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u型防滑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U型防滑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臨床上有翻身枕,用于維持患者左側臥位及右側臥位。但對于多數術后患者,尤其是腹部手術患者,術后需采用半坐臥位或坐位,用以減少腹部切口張力減輕疼痛、使引流液局限于盆腔避免感染等,然而,翻身枕無法輔助患者維持此臥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輔助患者維持半坐臥位或坐位,避免患者臀部下滑的U型防滑墊。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U型防滑墊,包括防滑墊本體,所述防滑墊本體呈U型,且所述防滑墊本體的U型開口由封閉端至開口端間距逐漸增大;所述防滑墊本體的兩側臂上均設置有第一凹槽,兩個所述第一凹槽分別與人體兩條腿的腿部結構匹配。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防滑墊本體置于患者臀下,將患者臀部固定于防滑墊本體的U型結構內,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兩側臂的第一凹槽內,輔助患者維持半坐臥位或坐位,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采用半坐臥位時臀部下滑,使腹腔滲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兩側臂的第一凹槽內,使得患者的下肢舒適。
[000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07]進一步,所述防滑墊本體的U型開口端間距為40cm。
[0008]進一步,所述防滑墊本體兩個側臂的縱截面為梯形。
[0009]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滑墊本體兩個側臂的縱截面為梯形,使得防滑墊本體穩固,不易晃動。
[0010]進一步,兩個所述側臂的縱截面為等腰梯形,且兩個所述側臂縱截面的上底為5cm、下底為10cm和高為5cm。
[0011]進一步,所述防滑墊本體兩側臂上的第一凹槽對稱設置。
[0012]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凹槽對稱設置,便于患者兩個下肢放置,保持兩個下肢的舒適度。
[0013]進一步,所述防滑墊本體的下端設置有由布料制成的底墊。
[0014]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布料制成的底墊能使得防滑墊本體在床單上時不易滑動。
[0015]進一步,所述防滑墊本體的底部設置有波浪狀的第二凹槽。
[0016]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凹槽能增大防滑墊本體底部的摩擦力,提升防滑墊本體的穩定性。
[0017]進一步,所述防滑墊本體可拆卸的套裝有保護套。
[0018]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護套便于清洗和避免引起皮膚瘙癢。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關于實施例1 一種U型防滑墊的主視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U型防滑墊的俯視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U型防滑墊的后視圖;
[0022]圖4為防滑墊本體側臂的縱截面的主視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關于實施例2 —種U型防滑墊的主視圖。
[0024]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防滑墊本體,2、第一凹槽,3、底墊,4、第二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7]實施例1:
[0028]如圖1至4所示,一種U型防滑墊,包括防滑墊本體1,所述防滑墊本體1呈U型,且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由封閉端至開口端間距逐漸增大;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兩側臂上均設置有第一凹槽2,兩個所述第一凹槽2分別與人體兩條腿的腿部結構匹配。
[0029]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端間距為40cm。
[0030]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個側臂的縱截面為梯形。
[0031]優選的,兩個所述側臂的縱截面為等腰梯形,且兩個所述側臂縱截面的上底為5cm、下底為10cm和高為5cm。
[0032]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上的第一凹槽對稱設置。
[0033]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下端設置有由布料制成的底墊3。
[0034]實施本裝置,將防滑墊本體1置于患者臀下,將患者臀部固定于防滑墊本體1的U型結構內,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的第一凹槽2內,輔助患者維持半坐臥位或坐位,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采用半坐臥位時臀部下滑,使腹腔滲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的第一凹槽2內,使得患者的下肢舒適;底墊3由布料制成的底墊能使得防滑墊本體1在床單上時不易滑動。
[0035]實施例2:
[0036]如圖5所示,一種U型防滑墊,包括防滑墊本體1,所述防滑墊本體1呈U型,且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由封閉端至開口端間距逐漸增大;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兩側臂上均設置有第一凹槽2,兩個所述第一凹槽2分別與人體兩條腿的腿部結構匹配。
[0037]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端間距為40cm。
[0038]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個側臂的縱截面為梯形。
[0039]優選的,兩個所述側臂的縱截面為等腰梯形,且兩個所述側臂縱截面的上底為5cm、下底為10cm和高為5cm。
[0040]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上的第一凹槽對稱設置。
[0041]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底部設置有波浪狀的第二凹槽4。
[0042]實施本裝置,將防滑墊本體1置于患者臀下,將患者臀部固定于防滑墊本體1的U型結構內,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的第一凹槽2內,輔助患者維持半坐臥位或坐位,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采用半坐臥位時臀部下滑,使腹腔滲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的第一凹槽2內,使得患者的下肢舒適;第二凹槽4能增大防滑墊本體1底部的摩擦力,提升防滑墊本體1的穩定性。
[0043]實施例3:
[0044]一種U型防滑墊,包括防滑墊本體1,所述防滑墊本體1呈U型,且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由封閉端至開口端間距逐漸增大;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兩側臂上均設置有第一凹槽2,兩個所述第一凹槽2分別與人體兩條腿的腿部結構匹配。
[0045]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端間距為40cm。
[0046]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個側臂的縱截面為梯形。
[0047]優選的,兩個所述側臂的縱截面為等腰梯形,且兩個所述側臂縱截面的上底為5cm、下底為10cm和高為5cm。
[0048]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上的第一凹槽對稱設置。
[0049]優選的,所述防滑墊本體1可拆卸的套裝有保護套。
[0050]實施本裝置,將防滑墊本體1置于患者臀下,將患者臀部固定于防滑墊本體1的U型結構內,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的第一凹槽2內,輔助患者維持半坐臥位或坐位,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采用半坐臥位時臀部下滑,使腹腔滲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大腿置于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的第一凹槽2內,使得患者的下肢舒適;保護套便于清洗和避免引起皮膚瘙癢。
[005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滑墊本體(1),所述防滑墊本體(1)呈U型,且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由封閉端至開口端間距逐漸增大;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兩側臂上均設置有第一凹槽(2),兩個所述第一凹槽(2)分別與人體兩條腿的腿部結構匹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U型開口端間距為40c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個側臂的縱截面為梯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臂的縱截面為等腰梯形,且兩個所述側臂縱截面的上底為5cm、下底為10cm和高為5c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墊本體(1)兩側臂上的第一凹槽(2)對稱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下端設置有由布料制成的底墊(3)。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墊本體(1)的底部設置有波浪狀的第二凹槽(4)。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一種U型防滑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墊本體(1)可拆卸的套裝有保護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U型防滑墊,包括防滑墊本體,所述防滑墊本體呈U型,且所述防滑墊本體的U型開口封閉端至開口端間距逐漸增大;所述防滑墊本體的兩側臂上均設置有第一凹槽,兩個所述第一凹槽分別與人體兩條腿的腿部結構匹配。相對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輔助患者維持半坐臥位或坐位,避免患者臀部下滑。
【IPC分類】A61G7/07
【公開號】CN205041673
【申請號】CN201520814604
【發明人】譚李軍, 王苗苗
【申請人】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