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來講是一種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
【背景技術】
[0002]關節鏡是一種觀察關節內部結構的直徑5_左右的棒狀光學器械,是用于醫師診治關節疾患的內窺鏡。關節鏡手術是通過在皮膚上切開數個小孔(約10毫米,又稱鑰匙孔手術),將長棒狀的攝像頭、手術器具伸入人體關節腔內,在顯示器監視下,由醫生操作,診斷和治療各種關節疾病。
[0003]目前,醫師經常需要在骨骼上鉆骨道,再將骨科線穿過骨道進入關節內,將關節內組織固定在骨骼上。專利申請號為2009100210668,專利名稱為:血管剝離過線器的發明專利,雖然利用血管剝離過線器能解決剝離和結扎的問題,但是,這種過線器不適用于骨道中,容易對骨道造成較大創傷。
[0004]且現有的醫師也經常使用直徑4.5mm空心鉆鉆骨道,然后用直徑3mm帶線導針將骨科線帶入骨道,這樣骨道較粗,對骨骼的創傷也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減小創傷,在細而長的骨道內可以將可吸收縫合線順利的穿過骨道的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
[0006]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包括圓柱體結構的本體,其中,所述本體的直徑小于2_,且本體的前端沿其徑向開設有一個導線通孔;本體的前端還向前延伸形成一個頂尖部,且該頂尖部的尖端呈圓鈍狀。
[0007]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可吸收縫合線,該可吸收縫合線穿插在所述導線通孔中。
[0008]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可吸收縫合線的一端與一根骨科線的端部相連。
[0009]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本體的直徑為1.7mm,長度為200mm。
[0010]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導線通孔的孔徑為0.5_。
[0011]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手柄,該手柄安裝于本體的后端。
[0012]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本體為不銹鋼材質。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體的直徑小于2mm,且本體的前端沿其徑向開設有一個導線通孔;本體的前端還向前延伸形成一個頂尖部,且該頂尖部的尖端呈圓鈍狀,這樣,在細而長的骨道內就可以將可吸收縫合線更加順利的穿過骨道。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圖。
[0017]I表示本體,2表示導線通孔,3表示頂尖部,4表示可吸收縫合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9]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包括圓柱體結構的本體1,本體為不銹鋼材質。其中,本體I的直徑小于2_,且本體I的前端沿其徑向開設有一個導線通孔2 ;本體I的前端還向前延伸形成一個頂尖部3,且該頂尖部3的尖端呈圓鈍狀。
[0020]如圖2所示,進一步地,還包括可吸收縫合線4,該可吸收縫合線4穿插在所述導線通孔中。
[0021]進一步地,可吸收縫合線4的一端與一根骨科線的端部相連。
[0022]在本實用新型中,本體的直徑為1.7mm,長度為200mm ;導線通孔的孔徑為0.5mm。
[0023]進一步地,還包括手柄,該手柄安裝于本體的后端。
[0024]在使用時,如圖2所示,可以用2mm克氏針鉆骨道,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將可吸收縫合線帶入骨道,同時利用可吸收縫合線將骨科線帶入骨道。使用方便,操作更加簡單。
[0025]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包括圓柱體結構的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直徑小于2_,且本體的前端沿其徑向開設有一個導線通孔;本體的前端還向前延伸形成一個頂尖部,且該頂尖部的尖端呈圓鈍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吸收縫合線,該可吸收縫合線穿插在所述導線通孔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縫合線的一端與一根骨科線的端部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直徑為1.7mm,長度為 200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線通孔的孔徑為0.5mmο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手柄,該手柄安裝于本體的后端。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為不銹鋼材質。
【專利摘要】一種關節鏡下簡易過線器,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其包括圓柱體結構的本體,所述本體的直徑小于2mm,且本體的前端沿其徑向開設有一個導線通孔;本體的前端還向前延伸形成一個頂尖部,且該頂尖部的尖端呈圓鈍狀。這樣,在細而長的骨道內就可以將縫線更加順利的穿過骨道,操作簡單,使用更加方便。
【IPC分類】A61B17/94, A61B1/317, A61B17/00
【公開號】CN204813994
【申請號】CN201520630806
【發明人】熊為, 丁金玉, 劉家國, 張勁松, 徐圣康, 羅斌
【申請人】十堰市太和醫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