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防護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面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層防護面料。
【背景技術】
[0002]前述的雙層防護面料是指由表層和里層(表層與里層之間為空氣層)構成的具有理想的防護功能的面料,所謂的防護功能如電弧防護、阻燃防護和機械風險防護等,并且由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因而還具有隔熱保暖以及穿著舒適等長處。
[0003]已有技術中的防護面料由高性能纖維織制,或者采用經、瑋配置為一比一的平斜紋結構,這種結構的防護面料不僅難以達到業界所期望的前述防護性能要求,而且抗撕裂強度也難以達到業界預期。
[0004]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體現理想的防護性能、有利于體現優異的隔熱性、有益于滿足良好的防撕裂及防爆裂性能和有便于保障穿著的舒適性能的雙層防護面料。
[0006]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雙層防護面料,包括由表層經紗與表層瑋紗交織成的表層組織以及由里層經紗與里層瑋紗交織成的里層組織,里層經紗與表層瑋紗相交織的部位形成接結點,特征在于:所述表層組織為二上一下的斜紋組織結構,而所述的里層組織為一上一下的平紋組織結構,表層組織與里層組織之間的空間構成為空氣層。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表層組織與所述里層組織的密度比為1:1 或 2:1。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表層經紗、里層經紗、表層瑋紗和里層瑋紗的纖度14_19tex,上機表、里層經紗的經密度為每英吋120-140根,而表、里層瑋紗瑋密度為每英吋90-110根。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表層經紗、里層經紗、表層瑋紗和里層瑋紗均為阻燃紗線。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因而具有以下技術效果:能體現理想的阻燃、防電弧的防護性能;能體現優異的隔熱性能;具有良好的防撕裂及防爆裂性能;具有手感柔軟以及穿著舒適的良好效果。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層防護面料的面料組織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雙層防護面料的面料組織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雙層防護面料的面料組織的第三實施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雙層防護面料的面料組織的第四實施例示意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雙層防護面料的面料組織的第五實施例示意圖。
[0016]圖6為本實用新型雙層防護面料的面料組織的第六實施例示意圖。
[0017]圖7為本實用新型雙層防護面料的面料組織的第七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1:
[0019]參見圖1,所述的雙層面料,由表層組織I和里層組織2組成,表層組織I的表層經紗U、表層瑋紗12以及里層組織2的里層經紗21、里層瑋紗22的經、瑋向配置均為2:1。所述表層組織I為二上一下斜紋組織結構,里層組織2為一上一下平紋組織結構,由里層經紗21與表層瑋紗12交織而成,如圖X交織點所示。
[0020]表層組織I與里層組織2之間的空間構成為空氣層,在本實施例中,表層組織I的密度和里層組織2的密度比為1:1,并且表層經紗11、里層經紗21、表層瑋紗12和里層瑋紗22的纖度為14_19tex,上機經紗密度為每英吋120-140根,而瑋紗密度為每英吋90-110根。在本實施例中,表層經紗11、里層經紗21、表層瑋紗12和里層瑋紗22均采用阻燃紗線。
[0021]優選地,前述的表層經紗11及表層瑋紗12采用由阻燃粘膠纖維、芳綸1313、芳綸1414和導電纖維相混紡而成的紗線;前述的里層經紗21及里層瑋紗22采用芳綸1313、芳綸144和導電纖維混紡的紗線。然而也可將表層經紗11及表層瑋紗12采用由芳綸1313、芳綸1414和導電纖維相混紡而成的紗線;將里層經紗21及里層瑋紗22采用由阻燃粘膠纖維、芳綸1313、芳綸1414和導電纖維相混紡而成的紗線。前述的阻燃粘膠纖維也可以采用阻燃腈氯綸與芳綸相混紡的纖維。
[0022]在圖1中,自上而下標注的里和表則分別表示里層瑋紗22和表層瑋紗12,而橫向標注的表和里則分別表示表層經紗11和表層瑋紗12,實心部位表示里層經紗21與表層瑋紗12的交織點。
[0023]實施例2:
[0024]參見圖2,所述的雙層面料,由表層組織I和里層組織2組成,即經向配置為2:1。所述表層組織I為2根表層經紗11、1根表層瑋紗12的三上一下組織和里層組織2為I根里層經紗21、里層瑋紗22的一上三下組織以接結經3的方式互相交織而成。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
[0025]實施例3:
[0026]參見圖3,所述的雙層面料,由表層組織I和里層組織2組成,即經向配置為2:1。所述表層組織I為2根表層經紗11、1根表層瑋紗12的三上一下的亂斜紋和里層組織2為I根里層經紗21、1根里層瑋紗22的一上三下亂斜紋以按結經3的方式互相交織而成。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
[0027]實施例4:
[0028]參見圖4,所述的雙層面料,由表層組織I和里層組織2組成,即經向配置1:1。所述表層組織I為I根表層經紗11三上一下組織和里層組織2為一組里層經紗21、里層瑋紗22的一上三下組織由上、下層自接結方式交織而成。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
[0029]實施例5:
[0030]參見圖5,所述的雙層面料,由表層組織I和里層組織2組成,即經向配置1:1。所述表層組織I為一組表層經紗11、表層瑋紗12三上一下組織和里層組織2為一組里層經紗21、里層瑋紗22—上三下的亂斜紋以下接上接結方式交織而成。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
[0031]實施例6:
[0032]參見圖6,所述的雙層面料,由表層組織I和里層組織2組成,即經向配置1:1。所述表層組織I為一組五上三下組織和里層組織2為一上三下組織以上接下接結交織而成。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
[0033]實施例7:
[0034]參見圖7,所述的雙層面料由表層組織I和里層組織2組成,即經向配置1:1。所述表層組織I為四上二下組織和里層組織2為一上二下組織以下接上接結交織而成。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
【主權項】
1.一種雙層防護面料,包括由表層經紗(11)與表層瑋紗(12)交織成的表層組織(I)以及由里層經紗(21)與里層瑋紗(22)交織成的里層組織(2),里層經紗(21)與表層瑋紗(12)相交織的部位形成接結點,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層組織(I)為二上一下的斜紋組織結構,而所述的里層組織(2)為一上一下的平紋組織結構,表層組織(I)與里層組織(2)之間的空間構成為空氣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防護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層組織(I)與所述里層組織(2)的密度比為1:1或2: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防護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層經紗(11)、里層經紗(21)、表層瑋紗(12)和里層瑋紗(22)的纖度14-19tex,上機表、里層經紗(11、21)的經密度為每英吋120-140根,而表、里層瑋紗(12、22)瑋密度為每英吋90-110根。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雙層防護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層經紗(11)、里層經紗(21)、表層瑋紗(12)和里層瑋紗(22)均為阻燃紗線。
【專利摘要】一種雙層防護面料,屬于紡織面料技術領域。包括由表層經紗與表層緯紗交織成的表層組織以及由里層經紗與里層緯紗交織成的里層組織,里層經紗與表層緯紗相交織的部位形成接結點,特征在于:所述表層組織為二上一下的斜紋組織結構,而所述的里層組織為一上一下的平紋組織結構,表層組織與里層組織之間的空間構成為空氣層。具有以下技術效果:能體現理想的阻燃、防電弧的防護性能;能體現優異的隔熱性能;具有良好的防撕裂及防爆裂性能;具有手感柔軟以及穿著舒適的良好效果。
【IPC分類】D03D15/12, D03D11/00, D03D13/00
【公開號】CN205313765
【申請號】CN201620006102
【發明人】曹麗霞, 錢俊, 丁健梅
【申請人】常熟市寶灃特種纖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