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46477閱讀:37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中的關節置換術后的輔助固定裝置,具體涉及的是一種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特別是對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固定,都是采用將腳底固定,防止腳底旋轉而達到輔助固定髖骨的目的。但由于是髖關節與腳底之間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膝關節,患者的股骨頭并非是完全固定的,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可移動的,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如中國專利201120071120 :髖關節固定保護支具,包括
腰部固定器和腿部固定器,所述腰部固定器上設有支撐條I,所述腿部固定器上設有支撐條II,所述支撐條I與支撐條II相互鉸接;其需要在腰部固定,操作上比較困難。又如中國專利200620010198,一種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防旋鞋,它由鞋套和板材制成的支架構成,所說鞋套鞋底底面上部設有口袋;所說支架主視成“丁”字形,側視剖面成“L”形,其豎板高度稍小于鞋套的鞋底長度,上半段寬度稍窄于鞋套的鞋底寬度,并且穿裝于上述所說鞋套鞋底底面口袋中。或者如中國專利96201417,名稱為髖關節固定支架髖關節固定支架,其托板與側托板通過背托連接帶,用連接件固定連接,側托板側部裝有頂絲套管,將支架桿穿入頂絲套管中,用頂絲固定形成一體的腰背托板,支架桿的底部裝有髖部加壓托板與加壓螺桿連接,頂絲套管側端裝有螺旋支板,與加壓螺桿螺旋連接,可調整壓力大小,下肢支架桿上分別裝有下肢固定托板及下肢力壓托扳,支架桿下端入支架桿內,支架桿裝入支架桿內,支架桿裝入支架桿內,互相連接,然后用頂絲套管固定連接,支架桿下端裝有足底托板。其整體結構復雜,使用的時候很不方便,需要固定的地方比較多,同時固定的位置容易移位,定位效果較差。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固定效果好的,使用簡單方便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關鍵在于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可調整壓蓋部、側邊固定部及固定底座,所述的可調整壓蓋部連接在固定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側邊固定部連接在固定支架的側邊,所述的固定底座連接在固定支架的底部。為了是患者的大腿方便放置進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一上支架和一下支架,所述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間采用掛鉤連接。所述的可調整壓蓋部包括旋轉手柄、可調整壓蓋桿及壓蓋,所述的可調整壓蓋桿與固定支架可活動連接,在所述的可調整壓蓋桿與固定支架之間設有一固定機構。所述的側邊固定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桿、活動桿和側頂,所述的固定桿一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支架的側邊。為了使固定底座方便固定,所述的固定底座通過一夾持部連接在固定支架的下部。[0012]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性及通風量防止皮膚過熱,所述的下支架的內璧設置有多條的凹槽。為了使本固定裝置的張開距離穩定,在所述的固定桿與活動桿之間設置有鎖定機構。所述的固定底座通過一插接部連接在固定支架的下部。所述的固定支架為一半封閉的C字形,所述的側邊固定部設置在固定支架的側邊。所述的側頂上設置有勾部,所述的勾部上連接設置有固定帶。本實用新型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采用對髕骨的固定,達到防止股骨頭轉動的目的,對于股骨頭置換術后的輔助固定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具有使用方便的優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至圖3所示,一種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2、可調整壓蓋部I、側邊固定部3及固定底座4,所述的可調整壓蓋部I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上部,所述的側邊固定部3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側邊,所述的固定底座4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底部。所述的固定支架2包括一上支架21和一下支架22,所述的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之間采用掛鉤23連接。掛鉤23可以固定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之間的相對位置。所述的固定支架2可為三角形,也可以為其他形狀,長度優選地為15-20cm。足夠的長度保證本固定支架2具有一定的重量,保證不會固定支架2倍患者帶動而翻滾。所述的可調整壓蓋部I包括旋轉手柄11、可調整壓蓋桿12及壓蓋13,所述的可調整壓蓋桿12與固定支架2可活動連接,在所述的可調整壓蓋桿12與固定支架2之間設有一固定機構。可調整壓蓋桿12與固定支架2之間可以采用滑動連接也可以采用螺紋連接,所述的固定機構用于固定可調整壓蓋桿12的插入深度。所述的側邊固定部3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桿31、活動桿32和側頂33,所述的固定桿31 —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側邊。在所述的固定支架2的側邊可設置一固定座,供固定桿31插接。所述的固定桿31、活動桿32組合可調整側頂33的頂出距離,相同道理。所述的固定桿31、活動桿32的配合可以采用其他的調整機構,如采用折疊的連接方式,同時在轉角處設置固定機構。側頂33用在對患者的另外一只大腿進行頂開,使患者的腿部張開一定的角度。所述的固定底座4通過一夾持部41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下部。所述的下支架22的內璧設置有多條的凹槽。凹槽可以增加空氣的流通量。使患者在使用的時候不會因為長時間與下支架22接觸而造成皮膚不舒適。所述的固定桿31與活動桿32之間設置有鎖定機構34。鎖定機構34可將固定桿31與活動桿32之間的相對位置鎖定,保證側頂33對大腿的頂出距離。[0030]所述的固定底座4通過一插接部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下部。固定底座4可以增加固定支架2的底部面積,防止患者在使用的時候翻轉整個固定支架而影響固定效果。 作為另外的一實施例,所述的固定支架2為一半封閉的C字形,所述的側邊固定部3設置在固定支架2的側邊。所述的側頂33上設置有勾部331,所述的勾部331上連接設置有固定帶35。如圖二所示,第二實施例的固定支架2為一半封閉的C字形,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均相同。如圖三所示,第三實施例的側頂33上設置有勾部331,勾部331上連接設置有固定
帶35,并在支架22的內璧設置有多條的凹槽,其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均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2)、可調整壓蓋部(I)、側邊固定部(3)及固定底座(4),所述的可調整壓蓋部(I)連接在固定支架(2 )的上部,所述的側邊固定部(3 )連接在固定支架(2 )的側邊,所述的固定底座(4)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2)包括一上支架(21)和一下支架(22),所述的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之間采用掛鉤(2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調整壓蓋部(I)包括旋轉手柄(11 )、可調整壓蓋桿(12)及壓蓋(13),所述的可調整壓蓋桿(12)與固定支架(2)可活動連接,在所述的可調整壓蓋桿(12)與固定支架(2)之間設有一固定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邊固定部(3)包括依次連接的固定桿(31)、活動桿(32)和側頂(33),所述的固定桿(31)—端固定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側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座(4)通過一夾持部(41)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下部。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架(22)的內璧設置有多條的凹槽。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桿(31)與活動桿(32)之間設置有鎖定機構(34)。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座(4)通過一插接部連接在固定支架(2)的下部。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2)為半封閉的C字形,所述的側邊固定部(3)設置在固定支架(2)的側邊。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頂(33)上設置有勾部(331),所述的勾部(331)上連接設置有固定帶(35)。
專利摘要一種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可調整壓蓋部、側邊固定部及固定底座,可調整壓蓋部連接在固定支架的上部,所述的側邊固定部連接在固定支架的側邊,所述的固定底座連接在固定支架的底部。本實用新型的術后防止髖關節翻轉的固定裝置,采用對髕骨的固定,達到防止股骨頭轉動的目的,對于股骨頭置換術后的輔助固定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具有使用方便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F5/01GK202761491SQ201220462319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1日
發明者彭賢娟, 侯曉敏 申請人: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