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和使用該吸拾體的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尤其是涉及一種與真空吸塵器的垃圾收集部分相通的、在待清潔表面上吸拾垃圾的吸入口。
日本實用新型公開No.135354/1982揭示了一種典型的已有技術的真空吸塵器,其中,空氣從形成于吸拾體后部的一外部空氣入口吸入,并通過形成于吸拾體下表面上的多條槽口而作用于待清潔表面上。
另一方面,日本專利公開No.158067/1979描述了一種技術,它在吸拾體的前側表面上形成多個槽狀的孔,從這些孔吸入的空氣可作用于地板表面。按照日本專利公開No.158067/1979的這種技術,從孔吸入的空氣和從吸拾體的前部吸入的空氣彼此沖擊而產生一渦流,因而可吸拾位于待清潔表面深處的垃圾。
然而,在日本實用新型公開No.135354/1982的技術中,從外部空氣入口吸入的空氣僅從吸拾體下表面上的槽口作用于待清潔表面上,因而將浮動的垃圾吸入吸拾管,但在吸拾體內與吸拾管隔開的位置處,吸拾力減小,結果是一部分垃圾無法被吸起。
日本專利公開No.158067/1979的技術可使從孔吸入的空氣與從吸拾體的前部吸入的空氣發生沖擊,因而產生渦流,以吸拾位于待清潔表面深處的垃圾。然而,由于渦流形成在吸拾體縱向方向上的多處,因此這些渦流彼此沖擊,實際上垃圾無法得到有效的吸拾。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在待清潔表面上的吸拾性能的真空吸塵器。
上述目的可以由這樣一種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來實現,它包括一通過將一上殼體置于一下殼體上而形成的吸拾本體,該吸拾本體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氣流通道,以及一設置在吸拾本體下游側的吸口接頭,該接頭具有一吸入通道,其中,吸拾本體包括一導風開口部,用于將空氣從吸拾本體的下表面的前部或其側部朝吸入氣流通道的下部引導;一形成于上殼體上的吸口;一導風口,用于將來自吸口的氣流沿垂直于吸入氣流通道延伸方向的方向引導;以及一用于使導風口與吸口相通的吸入氣流通道。
按照本發明,由于吸入氣流通道內的靜壓力在木質地板上可保持一個適當的水平,因此,可確保足夠的集塵性能。
按照本發明,吸入氣流通道內的靜壓力在地毯上可降低,從而減小操作力,并且集塵性能因翻轉力的效果而得以提高。
此外,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無需根據待清潔表面的不同而進行切換操作、便于使用和吸拾性能提高的真空吸塵器。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吸拾本體101的底面圖;圖2是該實施例的吸拾本體101的頂面圖;圖3是吸拾本體101其上殼體201被移去后的頂面圖;圖4是沿圖1中A-O-A線的剖視圖;圖5是吸拾體置于地毯上時其沿圖1中B-B線的剖視圖;圖6是吸拾體置于木質地板上時其沿圖1中B-B線的剖視圖;圖7是沿圖1中的C-C線的剖視圖;圖8是吸拾體向前移動時其沿圖1中A-O-A線的剖視圖;圖9是吸拾體向后移動時其沿圖1中A-O-A線的剖視圖;圖10是吸拾本體101的立體分解圖。
下面將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吸拾本體的底面圖,圖2是該吸拾本體的頂面圖,圖3是圖2中上殼體201被移去后的頂面圖,圖4是沿圖1中A-O-A線的剖視圖,圖5是當吸口置于地毯上時吸拾本體沿圖1中B-B線的剖視圖。
參照圖1到圖5,吸拾本體101表示為沿垂直方向在其高度的大致中心位置被分成兩段。其外部輪廓由一限定出其外部輪廓的下殼體102和一置于該下殼體102上的上殼體201構成。
在下殼體102與上殼體201的接觸部位的外圍裝有一緩沖墊103,用以保持氣密性,并防止損傷家具等。
在吸拾本體101的后部下游側設有一可上下轉動的殼套104,殼套104的末端連接有一可轉動的吸口接頭105。
下殼體102上設置有一對前輪106和一對后輪107,從而在縱向方向上移動吸拾本體101,并使吸拾本體101的下表面與待清潔表面之間保持一定間隔。
大致在下殼體102的中心處形成有一吸口108,吸口108的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一大致呈半圓形截面的吸入氣流通道109。
下殼體102的吸拾本體101的側表面上形成有吸拾開口115,在靠近兩側處設置有導氣槽110和導氣口111,它們與吸入氣流通道109相通。
在吸入氣流通道109的前面設置有一壓力控制板112,在吸入氣流通道109的后面設置有一具有柔性的軟板113。
下殼體102的后部設置有一刷子容納部402,容納部402中裝有一可垂直移動的刷子基座401,該基座401受一刷子支撐彈簧701的向下偏壓。
下殼體10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一連通槽部116,用于使吸入氣流通道109與刷子容納部402相通。
刷子基座401的下面設置有一通過連續編織軟毛而制成的擦刷114。
上殼體201的后部形成有一吸口202。順便提一下,該吸口202除了形成于上殼體2 01的后部外,還可形成于上殼體201的上部、前部或者吸拾本體101的側表面上。
吸拾本體101內形成有一使吸口202吸入的空氣流入吸入氣流通道109的導風口111和一使該導風口111與吸口202相通的吸入氣流通道301。在吸入氣流通道301的中部形成有一氣流通道開口部501。
在與氣流通道開口部501相對的位置形成有一風門部502,它與刷子基座401形成一體。而且,該風門部502上形成有一風門開口部503。
下面來說明該吸拾體的集塵方法。
圖6是吸拾體置于木質地板上時的剖視圖。
木質地板上的待清潔表面相對較硬,因此,吸拾本體101如圖6所示那樣由前輪106和后輪107支承,刷子114朝下突出并與木質地板表面相接觸。可以前后移動吸拾本體101來擦拭木質地板。
在這種狀態下,氣流通道開口部501與風門開口部503之間的位置關系示與圖6中。也就是說,它們的開口部分彼此偏離。因此,由于吸入氣流通道301幾乎是關閉的,空氣基本不從導風口111流入吸入氣流通道109,因而吸入氣流通道109內的靜壓力上升,可獲得適合于木質地板表面的集塵性能。
在該實施例中,刷子114由連續編織毛發而制成。因此,它具有保持吸入氣流通道109內的靜壓力的效果。除了上述類型,刷子114還可由起絨織物、紙巾等制成。
下面將說明軟板113的工作情況。
軟板113的長度適于當吸拾本體101置于木質地板上時,軟板113與地板搭接1到3毫米,因而可保持吸入氣流通道109內的靜壓力。當吸拾本體101向前移動時,軟板113如圖8所示朝后彎曲。隨前進的繼續,吸拾本體101碰到墻壁。當吸拾本體101向后移動時,吸拾本體的前側隨向后操作而朝上提離木質地板,軟板13立直,如圖9所示,因而空氣從吸拾本體101的前部下表面與木質地板之間的間隙流入,墻壁附近的垃圾便可得到有效地吸拾。
接下來將說明在地毯上的集塵方法。
圖5是吸拾體置于地毯上時的剖視圖。
由于待清潔表面相對較軟,吸拾本體101如圖5所示陷入地毯中,刷子114被推入吸拾本體101內。
在這種狀態下,氣流通道開口部501和風門開口部503所處的位置使得它們的開口部分彼此重合,如圖5所示。因此,吸入氣流通道301打開,上游氣流504從導風口111流入吸入氣流通道109。同時,下游氣流505從導風槽110流入。
由于向上氣流504與向下氣流505之間的風的剪切作用,沿圖5的逆時針方向產生一翻轉氣流。順便提一下,向下氣流505的進氣口也可位于吸拾本體101的前部。
此外,導風口111和導風槽110設置成將氣流相對于縱向方向成0到60°角地朝吸拾本體101的中心引導,如圖1所示,吸入氣流通道109內的橫向方向上的氣流變為螺旋翻轉氣流,并流入吸口108,而沒有受來自側表面上的吸拾開口115的橫向氣流的阻礙。
如上所述,地毯上在吸入氣流通道內形成螺旋翻轉氣流,與吸口108隔開一定距離處的垃圾也能被吸拾,因此集塵性能得以提高。
由于吸入氣流通道301打開,吸入氣流通道109內的靜壓力降低,因而可減小操作力。
另外,由于刷子114受刷子支撐彈簧701向下推壓,因而可刮除地毯上的垃圾。
下面說明連通槽部116的效果。
連通槽部116設置成使吸入氣流通道109與刷子容納部402相通,如圖1所示。因此,在清掃時,氣流從刷子容納部402流到吸入氣流通道109,垃圾很難留在擦刷114處。
即使砂子、垃圾等堵塞于刷子容納部402和刷子基座401之間,刷子基座401無法在上部移動時,可用手指在連通槽部116處整理一下擦刷114,使刷子基座401恢復其能上下移動的狀態。
按照以上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由于吸入氣流通道內的靜壓力可保持在合適的水平,并且用刷子114可獲得刮擦效果,因此,可以確保在木質地板上有足夠的集塵性能。
另一方面,在地毯上操作時,通過降低吸入氣流通道109內的靜壓力,可減小操作力,集塵性能也可通過翻轉力的效果而得以提高。
此外,由于不需要根據待清潔表面的不同而進行切換操作,因此,該真空吸塵器很容易使用,吸拾性能也有所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它包括一通過將一上殼體置于一下殼體上而形成的吸拾本體,該吸拾本體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氣流通道,以及一設置在吸拾本體下游側的吸口接頭,該接頭具有一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拾本體包括一導風開口部,用于使空氣從所述吸拾本體的下表面的前部或從其側部朝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下部流動;一形成于所述上殼體上的吸口;一導風口,用于將來自所述吸口的空氣流沿垂直于所述吸入氣流通道延伸方向的方向引導;以及一用于使所述導風口與所述吸口相通的吸入氣流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吸口的所述吸入氣流通道大致呈半弓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拾本體內設置有一打開和關閉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開/閉機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殼體的下表面上設置有一可上下移動的刷件、一將所述刷件向下推壓的彈簧件和一與所述刷件聯動的、打開和關閉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開/閉機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閉機構在這樣一個方向上操作,使得當所述地板刮擦件處于下位時關閉所述吸入氣流通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對設置在所述下殼體后部和所述吸入氣流通道后面的輪子,以及一設置在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后面和所述輪子的前面、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板件,其中,所述板件的尺寸為,當所述吸拾本體置于所述木質地板上時,所述板件與木質地板表面相搭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距離為1到3毫米。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口設置成相對于所述吸拾本體的縱向方向成0到60度的角。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開口部將氣流設定成相對于在所述吸拾本體中心方向上的所述吸口體的縱向方向成0到60度的角。
10.一種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包括一吸拾本體,該吸拾本體通過將一上殼體置于一下殼體上而形成,下殼體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氣流通道,以及一設置在吸拾本體下游側的吸口接頭,該接頭具有一吸入通道,還包括一導風口,形成于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每一側的附近和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上方,用于將來自后部的氣流大致沿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切向引導;一導風開口部,用于將空氣從傾斜的前部引導至所述吸入氣流通道的下部;一形成于所述上殼體上的吸口;一使所述導風口與所述吸口相通的吸入氣流通道;一基座件,它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下殼體的下表面上;一設置在所述基座件上的刷件;一將所述基座件向下偏壓的彈簧件;一在所述基座件附近形成于所述吸入氣流通道中的氣流通道開口部;以及一具有開口部的、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氣流通道開口部的開/閉機構,它可與所述基座件聯動操作;所述開/閉機構的所述開口部在這樣一個方向上操作,當所述基座件處于上位時,所述吸入氣流通道隨所述氣流通道開口部與所述開/閉機構的所述開口部相通而打開,當所述基座件處于下位時,所述吸入氣流通道隨所述氣流通道開口部與所述開/閉機構的所述開口部偏離而關閉。
全文摘要
一種真空吸塵器的吸拾體,它包括:一通過將一上殼體置于一下殼體下而形成的吸拾本體,該吸拾本體具有一位于其下表面上的吸口和一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吸入氣流通道,以及一設置在吸拾本體下游側的吸口接頭,該接頭具有一吸入通道,其中,吸拾本體包括;一導風開口部,用于將空氣從吸拾本體的下表面的前部或其側部朝吸入氣流通道的下部引導;一形成于上殼體上的吸口;一導風口,用于將來自吸口的氣流沿垂直于吸入氣流通道延伸方向的方向引導;以及一用于使導風口與吸口相通的吸入氣流通道。
文檔編號A47L9/06GK1187980SQ9712624
公開日1998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7年12月30日
發明者山口篤志, 鈴木成彥, 佐藤進, 巖瀨幸司, 田島泰治, 星野毅, 砂川正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