸臺、第一凹道和第二凹道,第一凹道位于第一凸臺與第二凸臺的一側之間,而第二凹道位于第一凸臺與第二凸臺另一側之間,當所述電機的電機軸帶動凸輪運動并且當所述的第一杠桿滾輪處于第一凹道的位置,同時所述的第二杠桿滾輪處于第二凹道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以及第二換梭板均處于對梭子作用的狀態;當第一杠桿滾輪處于第一凸臺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處于第二凹道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處于不對梭子作用的狀態,而所述第二換梭板處于對梭子作用的狀態;當第一杠桿滾輪處于第一凸臺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處于第二凸臺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以及第二換梭板均處于不對梭子作用的狀態;當第一杠桿滾輪處于第二凹道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處于第二凸臺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處于對梭子作用的狀態,而所述的第二換梭板處于不對梭子作用的狀態。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電機的上部與電機座固定,而該電機座通過電機座固定螺釘與所述換梭架固定,并且在電機座上固定有一零位磁感應器座,在該零位磁感應器固定座上固定有一對零位磁感應器,該對零位磁感應器與所述的凸輪相對應并且該對零位磁感應器彼此形成垂直的位置關系。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電機為具有正反轉功能的伺服電機。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換梭架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杠桿軸槽的位置固定有一杠桿軸壓板,藉由該杠桿軸壓板將所述的杠桿軸限位在杠桿軸槽內。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換梭板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杠桿壓腳孔的下方的位置以間隔狀態開設有用于減輕第一換梭板的重量的第一換梭板通孔,而在所述的第二換梭板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二杠桿壓腳孔的下方的位置以間隔狀態開設有用于減輕第二換梭板的重量的第二換梭板通孔。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相對于已有技術的長處在于:只需使用一個凸輪對第一杠桿及第二杠桿作用,因而顯著簡化了結構,不僅制造、裝配方便并節約成本,而且動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以有效保障。此外,由于換梭時間短,因而有利于提高換紗編織效率。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構圖。
[0015]圖2為圖1所示的第一杠桿滾輪、第二杠桿滾輪在凸輪上的第一種位置狀態圖。
[0016]圖3圖1所示的第一杠桿滾輪、第二杠桿滾輪在凸輪上的第二種位置狀態圖。
[0017]圖4圖1所示的第一杠桿滾輪、第二杠桿滾輪在凸輪上的第三種位置狀態圖。
[0018]圖5圖1所示的第一杠桿滾輪、第二杠桿滾輪在凸輪上的第四種位置狀態圖。
[0019]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
【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范疇。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稱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針對正在被描述的圖所處的位置狀態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眾理解,因而不能將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特別限定。
[0022]請參見圖1,給出了一換梭架底板1,該換梭底板I在使用狀態下通過換梭底板螺釘在對應于開設其上的換梭架底板螺孔11的位置與由圖6示意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機頭10的機頭橋架101固定,示出了沿著換梭架底板I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復數個換梭架2以及在對應于換梭架2的右側的位置同樣沿著換梭架底板I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換梭架底板I上的并且與換梭架2的數量相等的電機3,在換梭架2朝向電機3的一側的上部橫向開設有一杠桿軸槽21,在該杠桿軸槽21內設置有一杠桿軸211,該杠桿軸211延伸到所有換梭架2的杠桿軸槽21,在換梭架2背對電機3的一側縱向開設有一第一換梭板導槽22,該第一換梭板導槽22的上部通過開設在換梭架2的頂部的第一杠桿槽23與杠桿軸槽21相通,并且在換梭架2背對電機3的一側的下部還橫向開設有一壓條槽24,在對應于該壓條槽24的位置通過壓條固定螺釘2411固定有一壓條241,該壓條241延伸到所有換梭架2上的壓條槽24,其中,各兩相鄰的換梭架2之間構成有一第二換梭板導槽25和一第二杠桿槽26,電機3的電機軸31朝向上,并且在電機軸31上固定有一凸輪4;示出了一第一換梭板5和一第二換梭板6,第一換梭板5上下浮動地設置在前述第一換梭板導槽22內,在該第一換梭板5的上部開設有一第一杠桿壓腳孔51,下部并且在背對換梭架2的一側開設有一第一限位槽52,而底部開設有一對第一回位彈簧孔53,在該對第一回位彈簧孔53內各置入有一第一回位彈簧531的上端,而第一回位彈簧531的下端支承在所述換梭架底板I上,第二換梭板6上下浮動地設置在前述第二換梭板導槽25內,在該第二換梭板6的上部開設有一第二杠桿壓腳孔61,下部并且在背對換梭架2的一側開設有一第二限位槽62,而底部開設有一對第二回位彈簧孔63,在該對第二回位彈簧孔63內各置入有一第二回位彈簧631的上端,而第二回位彈簧631的下端支承在所述換梭架底板I上,前述的壓條241在對應于第一限位槽52以及第二限位槽62的位置與前述的壓條槽24固定;不出了一第一杠桿7和一第二杠桿8,該第一杠桿7的中部在對應于第一杠桿槽23的位置樞轉設置在前述的杠桿軸211上,第二杠桿8的中部在對應于第二杠桿槽26的位置樞轉設置在杠桿軸211上,第一杠桿7朝向第一換梭板5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杠桿壓腳71,該第一杠桿壓腳71探入所述的第一杠桿壓腳孔51內,第一杠桿7朝向前述凸輪4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一杠桿滾輪72,該第一杠桿滾輪72與凸輪4相配合,第二杠桿8朝向第二換梭板6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杠桿壓腳81,該第二杠桿壓腳81探入前述的第二杠桿壓腳孔61內,第二杠桿8朝向所述凸輪4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二杠桿滾輪經82,該第二杠桿滾輪82與凸輪4相配合;示出了一換梭板導向板9,該換梭板導向板9通過導向板固定螺釘93固定在換梭架2的頂部,在該換梭板導向板9上并且在分別對應于前述第一換梭板5以及第二換梭板6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換梭板導向孔91和一第二換梭板導向孔92,第一換梭板5的上端與第一換梭板導向孔91滑動配合,第二換梭板6的上部與第二換梭板導向孔92滑動配合。
[0023]在圖1中示出的換梭架2以及電機3各有四個,于是第一、第二換梭板5、6各有四枚,第一杠桿7、第二杠桿8同樣各有四個。依據專業常識特別是通過對
【申請人】在上面的【背景技術】欄中提及的專利文獻的閱讀可知,本實施例可以滿足對由圖6所示的四根天杠20上的八個梭子201的換紗要求,每根天杠20上設有兩個梭子201,用于向編織機構喂送兩種顏色的紗線,于是可滿足對八種不同顏色的紗線的換紗要求。下面的描述是針對前述四組中的其中一組而言的。
[0024]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在前述凸輪4朝向上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凸臺41、第二凸臺42、第一凹道43和第二凹道44,第一凹道43位于第一凸臺41與第二凸臺42的一側之間,而第二凹道44位于第一凸臺41與第二凸臺42另一側之間。
[0025]請參見圖2并且結合圖1,圖2是圖1所示的四個電機3中的最左邊的一個電機3對凸輪4作用的狀態,具體如下:當電機3工作,由電機軸31帶動凸輪4,凸輪4的第一凹道43對應于第一杠桿滾輪72,第一杠桿7的第一杠桿壓腳71對第一換梭板5產生作用,具體是在第一回位彈簧531的回恢力作用下將第一換梭板5向上推,使第一換梭板5處于與梭子201(圖6示的梭口)相配合的狀態,即與梭子201的配合關系建立,于是在機頭10的往復運動下得以帶動梭子201在天杠20上左右往復運動并同時由其喂紗嘴2011向編織機構喂紗。具體的原理可參見CN104233615A(本實用新型與該CN104233615A的差異是前者為鐵芯,而本實用新型則為由凸輪4帶動第一、第二杠桿7、8)。在該狀態下,第二杠桿滾輪82同時對應于第二凹道44,第二杠桿壓腳81對第二換梭板9產生作用,具體是在第二回位彈簧631的回恢力作用下將第二換梭板6向上推,使第二換梭板6處于與梭子201相配合的狀態。
[0026]請參見圖3,圖3示出了第一杠桿滾輪72處于第一凸臺41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82處于第二凸臺42的位置,前述的第一換梭板5處于不對梭子201作用的狀態,而前述第二換梭板6處于對梭子201作用的狀態,其余如同對圖2的描述。
[0027]請參見圖4,第一杠桿滾輪72處于第一凸臺41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82處于第二凸臺42的位置,前述的第一換梭板5以及第二換梭板6均處于不對梭子201作用的狀態,這是因為與圖2狀態相反,由于第一、第二換梭板5、6均不與梭子201上的梭口建立配合關系,其余如同對圖2的描述。
[0028]請參見圖5,圖5示出了第一杠桿滾輪72處于第二凹道44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82處于第二凸臺42的位置,前述的第一換梭板5處于對梭子201作用的狀態,而前述第二換梭板6處于對梭子201作用的狀態,其余如同對圖2的描述。
[0029]由上述可知,一個凸輪4有四個狀態,以圖2為零度,則圖3為45°,圖4為90°,而圖5為135°,零度的位置由下面將要提及的零位磁感應傳感器3221確認。
[0030]
【申請人】在上面雖然僅對四個電機3中的最左邊的一個電機3帶動凸輪4最終使第一、第二換梭板5、6對梭子201作用作了說明,但并不會對圖1所示的其余三個電機3各自帶動凸輪4最終使相應的第一、第二換梭板5、6的理解產生困惑,因為完全可以依據舉一反三之理推知。
[0031]繼續見圖1,前述電機3的上部與電機座32固定,而該電機座32通過電機座固定螺釘321與前述換梭架2固定,并且在電機座32上用固定座螺釘3222固定有一零位磁感應器座322,在該零位磁感應器固定座322上通過螺釘32211固定有一對零位磁感應器3221,該對零位磁感應器3221與前述的凸輪4相對應并且該對零位磁感應器3221彼此形成垂直的位置關系,由于零位磁感應器3221的功用屬于已有技術,例如可參見CN203700691UT 203834120U,等等,因而
【申請人】不再贅述。
[0032]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電機3為具有正反轉功能的伺服電機。
[0033]在前述的換梭架2上并且在對應于前述杠桿軸槽21的位置采用壓板固定螺釘271固定有一杠桿軸壓板27,藉由該杠桿軸壓板27將前述的杠桿軸211限位在杠桿軸槽21內。
[0034]優選地,在前述的第一換梭板5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杠桿壓腳孔51的下方的位置以間隔狀態開設有用于減輕第一換梭板5的重量的第一換梭板通孔54,而在前述的第二換梭板6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二杠桿壓腳孔61的下方的位置以間隔狀態開設有用于減輕第二換梭板6的重量的第二換梭板通孔64。
[0035]請參見圖6,圖6示出了前述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機頭10及其機頭橋架101,本實用新型的圖1結構設置在該機頭橋架1I上,由圖1和圖6的示意可知,在使用狀態下,圖1翻轉180°而將換梭架底板I與機頭橋架101固定。換梭與否由電腦針織橫編機的電氣控制箱的PLC(可編程序控制器)確定,以實現所需色紗的梭子201的喂紗嘴2011向編織機構喂紗。由于換梭的工作原理已在對圖2至圖5中作了說明并且還可參見作為先有技術的前述CN203700691U以及CN202834120U,因而不再重復說明。
[003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克服了已有技術中的不足,順利地完成了發明任務,客觀地體現了
【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載述的技術效果。
【主權項】
1.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包括一換梭架底板(I);沿著所述換梭架底板(I)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復數個換梭架(2)以及在對應于換梭架(2)的右側的位置同樣沿著換梭架底板(I)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換梭架底板(I)上的并且與換梭架(2)的數量相等的電機(3),在換梭架(2)朝向電機(3)的一側的上部橫向開設有一杠桿軸槽(21),在該杠桿軸槽(21)內設置有一杠桿軸(211),該杠桿軸(211)延伸到所有換梭架(2)的杠桿軸槽(21),在換梭架(2)背對電機(3)的一側縱向開設有一第一換梭板導槽(22),該第一換梭板導槽(22)的上部通過開設在換梭架(2)的頂部的第一杠桿槽(23)與杠桿軸槽(21)相通,并且在換梭架(2)背對電機(3)的一側的下部還橫向開設有一壓條槽(24),在對應于該壓條槽(24)的位置固定有一壓條(241),該壓條(241)延伸到所有換梭架(2)上的壓條槽(24),其中,各兩相鄰的換梭架(2)之間構成有一第二換梭板導槽(25)和一第二杠桿槽(26),電機(3)的電機軸(31)朝向上,并且在電機軸(31)上固定有一凸輪(4); 一第一換梭板(5)和一第二換梭板(6),第一換梭板(5)上下浮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換梭板導槽(22)內,在該第一換梭板(5)的上部開設有一第一杠桿壓腳孔(51),下部并且在背對換梭架(2)的一側開設有一第一限位槽(52),而底部開設有一對第一回位彈簧孔(53),在該對第一回位彈簧孔(53)內各置入有一第一回位彈簧(531)的上端,而第一回位彈簧(531)的下端支承在所述換梭架底板(I)上,第二換梭板(6)上下浮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換梭板導槽(25)內,在該第二換梭板(6)的上部開設有一第二杠桿壓腳孔(61),下部并且在背對換梭架(2)的一側開設有一第二限位槽(62),而底部開設有一對第二回位彈簧孔(63),在該對第二回位彈簧孔(63)內各置入有一第二回位彈簧(631)的上端,而第二回位彈簧(631)的下端支承在所述換梭架底板(I)上,所述的壓條(241)在對應于第一限位槽(52)以及第二限位槽(62)的位置與所述的壓條槽(24)固定;一第一杠桿(7)和一第二杠桿(8),該第一杠桿(7)的中部在對應于第一杠桿槽(23)的位置樞轉設置在所述的杠桿軸(211)上,第二杠桿(8)的中部在對應于第二杠桿槽(26)的位置樞轉設置在杠桿軸(211)上,第一杠桿(7)朝向第一換梭板(5)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杠桿壓腳(71),該第一杠桿壓腳(71)探入所述的第一杠桿壓腳孔(51)內,第一杠桿(7)朝向所述凸輪(4)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一杠桿滾輪(72),該第一杠桿滾輪(72)與凸輪(4)相配合,第二杠桿(8)朝向第二換梭板(6)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杠桿壓腳(81),該第二杠桿壓腳(81)探入所述的第二杠桿壓腳孔(61)內,第二杠桿(8)朝向所述凸輪(4)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二杠桿滾輪經(82),該第二杠桿滾輪(82)與凸輪(4)相配合;一換梭板導向板(9),該換梭板導向板(9)固定在所述換梭架(2)的頂部,在該換梭板導向板(9)上并且在分別對應于所述的第一換梭板(5)以及第二換梭板(6)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換梭板導向孔(91)和一第二換梭板導向孔(92),第一換梭板(5)的上端與第一換梭板導向孔(91)滑動配合,第二換梭板(6)的上部與第二換梭板導向孔(92)滑動配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輪(4)朝向上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凸臺(41)、第二凸臺(42)、第一凹道(43)和第二凹道(44),第一凹道(43)位于第一凸臺(41)與第二凸臺(42)的一側之間,而第二凹道(44)位于第一凸臺(41)與第二凸臺(42)另一側之間,當所述電機(3)的電機軸(31)帶動凸輪(4)運動并且當所述的第一杠桿滾輪(72)處于第一凹道(43)的位置,同時所述的第二杠桿滾輪(82)處于第二凹道(44)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5)以及第二換梭板(6)均處于對梭子作用的狀態;當第一杠桿滾輪(72)處于第一凸臺(41)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82)處于第二凹道(44)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5)處于不對梭子作用的狀態,而所述第二換梭板(6)處于對梭子作用的狀態;當第一杠桿滾輪(72)處于第一凸臺(41)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82)處于第二凸臺(42)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5)以及第二換梭板(6)均處于不對梭子作用的狀態;當第一杠桿滾輪(72)處于第二凹道(44)的位置,同時第二杠桿滾輪(82)處于第二凸臺(42)的位置時,所述的第一換梭板(5)處于對梭子作用的狀態,而所述的第二換梭板(6)處于不對梭子作用的狀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3)的上部與電機座(32)固定,而該電機座(32)通過電機座固定螺釘(321)與所述換梭架(2)固定,并且在電機座(32)上固定有一零位磁感應器座(322),在該零位磁感應器固定座(322)上固定有一對零位磁感應器(3221),該對零位磁感應器(3221)與所述的凸輪(4)相對應并且該對零位磁感應器(3221)彼此形成垂直的位置關系。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機(3)為具有正反轉功能的伺服電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換梭架(2)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杠桿軸槽(21)的位置固定有一杠桿軸壓板(27),藉由該杠桿軸壓板(27)將所述的杠桿軸(211)限位在杠桿軸槽(21)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換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換梭板(5)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杠桿壓腳孔(51)的下方的位置以間隔狀態開設有用于減輕第一換梭板(5)的重量的第一換梭板通孔(54),而在所述的第二換梭板(6)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二杠桿壓腳孔(61)的下方的位置以間隔狀態開設有用于減輕第二換梭板(6)的重量的第二換梭板通孔(64)。
【文檔編號】D04B15/58GK205443593SQ201521127670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發明人】譚衛明, 譚益春
【申請人】常熟市益誠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